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on heat transport in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ed L-mode plasma on the T-10 tokamak
1
作者 V.A.KRUPIN M.R.NURGALIEV +9 位作者 A.R.NEMETS I.A.ZEMTSOV S.D.SUNTSOV T.B.MYALTON D.S.SERGEEV N.A.SOLOVEV D.V.SARYCHEV D.V.RYJAKOV S.N.TUGARINOV N.N.NAUMENKO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2-60,共9页
Anomalous ion heat transport is analyzed in the T-10 tokamak plasma heated with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ECRH) in second-harmonic extra-ordinary mode. Predictive modeling with empirical scaling for Ohmical... Anomalous ion heat transport is analyzed in the T-10 tokamak plasma heated with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ECRH) in second-harmonic extra-ordinary mode. Predictive modeling with empirical scaling for Ohmical heat conductivity shows that in ECRH plasmas the calculated ion temperature could be overestimated, so an increase of anomalous ion heat transport is required. To study this effect two scans are presented: over the EC resonance position and over the ECRH power. The EC resonance position varies from the high-field side to the low-field side by variation of the toroidal magnetic field. The scan over the heating power is presented with on-axis and mixed ECRH regimes. Discharges with high anomalous ion heat transport are obtained in all considered regimes. In these discharges the power balance ion heat conductivity exceeds the neoclassical level by up to 10 times. The high ion heat transport regimes are distinguished by three parameters: the ratio Te/Ti, the normalized electron density gradient R/■, and the ion–ion collisionality νii~*.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Te/Ti, high νii~*, and R/■=6-10 results in values of normalized anomalous ion heat fluxes up to 10 times higher than in the low transport scenar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KAMAK l-mode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 ion heat transport
下载PDF
Evolution of edge turbulent transport induced by L-mode detachment in the HL-2A tokamak
2
作者 吴婷 聂林 +17 位作者 余羿 高金明 李俊颜 马会聪 闻杰 柯锐 吴娜 黄治辉 刘亮 郑典麟 弋开阳 高霄雁 王威策 程钧 严龙文 才来中 王占辉 许敏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19,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mode detachment,together with the behavior of edge turbulent transport and plasma confinement on the HL-2A tokamak.Partially detached and pronounced detached states have b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mode detachment,together with the behavior of edge turbulent transport and plasma confinement on the HL-2A tokamak.Partially detached and pronounced detached stat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L-mode plasma.Stored energy was maintained before and after detachment.Edge turbulence and its transport have increased obviously in the partially detached state.In the pronounced detached state,redistribution of the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due to detachment leads to low amplitude of electr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as well as very weak edge turbulence and transport.Despite strong plasma radiation in the pronounced detached state,reduced edge turbulent transport contributes to maintaining stored energy in detached L-mode plasma in HL-2A.Different detachment sta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distribution of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which require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ode detachment turbulent transport CONFINEMENT HL-2A tokamak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molybdenum ion density for L-mode and H-mode plasma discharges in the EAST tokamak 被引量:3
3
作者 Yongcai Shen Hongming Zhang +8 位作者 Bo Lyu Yingying Li Jia Fu Fudi Wang Qing Zang Baonian Wan Pan Pan Minyou Ye 不详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333-338,共6页
We report the measurement of total molybdenum ion density for L-mode and H-mode plasmas on EAST using spectral lines observation and calculation based on an impurity transport code.A flat-filed extreme ultraviolet spe... We report the measurement of total molybdenum ion density for L-mode and H-mode plasmas on EAST using spectral lines observation and calculation based on an impurity transport code.A flat-filed extreme ultraviolet spectrometer with some spatial resolution is used to obtain the radial profiles of molybdenum spectral line emissions.The absolute calibration for the extreme ultraviolet spectrometer is finish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bremsstrahlung intensity with the readings of CCD detector.Molybdenum ion transport study is performed using the radial ion density profiles and one-dimensional impurity transport code STRAHL.The total molybdenum density profiles are determined from the transport analysis.The molybdenum density during L-mode and H-mode phases are obtained,which are about 3 and 4 orders of magnitude smaller than the electron density,respectively.An inward pinch is found during the H-mode phase that leads to the peaked profile of molybdenum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EUV spectroscopy molybdenum density l-mode and H-mode
下载PDF
NTT的L-mode模式探讨
4
作者 于浩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6-68,共3页
本文介绍了NTT的L-mode的服务内容、运营模式,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概述了L-mode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NTT l-mode模式 中国 电信 运营模式 I-MODE 因特网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crape-off layer blob high density transition in L-mode plasmas on EAST
5
作者 Ping WANG Guanghai HU +11 位作者 Ning YAN Guosheng XU Lingyi MENG Zhikang LU Lin YU Manni JIA Yifeng WANG Liang CHEN Heng LAN Xiang LIU Mingfu WU Liang WA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29-136,共8页
Lithium Beam Emission Spectroscopy systems in the outer midplane and divertor Langmuir probe arrays embedded in the divertor target plates,are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scrape-off layer(SOL)blob transition and its r... Lithium Beam Emission Spectroscopy systems in the outer midplane and divertor Langmuir probe arrays embedded in the divertor target plates,are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scrape-off layer(SOL)blob transiti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divertor detachment on EAST.The blob transition in the near SOL is observed during the density ramp-up phase.When the plasma density,normalized to the Greenwald density limit,exceeds a threshold of f_(GW)~0.5,the blob size and lifetime increases by 2–3 times,while the blob detection rate decreases by about 2 times.In addition,a weak density shoulder is observed in the near SOL region at the same density threshold.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divertor detachment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blob transition,and the density threshold of blob transi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access to the outer divertor detachment.The potential physical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These results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plasma-wall interaction issues in future devices that will operate under a detached divertor and high density conditions(over the blob transition thresh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BS divertor detachment l-mode EAST
下载PDF
基于超声导波的钢管杆件损伤探测模拟
6
作者 曹栋 顾征宇 +2 位作者 潘钻峰 王皓 杨毅超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2,共7页
为研究网架结构中钢管杆件损伤缺陷检测的问题,选择在杆端施加位移的方式进行有限元分析。考虑超声导波需要具有在特定频率范围内不发生频散的特征,选择L(0,2)模态超声导波开展无损检测。分析了适用于钢管无损检测的导波信号频率和信号... 为研究网架结构中钢管杆件损伤缺陷检测的问题,选择在杆端施加位移的方式进行有限元分析。考虑超声导波需要具有在特定频率范围内不发生频散的特征,选择L(0,2)模态超声导波开展无损检测。分析了适用于钢管无损检测的导波信号频率和信号周期特征,利用L(0,2)模态超声导波进行了不同圆周夹角的周向缺陷和不同长度轴向缺陷的导波检测。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多模态叠加和最大反射率的影响,频率为70 kHz周期为10的Hanning正弦信号激励的超声导波适用于钢管杆件的缺陷检测;当钢管缺陷宽度与深度不变时,周向损伤占圆周的比值与信号平均反射率成线性正比关系。对于杆件的轴向裂纹检测,可以利用信号反射率与裂纹宽度的关系进行对比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导波 无损检测 网架结构 钢管杆件 L(0 2)模态 周向缺陷 轴向缺陷
下载PDF
基于旋涡漂移假设的流线型闭口箱梁竖向涡振机理研究
7
作者 胡传新 赵林 +1 位作者 龚玲珑 葛耀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5-1583,共9页
旋涡脱落和漂移是桥梁涡振发生的关键流场特征,有必要从涡动力学的角度揭示涡振机理。以典型流线型闭口箱梁为例,从气动力做功能量角度,构建简化涡模型,并结合基于风洞试验的断面表面气动力时频特征和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的断面周围流场特... 旋涡脱落和漂移是桥梁涡振发生的关键流场特征,有必要从涡动力学的角度揭示涡振机理。以典型流线型闭口箱梁为例,从气动力做功能量角度,构建简化涡模型,并结合基于风洞试验的断面表面气动力时频特征和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的断面周围流场特性,揭示流线型闭口箱梁多阶涡振机理,验证上述模型。研究表明:分离涡斯托罗哈数表征旋涡气动力做功能量特征,其可表达为旋涡漂移速度与来流风速比值的正整数倍,即同一分离点可对应多个涡振锁定区。流线型箱梁断面存在3阶竖向涡振锁定区,其中,第2阶和第3阶涡振锁定区均由来流经过断面前缘附属设施时产生的大尺度旋涡,在分离点至断面尾缘之间发生周期性漂移诱导与维系。在第2和第3阶涡振锁定区内分离涡分别耗费约2个和1个振动周期完成从分离点至截面尾缘的漂移,即二者分别由该分离点诱发的2阶和1阶简化涡模式主导。该研究验证了简化涡方法推演桥梁断面周围旋涡演变特性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旋涡漂移 流线型箱梁 简化涡模型
下载PDF
“K-W-L+”认知提问模式在大学英语思辨性阅读中的研究
8
作者 颜念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阅读是基于文本理解和交流而实现人的自我构建的实践活动。思辨性阅读提问是实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关键。高校英语教学要克服“思辨缺席”,就必须走向思辨。基于“K-W-L+”认知提问模式,通过在英语阅读中建立有效提问,以问... 阅读是基于文本理解和交流而实现人的自我构建的实践活动。思辨性阅读提问是实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关键。高校英语教学要克服“思辨缺席”,就必须走向思辨。基于“K-W-L+”认知提问模式,通过在英语阅读中建立有效提问,以问促思、以思促辨,提升大学生的推理、分析、评价等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性阅读 英语阅读 “K-W-L+” 认知模式 有效提问 英语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分离谱在L(0,2)模式管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唐迅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15期105-108,共4页
以现有技术为出发点,期望利用分离谱技术,增强L(0,2)管线检测方法的技术效果。基于L(0,2)超声导波测定方法,梳理了分离谱处理流程,阐述了分离谱技术的用法。采取技术对比形式,客观判断分离谱技术的优势。在实践管线检测对比中,分离谱采... 以现有技术为出发点,期望利用分离谱技术,增强L(0,2)管线检测方法的技术效果。基于L(0,2)超声导波测定方法,梳理了分离谱处理流程,阐述了分离谱技术的用法。采取技术对比形式,客观判断分离谱技术的优势。在实践管线检测对比中,分离谱采取信号重组形式,有效增强了L(0,2)模式的独立性,保持其导波的完整性。相比处理之前,分离谱技术使用效果较好,信号分辨率更高,信噪比平均增长了2.07倍,缺陷杂波比增加了至少4.0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0 2)模式 管道检测 超声导波 分离谱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刘莹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20,共6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个体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 为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个体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呈现倒“U”型非线性影响关系;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据此,建议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黄河流域 水资源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非线性影响 中介效应 固定效应
下载PDF
花生香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林 乔景璇 +4 位作者 丁超 何汶珈 郑奕雄 万小荣 包格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89-100,共12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仁和其加工品可以产生独特的香气,其香味品质是决定市场经济价值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花生仁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香味物质,而花生香味由多种挥发性物质共同组成,包括吡嗪类、吡咯类、呋喃类、...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仁和其加工品可以产生独特的香气,其香味品质是决定市场经济价值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花生仁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香味物质,而花生香味由多种挥发性物质共同组成,包括吡嗪类、吡咯类、呋喃类、吡啶类、醛类、酮类、酸类、烃类、芳香类等化合物,且不同挥发性物质具有不同的香味。花生的香味物质主要来源途径有美拉德反应、脂肪氧化和热降解反应、氨基酸和糖类降解反应3种途径,目前花生香味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还较少。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挥发性物质被鉴定,目前主要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对花生香味进行提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香味进行检测。花生香味物质的形成主要受基因型、加工方式和时间、籽粒含水量等因素影响,已有大量文献表明耕作栽培模式影响水稻香味物质的积累,但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影响花生香味物质积累的文章未见报道。同时,利用花生香味物质还可以抑制黄曲霉的污染,减少花生的经济损失,以及利用挥发性物质鉴别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该文以花生仁为对象,通过对花生香味物质成分分析、花生香味物质分类、花生香味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方法,影响花生香味物质形成的因素以及花生香味物质抑制黄曲霉的污染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花生香味品质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香味 挥发性物质 品质形成 栽培模式 调控
下载PDF
新疆的生态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12
作者 万永辉 阿不都赛买提·艾买提 +2 位作者 龚明 阿巴白克·扎克 丁天龙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生态桑产业是以桑树为核心,突出桑树的生态治理功能,并兼顾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可持续性的新型蚕桑产业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疆特殊气候环境下生态桑的4种种植类型——庭院桑树、防风治沙桑林、盐碱地改良桑园、城市绿化... 生态桑产业是以桑树为核心,突出桑树的生态治理功能,并兼顾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可持续性的新型蚕桑产业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疆特殊气候环境下生态桑的4种种植类型——庭院桑树、防风治沙桑林、盐碱地改良桑园、城市绿化桑树;结合近年来生态桑产业的试验示范及运行实践,介绍了当前生态桑产业的4种主要开发模式,即生态桑养蚕模式、生态桑饲料开发模式、生态桑桑果利用模式、桑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生态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争取政府支持、以人才和科技为支撑、推进桑资源多元化利用、融入文化与观光旅游产业、融入美丽新疆建设等具体的方案和建议,以期对新疆的生态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生态治理 种植类型 产业开发模式 新疆地区
下载PDF
天山北坡前山带区域中国沙棘造林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凯 程平 +3 位作者 玛纳甫·赛依提 张森 安玉光 李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77,共10页
【目的】研究影响中国沙棘生长的关键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并对中国沙棘苗木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的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方法】以天山北坡前山带不同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下种植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设置水平... 【目的】研究影响中国沙棘生长的关键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并对中国沙棘苗木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的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方法】以天山北坡前山带不同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下种植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设置水平沟整地、穴状整地与覆膜、膨润土的不同组合处理,分析不同造林技术对中国沙棘生长指标、光合特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1)水平沟整地的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穴状整地(P<0.05),覆膜、膨润土的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2)影响中国沙棘生长的关键生理指标为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光合指标为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土壤含水量指标5月土壤含水量、8月土壤含水量;(3)水平沟整地-覆膜-膨润土处理的评分最高,水平沟-覆膜处理次之;其造林成活率分别为80.63%、72.26%。【结论】中国沙棘在天山北坡前山带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水平沟整地-覆膜-膨润土综合技术、水平沟整地-覆膜综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整地方式 保水措施 配套模式
下载PDF
切顶沿空留巷U+L型通风采场煤自燃风险判定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宗翔 李宇航 胡东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0-246,共7页
为探究切顶沿空留巷首采面U+L型通风采空区煤自燃危险性,以蒙西棋盘井煤矿东区9-1#层11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研究。通过封闭耗氧实验,测定得出煤样的耗氧能力弱、不同氧体积分数下煤样的耗氧速度慢、窒熄氧气体积分数(煤耗氧临界值)... 为探究切顶沿空留巷首采面U+L型通风采空区煤自燃危险性,以蒙西棋盘井煤矿东区9-1#层11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研究。通过封闭耗氧实验,测定得出煤样的耗氧能力弱、不同氧体积分数下煤样的耗氧速度慢、窒熄氧气体积分数(煤耗氧临界值)为15%。通过现场实测确定切顶沿空留巷和工作面的两端压差和漏风分布,现场埋管实测得到回风侧的氧分布数据,搭建了切顶沿空留巷采场相似模拟实验台,得到采场的漏风移动规律。运用CFD仿真探究了切顶沿空留巷采空区的漏风与自燃氧化分布特征,得到采空区可能具有自燃危险的3个区域分别位于开切眼附近、靠近沿空留巷的5~10 m内和工作面后方。提出在尾巷注氮和沿空留巷边界注浆堵漏防灭火措施条件下,可将U+L型通风采空区自燃模式转化为U型通风采空区自燃模式的危险性判定,得到棋盘井矿采空区自燃氧化带的最大宽度为80 m,最低安全推进速度1.2 m/d,无自燃风险,为工程防灭火做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沿空留巷 封闭耗氧实验 窒熄氧体积分数 U+L型自燃模式 自燃风险判定
下载PDF
L形边裂隙单圆孔砂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志颖 范祥 +2 位作者 何忠明 崔志猛 姜旭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1-554,共14页
为加深对含交会裂隙圆孔岩石裂纹扩展和断裂机理的认识,分别对含一对水平边裂隙(A系列)和L形边裂隙(B系列)的单圆孔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建立颗粒流模型以提取加载过程中的位移云图和微裂纹数量,对比两个系列试样的变形和开裂差异... 为加深对含交会裂隙圆孔岩石裂纹扩展和断裂机理的认识,分别对含一对水平边裂隙(A系列)和L形边裂隙(B系列)的单圆孔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建立颗粒流模型以提取加载过程中的位移云图和微裂纹数量,对比两个系列试样的变形和开裂差异,获得不同裂隙长度与倾角砂岩试样模型的接触力分布演化和颗粒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边裂隙弯折缝改变了岩样的破坏模式,随裂隙长度增加或倾角增大,含水平边裂隙砂岩试样先后发生剪切破坏和翼型拉伸破坏,而含L形边裂隙砂岩试样先后发生共面剪切破坏和共面拉伸破坏;2)单轴压缩下砂岩试样中圆孔与裂隙的开裂相互作用,产生了剪切、共面剪切、翼型拉伸、共面拉伸和反向拉伸5种类型的裂缝,揭示了含边裂隙单圆孔砂岩试样的裂缝贯通机理;3)裂隙长度一定时,与含水平边裂隙砂岩试样相比,含L形边裂隙砂岩试样开裂晚、变形小、强度低、破坏早、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边裂隙 破坏模式 微裂纹数 接触力分布 裂缝贯通机制
下载PDF
非线性动力学在磁约束核聚变约束模式转换中的应用
16
作者 艾媛媛 朱浩 《物理与工程》 2023年第5期95-101,107,共8页
非线性动力学在诸如双摆和振荡电路等本科物理教学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雅可比矩阵作为非线性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常被用来分析不动点的性质。本文中我们先推导了一个二维系统中雅可比矩阵的具体形式,并将其应用到磁约束核聚变约束模式... 非线性动力学在诸如双摆和振荡电路等本科物理教学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雅可比矩阵作为非线性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常被用来分析不动点的性质。本文中我们先推导了一个二维系统中雅可比矩阵的具体形式,并将其应用到磁约束核聚变约束模式转换模型,最后延伸求解出ZCD模型中各不动点的雅可比矩阵本征值。我们随后调整了模型中的外界加热功率,并使用雅可比矩阵观察模型中非线性动力学性质的变化。经研究发现,外界加热功率的改变会使得ZCD模型极限环的大小发生变化,即功率越大极限环半径越大。极限环半径的扩大导致环与鞍点相交为一个同宿轨,诱使系统产生同宿分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 雅可比矩阵 约束模式转换模型 同宿分岔
下载PDF
EAST托卡马克实验中的L模和H模电子尺度湍流的特征
17
作者 耿靖森 李亚东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49,共6页
湍流是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反常输运的原因,可能对低约束模式(L-mode)和高约束模式(H-mode)的输运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集体汤姆逊散射诊断系统研究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托卡马克实验中的L模和H模电子尺度湍... 湍流是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反常输运的原因,可能对低约束模式(L-mode)和高约束模式(H-mode)的输运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集体汤姆逊散射诊断系统研究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托卡马克实验中的L模和H模电子尺度湍流的特征.结果表明:第75286号炮放电中的H模的粒子输运得到很大改善而热输运改善不大;等离子体由L模进入H模后,梯度区湍流强度的下降比芯区湍流强度的下降更明显,不同空间区域的湍流强度变化存在差异;H模粒子输运和热输运的差异可能是TEM和ETG波数范围湍流的光谱差异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尺度湍流 L模和H模 等离子体输运 集体汤姆逊散射诊断
下载PDF
基于双高斯差模型分析神经细胞兴奋性程度改变的原因
18
作者 王阔 王阳 曲秀荣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10期50-55,共6页
视觉研究是神经科学中富有研究成果的领域之一.DOG模型(双高斯差模型)作为描述同心圆结构感受野的经典模型,从信息输入输出角度描述了空间信息的变换过程,运用公式表达了同心圆结构感受野的空间特性.介绍了同心圆结构感受野的特性以及DO... 视觉研究是神经科学中富有研究成果的领域之一.DOG模型(双高斯差模型)作为描述同心圆结构感受野的经典模型,从信息输入输出角度描述了空间信息的变换过程,运用公式表达了同心圆结构感受野的空间特性.介绍了同心圆结构感受野的特性以及DOG模型的函数特性,并且基于DOG函数的一维表达式对其中兴奋性与抑制性成分空间散布程度以及兴奋性与抑制性成分振幅进行改变,观察图像中神经细胞兴奋程度以及感受野大小的变化,分析其改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G模型(双高斯差模型) 同心圆结构感受野 视觉系统
下载PDF
不同修枝方法和修枝强度对檀香幼林生长影响研究
19
作者 陆克宇 《绿色科技》 2023年第3期99-102,共4页
为探讨修枝对檀香幼林生长影响,在广西上思县华兰村檀香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内进行了不同修枝方法和修枝强度对檀香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修枝方式,试验地2#C1、2#D1、2#C2和2#D2的优良木的比例分别为53.33%、50%、23.... 为探讨修枝对檀香幼林生长影响,在广西上思县华兰村檀香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内进行了不同修枝方法和修枝强度对檀香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修枝方式,试验地2#C1、2#D1、2#C2和2#D2的优良木的比例分别为53.33%、50%、23.33%和16.67%;中等木的比例分别为40%、43.33%、46.67%和36.67%;劣质木的比例分别为6.67%、6.67%、30%和46.67%,经比较P值均<0.05,且连续修枝对提高檀香幼树树高、胸径和枝下高的作用显著(P<0.05),且采用连续修枝的方式更有利于檀香幼木的干形塑造(P<0.05)。采用不同强度的修枝,试验地2#C1、2#D1、2#C2和2#D2的优良木的比例分别为10%、23.34%、26.75%和38.33%;中等木的比例分别为42.5%、41.67%、48.34%和50.83%;劣质木的比例分别为47.50%、35%、16.67%和10.83%,经比较P值均<0.05,且以采用树高1/2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的方式檀香幼林的生长量最好(P<0.05),且优良木的比重更高(P<0.05),更有利于檀香幼木的干形塑造(P<0.05)。为此,提出了在檀香定植当年开始修枝,能有效促进檀香幼林生长,提高顶端优势,但考虑林木过于幼小,可以采取适当修剪影响顶芽生长的侧枝的1/2,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顶芽生长;但过度修枝则不利于檀香树形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修枝 方式 生长
下载PDF
播种方式和密度对青海草地早熟禾建植初期植株的影响
20
作者 景美玲 李积雅 +1 位作者 杨增增 马玉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6-1563,共8页
为探索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植株构件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Qinghai’)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设计(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播种密度),研究牧草生产性能和根系变化特征,以期... 为探索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植株构件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Qinghai’)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设计(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播种密度),研究牧草生产性能和根系变化特征,以期为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的合理建植及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均对地上、地下生物量、地下芽数量、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直径、根系长度影响极显著,两者交互对根系长度和地下芽数量影响极显著。地上生物量与根系表面积的最佳种植组合为撒播与6478粒·m^(-2)播种密度,地下芽数量的最佳种植组合为15 cm行距与2782粒·m^(-2)播种密度。青海草地早熟禾生长初期植株重点建植地下根系,间接影响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地早熟禾 播种密度 根系特征 播种方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