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L_4/L_5椎间孔狭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李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L_4/L_5椎间孔狭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L_4/L_5椎间孔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行肌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患者行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状... 目的分析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L_4/L_5椎间孔狭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L_4/L_5椎间孔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行肌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患者行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Nakai分级评价)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83±1.09)分、术后1周为(1.14±0.41)分、术后3个月为(0.97±0.31)分、术后6个月为(0.59±0.22)分;参照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91±1.21)分、术后1周为(2.24±0.47)分、术后3个月为(1.76±0.36)分、术后6个月为(0.68±0.28)分。两组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术后Nakai分级优良率为90.48%;参照组术后Nakai分级优良率为71.43%,治疗组患者Nakai分级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L_4/L_5椎间孔狭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功能、降低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脊柱后路 盘镜手术 l4/l5椎间孔狭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治疗L4-5椎间孔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卫辰 何新民 +3 位作者 凌樵 彭峰 游凤军 陈国富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治疗L4-5椎间孔狭窄的疗效情况。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共计有46例病患被确诊。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肌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式治疗,观察组则行椎间盘镜经脊柱...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治疗L4-5椎间孔狭窄的疗效情况。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共计有46例病患被确诊。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肌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式治疗,观察组则行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术式治疗。对比两个组别不同治疗术式疗效以及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优为73.91%(17/23),总有效率为95.65%(22/23),显著高于对照组43.48%(10/23),73.91%(1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JOA评分为24.1±1.2,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为24.4±1.1,治疗后12个月的JOA评分为24.5±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5±0.7,23.7±1.0,23.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进行治疗L4-5椎间孔狭窄,疗效更佳,同时可明显提升病患JOA评分,促进病患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 盘镜 l4-5 狭窄
下载PDF
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L_(4~5)椎间孔狭窄分析
3
作者 刘国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L4~5椎间孔狭窄采用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L4~5椎间孔狭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肌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L4~5椎间孔狭窄采用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L4~5椎间孔狭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肌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1.62±0.38)、(0.89±0.11)、(0.54±0.0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3±0.67)、(1.60±0.25)、(0.87±0.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3.33%,显然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4~5椎间孔狭窄采用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临床价值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促使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_(4~5)狭窄 经脊柱后路盘镜 疼痛
下载PDF
改良侧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5/S1节段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龙付 吴发林 +3 位作者 胡睿 张晓宇 王高军 陈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41,15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侧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5/S1节段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4月~2018年6月,采用改良侧入路PELD治疗L5/S1椎管狭窄症34例。用2 mm克氏针穿刺,环锯...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侧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5/S1节段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4月~2018年6月,采用改良侧入路PELD治疗L5/S1椎管狭窄症34例。用2 mm克氏针穿刺,环锯结合骨钻进行椎间孔成形,多种操作工具进行椎管内成形。结果手术时间(81.9±15.8)min,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8.1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1.2%。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采用改良侧入路PELD技术治疗L5/S1节段椎管狭窄症效果确切,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管减压 l5/S1 经皮镜技术
下载PDF
椎板间隙成形技术在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亚伟 王冰 +4 位作者 吕国华 李磊 戴瑜亮 李鹏志 涂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 :评价椎板间隙成形技术在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 目的 :评价椎板间隙成形技术在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1.4±13.3岁。其中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A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参数、围手术期指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参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年以上,平均34.8±4.0个月(25~42个月)。A组患者FE术中均需进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B组患者未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两组患者术前椎间盘突出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以肩上型椎间盘突出为主(29/38,76.3%),而B组患者以腋下型椎间盘突出最常见(34/52,65.4%)。除A组在手术时间明显大于B组外(分别为73.1±9.7min和55.2±7.5min,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重返工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4.2%和86.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需术中采用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延长手术时间,但仍可以获得与L5/S1节段一致的良好临床疗效,而且并未增加术后神经损伤和腰椎不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内窥镜 入路 隙成形术 l4/5盘突出症
下载PDF
L5/S1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庆豪 史本超 +1 位作者 钟恩意 丁自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L5/S1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分布规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具防腐和5具新鲜冰冻正常成人腰骶部标本(年龄42-80岁,平均51岁)。仔细剔除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脊柱。找出L5/S1神经根并沿椎间孔小心去除周... 目的:探讨L5/S1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分布规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具防腐和5具新鲜冰冻正常成人腰骶部标本(年龄42-80岁,平均51岁)。仔细剔除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脊柱。找出L5/S1神经根并沿椎间孔小心去除周围脂肪和筋膜等软组织。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韧带的形态、走行、起始位置及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其长度、宽度及直径或厚度。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法分析对比不同类型韧带的组织学类型。结果:在20个L5/S1椎间孔内共发现215条韧带,其中条带形90条,条索形125条;连接神经根到横突或椎间孔内壁的放射状韧带181条(84.2%),连接椎间孔周围组织横跨在椎间孔内的横跨状韧带34条(15.8%);放射状韧带出现率与横跨状韧带出现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3.928,P=0.000)。在L5/S1椎间孔内口(73条,34.0%)、中间(102条,47.4%)及外口(40条,18.6%)区域均有分布。韧带长度多变,为1.43-19.01mm;厚度最厚处达3.46mm。光镜下,HE染色提示椎间孔内韧带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且部分韧带内包含小血管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提示椎间孔内韧带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的弹性纤维构成。放射状韧带与横跨状韧带组织学表现无明显差异。结论:L5/S1椎间孔内韧带主要分为条带形和条索形两种形状。椎间孔内放射状韧带比横跨状韧带出现率高。经骶骨裂孔硬膜外腔导管粘连松解术前应掌握其分布规律并在术中辨别并予以正确松解,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韧带 l5/S1 硬膜外腔导管松解
下载PDF
内镜下经椎板间隙与经椎间孔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杰 吴小涛 +1 位作者 蒋赞利 朱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与经椎间孔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过程和疗效差异。方法:2年时间内纳入我院99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自愿选择分为经椎板间隙组(IL-PELD组)和经椎间孔组(TF-PELD组),其中IL-PELD组46例,TF-PELD组53...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与经椎间孔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过程和疗效差异。方法:2年时间内纳入我院99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自愿选择分为经椎板间隙组(IL-PELD组)和经椎间孔组(TF-PELD组),其中IL-PELD组46例,TF-PELD组53例。两组分别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长和术中透视次数,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腰、腿痛VAS及JOA评分,计算优良率,行相关检验评价差异。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IL-PELD组的手术时长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TF-PELD组,术后两组患者的腰、腿痛VAS及JOA评分都较术前明显改善,IL-PELD组对腰痛的改善优于TF-PELD组。结论:内镜下经椎板间隙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腰、腿痛症状,优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 盘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L4/5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益品 黄如根 +1 位作者 陶秀传 徐熙 《微创医学》 2021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L4/5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30例L4/5 FLLD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L4/5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30例L4/5 FLLD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腰腿部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手术后腰腿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1.52±0.45)cm,手术时间(92.34±16.15)min,术中出血量(51.30±10.80)mL,下床时间(4.45±0.85)d,住院时间(6.21±2.26)d。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腰部、腿部VAS评分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L4/5 FLLDH的近期疗效显著,患者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技术 l4/5极外侧型腰盘突出症 镜BEIS技术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入路相关的L_5~S_1节段椎间孔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嵩鹏 周游 +2 位作者 李定 张佩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脊柱标本10具,左右共20侧,观测椎间孔镜侧后方入路时穿刺针与髂嵴、S1上关节突、L5出口根、硬膜囊以及椎体动静脉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测量各型突出的... 目的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脊柱标本10具,左右共20侧,观测椎间孔镜侧后方入路时穿刺针与髂嵴、S1上关节突、L5出口根、硬膜囊以及椎体动静脉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测量各型突出的穿刺角度范围。结果所有数据经左右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走行于S1上关节突根部的结构有L5脊神经后内侧支和L5节段动脉背侧支的降支及其伴行静脉。髂嵴最高点至脊柱中线的垂直距离为(9.25±0.47)cm,髂嵴最高点与上关节突前缘的冠状面夹角为(11.10±1.17)°,冠状面L5横突与髂嵴的距离为(10.78±0.81)mm,中央型、侧旁型和极外侧型进针角度分别为(83.00±1.92)°、(32.15±1.63)°^(62.60±1.70)°和(11.75±1.16)°,L5出口根、硬膜囊至上关节突定位点的距离分别为(8.30±0.87)mm和(17.29±1.06)mm,L5出口根下缘至椎间孔下缘距离为(5.84±0.67)mm,上关节突的高度为(11.31±0.96)mm,S1上关节突前后缘总长为(17.41±0.98)mm。结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的穿刺定位较复杂,要求术者有较强的解剖学知识和空间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 S1上关节突 解剖测量 穿刺定位
下载PDF
L4/5单节段融合对不同腰椎Roussouly分型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焦海斌 胡学昱 +3 位作者 黄培培 梁卓文 段伟 王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5-414,共10页
目的:探讨腰椎单节段(L4/5)融合对不同腰椎Roussouly分型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行L4/5节段融合的患者317例,共纳入具有健康相邻节段、随访≥3年、资料齐全者51例.男25例,女26例,平... 目的:探讨腰椎单节段(L4/5)融合对不同腰椎Roussouly分型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行L4/5节段融合的患者317例,共纳入具有健康相邻节段、随访≥3年、资料齐全者51例.男25例,女26例,平均年龄43.45岁.依据腰椎前凸顶点位置将腰椎矢状位曲线分为四型(Roussouly分型):Ⅰ型,顶点位于L5椎体或者L4/5椎间隙;Ⅱ型,顶点位于L4底部或者中部;Ⅲ型,顶点位于L4上部或者L3/4椎间隙;Ⅳ型,顶点位于L3椎体及其以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测量腰椎前凸角(LL)、上半圆(UP arc)、L4/5椎间前凸角(I-VA4-5)、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C7垂线骶骨距离/股骨头骶骨距离比值(C7PL/SFD ratio),术前相邻节段评估应用MRI Modified Pfirrmann Scale(Modic)量表分析,随访应用UCLA量表结合脊柱退变稳定性标准评估影像学相邻节段退变(rASD)情况.结果:本组腰椎Roussouly分型的分布如下:Ⅰ型10例(19.61%),Ⅱ型15例(29.42%),Ⅲ型20例(39.22%),Ⅳ型6例(11.76%).平均随访42.58个月(36~67个月).Ⅰ型: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LL、UP arc、和SS较术前显著提高,PT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Ⅱ和Ⅲ型:LL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而SS、PT、PI无显著性变化,Ⅱ型末次随访时UParc较术前和术后显著提高.Ⅳ型:LL、UP arc、SS、PT和PI手术前和术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各型术后及随访时的IVA4-5较术前提高,而C7PL/SFD比值减小,各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和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本组病例中rASD发病率为17.64%,rAS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随访时间、IVA4-5、PI是显著危险因素.结论:单节段融合可显著增加节段前凸角,但在不同腰椎Roussouly分型中对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有所不同.节段椎间角度是ASD的显著危险因素,年龄越大,随访时间越长,PI值较高时较容易发生rA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节段退变 l4/5融合 l4/5 Roussouly分型
下载PDF
PETD与Endo-Surgical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博 刘杨 +1 位作者 于长水 祁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比较脊柱内镜下外科入路手术(Endoscopic surgical approach,Endo-Surgical)与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 目的比较脊柱内镜下外科入路手术(Endoscopic surgical approach,Endo-Surgical)与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11诊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采用Endo-Surgical术治疗(Endo-Surgical组),27例采用PETD术治疗(PETD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1、3、6个月ODI指数、疼痛VAS评分。结果 9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PETD组出现暂时性下肢症状加重1例,早期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Endo-Surgical组早期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Endo-Surgical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较PETD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3、6个月ODI指数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Surgical与PET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Endo-Surgical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45盘突出症 Endo-Surgical手术入路 经皮内镜入路盘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阴道异常瘙痒1例
12
作者 林荣芳 苑克进 王斌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58-158,共1页
关键词 盘突出症 阴道异常瘙痒 术后 l5/S1 2003年4 直腿抬高试验 盘摘除术 侧隐窝狭窄 硬膜外麻醉 右下肢疼痛 神经根 肌力下降 跟腱反射 板开窗 阴道瘙痒 侧肢体 腰腿痛 右侧
下载PDF
两种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费琦 王以朋 +6 位作者 徐宏光 邱贵兴 翁习生 林进 田野 于斌 徐瑞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6-490,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45例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行椎管减压+SOCON复位+横突间植骨术(A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B组).A组24例,平均54岁... 目的比较两种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45例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行椎管减压+SOCON复位+横突间植骨术(A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B组).A组24例,平均54岁,其中退变型17例,峡部型7例.B组21例,平均53岁,其中退变型16例,峡部型5例.两组滑脱主要部位为L4-5和(或)L5~S1, 滑脱度为Ⅰ至Ⅱ度,术前均行脊髓造影或CTM检查,证实有侧隐窝狭窄和(或)中央椎管狭窄.结果随访时间1~6年,A组临床疗效满意率91.7 %(22/24);完全复位率为91.7 %(22/24).B组临床疗效满意率90.5 %(19/21);完全复位率为95.2 %(20/21).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优于B组,两组滑脱复位率及随访后最终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B组滑脱角及椎间盘指数恢复优于A组.结论彻底减压、后外侧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是首选手术方案,应强调Cage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脊柱融合术 滑脱 临床疗效比较 轻度 治疗 2003年4 横突植骨术 弓根内固定 1998年 融合器 CTM检查 侧隐窝狭窄 手术并发症 后外侧融合 管减压 l4-5 脊髓造影 随访时 手术时 术中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