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1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fine ordered L1_(2)-Pt-Co-Mn ternary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 as high-performance oxygen-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for practical fuel cells
1
作者 Enping Wang Liuxuan Luo +12 位作者 Yong Feng Aiming Wu Huiyuan Li Xiashuang Luo Yangge Guo Zehao Tan Fengjuan Zhu Xiaohui Yan Qi Kang Zechao Zhuang Daihui Yang Shuiyun Shen Junliang Z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57-165,I0005,共10页
The long-range periodically ordered atomic structures in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INPs)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both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toward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The long-range periodically ordered atomic structures in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INPs)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both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toward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compared to the disordered atomic structures in ordinary solid-solution alloy NPs.Accordingly,through a facile and scalable synthetic method,a series of carbon-supported ultrafine Pt_3Co_(x)Mn_(1-x)ternary INPs are prepared in this work,which possess the"skin-like"ultrathin Pt shells,the ordered L1_(2) atomic structure,and the high-even dispersion on supports(L1_(2)-Pt_3Co_(x)Mn_(1-x)/~SPt INPs/C).Electrochemical results present that the composition-optimized L1_(2)-Pt_3Co_(0.7)Mn_(0.3)/~SPt INPs/C exhibits the highest electrocata lytic activity among the series,which are also muc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ristine ultrafine Pt/C.Besides,it also has a greatly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In addition,the effect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are further investigated.More importantly,such superior ORR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L1_(2)-Pt_3Co_(0.7)Mn_(0.3)/~SPt INPs/C are also well demonstrated in practical fuel cells.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alyses further reveal the major origins of the greatly enhanced ORR electrocata lytic performance:the Pt-Co-Mn alloy-induced geometric and ligand effects as well as the extremely high L1_(2) atomic-ordering degree.This work not only successfully develops a highly active and stable ordered ternary intermetallic ORR electrocatalyst,but also elucidates the corresponding"structure-function"relationship,which can be further applied in designing other intermetallic(electr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inum Cobalt Manganes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dered intermetallic L1_(2)atomic structure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下载PDF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from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Cymbaria daurica alleviate alloxan-induced INS-1 cells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2
作者 Ruyu Shi Xing Li +2 位作者 Bing Gao Chunhong Zhang Minhui Li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580-1589,共10页
Cymbaria daurica L. is a well-know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which has been used to treat diabetesrelated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t thirst and hunger, copious urination, and weight loss. We aimed t... Cymbaria daurica L. is a well-know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which has been used to treat diabetesrelated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t thirst and hunger, copious urination, and weight loss.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C. daurica extracts and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including verbascoside and isoacteoside on INS-1 cells. We discovered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from n-butanol extract with large content through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We continu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including verbascoside and isoacteoside on INS-1 cells. INS-1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C. daurica, cell viability assay, RNA-seq technology,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and malonaldehyde content, quantitative real time-P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C. daurica. Cell viability assay resulted that n-butanol extract and verbascoside, isoacteoside showed protective effects of C. daurica. According to the RNA-seq technology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INS-1 cells, the pathway of gene enrich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 daurica on oxidative stress. SOD activity and the content of MDA indicated that C. daurica could enhance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INS-1 cell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C. daurica alleviate oxidative stress by inhibiting INS-1 cell apoptosis. C. daurica may play an anti-diabetic role by inhibiting islet cell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ellitus Cymbaria daurica L.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Alloxan-induced cell injury
下载PDF
芦笋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3
作者 李霞 牛晓雪 +7 位作者 包艳存 路远 李付军 牟萌 雷霆 田洪平 李保华 杨林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99,共5页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过程。为了明确芦笋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具体情况及异常行为对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改良苯酚品红压片法对58株芦笋超雄株的986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超雄株花粉母细...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过程。为了明确芦笋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具体情况及异常行为对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改良苯酚品红压片法对58株芦笋超雄株的986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胞质分裂同时型,染色体构型为10个二价体,四分体为十字交叉型。(2)中期Ⅰ小型棒状二价体的出现比例为96.55%,四价体为8.62%,染色体粘连为22.41%。(3)后期Ⅰ落后染色体的出现比例为12.07%,染色体桥为13.79%;分裂期出现微核的比例为6.59%。(4)在中期Ⅱ~末期Ⅱ中分裂不同步的出现比例为34.45%。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在整个减数分裂进程中,前期Ⅰ所需时间最长。减数分裂配对成10个二价体,在倍性水平上属于二倍体。减数分裂异常行为主要出现在中期Ⅰ和后期Ⅰ。对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不仅能够丰富芦笋的细胞遗传学内容,还可以为芦笋发育生物学、杂交育种、基因定位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细胞遗传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超雄株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下载PDF
苦瓜皂苷L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和内皮功能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黄建明 刘滴 +1 位作者 金道群 朱定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探讨苦瓜皂苷L对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能力和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外周血EPC。使用不同浓度苦瓜皂苷L处理EPC 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使用AutoDock Tools 5.6软件,分别... 目的:探讨苦瓜皂苷L对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能力和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外周血EPC。使用不同浓度苦瓜皂苷L处理EPC 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使用AutoDock Tools 5.6软件,分别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为受体,以药物分子苦瓜皂苷L为配体采用盲对接法进行分子对接。使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和最佳使用浓度的苦瓜皂苷L单独或同时处理EPC 24 h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苦瓜皂苷L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EPC增殖,且40μmol/L的苦瓜皂苷L是最佳药物浓度。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可下调EPC细胞活力,苦瓜皂苷L可上调细胞活力。与苦瓜皂苷L组比较,共同使用苦瓜皂苷L和LY294002可降低细胞活力。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苦瓜皂苷L与PI3K和AKT均存在直接作用,形成稳定的锁钥结构。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可显著下调p-PI3K、p-AKT和p-eNOS蛋白水平;苦瓜皂苷L可上调p-PI3K、p-AKT和p-eNOS蛋白水平。与苦瓜皂苷L组比较,使用苦瓜皂苷L和LY294002可降低p-PI3K、p-AKT和p-eNOS蛋白水平。结论:苦瓜皂苷L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靶向调节EPC的增殖能力,进而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化水平以促进EPC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苦瓜皂苷L 细胞增殖 内皮功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血清ESM-1、E-cad对ACI-LAA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茹姗 邹婷 +2 位作者 杜磊 韩登峰 马建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E-钙黏连蛋白(E-cad)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I-LAA)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ACI-LA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T...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E-钙黏连蛋白(E-cad)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I-LAA)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ACI-LA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和non-HT组。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及血清ESM-1、E-cad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ESM-1、E-cad预测ACI-LAA患者发生HT的价值。结果 HT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梗死面积大于non-HT组(P <0.05),HT组患者血清ESM-1、E-cad水平也高于non-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大、NIHSS评分高、血清ESM-1和E-cad水平升高是ACI-LAA患者发生HT的危险因素(P<0.05)。ESM-1联合E-cad预测ACI-LAA患者发生HT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预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2.6%。结论 血清ESM-1和E-cad水平与ACI-LAA患者HT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发生HT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出血转化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钙黏连蛋白
下载PDF
三子利水颗粒对心衰肺水肿大鼠肺组织液体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张晓华 赵宏宇 +7 位作者 宋智冰 刘淑荣 钱锋 王玉 于清华 李雪梅 王邵鹏 杜星辰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968-972,97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三子利水颗粒对心衰肺水肿大鼠肺组织病理组织学、AQP1、AQP5、ENaC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衰肺水肿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通过结扎腹主动脉、腹腔注射氯化铵造成心衰急性肺水肿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 目的通过观察三子利水颗粒对心衰肺水肿大鼠肺组织病理组织学、AQP1、AQP5、ENaC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衰肺水肿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通过结扎腹主动脉、腹腔注射氯化铵造成心衰急性肺水肿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西药组、中药高剂量+西药组。给药1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含水率、病理组织学及AQP1、AQP5、ENaC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肺含水量均减少(P<0.05);组织细胞间的炎性浸润和肺泡间的充血症状均改善。AQP1、AQP5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地升高,中药低剂量组AQP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aC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地升高,空白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1、AQP5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地升高,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aC 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地升高,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子利水颗粒可通过升高AQP1、AQP5、ENaC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含量来改善上皮细胞病理组织形态,达到清上焦肺水,缓解心衰肺水肿体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水肿 三子利水颗粒 水通道蛋白1 水通道蛋白5 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 大鼠
下载PDF
土荆芥凋落物腐解液的化感效应及根边缘细胞的响应机制
7
作者 王煜 何胜利 +1 位作者 张红 马丹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80-3290,共11页
为深入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L.)Merr.]、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受体,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和根... 为深入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L.)Merr.]、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受体,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和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移除试验,研究土荆芥凋落物腐解物对受体RBCs的作用,以及RBCs存在与否条件下对受体作物幼根长度、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ectinmethyl Esterase,PME)活性的影响,并用化感效应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荆芥茎和叶腐解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根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化感效应指数依次为苦荞麦(0.295)、大豆(0.239)、玉米(0.163),对本地种(苦荞麦、大豆)的化感效应大于外来种(玉米);叶腐解物的化感抑制作用普遍强于茎腐解物;腐解时间越短,腐解物化感抑制效应越强。3种作物的RBCs数量与PME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当处理时间延长或腐解天数减少时,高浓度处理组的PME活性减弱,RBCs数量下降,死亡率上升,根长变短;移除RBCs后,根生长受抑制程度加剧。其中,玉米和苦荞麦在去除RBCs及处理12 h时部分处理组的PME活性增加,RBCs数量与根长变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在受到土荆芥腐解物化感胁迫早期,作物可通过应激反应增加PME合成提高其活性,并释放较多的RBCs以保护幼根生长。当胁迫超过一定阈值后PME合成减少,RBCs数量降低且死亡率增加,根的生长受到抑制,但大豆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土荆芥 凋落物分解 化感作用 根边缘细胞 响应
下载PDF
蓬子菜总黄酮基于TGF-β/Smad3和JNK信号通路对动脉硬化内皮细胞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徐丹 刘思赢 +4 位作者 彭湃 匡东旭 夏联恒 许贵军 韩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15-1519,1525,共6页
目的探讨蓬子菜总黄酮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3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对动脉硬化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蓬子菜总黄酮低剂量组、蓬子菜总黄酮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 目的探讨蓬子菜总黄酮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3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对动脉硬化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蓬子菜总黄酮低剂量组、蓬子菜总黄酮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兔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模型。建模成功后,蓬子菜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5 mg/kg、180 mg/kg的蓬子菜总黄酮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兔灌胃2周后处死,取右侧髂股动脉,分离培养内皮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细胞中TGF-β_(1)、Smad3、JNK及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情况,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模型组内皮细胞中TGF-β_(1)、Smad3、JNK、p-JNK蛋白表达量及CRP、sICAM-1、TNF-α、IL-1β、ET-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蓬子菜总黄酮各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蓬子菜总黄酮高剂量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蓬子菜总黄酮低剂量组(P均<0.05)。模型组内皮细胞中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蓬子菜总黄酮各组NO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蓬子菜总黄酮高剂量组明显高于蓬子菜总黄酮低剂量组(P<0.05)。结论蓬子菜总黄酮可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3和JN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3 蓬子菜总黄酮 内皮细胞
下载PDF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研究
9
作者 陈永顺 杨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5,共9页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H_(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和青蒿琥酯纳米胶束(1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36只H_(22)肝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20 mg/kg环磷酰胺)、青蒿琥酯注射液组(30 mg/kg)及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末次给药3 d后记录体质量和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最佳处方为mPEG-PLA-PHis与青蒿琥酯比例10.18∶1,青蒿琥酯质量浓度0.48 mg/mL,水化时间0.96 h,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94.27±1.26)%、(8.26±0.18)%、(4.19±0.20)%、(65.14±4.96)nm、-(17.64±1.06)mV。纳米胶束在弱酸性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高于在弱碱性介质中,具有pH敏感性。与注射液比较,纳米胶束t_(1/2)、MRT延长(P<0.01),CL降低(P<0.01),AUC_(0~t)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不同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瘤重下降(P<0.05,P<0.01),以中剂量组更明显,抑瘤率达55.40%。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包封率较高,体内抗肿瘤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纳米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抗肿瘤活性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 HPLC H_(22)肝癌细胞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苷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抑制作用初探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靓 王攀 +2 位作者 成晓霞 张孟颖 肖娅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88-1592,共5页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yp)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y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L12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yp对L12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DAPI染色检测Gyp对L1210白血病...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yp)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y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L12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yp对L12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DAPI染色检测Gyp对L1210白血病细胞核的变化;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Gyp对白血病L1210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0~500μg/mL的Gyp对L1210细胞增殖生长有抑制作用,350μg/mL的Gyp作用于L1210细胞0、12、24 h,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Gyp(350μg/mL)作用4 h时,细胞的活性氧产量最高。Gyp(350μg/mL)作用4、12、24 h后,单细胞凝胶电泳观测到DNA损伤;DAPI染色发现细胞核发生变化,并有时间依赖性。结论:Gyp能抑制L1210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作用与活性氧的产生、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 抑制
下载PDF
顺铂耐药性L1210细胞亚系的建立及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军平 魏小龙 +2 位作者 茹祥斌 冯杏婉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8-710,共3页
目的 建立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及筛选抗肿瘤药物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应用药物连续作用并逐步提高药物浓度的剂量递增法及软琼脂细胞克隆技术 ,用拒染法测定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建立了一株对顺铂 (DDP)具有 40倍耐药性的L12 10细胞亚系 (... 目的 建立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及筛选抗肿瘤药物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应用药物连续作用并逐步提高药物浓度的剂量递增法及软琼脂细胞克隆技术 ,用拒染法测定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建立了一株对顺铂 (DDP)具有 40倍耐药性的L12 10细胞亚系 (L12 10 /DDP40 )。结果 DDP耐药细胞亚系在倍增时间、集落形成率、细胞周期、DNA指数和细胞形态等方面基本保持了亲代细胞 (L12 10 )的生物学特性。耐药细胞亚系在加药状态下冻存半年后复苏其耐药性仍然存在 ,解除药物作用后 5mon其耐药性仍维持原有水平。耐药细胞亚系对卡铂、丝裂霉素、噻替派、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和氮芥具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 ,对三尖杉酯碱和阿霉素无交叉耐药性 ,对阿糖胞苷和氟尿嘧啶仍较敏感。结论 DDP耐药性L12 10细胞亚系的建立 ,为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耐药机制、寻找逆转耐药的措施提供了较好的体外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耐药性 l1210细胞亚系 抗肿瘤药
下载PDF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对白血病L12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建功 何瑞芳 +3 位作者 赵营 杜保顺 杨宇平 杨锦南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diacetyldianhydrogalactitol,Dadag)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分析Dadag对L1210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影响。结... 目的探讨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diacetyldianhydrogalactitol,Dadag)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分析Dadag对L1210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影响。结果Dadag对L1210细胞有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抑制肿瘤细胞集落形成,并可诱导L1210细胞发生凋亡。结论Dadag对白血病L12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 白血病 增殖 细胞凋亡 l1210细胞
下载PDF
抗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对L1210细胞着丝粒蛋白含量及CenpB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前进 梁素华 +4 位作者 彭安 王永潮 张焕相 李永哲 崔京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1-527,共7页
以小鼠白血病细胞系L12 10为对象 ,探讨了抗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 (Harringtonine,HT或Har)对细胞内着丝粒蛋白含量及着丝粒蛋白CenpB基因表达的影响。间接免疫荧光 (IIF)检测结果显示 ,随HT作用时间延长 ,L12 10细胞着丝粒荧光斑点减... 以小鼠白血病细胞系L12 10为对象 ,探讨了抗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 (Harringtonine,HT或Har)对细胞内着丝粒蛋白含量及着丝粒蛋白CenpB基因表达的影响。间接免疫荧光 (IIF)检测结果显示 ,随HT作用时间延长 ,L12 10细胞着丝粒荧光斑点减弱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 ,所用的抗着丝粒抗血清 (ACA血清 )能够识别 8种不同分子量的着丝粒蛋白 :14 0、80、70、5 6、37、34、32和 17kD。受HT作用 ,细胞中这些着丝粒蛋白的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在L12 10细胞中识别 17、80and 14 0kD蛋白质的ACA抗体也分别与分子量相当的已知为CenpA、CenpB和CenpC的 3种蛋白发生交叉反应。Northern和Dotblot显示 ,HT的抑制作用使细胞中CenpBmRNA表达水平较之对照细胞下降。结果表明 ,HT可 (通过抑制基因mRNA的表达 )降低细胞中某些着丝粒蛋白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杉酯碱 l1210细胞 着丝粒蛋白 着丝粒蛋白B
下载PDF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对白血病L121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锦南 杜宝顺 +2 位作者 詹合琴 杨宇平 刘巨源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观察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diacetyldianhydrogalactitol,DADAG)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细胞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平板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3H]-TdR掺入法检测DADAG对L1210细胞DNA合成... 目的观察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diacetyldianhydrogalactitol,DADAG)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细胞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平板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3H]-TdR掺入法检测DADAG对L1210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L1210细胞经不同浓度的DADAG(12.0、17.2、24.5、35.05、0.0 mg.L-1)处理72 h后,其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至72%6、3%、46%3、5%和20%。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显示DADAG半数集落形成抑制浓度为18.5 mg.L-1。DADAG 12.0、17.2、24.5、35.0、50.0 mg.L-1作用L1210细胞8 h后的[3H]-TdR掺入率分别为93.6%、83.9%、42.6%、10.1%和5.7%。结论DADAG对L1210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抑制该细胞DNA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 l1210细胞 集落形成 3H-TdR掺入
下载PDF
海南粗榧新碱衍生物HH07A对体外L1210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玉梅 徐承熊 +1 位作者 郭积玉 崔光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91-494,共4页
体外培养的小鼠L1210细胞被HH07A2μg·ml-1作用24h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其细胞数不再增长,有丝分裂数及集落形成率下降,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动力学均发生一定的变化。且HH07A大剂量短期作用抑制Ll2... 体外培养的小鼠L1210细胞被HH07A2μg·ml-1作用24h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其细胞数不再增长,有丝分裂数及集落形成率下降,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动力学均发生一定的变化。且HH07A大剂量短期作用抑制Ll210细胞集落形成的效率高于低剂量持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海南粗榧 集落形成率 l1210细胞
下载PDF
狗舌草提取物诱导L1210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进军 王建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298,共4页
以环磷酰胺、槲皮素和单猪屎豆碱为参照,观察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体外对L1210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FITC/PI双参数法,研究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对L1210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探讨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致L1210... 以环磷酰胺、槲皮素和单猪屎豆碱为参照,观察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体外对L1210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FITC/PI双参数法,研究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对L1210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探讨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致L1210细胞凋亡的机理。结果发现,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能使L1210细胞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成凋亡小体;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引起的AnnexinⅤ-FITC+/PI-细胞百分比为86.8%,能诱导L1210细胞发生早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舌草提取物 l1210细胞 流式细胞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狗舌草提取物对L1210细胞的体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进军 王建华 史志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6期29-32,共4页
利用淋巴性白血病L1 2 1 0细胞 ,以单猪屎豆碱、槲皮素和环磷酰胺为参照 ,检查狗舌草60 %乙醇提取物 (EX)对L1 2 1 0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 ;通过L1 2 1 0细胞台盼蓝拒染率的测定 ,研究EX对L1 2 1 0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一定剂量的E... 利用淋巴性白血病L1 2 1 0细胞 ,以单猪屎豆碱、槲皮素和环磷酰胺为参照 ,检查狗舌草60 %乙醇提取物 (EX)对L1 2 1 0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 ;通过L1 2 1 0细胞台盼蓝拒染率的测定 ,研究EX对L1 2 1 0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一定剂量的EX、单猪屎豆碱、槲皮素和环磷酰胺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淋巴性白血病L1 2 1 0细胞的作用 ,且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中EX和槲皮素在体外对L1 2 1 0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小 ,而单猪屎豆碱在体外对L1 2 1 0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舌草 乙醇提取物 l1210细胞 体外作用 生长曲线 药理效果
下载PDF
L1210克隆细胞肿瘤动物模型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秋燕 吕占军 +1 位作者 王秀芳 刘福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对L12 10细胞及其 4株克隆细胞建立的肿瘤动物模型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从中筛选出基本符合L12 10细胞生物学特性且一致性更好的克隆细胞。方法 北京肿瘤所L12 10细胞和 4株克隆细胞腹腔接种DBA 2小鼠 ,观察产生腹水... 目的 对L12 10细胞及其 4株克隆细胞建立的肿瘤动物模型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从中筛选出基本符合L12 10细胞生物学特性且一致性更好的克隆细胞。方法 北京肿瘤所L12 10细胞和 4株克隆细胞腹腔接种DBA 2小鼠 ,观察产生腹水的性质、腹水瘤细胞浓度和致小鼠死亡时间 ;皮下接种DBA 2小鼠 ,观察瘤块的生长情况 ;腹腔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 (CY) ,比较对CY治疗的敏感性。结果 腹腔接种DBA 2小鼠均能生长腹水 ,其中克隆细胞L2H8、L3B12产生血性腹水 ,L3F9的腹水微血性 ,L3E11与肿瘤所L12 10细胞为无血性腹水 ;腹水瘤细胞的浓度及小鼠生存时间亦有差别。肿瘤所L12 10细胞及克隆细胞L3F9、L2H8、L3E11、L3B12第 10天瘤重依次为 1 9± 0 4 6、1 5± 0 3 8、0 75± 0 5 2、2 6± 0 3 0、2 0± 0 3 3g ;用CY治疗的抑瘤率分别是 4 8 7% ,81 3 % ,86 0 % ,78 7%及 67 1%。结论  4株克隆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符合L12 10细胞 ,对化疗药物CY的敏感性均高于L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210 克隆细胞 生物学特性 肿瘤 动物模型 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小白链霉菌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聚赖氨酸的体系构建与优化
19
作者 朱道君 刁文娇 +4 位作者 张佳微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L-赖氨酸质量浓度15 g/L,柠檬酸浓度15 g/L,初始反应p H 4.0,硫酸铵质量浓度6 g/L,湿菌体量为1900 g/L。基于该转化体系,实现小白链霉菌在96 h合成ε-PL产量和底物转化率达到13.80 g/L和38.9%,分别是常规摇瓶发酵的4.1、3.2倍。最后,在小白链霉菌中异源表达来自大肠杆菌的L-赖氨酸特异性通透蛋白基因lysp,获得的重组菌S.albulus OE-lysp实现L-赖氨酸利用能力和底物转化率较出发菌株分别提升26%和33%,ε-PL产量增加至17.21 g/L,约为常规摇瓶发酵ε-PL产量的6.4倍,这是文献报道的最高摇瓶规模ε-PL产量。该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了通过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生产ε-PL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S.albulus转化大宗氨基酸L-赖氨酸生产高值ε-PL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Ε-聚赖氨酸 全细胞转化 异源表达 L-赖氨酸通透蛋白
下载PDF
L-半胱氨酸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
20
作者 段香茹 康佳 +5 位作者 杨若晨 单新雨 李太春 赵雯 张英杰 刘月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1,共13页
旨在探讨L-半胱氨酸(L-Cys)对体外培养绵羊卵巢颗粒细胞(GCs)增殖、凋亡和类固醇分泌的影响。本研究采集1~1.5岁龄体重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30只健康性成熟小尾寒羊母羊新鲜卵巢,从优势卵泡(2~8 mm)中收集GCs,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各... 旨在探讨L-半胱氨酸(L-Cys)对体外培养绵羊卵巢颗粒细胞(GCs)增殖、凋亡和类固醇分泌的影响。本研究采集1~1.5岁龄体重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30只健康性成熟小尾寒羊母羊新鲜卵巢,从优势卵泡(2~8 mm)中收集GCs,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各组添加L-Cys浓度分别为0、100、300、500和700μmol·L^(-1),培养48 h后用CCK-8试剂盒进行细胞增殖活力测定,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检测GCs的凋亡情况,采用ELISA检测GCs培养液上清中孕酮和雌二醇的分泌水平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L-Cys对绵羊颗粒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CCND2、CCNB 1)、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Bcl-2)和类固醇分泌相关基因的(STAR、3β-HSD、CYP 11A1、CYP 19A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00、300和500μmol·L^(-1)组的L-Cys均可显著促进绵羊GCs的增殖活力(P<0.05),并显著抑制其凋亡率(P<0.05)。添加300μmol·L^(-1)的L-Cys显著抑制了孕酮(P 4,P<0.05)的分泌。进一步研究发现,300μmol·L^(-1)和500μmol·L^(-1)组的L-Cys可以上调增殖相关基因(PCNA、CCND2、CCNB 1)mRNA表达水平,其中300μmol·L^(-1)组的增殖蛋白(PCNA、CCND2、CCNB1)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100μmol·L^(-1)和300μmol·L^(-1)组显著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mRNA(P<0.05)及其蛋白表达水平(P<0.05)。添加300μmol·L^(-1)L-Cys显著降低了类固醇相关基因(STAR、3β-HSD)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添加100μmol·L^(-1)和300μmol·L^(-1)L-Cys显著升高了类固醇相关基因(CYP 11A1、CYP 19A1)mRNA(P<0.05)及其蛋白表达水平(P<0.05)。综上,L-Cys通过上调基因PCNA、CCNB1、CCND2、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基因BAX、Caspase-3 mRNA及其蛋白表达,促进绵羊GCs增殖,抑制其凋亡;L-Cys通过下调基因STAR、3β-HSD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上调基因CYP 11A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抑制P 4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卵巢颗粒细胞 L-半胱氨酸 增殖 凋亡 类固醇激素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