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Atrial Fibrillation—Modalities in Equines and Companion Animals
1
作者 Ina Cojoaca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AS 2024年第10期257-303,共47页
Cardiac arrhythmias are probably more common in horses than in any other domestic animal species where poor performance and exercise intolerance is the most frequent clinical complaint. Atrial fibrillation is a type o... Cardiac arrhythmias are probably more common in horses than in any other domestic animal species where poor performance and exercise intolerance is the most frequent clinical complaint. Atrial fibrillation is a type of cardiac arrhythmia that appears as a common finding dur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in humans, large breed dogs and horses.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re of a particular value in racehorses in high performing activities. Atrial fibril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irregular heart rhythm, secondary to a primary disease or without any sign of comorbidity. The gen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quires a substrate. Some breeds have a genetic predisposition to developing Atrial Fibrillation. Most cas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re of the paroxysmal type and self-regulate within a few hours to days without the need for treatment.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the arrhythmic agents that ar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refore other arrhythmic agents may not be included, or are included to demonstrate their effect on increasing, inhibiting or decreasing efficacy when used together with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working horse”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s Quinid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arrythmia Equine Cardiology Poor Performanc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QUINIDINE Genetic Predisposition Sinus Rhythm
下载PDF
Plasma big endothelin-1 is an effective predictor for ventricular arrythmias and end-stage events in primary preventio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ndication pati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Yao LI Shuang ZHAO +6 位作者 Xiao-Han FAN Ke-Ping CHEN Wei HUA Zhi-Min LIU Xiao-Di XUE Bin ZHOU Shu ZHANG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427-433,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lasma big endothelin-1(ET-1) predicts ventricular arrythmias(VAs) and end-stage events in primary preventio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 indication patigents. Methods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lasma big endothelin-1(ET-1) predicts ventricular arrythmias(VAs) and end-stage events in primary preventio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 indication patigents. Methods In total, 207 patients fulfill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rom Fuwai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Dec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ohor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baseline plasma big ET-1 tertiles: tertile 1(< 0.38 pmol/L, n = 68), tertile 2(0.38–0.7 pmol/L, n = 69), and tertile 3(> 0.7 pmol/L, n = 70). The primary endpoints were VAs. The secondary endpoints were end-stage events comprising all-cause mortality and heart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During a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25.6 ± 13.9 months, 38(18.4%) VAs and 78(37.7%) end-stage events occurred. Big ET-1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YHA class(r = 0.165, P = 0.018), 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Scr;r = 0.147, P = 0.034),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r = 0.217, P = 0.002), Lg NT-pro BNP(r = 0.463, P < 0.001),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r = 0.234, P = 0.039)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r =-0.181, P = 0.032). Kaplan-Meier analysis showed that elevated big ET-1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VAs and end-stage events(P < 0.05). In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models, big ET-1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VAs(hazard ratio(HR) = 3.477,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1.352–8.940, P = 0.010, tertile 2 vs. tertile 1;HR = 4.112, 95% CI: 1.604–10.540, P = 0.003, tertile 3 vs. tertile 1) and end-stage events(HR = 2.804, 95% CI: 1.354–5.806, P = 0.005, tertile 2 vs. tertile 1;HR = 4.652, 95% CI: 2.288–9.459, P < 0.001, tertile 3 vs. tertile 1). Conclusions In primary prevention ICD indication patients, plasma big ET-1 levels can predict VAs and end-stage events and may facilitate ICD-implantation risk stra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 endothelin-1 End-stage event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mplantation Primary prevention Ventricular arrythmias
下载PDF
83例小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叶赞凯 马坚 +6 位作者 张澍 张大伟 张凤文 葛怡 胡继强 廖自立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评价83例小儿心律失常患儿的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研究2009-09-01至2012-06-30期间83例因心律失常在我院小儿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83例患儿(男性59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 目的:评价83例小儿心律失常患儿的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研究2009-09-01至2012-06-30期间83例因心律失常在我院小儿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83例患儿(男性59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9.22岁(3.75岁~14岁),平均体重33.2公斤(15公斤~98公斤)。结果:83例患儿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后随访(18±12)月。83例患儿急性期消融成功76例,成功率91.56%(76/83);随访期复发8例,复发率为9.63%(8/8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4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预激综合征1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例;急性期均消融成功,成功率为100%。室性早搏21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9例,右心室流入道7例,左心室流出道4例,两种形态早搏1例;急性期18例消融成功,3例消融不成功。4例室性心动过速,均消融成功;其中1例为室间隔缺损术后,其余3例为特发性的。心房扑动2例,均为心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术后根治,随访期无复发。房性心动过速1例,未标测到理想的靶点未予消融。1例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型心肌病术后3天即出现复发。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无死亡,无出血)。结论:在我们这个研究组中,射频消融手术被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科患儿中,我们还需要一个更长期的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儿科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伍用刺乌头碱对3-乙酰乌头碱毒性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培德 马学民 +2 位作者 杨煜荣 王洪诚 劳爱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82-385,共4页
刺乌头碱(0.5mg·kg^(-1))对3-乙酰乌头碱(0.07mg·kg^(-1))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有显著的对抗作用.二者伍用(剂量LA:AA=7:1)对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但刺乌头碱可显著提高3-乙酰乌头碱小鼠的LD_(50),从而提高其治疗指数.扩大其安全... 刺乌头碱(0.5mg·kg^(-1))对3-乙酰乌头碱(0.07mg·kg^(-1))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有显著的对抗作用.二者伍用(剂量LA:AA=7:1)对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但刺乌头碱可显著提高3-乙酰乌头碱小鼠的LD_(50),从而提高其治疗指数.扩大其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乌头碱 3-乙酰乌头碱 心律失常 止痛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查克岚 曾瑜 李家富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以便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以便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有62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AD)33例(LAD组),左回旋支(LCX)7例(LCX组),右冠状动脉(RCA)22例(RCA组)。LAD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RCA组(P<0.05);RCA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LAD组(P<0.05)。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小于6h发生心律失常43例,而大于6h发生心律失常19例;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较早开通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相关性,其发生率与再灌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 再灌注 心律失常 心性
下载PDF
异丙酚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科明 王粤 +2 位作者 邓小明 徐美英 刘树孝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以再灌注心律失常(RA)为观察指标,探讨了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对犬缺血再灌注心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24只犬随机平均分三组:对照组、高剂量异丙酚组和低剂量异丙酚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体模型,观察各组RA的发生... 目的以再灌注心律失常(RA)为观察指标,探讨了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对犬缺血再灌注心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24只犬随机平均分三组:对照组、高剂量异丙酚组和低剂量异丙酚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体模型,观察各组RA的发生性质和发生例数。结果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异丙酚组比较,对照组性质严重、发生率高。结论异丙酚对犬再灌注心肌电活动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电活动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18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7
7
作者 蔡飞 李刚 +2 位作者 吴立群 顾刚 胡文英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74-75,77,共3页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80例AMI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结果: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首剂3-5 mg...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80例AMI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结果: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首剂3-5 mg/kg胺碘酮10 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1.5 mg/min维持,室速均被有效终止。以200 mg/d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能有效控制室性期前收缩。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随访
下载PDF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与疗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永红 蹇在金 陈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777-177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时QT间期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50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观察治疗4个月,患者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与有效控制率的关系及其不良反应。结果50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时QT间期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50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观察治疗4个月,患者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与有效控制率的关系及其不良反应。结果50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且维持量小(140±37)mg/d,无明显不良反应,QT间期延长者较未延长者治疗效果更满意;QT间期未延长者延长负荷期后部分患者QT间期延长而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时QT间期延长者疗效更显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室性 QT间期
下载PDF
阿米洛利与哇巴因合用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岚 李新华 +3 位作者 傅丽英 姚伟星 夏国瑾 江明性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8-521,共4页
采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乳头状肌和家兔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依赖性的钠、钙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研究阿米洛利 (Am iloride)与哇巴因 (Ouabain)合用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 :在体实验中 ,静... 采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乳头状肌和家兔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依赖性的钠、钙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研究阿米洛利 (Am iloride)与哇巴因 (Ouabain)合用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 :在体实验中 ,静脉给予 Amiloride能提高 Ouabain致心律失常的阈剂量 ;离体实验中 ,如先加入 10μmol/ L Am iloride后累积给予 Ouabain至 10 0μmol/ L时 ,豚鼠乳头状肌和家兔窦房结标本搏动节律仍规则。预先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m iloride,Ouabain增加钠、钙电流及内向整流钾电流的作用不出现。提示 Amiloride能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洛利 哇巴因 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 强心甙类药物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春艳 马欣 +1 位作者 刘秀敏 付步诠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4 1例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经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病情稳定后加用胺碘酮 0 .2g ,每日 3次 ,连服 5~ 7天 ,然后改为 0 .2g ...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4 1例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经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病情稳定后加用胺碘酮 0 .2g ,每日 3次 ,连服 5~ 7天 ,然后改为 0 .2g ,每日 2次 ,连服 1周 ,之后以 0 .1~ 0 .2g ,每日 1次维持 ,疗程为 12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 4 1例患者中 ,心功能提高 1级占 5 1.2 %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为 75 .6 % ,其中显效 12例(2 9.3% ) ,有效 19例 (46 .3% ) ,心率显著降低 (P <0 .0 1) ,QT间期延长 (P <0 .0 5 )。用药后有 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有 1例出现双手震颤 ,经减量或停药后恢复。结论 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并发症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彝药“都拉”抗心律失常药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俊玉 严铸云 +2 位作者 陈新 万德光 杨晓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08-2109,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彝族民间药物"都拉"5种基源植物和1种商品"都拉"抗心律失常的药效,为"都拉"的安全使用和药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解毒药药效筛选的常规方法。结果几种"都拉"抗心律失常的药效... 目的通过研究彝族民间药物"都拉"5种基源植物和1种商品"都拉"抗心律失常的药效,为"都拉"的安全使用和药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解毒药药效筛选的常规方法。结果几种"都拉"抗心律失常的药效各不相同,西南乌头Aconitum episcopale Lévl.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最明显。结论西南乌头应该为"都拉"的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拉” 心律失常 西南乌头
下载PDF
不同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钟娟 童如镜 +3 位作者 陈焰 奚菁颍 黄荣飞 郑慧丽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对不同剂量胺碘酮用于 6 0 y以上老年患者抗心律失常疗效作比较 ,评价胺碘酮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 9例患者随机分为 A、B、C3组 ,剂量分别为 0 .2 g tid、0 .2 g bid、0 .2 g qd。结果 :3组平均血药谷浓度... 目的 :对不同剂量胺碘酮用于 6 0 y以上老年患者抗心律失常疗效作比较 ,评价胺碘酮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 9例患者随机分为 A、B、C3组 ,剂量分别为 0 .2 g tid、0 .2 g bid、0 .2 g qd。结果 :3组平均血药谷浓度分别为( 0 .84± 0 .46 )、( 0 .39± 0 .2 9)、( 0 .2 4± 0 .17)μg/ ml。 A组与 B、C组有显著性差异。起效时间分别为 ( 6 .6± 2 .9)、( 5 .1± 3.0 )( 9.2± 5 .1) d,B、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5 .0 %、72 .2 %、71.4%。各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血药浓度与疗效无显著的相关性。5 9例患者中 6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低剂量胺碘酮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老年人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及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全忠 李韬 +1 位作者 周东怀 杨东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23-524,共2页
目的 探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及术后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 15例因术中或术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主要为缓慢型心律失常 )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术中及术后... 目的 探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及术后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 15例因术中或术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主要为缓慢型心律失常 )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术中及术后床旁紧急开胸右心室心外膜放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 ,全部以VVI型起搏方式 ,并配和药物治疗。结果  15例患儿均于术后 1~ 14d转为稳定窦性心律 ,出院前全部拆除起搏导线 ,并康复出院未留置永久性心内膜起搏器。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及术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术中与手术操作有关 ,正确认识房室传导组织的解剖是防止损伤的关键。术后宜尽早放置临时起搏器 ,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心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心律失常 人工心脏起搏
下载PDF
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长林 陈璘 +1 位作者 刘金来 关健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313-314,共2页
为探讨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V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31例室性心律失常 (VA)患者给予胺碘酮个体化治疗 ,疗程 1年以上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1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控制率、QT间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1例患者... 为探讨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V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31例室性心律失常 (VA)患者给予胺碘酮个体化治疗 ,疗程 1年以上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1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控制率、QT间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1例患者胺碘酮的维持量为 15 5± 37mg/天 ,比推荐的用量 (2 0 0~ 40 0mg/天 )要小 ,而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VA)的有效率仍高达 90 .3% ;QT间期轻度延长 (396± 5 1msvs 438± 5 3ms ,P <0 .0 5 )。不良反应方面 ,有一例患者出现一过性FT3、FT4 升高 ;未出现扭转型室速和室颤发作 ;无肺毒性和肝肾损害等副作用。不良反应也比文献报道的非个体化治疗方案要少 (3 .2 %vs 5 %~ 15 % )。结论 :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确切 ,维持用量较小 ,相关的不良反应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抗心律失常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老年人心脏保护性作用与神经肽Y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春雨 刘光耀 +2 位作者 王旭开 杨成明 王宝文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在老年人高血压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培哚普利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放免分析法测定8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培哚普利干预前后血中NPY的含量,并用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了解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在老年人高血压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培哚普利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放免分析法测定8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培哚普利干预前后血中NPY的含量,并用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了解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肥厚程度的状况。结果左室肥厚组、心肌缺血组患者血NPY浓度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并且血中NPY浓度与左室肥厚程度、心肌缺血时间正相关。培哚普利在降低血NPY浓度、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同时,伴有心肌肥厚程度和心肌缺血时间缩短,相关分析亦发现NPY下降程度与心肌肥厚减轻和缺血时间缩短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律失常 神经肽Y 培哚普利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建立 姚荣国 +3 位作者 李敬田 郭战利 王乐丰 王明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后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 ,探讨其预防和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4 5例 ,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成三组 ,LAD组 :12 6例 ;RCA组 :97例 ;LCX组 :2 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后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 ,探讨其预防和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4 5例 ,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成三组 ,LAD组 :12 6例 ;RCA组 :97例 ;LCX组 :2 2例。统计各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结果 共 15 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6 1 6 %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发生率最高 (2 2 0 % ) ,与梗死相关动脉无关 ;其次是室性早搏 (19 2 % ) ,以LAD组最高(2 7 8% )。RCA组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率 (35 1% )显著高于LAD组 (3 9% )和ICX组 (2 2 7% ) :LCX组各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界于LAD组和RCA组之间。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后严重心律失常总的发生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 再灌注 心律失常 发生机制 心电图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凌宇 梁岩 +2 位作者 徐国帆 陈聪 叶海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9期61-62,共2页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80例AMI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结果: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首剂3~5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0~1...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80例AMI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结果: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首剂3~5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0~1.5mg/min维持,室速均被有效终止。以200mg/d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能有效地控制室性早搏。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随访
下载PDF
长程动态心电图监护分析系统(Holter系统)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海坚 曾祥森 +3 位作者 胡振山 王华卿 林家瑞 谭曙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6-408,423,共4页
系统地介绍了Holter系统的开发研究,着重了其中的若干关键技术;低功耗的硬件设计、实时高效的算法、高速可靠的回放接口以及完整友善的界面设计等。
关键词 心电图 Holter系统 ECG信号压缩
下载PDF
左旋荷包牡丹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惠兰 李牧 +2 位作者 苏善国 韩毅 刘星玲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了研究L -D ,即左旋荷包牡丹碱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用动物心律失常的实验模型研究L -D对BaCl2 ,CaCl2 ,肾上腺素、氯仿、乌头碱、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影响 ,结果 :左旋荷包牡丹碱静脉注射10mg/kg能使BaCl2 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迅速... 为了研究L -D ,即左旋荷包牡丹碱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用动物心律失常的实验模型研究L -D对BaCl2 ,CaCl2 ,肾上腺素、氯仿、乌头碱、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影响 ,结果 :左旋荷包牡丹碱静脉注射10mg/kg能使BaCl2 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迅速转为窦性节律 ,可明显提高乌头碱引起大鼠室颤和死亡的用量 ;降低CaCl2 所致大鼠和氯仿所致的小鼠的室颤发生率和死亡率 ;对肾上腺素、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效应 ;对电刺激下丘脑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保护效应 .结果表明 :左旋荷包牡丹碱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荷包牡丹 心律失常 保护作用 动物模型 中药
下载PDF
18导动态心电图专家共识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喜烈 段扬 +2 位作者 朱金秀 邓国兰 王晋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773-776,共4页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为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在心电学的深度和广度探索,研发出18导动态心电图系统。经过临床试验,18导动态心电图在疑似心肌缺血、损伤及梗死的监测中,在临...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为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在心电学的深度和广度探索,研发出18导动态心电图系统。经过临床试验,18导动态心电图在疑似心肌缺血、损伤及梗死的监测中,在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18导动态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操作规范、技术指标、临床应用等内容并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导动态心电图 基本原理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