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some compounds in Berchemia lineata(L.)DC
1
作者 LIU Jun-yang TENG Hong-li +1 位作者 ZHAO Jin-mei HONG Ji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11期25-30,共6页
Objective:To screen the anti-inflammatory monomeric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Berchemia lineata(L.)DC and explore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some compounds based on NF-κB signaling pathway.Methods:LPS was used ... Objective:To screen the anti-inflammatory monomeric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Berchemia lineata(L.)DC and explore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some compounds based on NF-κB signaling pathway.Methods:LPS was used to induce RAW264.7 to establish a model of cellular inflammatory reaction.CCK-8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monomer compounds on the activity of RAW264.7 cells.The release of nitric oxide(NO)in the superneant was measured by Griess method,and NO inhibition rate was calculated.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gradient of some monomeric compounds was also measured.The effects of monomer compound 21 on the secretion of IL-6,TNF-α,NF-κB,COX-2 and iNOS induced by LPS were detected by ELISA.Results:The concentration of monomer compound of Berchemia lineata(L.)DC.was 50μmol/L,and it was administered for 24 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hraquinone compound No.19 had obvious drug toxicity,while other compounds had weak or no obvious drug toxicity.The concentration was 50μmol/L,and the drug was administered for 12 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monomer compounds could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O to varying degrees,and the highest NO inhibition rate was over 90%,which showed obviou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NO inhibition rate of No.01 new skeleton compound can reach 70.81%.The results of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gradient showed that the monomer compound of Berchemia lineata(L.)DC.could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O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The results of ELISA showed that phenolic compound 21 could inhibit the secretion of IL-6,TNF-α,NF-κB,COX-2 and iNOS in RAW264.7 cells.Conclusion:The monomer compound of Berchemia lineata(L.)DC.has a certain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among which flavonoids and bibenzyl components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may b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i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The simple phenolic monomer compound 21 may play an anti-inflammatory role by regulating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baojin Berchemia lineata(L.)dc RAW264.7 Anti inflammatory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Blumea balsamifera(L.)DC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Based on HPLC-ESI-HRMS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2
作者 Dong LI Ling LI +5 位作者 Yujie HU JiangXiong MA Wenlong ZHANG Chanyuan ZHOU Dongsheng FAN Xiaojian GONG 《Medicinal Plant》 CAS 2023年第5期10-18,共9页
[Objectives]To expose the plausible mechanism of Blumea balsamifera(L.)DC.against Alzheimer s disease vi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HPLC-ESI-HRMS technology.[Methods]To begin with,HPLC-ESI-HRMS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Objectives]To expose the plausible mechanism of Blumea balsamifera(L.)DC.against Alzheimer s disease vi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HPLC-ESI-HRMS technology.[Methods]To begin with,HPLC-ESI-HRMS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components of B.balsamifera.Secondly,the potential targets of th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predicted based on chemical similarity and online databases.Thirdly,by way of topological analysis of a component-disease target interaction network,the primary candidate targets and potential activ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Lastly,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ctive component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Results]According to the final results,HPLC-ESI-HRMS identified 70 components.Out of these,20 components were potentially biologically active,and most of them were sesquiterpenoids.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docking results,the primary active components were appropriately coordinated with the core targets,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pharmacodynamic activity.Thus,the sesquiterpenes present in B.balsamifera are considered potential active ingredients having multi-target and multi-pathway effects for treating Alzheimer s disease.[Conclusions]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balsamif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ESI-HRMS Alzheimer's disease Blumea balsamifera(L.)dc.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下载PDF
基于R-L分数阶定义的CCM Flyback变换器建模与分析
3
作者 王硕禾 符屹男 +2 位作者 常宇健 杨鹏 李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225,共9页
针对电容电感都为分数阶这一事实,利用分数阶微积分R-L定义和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下的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进行建模与分析。推导CCM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小信号传递函数以及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 针对电容电感都为分数阶这一事实,利用分数阶微积分R-L定义和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下的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进行建模与分析。推导CCM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小信号传递函数以及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下的条件。其次,讨论Caputo模型与R-L导数模型的区别,得出在R-L分数阶定义下直流静态工作点不仅与占空比相关,而且还与电感和电容的阶数以及负载有关。最后,在PSIM中搭建R-L分数阶CCM Flyback变换器电路模型,得到不同分数阶电感电容阶数下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的仿真波形,通过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得出分数阶电感电容的阶数会影响闭环控制器的设计和分数阶模型能更加精确地描述Flyback变换器的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电力电子 仿真平台 R-L定义 分数阶建模
下载PDF
萍蓬草〔Nuphar pumilum(Thimm.)DC.〕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施国新 解凯彬 +1 位作者 常福辰 丁小余 《植物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3-48,共6页
对萍蓬草〔Nupharpumilum(Thimm.)DC.〕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腺毛的发育进行形态解剖观察分析。茎中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茎端周围及幼叶、叶柄部位着生能分泌粘液的腺毛。不定根为多元型,有髓;侧根对着... 对萍蓬草〔Nupharpumilum(Thimm.)DC.〕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腺毛的发育进行形态解剖观察分析。茎中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茎端周围及幼叶、叶柄部位着生能分泌粘液的腺毛。不定根为多元型,有髓;侧根对着原生木质部脊着生,根表面具短缩的根毛;根顶端原始细胞具有分层特征,属封闭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蓬草 营养器官 形态 解剖
下载PDF
加味青蒿鳖甲汤对髓系MRD-L患者CD_(34)^+细胞源DC诱导过程中IL-12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健 黄礼明 +7 位作者 唐志宇 宋益青 仇江辉 赵国静 马武开 严鲁萍 姚宇红 李秀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树突细胞(DC)诱导和对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用含不同剂量(高、中、低)加味青蒿鳖甲汤动物血清联合细胞因子、不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及单纯用细胞因子,共同培养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 目的:探讨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树突细胞(DC)诱导和对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用含不同剂量(高、中、低)加味青蒿鳖甲汤动物血清联合细胞因子、不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及单纯用细胞因子,共同培养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R)患者骨髓中分离提取的CD+34细胞,诱导其成为DC,观察各组在不同阶段对DC成熟的影响,以及各组血清中IL-12的分泌变化。结果:含药血清均能上调DC表面特征性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表达水平,较单纯细胞因子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含中剂量药血清更能促进DC分泌IL-12(P<0.01)。结论:联合细胞因子的含加味青蒿鳖甲汤的血清,可使来源AML-CR骨髓的CD+34,在体外比单纯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C能够更好地促进DC的生长、成熟和分化,并能促进DC分泌IL-12,增加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青蒿鳖甲汤 MRD—L CD34+ dc IL-12
下载PDF
GC-MS-DC联用法研究山薄荷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浩斌 郑尚珍 +2 位作者 宋志军 黄彬弟 沈序维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43-45,63,共4页
利用GC MS DC联用法研究了山薄荷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65个峰,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荆芥酚(34 26%)、百里香酚(16 00%)、(Z,Z,Z) 9,12,15 十八碳三烯酸甲酯(4 82%)、角鲨烯(4 36%)、7,10,13... 利用GC MS DC联用法研究了山薄荷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65个峰,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荆芥酚(34 26%)、百里香酚(16 00%)、(Z,Z,Z) 9,12,15 十八碳三烯酸甲酯(4 82%)、角鲨烯(4 36%)、7,10,13 十六碳三烯酸甲酯(3 46%)、N 丁吡咯(3 29%)、(Z,Z) 9,12 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 96%)、α 萜品醇(1 96%)、十六酸甲酯(1 9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 66%)、罗勒烯(1 1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薄荷 化学成分 GC-MS-dc联用法 百里香酚 香荆芥酚
下载PDF
一种带负载前馈的车载DC/DC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伦胜 陈国呈 +1 位作者 孙承波 宋小亮 《电气自动化》 2010年第2期76-78,共3页
针对车载空调、冰箱用单缸旋转式压缩机电机完全工作在一个周期性的加载卸载过程,负载一直处在快速变化状况,造成DC/DC输出电压不容易稳定,该文设计了一种带负载前馈、限流功能的DC/DC变换器。文章在给出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工作... 针对车载空调、冰箱用单缸旋转式压缩机电机完全工作在一个周期性的加载卸载过程,负载一直处在快速变化状况,造成DC/DC输出电压不容易稳定,该文设计了一种带负载前馈、限流功能的DC/DC变换器。文章在给出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给出主要外围器件参数的计算,并给出了一款基于L4981B的车载1kW DC/DC变换器设计实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的变换器工作稳定可靠,能很好地抵抗负载的突变,维持输出电压稳定,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能有效满足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前馈 dc/dc电路 L4981
下载PDF
RF/DC溅射316L/SiO_2复合膜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温伟祥 胡社军 +6 位作者 曾鹏 吴起白 谢光荣 黄拿灿 胡显奇 盛钢 盛忠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32,共3页
利用射频 /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 316 L不锈钢 / Si O2 复合薄膜 ,并对其组织、相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直流磁控溅射 316 L不锈钢薄膜呈柱状晶结构 ,主要由 Fe- Cr和 - Fe相构成 ,在 Fe-Cr(110 )晶面出现明显择优... 利用射频 /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 316 L不锈钢 / Si O2 复合薄膜 ,并对其组织、相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直流磁控溅射 316 L不锈钢薄膜呈柱状晶结构 ,主要由 Fe- Cr和 - Fe相构成 ,在 Fe-Cr(110 )晶面出现明显择优取向 ;由于 Si O2 的掺合 ,使 316 L不锈钢 / Si O2 复合薄膜柱状晶变细小 ,出现明显的二次柱状晶 ,Fe- Cr的 (110 )晶面择优取向消失 ,而 Fe- Cr的 (2 11)晶面衍射峰强度明显增强 ,316不锈钢膜硬度明显高于 316 L块体 ,掺入 Si O2 的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dc溅射 316L不锈钢 二氧化硅 金属基陶瓷增强复合膜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输出功率300W的12V-220V DC-DC变换器的实现 被引量:4
9
作者 钟莉娟 田书欣 +1 位作者 杨喜军 雷淮刚 《电气自动化》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鉴于推挽逆变-全桥整流的DC-DC变换器具有磁芯利用率高、高效节能等优点,非常适合用来设计车载直流电源。详细分析和设计了一种额定输出功率300W的12V-220V DC-DC变换器,包括推挽升压工作原理、变压器初级无源无损吸收电路设计、高频开... 鉴于推挽逆变-全桥整流的DC-DC变换器具有磁芯利用率高、高效节能等优点,非常适合用来设计车载直流电源。详细分析和设计了一种额定输出功率300W的12V-220V DC-DC变换器,包括推挽升压工作原理、变压器初级无源无损吸收电路设计、高频开关变压器设计和基于CA3524的模拟控制电路设计,最后进行实验测试,给出了实测波形和不同输入电压和不同输出功率条件下整机效率曲线,总结出一些规律,并给予解释。实验结果表明,推挽逆变-全桥整流的DC-DC变换器各项指标良好,在输入端为低电压大电流场合具有明显优势,如车载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电源 dc-dc变换器 推挽逆变 全桥整流 无源无损吸收电路
下载PDF
艾纳香油通过NF-κB非经典信号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缓解LPS所致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10
作者 何贤芳 王万林 +3 位作者 王鸿颖 刘瑞秀 易琼 王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艾纳香油(BBO)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非经典通路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回肠法检测BBO对慢反应物质(SRS-A)生成的影响,ELISA法检测BBO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前列腺...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艾纳香油(BBO)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非经典通路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回肠法检测BBO对慢反应物质(SRS-A)生成的影响,ELISA法检测BBO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前列腺素E_(2)(PGE_(2))及白三烯B_(4)(LTB_(4))产生的影响,qRT-PCR检测BBO对LPS诱导巨噬细胞COX-2、5-LOX、FLAP和RelB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BO对NF-κB非经典通路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2(TRAF2)、NF-κB诱导激酶(NIK)、p100和RelB浓度的影响。【结果】在1mg·mL^(-1)的BBO药物浓度下减弱了豚鼠回肠的收缩张力(P<0.001),对SRS-A的生成抑制率达到65.34%;与LPS模型组相比,BBO在40-80μg·mL^(-1)浓度下降低AA代谢通路中PGE_(2)(P<0.05)和LTB_(4)(P<0.05)的浓度,降低COX-2(P<0.05)、5-LOX(P<0.05)和FLAP(P<0.05)的表达;此外,40-80μg·mL^(-1)浓度下BBO还降低LPS导致的NF-κB非经典通路中TRAF3(P<0.05)、TRAF2(P<0.05)和NIK(P<0.05)的浓度,进一步抑制p100蛋白的磷酸化(P<0.05),同时抑制转录因子RelB的表达(P<0.05)和RelB蛋白的水平(P<0.05),而BBO自身不引起这些基因与蛋白的变化。【结论】BBO可能通过抑制NF-κB非经典信号中调节蛋白TRAF3和TRAF2,转录因子RelB的浓度,造成NIK蛋白的诱导激酶作用受到抑制,进一步抑制了p100蛋白的磷酸化及其与转录因子RelB的结合,从而影响到下游AA通路中重要限速酶COX-2、5-LOX和FLAP的表达与炎症介质PGE_(2)和LTB_(4)的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油 脂多糖 NF-κB非经典通路 花生四烯酸代谢 抗炎作用
下载PDF
人PBMC和脐血CD34^+细胞诱导DC2的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金湖 邵启祥 +4 位作者 阴晴 王胜军 潘湘涛 顾超 许化溪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诱导DC2方法。方法:分别用rhIL-3(10ng/ml)+rhG-CSF(100ng/ml)和rhFlt-3L(100ng/ml)+rhIL-3(10ng/ml)+rhG-CSF(100ng/ml)诱导人PBMC和脐血CD34+HSC向DC2分化,并采用流式... 目的:探讨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诱导DC2方法。方法:分别用rhIL-3(10ng/ml)+rhG-CSF(100ng/ml)和rhFlt-3L(100ng/ml)+rhIL-3(10ng/ml)+rhG-CSF(100ng/ml)诱导人PBMC和脐血CD34+HSC向DC2分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表型,同时观察rhTNF-α和人CD40单抗诱导DC2分化成熟的作用。结果:rhG-CSFh+rhIL-3未能较好地从PBMC中诱导出DC2,但是从富集的脐血CD34+HSC用rhFlt-3L+rhIL-3+rhG-CSF诱导,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DC2,并有较高的扩增效率,但离临床研究和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因此DC2的诱导方法仍需进一步优化。人CD40单抗和rhTNF-α一样,能有效地诱导DC2分化成熟。结论:体外联合多种细胞因子从CD34+HSC成功地诱导出DC2,抗人CD40单抗有利于DC2的活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 造血干细胞 rhFh-3L RHIL-3 RHG-CSF dc2
下载PDF
山菅兰色酮与芳香族类成分分析
12
作者 陈亚军 马燕燕 赵登高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研究山菅兰色酮与芳香族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小孔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对山菅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 目的:研究山菅兰色酮与芳香族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小孔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对山菅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山菅兰乙酸乙酯层中共分离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甲基丁香色原酮(1)、异甲基丁香色原酮(2)、5-羟基-2,7-二甲基色酮(3)、5,7-二羟基-2,6,8-三甲基色酮(4)、5,7-二羟基-2,8-二甲基色酮(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甲酯(6)、原儿茶酸甲酯(7)、7-乙酰基-4,8-二羟基-6-甲基-1-四氢萘酮(8)、β-邻二酚羧酸甲酯(9)、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0)、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1)与吲哚-3-甲醛(12)。结论: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其中化合物1-5为色酮类,化合物6-12为芳香族类化合物,可为山菅兰的色酮与芳香族类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菅兰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色酮 芳香族类
下载PDF
山丹丹新品种‘延丹1号’的选育
13
作者 毛超 赵鹏飞 齐向英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以山丹丹和兰州百合为亲本,培育山丹丹新品种。通过建立山丹丹和兰州百合无性系,诱导愈伤组织。经过原生质体电融合,细胞培养再分化获得的变异植株。通过籽球培养,室内春化、室外栽培等确定变异植株性状。变异植株为无性繁殖,植株长势强... 以山丹丹和兰州百合为亲本,培育山丹丹新品种。通过建立山丹丹和兰州百合无性系,诱导愈伤组织。经过原生质体电融合,细胞培养再分化获得的变异植株。通过籽球培养,室内春化、室外栽培等确定变异植株性状。变异植株为无性繁殖,植株长势强壮;花色为橘红色,鳞片环抱紧密,抗旱、抗寒性强,耐贫瘠,无明显病虫害。通过在延安市宝塔区、子长市高柏山、宜川县集义镇连续3年以上测试,发现品种稳定性好、异株率低、复花能力强。经过简化基因组分析‘延丹1号’含有山丹丹和兰州百合的基因,确定通过细胞融合培育获得了山丹丹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丹丹 延丹1号 兰州百合 细胞融合 新品种 无性系选育
下载PDF
DC-SIGN和L-SIGN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14
作者 陈秋莉 戚中田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7-290,共4页
近年来发现的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及其相关分子L-SIGN与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及其感染的慢性化有关,该文介绍DC-SIGN和L-SIGN的发现、生... 近年来发现的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及其相关分子L-SIGN与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及其感染的慢性化有关,该文介绍DC-SIGN和L-SIGN的发现、生物学特点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受体 感染 dc—SIGN L—SIGN
下载PDF
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袁明贵 徐志宏 +5 位作者 彭新宇 唐兴刚 八晓敏 田雅 向蓉 杨希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了促进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L.)DC,BD)的资源化利用,将4.00 kg白花鬼针草、1.20 kg车前草、0.10 kg生姜、0.25 kg大蒜组成复方,用水提取,然后用乙醇沉淀,经工艺处理后获得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BD formulation extracts,BD... 为了促进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L.)DC,BD)的资源化利用,将4.00 kg白花鬼针草、1.20 kg车前草、0.10 kg生姜、0.25 kg大蒜组成复方,用水提取,然后用乙醇沉淀,经工艺处理后获得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BD formulation extracts,BDFE)成品0.15 kg。将提取物成品按照0 mg/kg(对照组),125 mg/kg(低剂量组),250 mg/kg(中剂量组),500 mg/kg(高剂量组)比例添加到配合饲料中,饲喂杜长大生长猪。结果表明,饲喂20 d后,与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的料重比(F/G)分别降低4.52%和2.08%。饲喂10 d后,高剂量组胆固醇(CHOL)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KP)活性极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血清磷(PHOS)浓度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饲喂20 d后,高、中、低剂量组ALKP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中、低剂量组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组肌酐(CRE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胆固醇(CHOL)浓度和GG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白蛋白(ALB)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对生长猪无肝脏毒性,无肾脏毒性,无胰腺毒性,可以促进生长猪对脂肪、能量、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可以促进对钙磷矿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鬼针草 杜长大 生长猪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艾纳香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
16
作者 李磊 柴慧芳 +1 位作者 魏晴 薛娟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艾纳香多糖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艾纳香多糖成分的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考察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对艾纳香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的四因素三水平响... 本文旨在研究艾纳香多糖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艾纳香多糖成分的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考察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对艾纳香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的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艾纳香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1℃、提取时间32min、超声功率64W、液料比32∶1(mL∶g),此条件下艾纳香多糖得率为2.55%。该提取工艺优化结果合理可行,可为艾纳香多糖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多糖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超声提取
下载PDF
链荚豆不同提取物体外抑石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17
作者 陈兰妹 柯俊芳 +2 位作者 吴龙艳 吴琦 唐灵芝 《海峡药学》 2024年第8期34-39,共6页
目的研究探讨链荚豆不同提取物对草酸钙结石的抑制作用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对添加链荚豆不同提取物形成的草酸钙晶体进行表征;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研究链荚豆不同提取物对... 目的研究探讨链荚豆不同提取物对草酸钙结石的抑制作用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对添加链荚豆不同提取物形成的草酸钙晶体进行表征;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研究链荚豆不同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添加链荚豆不同提取物后形成的草酸钙晶体,通过SEM观察多呈四角椎形,主要以COD晶体形式存在;通过XRD和FT-IR测定分析,COD百分含量均高于无添加链荚豆提取物的草酸钙标准品;通过测定晶体表面Zeta电位,随着COD百分含量增高,其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晶体的分散度增加。与阳性对照V c比较,链荚豆不同提取物均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P<0.05)。结论链荚豆不同提取物不但具有抑制草酸钙晶体聚集成核,诱导COD生长,而且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利于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荚豆 草酸钙结石 抗氧化
下载PDF
不同泥沙掩埋深度对莲子草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卢红 吴思海 +2 位作者 吴丽 孙玲 付满意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研究不同泥沙掩埋深度和掩埋时间对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湖库区消落带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 DC.)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不同处理(4 cm埋深、8 cm埋深、12 cm埋深,掩埋时间35 d),以不掩埋作为对照,采用相同的泥沙基质... 为研究不同泥沙掩埋深度和掩埋时间对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湖库区消落带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 DC.)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不同处理(4 cm埋深、8 cm埋深、12 cm埋深,掩埋时间35 d),以不掩埋作为对照,采用相同的泥沙基质进行覆盖,测定莲子草的存活数、株高生长量、叶长和叶宽、生物量干重。试验结果表明,轻、中度掩埋对莲子草存活率影响不明显,重度掩埋会使莲子草的存活率降低;中度掩埋和重度掩埋对莲子草株高和叶片长度的促进作用比轻度掩埋和不掩埋更为明显,且呈现出重度掩埋>中度掩埋>轻度掩埋>不掩埋;相较于不掩埋,掩埋处理均会降低叶片宽度,且叶片宽度呈现出轻度掩埋>中度掩埋>重度掩埋;相较于不掩埋,轻度掩埋莲子草生物量更多的集中在根部,而中、重度掩埋生物量更多的集中在茎叶部分。说明莲子草通过加快茎干生长和改变叶片形态以及调整生物量分配的方式来增强对泥沙掩埋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草 泥沙掩埋 存活率 生长变化 生物量
下载PDF
裸花紫珠艾纳香洗衣液的制备和性能检测
19
作者 吴翠欣 郑榕纯 +4 位作者 王彤 陈怡怡 方沁淼 罗爱勤 鲁伟伟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77-79,94,共4页
提取分离裸花紫珠和滇桂艾纳香的成分,以起泡性、抑菌性、粘度为4个考察因素筛选裸花紫珠艾纳香洗衣液的最优处方,即为11%辛癸基葡糖苷、3.5%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13%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裸花紫珠提取浓缩... 提取分离裸花紫珠和滇桂艾纳香的成分,以起泡性、抑菌性、粘度为4个考察因素筛选裸花紫珠艾纳香洗衣液的最优处方,即为11%辛癸基葡糖苷、3.5%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13%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裸花紫珠提取浓缩液、5%艾纳香提取浓缩液、0.7%的柠檬酸和0.3%氯化钠以及54.5%去离子水组成;该洗衣液的起泡性能稳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2 mm,去污力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裸花紫珠 洗衣液 抑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L-LLC谐振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复合最优轨迹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鲁静 同向前 +2 位作者 张嘉翔 申明 尹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0-69,共10页
针对L-LLC谐振型双向DC-DC变换器提出了比例-积分-谐振(PID)控制与最优轨迹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最优轨迹控制策略。在系统稳态时采用PID控制减小稳态误差保持输出电压恒定;当出现负载跳变时,采用最优轨迹控制改变开关管的频率,使其在最短... 针对L-LLC谐振型双向DC-DC变换器提出了比例-积分-谐振(PID)控制与最优轨迹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最优轨迹控制策略。在系统稳态时采用PID控制减小稳态误差保持输出电压恒定;当出现负载跳变时,采用最优轨迹控制改变开关管的频率,使其在最短时间内重新达到稳态。该控制策略实现了输入侧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输出侧整流管的零电流关断,精确预测了负载突变时的开关管导通时间,显著提高了变换器的动态性能且减小了运算的复杂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最优轨迹控制策略显著改善了L-LLC谐振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LC 双向变换器 轨迹控制 复合控制 状态平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