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1
作者 张磊 王宏 +2 位作者 张小伟 孟位明 赵志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检测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足功能、跟骨解剖结构、骨代谢、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环磷酰胺(CTX)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CRP、IL-6、MDA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且可促进术后足功能、骨代谢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足功能 跗骨窦小切口 经外侧“L”形切口术
下载PDF
颈侧方入路手术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朱峰 邬一军 +5 位作者 沈亦斌 周雪羽 潘俊 陈凌慧 朱丽娴 何琦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手术(SMIA)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甲状旁腺手术的6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 目的探讨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手术(SMIA)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甲状旁腺手术的6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及入路分为颈侧方切口SMIA组及正中切口颈白线入路组(LACA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手术相关结果及术后颈前区功能的差异。采用EQ-5D-5L量表评估术后颈部不适主观感受,Hollander伤口评估量表评定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MIA组平均手术时间[(39.77±5.69)min]明显少于LACA组[(54.41±4.66)min]。术后1月及12月,两组在颈前区功能保护方面有统计学差异(1月:84.67±3.74 vs.79.47±5.38,P<0.001;12月:93.80±2.52 vs.89.94±2.39,P<0.001),且SMIA组均优于LACA组;SMIA组术后6月及12月的Hollander切口评估量表得分优于LA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月:1.93±0.58 vs.2.41±0.66,P=0.003;12月:1.03±0.67 vs.1.74±0.62,P<0.001)。结论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甲状旁腺切除是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式,较于传统切口更易寻找甲状旁腺病变,缩短手术时间,且对颈前区功能保护的作用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方切口 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甲状旁腺手术 颈前区功能保护
下载PDF
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王涛 要巍 +2 位作者 赵晶斌 魏温涛 倪雅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9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样本纳入时间分组,其中2022年1—12月60例患... 目的:分析比较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样本纳入时间分组,其中2022年1—12月60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2023年1—12月60例患者为研究组,实施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创面美观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 d、3 d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创面美观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相比,对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实施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进而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且术后创面美观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 传统甲状腺手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苏二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正中切口组(n=62)和内外侧切口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内外侧切口组;前正中切口组日常生活功能、膝关节稳定程度等Merchant评分高于内外侧切口组,疼痛评分及活动范围等Merchant评分低于内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无明显差异,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略长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前正中入路 内外侧双切口入路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近期改变的比较
5
作者 郑楠 管涛 曲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的近期改变。方法选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04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左房微小切口组、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各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的近期改变。方法选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04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左房微小切口组、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各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重症监护时间、心脏结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切口长度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组右房左右径和上下径、右室前后径缩小,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增大(P<0.05),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3天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天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个月各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房微小切口、右外侧切口较正中切口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近期矫正效果较好,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微小切口入路 右外侧切口入路 正中切口入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心脏结构
下载PDF
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谢美元 张双平 陈发英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6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膝...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6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B组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恢复情况、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伸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 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陈成 刘华 +1 位作者 刘博 袁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3937-3940,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研究组接受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1 d、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对照组(49.02%),且研究组躯干皮肤发生率、头皮(头钉)发生率、颈肩部疼痛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与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均较好,但后者可有效减少术前准备时间与手术时间,并降低体位相关并发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 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
下载PDF
侧颈入路横弧形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
8
作者 赵文慧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2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侧颈入路横弧形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颈前下部横弧形切口甲状腺... 目的:分析侧颈入路横弧形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颈前下部横弧形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侧颈入路横弧形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4、FT4、TSH水平高于术前,PTH水平低于术前,观察组T4、FT4、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T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侧颈入路横弧形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促进患者康复,且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轻,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侧颈入路 横弧形切口 甲状腺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许鹏雍 陈俊 +6 位作者 班付伟 梁广权 黄刚 黄金实 梁善校 廖正文 李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前瞻性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骨外科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分别采用改良St...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前瞻性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骨外科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分别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z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复位质量状况、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1)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5. 00%(34/40),稍高于对照组的80. 00%(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分别为45. 00%(18/40)及45. 00%(18/40),对照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分别为40. 00%(16/40)及42. 50%(17/40),两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7. 02±3. 45) min、(668. 29±55. 45) ml及(17. 08±2. 53)分,对照组分别为(16. 78±3. 32) min、(679. 39±57. 37) m L及(17. 25±2. 68)分,上述3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手术处理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相比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而言,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在处理移位程度较大的骨盆骨折以及显露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且不会受限于膀胱损伤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 腹直肌外侧入路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又文 陈献韬 +5 位作者 米豫飞 陈柯 李建明 张晓东 田可为 张颖 《中医正骨》 2009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40髋进行对比。结果: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40髋进行对比。结果: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小切口外侧入路组优于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组(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小切口 外侧入路
下载PDF
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的步骤及要点 被引量:9
11
作者 邬一军 朱峰 +6 位作者 沈亦斌 方云 朱丽娴 何琦文 潘俊 陈凌慧 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1-706,共6页
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采用颈侧方切口,利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肌间的天然解剖间隙作为入路,从带状肌与颈动脉鞘之间进入甲状腺术区,首先辨识喉返神经及上下位甲状旁腺,离断上极血管,再分离Berry韧带,离断峡部,最后切除甲状腺。该... 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采用颈侧方切口,利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肌间的天然解剖间隙作为入路,从带状肌与颈动脉鞘之间进入甲状腺术区,首先辨识喉返神经及上下位甲状旁腺,离断上极血管,再分离Berry韧带,离断峡部,最后切除甲状腺。该手术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对颈前区皮肤肌肉组织的创伤,患者术后颈部压迫感和吞咽牵拉感明显缓解。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操作快捷,临床效果良好。本文介绍如何规范化地操作及手术注意事项等,以期更好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方切口 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甲状腺手术 颈前区功能保护 手术要点
下载PDF
单切口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入路的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美荣 张锐江 +3 位作者 吴桂堂 郑进洪 李均贤 李广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第9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单切口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优点。方法:回顾分析为11例患者采用侧方入路行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系膜均完整切除,1例因肿瘤过大且与后腹膜粘连紧密中转开...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单切口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优点。方法:回顾分析为11例患者采用侧方入路行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系膜均完整切除,1例因肿瘤过大且与后腹膜粘连紧密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25±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15)ml,术中无输尿管、胰腺或十二指肠损伤等,术后无大出血、腹腔内疝及吻合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0.5±1.25)d。术后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8个月,无慢性腹痛或吻合口狭窄征象。结论: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入路选择非常重要,是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经侧方入路行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解剖层次清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单切口 侧方入路
下载PDF
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2
13
作者 关智宇 冯殿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6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均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将患... 目的观察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均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1.3±9.7)比(88.2±10.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14.8±102.5)mL]、术后引流量[](129.1±25.4)mL]少于对照组[(540.4±108.8)、(346.4±3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25.45±7.13)比(26.83±6.62)分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f(89.42±6.28)分]高于对照组【(81.41±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38%、15.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较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常规切口 后外侧入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海 陈欣欣 +2 位作者 马宇园 罗雨 钱伟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4069-4072,共4页
目的:探讨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颈侧切口经胸锁... 目的:探讨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对照组采用颈前切口颈白线入路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美容满意度、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要明显优于传统的颈前切口颈白线入路,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切口 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甲状腺癌根治 甲状腺肿瘤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俞泳 张蕾 +1 位作者 何成奇 王立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4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跟骨宽度、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疼痛应激[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炎症应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并发症、术后2年足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分别为(41.03±6.85)min、(5.78±1.26)d、(12.55±3.93)d、(10.05±2.76)d、(4.25±0.82)mm,均短于对照组的(68.54±15.27)min、(7.85±2.40)d、(24.24±4.56)d、(16.29±5.34)d、(15.74±1.59)mm,术中失血量为(45.49±15.03)ml,低于对照组的(86.97±22.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跟骨宽度为(27.59±2.46)mm,低于对照组的(30.11±2.23)mm,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分别为(34.04±5.19)°、(74.08±6.40)mm、(119.44±8.01)°,高于对照组的(31.25±4.08)°、(71.11±5.06)mm、(112.37±6.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SP、NPY、IL-1β、TNF-α分别为(5.65±0.86)μg/ml、(169.87±15.03)pg/ml、(4.39±0.25)μg/L、(10.02±0.87)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14±1.29)μg/ml、(185.49±13.35)pg/ml、(5.57±0.34)μg/L、(13.49±0.6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13%,1/47)与对照组(8.51%,4/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的足功能优良率(95.45%,42/44)与对照组(97.62%,41/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切口愈合和术后恢复,减轻围手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 经跗骨窦小 切口入路 功能恢复 炎症应激 疼痛应激
下载PDF
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正祥 张岩松 +3 位作者 许云 刘宏毅 常义 苗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的手术方法及该入路可暴露的解剖范围。方法对10具动静脉灌注的头颅湿标本于导航辅助下模拟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显微手术,观测手术全程及术野暴露范围。结果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天幕... 目的探讨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的手术方法及该入路可暴露的解剖范围。方法对10具动静脉灌注的头颅湿标本于导航辅助下模拟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显微手术,观测手术全程及术野暴露范围。结果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天幕切迹侧方区域、环池、中脑背外侧、滑车神经及伴行的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P2、P3段)、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及后方的四叠体池外侧方,切开天幕可以显露海马旁回后部;轮廓化乙状窦和横窦有利于对脑干外侧及对应天幕切迹侧后区域的暴露。结论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适合于脑干背外侧及与之相对应的天幕切迹区域病变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 神经解剖学 天幕切开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赖伟强 陈楚群 +3 位作者 黄启治 缪海雄 邵晏清 钟锡鸿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490-492,共3页
目的评价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评价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解剖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43.3%(P<0.05)。结论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视野显露充分,复位良好,有利于术后临床功能的更好恢复,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类型的首选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骨折 腹直肌外侧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在同侧髋臼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国俊 石育芬 +4 位作者 岑怡彪 施土河 林文静 陈国清 陈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118例同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118例同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三维数字化模型,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复查X线,末次随访采用Majeed SA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下地时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按Majeed SA评分评价疗效:观察组优43例,良8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6.4%;对照组优32例,良16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8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断裂、髋内翻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共5例(8.5%),为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区疼痛各1例,延迟愈合2例。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3,P=0.001)。结论同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降低出血量、并发症率及手术风险,有利于术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盆骨折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三维数字化模型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 被引量:5
19
作者 安佰京 姜川 王振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①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②两组术前与术后3月Harris评分。③两组术后首次双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结果①两组切口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有差异(P〈0.05)。②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首次双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直接前入路手术创伤小,在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Harris评分上明显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小切口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祝捷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4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跟骨骨折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组(36例)与外...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跟骨骨折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组(36例)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52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末次随访时的X线跟骨骨宽、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并且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AHFS)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结果跗骨窦入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出血量少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AHF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跗骨窦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形切口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