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小光 陈亮 陈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90 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入路,对照组采取外侧扩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90 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入路,对照组采取外侧扩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 3 月、6 月跟骨结节关节角( Bohler 角)、跟骨交叉角( Gissane)角度、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变化,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术前、术后 3 月、术后 6 月两组Bohler 角、Gissane 角、AOF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均较术前有所改善( 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 7d VA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4 d、术后 21 d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4.44%,显著低于对照组 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均良好,可实现 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功能的恢复,但跗骨窦入路更具微创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 跗骨窦入路 外侧扩大入路
下载PDF
微创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东 阳波 +2 位作者 米宁 罗斌 兰家平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Sanders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随机分为微创组(采用跗骨窦入路)和传统组(采用外侧扩大入路)进行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Sanders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随机分为微创组(采用跗骨窦入路)和传统组(采用外侧扩大入路)进行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宽度和高度。结果:两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AOFAS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宽度、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间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7%vs 16. 7%,P>0. 05)。结论:微创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和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相似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但前者术前等待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 Ⅱ和Ⅲ型 跟骨骨折 微创 外侧扩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星华 陈建生 +1 位作者 周文彬 王璐璐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1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采用扩大外侧入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70例87足,对患者进行相关影像检查并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Bo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有... 目的探讨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采用扩大外侧入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70例87足,对患者进行相关影像检查并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Bo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单侧骨折49足复位情况较好。70例患者经过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达到65~98分,平均87.9分,优良率为82.8%。结论扩大外侧入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扩大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外侧扩大“L”形切口、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智 周雪明 +1 位作者 刘彬 程树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29-30,共2页
目的评价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34足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随访l8~30个月,平... 目的评价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34足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随访l8~30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本组34足中:优25足、良7足、可2足,优良率94.1%。结论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扩大“L”形切口 不植骨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L形外侧扩大入路与跗骨窦间隙入路分别联合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在Sanders Ⅱ Ⅲ型跟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盛伟 林敏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L形外侧扩大入路与跗骨窦间隙入路分别联合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医院76例接受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 目的:探讨并对比L形外侧扩大入路与跗骨窦间隙入路分别联合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医院76例接受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L形外侧扩大入路患者作为切开组(31例),将跗骨窦间隙入路患者作为微创组(45例),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放射学指标变化,术后6个月发放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等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Bohler's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增大,Gissane角、距下关节面移位距离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组切口相关并发症、距关节关节僵硬发生率显著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联合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固定效果相似,但与L形外侧扩大入路相比,跗骨窦间隙入路可减少手术创伤,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镜 跗骨窦间隙 L形外侧扩大入路
下载PDF
横切口双窗入路与L形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尧 詹俊锋 +2 位作者 朱楠 孟丛鹏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39-1342,共4页
探讨经横切口双窗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L形入路进行比较,评估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10例(12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横切口双窗入路组58例(66足),L形入路组52例(57足)。两组末次随访时影像学... 探讨经横切口双窗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L形入路进行比较,评估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10例(12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横切口双窗入路组58例(66足),L形入路组52例(57足)。两组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横切口双窗入路组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3.0%)和距下关节僵硬率(9.0%)均低于L形入路组(21.0%和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切口双窗入路术野显露充分,能够达到与L形入路相当的复位效果和疗效,且显著降低伤口并发症及距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横切口双窗入路 L形入路
下载PDF
经皮撬剥复位固定与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潘辉龙 张国如 吴兴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经皮撬剥复位固定与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30... 目的对比观察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经皮撬剥复位固定与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行经皮撬剥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跟骨放射学指标[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交叉角(Cissane角)、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愈合优良率及并发症(切口感染、皮瓣坏死、距关节僵硬、延迟愈合)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骨放射学指标水平与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跟骨宽度、跟骨高度明显低于术前,Cissane角、Bohler角与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跟骨宽度、跟骨高度、Cissane角、Bohler角与AOFAS评分、愈合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0.98)mL、6.67%,明显低于对照组[(65.17±8.31)mL、30.00%],手术、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为(52.18±3.96)min、(7.03±1.31)d、(6.89±0.32)d,明显短于对照组[(86.91±5.53)min、(11.52±2.98)d、(12.52±3.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经皮撬剥复位固定与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的应用效果相当,但经皮撬剥复位固定可进一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皮撬剥复位固定 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16-619,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和传统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34例行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跗骨窦组),26例行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组)。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和传统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34例行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跗骨窦组),26例行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组)。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Gissane角、Bohler角,并通过踝-后足评分(AOFAS)对病人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病人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术后3个月,2组病人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且跗骨窦组病人术后Gissane角明显优于传统组术后(P<0.01)。跗骨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情况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较传统手术好,可有效提高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术入路 跗骨窦切口入路 扩大外侧“L”形切口入路
下载PDF
跟骨L形切口的应用技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振 明晓锋 +5 位作者 杨生民 李西要 刘青 冯彦江 赵栋 俞光荣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跟骨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多需手术治疗。目前对其切口的研究较多,有跗骨窦切口、L型切口及各种改良切口等,各有利弊。纵观跟骨切口历史,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仍然是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但目前受到其他切口的挑战,由于该切口的并发... 跟骨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多需手术治疗。目前对其切口的研究较多,有跗骨窦切口、L型切口及各种改良切口等,各有利弊。纵观跟骨切口历史,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仍然是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但目前受到其他切口的挑战,由于该切口的并发症较多,临床上对其运用仍持谨慎观点。本文就跟骨L形切口手术术前皮肤准备、切口设计、术中软组织保护、术后管理、切口观察及补救措施进行系统阐述,旨在减少跟骨切口的并发症,提高术后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口 L形 扩大外侧切口
下载PDF
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平 徐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83-87,共5页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1例。试验组给予...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1例。试验组给予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参照组给予传统外侧L形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恢复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Gissane角、B?hler角及足部关节功能[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MFS)],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 <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Gissane角、B?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Gissane角、B?hler角大于术前(P <0.05)。术后6个月,两组MFS评分高于术前,且试验组MFS评分中功能、活动度高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足部功能,改善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扩展入路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不同入路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足底压力步态观察
11
作者 刘丽丹 吕宪玉 +2 位作者 郭英飞 李嘉琦 王凌云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2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采用扩大外侧入路(ELA)和经跗骨窦间隙微创入路(STA)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12个月的足底压力步态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3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ELA入路手术(ELA组)18例和STA入路手... 目的比较采用扩大外侧入路(ELA)和经跗骨窦间隙微创入路(STA)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12个月的足底压力步态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3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ELA入路手术(ELA组)18例和STA入路手术(STA组)16例。术后12个月于门诊行足底压力步态分析,比较两组患侧与健侧足底压力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STA组患侧和健侧前足区压力中心(COP)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侧足地接触时间、足跟与地面接触时间、全足压力峰值与体质量比值、足跟压力峰值与体质量比值、COP移动最大速度、COP移动平均速度及足跟区、中足区、足趾区COP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LA组上述足底压力相关参数患侧和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相比ELA入路,STA入路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患侧足底压力与健侧更为接近,双足更对称,接近正常步态。对于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建议采用STA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骨折 跟骨 骨折固定术 扩大外侧入路 经跗骨窦间隙微创入路 足底压力
下载PDF
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0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30)和干预组(n=30)。传统组实施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外侧扩... 目的探讨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30)和干预组(n=30)。传统组实施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Gissane角、B?hler角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并发症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且远期稳定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扩展入路 内侧小切口
下载PDF
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剑查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4期6-7,共2页
目的:探究骨关节内骨折实施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纳入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阡加内... 目的:探究骨关节内骨折实施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纳入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阡加内侧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外侧L形切口手术,对比2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Bohler角为27.96°±2.32°,高于对照组的24.26°±2.03°(t=7.6852,P=0.0000),Gissane角为122.62°±3.49°,高于对照组的116.59°±3.18°(t=8.1776,P=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2%,低于对照组的18.75%(x^(2)=4.0100,P=0.0452),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6.87%,与观察组的93.75%无差异,x^(2)=0.3497,P=0.5542>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结论:骨关节内骨折实施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Bohler角和Gissane角,使关节更稳定,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扩展入路 内侧小切口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两种入路钢板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永明 郭新军 +2 位作者 杨卫强 田致忠 崔玉波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钢板固定术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完成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钢板固定术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完成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扩大外侧入路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时跟骨解剖结构(Bohler角、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足部功能[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2.87±7.63)min,长于对照组的(46.41±5.92)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3.28±5.04)ml,少于对照组的(94.23±7.18)ml(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升高,跟骨宽度均降低(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Bohler角、跟骨宽度、Gissane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50),低于对照组的12%(6/50),P<0.05。结论采用扩大外侧入路与经跗骨窦入路进行钢板固定术均可有效恢复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跟骨解剖结构,经跗骨窦入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踝与后足功能恢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钢板固定术 扩大外侧入路 经跗骨窦入路 足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