-
题名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宋东娟
童锦禄
冉志华
郑青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
-
出处
《胃肠病学》
2016年第2期75-79,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1437
81170362
81370508)
-
文摘
背景:小肠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的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L-WRN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的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 cm肠段,纵向剖开,EDTA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L-WRN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FBS的L-WRN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FBS的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类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的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L-WRN条件培养基(含10%FBS)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出芽。
-
关键词
小肠类器官
原代细胞培养
l-wrn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隐窝
干细胞
-
Keywords
Enteroids
Primary Cell Culture
l-wrn Cells
Culture Media,Conditioned
Crypts
Stem Cells
-
分类号
R574.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