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L5/S1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的多约束最优穿刺路径规划算法
1
作者 刘虎 苏志海 +5 位作者 黄成颉 赵磊 陈扬帆 周宇佳 吕海 冯前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3-1795,共13页
目的为有效减少L5/S1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中因医师操作熟练度差异导致的治疗效果波动,实现对消融针穿刺路径风险的精确量化评估。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深度神经网络DWT-UNet,将L5/S1节段的MR图像精准分割为7个关键结构:L5椎骨,S1椎骨,髂... 目的为有效减少L5/S1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中因医师操作熟练度差异导致的治疗效果波动,实现对消融针穿刺路径风险的精确量化评估。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深度神经网络DWT-UNet,将L5/S1节段的MR图像精准分割为7个关键结构:L5椎骨,S1椎骨,髂骨,L5/S1节段的椎间盘、神经根、硬脊膜和皮肤。基于上述分割结果,3D建模穿刺路径的规划环境。针对穿刺的临床准则提出了6个硬性约束和6个软性约束,将医师经验通过层次分析算法量化为权重添加到穿刺路径风险函数中以提升对个例的适应性。通过提出的皮肤进针点采样子算法、Kambin三角投影面积子算法,结合层次分析算法,并运用光线追踪、CPU多线程处理和GPU并行计算等多种技术,计算出一条既符合临床硬性约束条件,又能使软性约束条件综合达到最优的穿刺路径。结果医师团队对算法规划的21例消融针穿刺路径进行主观评估,结果显示所有路径均满足临床基本要求(及格率100%),且95.24%的路径被评为优秀或良好。在与医师规划结果的对比中,算法在D_(Ilium)、D_(S1)和Depth等3个指标上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在D_(Dura)、D_(L5)、D_(N5)和A_(Kambin)等4个指标上有较大提升(P<0.05)。算法规划21例的平均时间为7.97±3.73 s,而医师传统规划普遍需耗时10 min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多约束最优穿刺路径规划算法为L5/S1节段的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提供了一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经过严谨的临床评价和实验验证,该算法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 l5/S1 Kambin三角 路径规划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L5在Diamond-Blackfan贫血伴发唇腭裂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婉琼 郑谦 贾仲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9-755,共7页
核糖体蛋白L5(RPL5)是核糖体大亚基的一部分,携带RPL5基因突变的Diamond-Blackfan贫血患者会伴发多种畸形,包括唇腭裂等颅面畸形以及心脏缺陷等躯体畸形。但是在RPL5突变导致核糖体生物发生缺陷的情况下,唇腭裂发生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核糖体蛋白L5(RPL5)是核糖体大亚基的一部分,携带RPL5基因突变的Diamond-Blackfan贫血患者会伴发多种畸形,包括唇腭裂等颅面畸形以及心脏缺陷等躯体畸形。但是在RPL5突变导致核糖体生物发生缺陷的情况下,唇腭裂发生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近年对于RPL5的研究,并讨论了突变的RPL5核糖体蛋白与唇腭裂发生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l5 Diamond-Blackfan贫血 唇腭裂 P53 核糖体蛋白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探究GIMAP8和SEC14L5对肺纤维化发展的影响
3
作者 梁小乔 方朱雨冰 +2 位作者 杨颖 何州烊 宁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12,共10页
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技术,观察肺纤维化进程中GIMAP8和SEC14L5在尘肺患者和矽肺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为阐明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BS组(磷酸缓冲盐溶液)和Silica组(二氧化硅悬液),通过... 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技术,观察肺纤维化进程中GIMAP8和SEC14L5在尘肺患者和矽肺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为阐明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BS组(磷酸缓冲盐溶液)和Silica组(二氧化硅悬液),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插管方式在第0、14天向Silica组小鼠灌注100 mg/mL二氧化硅悬液50μL,PBS组灌注等量磷酸缓冲盐溶液。第28天时评估小鼠肺功能并处死所有小鼠,进行肺组织形态观察、纤维化评价以及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尘肺患者筛选出有显著表达差异的mRNA共584种,其中242种mRNA显著上调,342种mRNA显著下调。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了P53、NF-κB、TNF、AMPK等信号通路。PBS组小鼠肺结构正常,而Silica组小鼠呈现肺泡结构破坏,胶原纤维沉积和纤维团块。肺组织中GIMAP8表达上调,SEC14L5表达下调。Silica组小鼠肺功能有所下降。结论 在尘肺患者及矽肺小鼠模型中,GIMAP8和SEC14L5可能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这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分子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GIMAP8 SEC14l5
下载PDF
RPL5在泛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免疫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杨娜 白静 +1 位作者 张华华 韩继明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4,共9页
目的核糖体蛋白L5(Ribosomal protein L5,RPL5)是核糖体蛋白家族成员。然而,RPL5在肿瘤发生、进展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方法通过多种数据库分析RPL5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基因、肿... 目的核糖体蛋白L5(Ribosomal protein L5,RPL5)是核糖体蛋白家族成员。然而,RPL5在肿瘤发生、进展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方法通过多种数据库分析RPL5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基因、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RPL5在结肠癌、多形性胶质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肺腺癌、肺鳞癌、肝细胞肝癌中mRNA表达和蛋白质水平均升高,且RPL5是肾上腺皮质癌、肾乳头状细胞癌和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危险因素。在某些癌症中,RPL5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基因、TMB及MSI呈负相关。结论RPL5可作为癌症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l5 泛癌 预后 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对骨质疏松条件下L5/S1斜外侧椎间融合与两种后路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5
作者 马玉轩 张涛 +3 位作者 杨成伟 高杰 高红亮 李松凯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27-633,共7页
目的评估在骨质疏松条件下,行L5/S1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at L5/S1,OLIF51)及其联合双侧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和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BPS)的生物... 目的评估在骨质疏松条件下,行L5/S1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at L5/S1,OLIF51)及其联合双侧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和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BPS)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招募1名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志愿者,获得其腰骶椎三维CT数据,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完成L4~S1三维模型,采用前路钛板(titanium plate,TP)固定的OLIF51手术模型、OLIF51+CBT和OLIF51+BPS手术模型的构建,分别命名为A、B、C、D模型。通过赋值、设定条件、施加载荷,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顺利完成4种有限元模型的构建。4种模型在所有运动中的平均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趋势为A模型>B模型>C模型>D模型;其中,与A模型相比,B模型降幅为84.21%~94.42%,C模型降幅为88.12%~96.40%,D模型降幅为90.07%~96.49%(P均<0.05);与B模型相比,C模型降幅为7.41%~52.38%,D模型降幅为27.78%~58.33%(P均<0.05)。3种手术模型在所有运动中的融合器(Cage)平均最大应力变化趋势为B模型>C模型>D模型;其中,与B模型相比,C模型降幅为12.89%~57.62%,D模型降幅为36.43%~73.11%;D模型和C模型相比,除左侧弯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模型降幅为21.83%~37.67%。3种手术模型在所有运动中的内固定平均最大应力变化趋势为B模型>C模型>D模型;与B模型相比,C模型降幅为3.55%~65.47%,D模型降幅为18.58%~84.41%;CBT应力大于BPS应力(P<0.05)。结论在OLIF51手术中,补充后路内固定可以增强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并减轻TP上的应力。不建议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单独进行OLIF51手术,使用BPS辅助固定可达到最佳生物力学特性。接受CBT辅助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需要佩戴支具,并尽量避免融合部位的右侧弯曲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稳定性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L5峡部裂性滑脱分度与DR及MRI矢状面腰椎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廖椿蒂 黄林海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对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DR及MRI矢状面参数、L5/S1及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腰椎矢状面参数与滑脱分度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 目的:对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DR及MRI矢状面参数、L5/S1及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腰椎矢状面参数与滑脱分度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06例Ⅰ度及Ⅱ度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滑脱Ⅰ度及Ⅱ度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信息、相关腰椎参数之间的差异。对患者的腰椎前凸角(LL)、滑脱分度、腰骶角(LSA)、骶骨倾斜角(SS)进行测量,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在腰椎DR及MRI矢状面上评估L4/5、L5/S1椎间盘退变程度及椎间盘突出情况,并对终板Modic改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性别、年龄、滑脱节段Modic改变、LL、滑脱上方临近节段Pfirrma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5,t=3.352,χ^(2)=7.945、0.200,t=2.641,χ^(2)=4.355、8.449,P<0.05)。结论:L5峡部裂性滑脱中,女性及年纪较大患者滑脱更严重,滑脱严重患者滑脱节段Modic改变发生率更高,临床随访及手术当中要对LL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断裂 l5滑脱 矢状面 腰椎参数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卜文振 权开 +1 位作者 孙超 杜建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1-0027,共7页
探讨治疗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椎板间入路治疗,2... 探讨治疗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椎板间入路治疗,22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疼痛和腰部活动功能的变化以及影像学指标椎间盘高度指数和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三天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性缓解患者疼痛,两者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腰部活动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两者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功能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均有显著的椎间盘高度降低,两者椎间盘高度下降程度相近;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术前均有显著性增加,两者椎间盘退变程度相似。结论 在治疗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经椎间孔入路相比于经椎间孔入路,两者在缓解患者疼痛状况以及恢复腰椎功能方面具有同等效果,但都不能阻止腰椎间盘进一步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入路 经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技术 l5/S1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L5横突-S1上关节突成形技术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高髂嵴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8
作者 黄鹏博 宋晓磊 +1 位作者 王红建 吴志朋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在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ETD手术中,尝试采用L5横突-S1上关节突成形技术建立工作通道,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3例高髂嵴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将L5横突与S1上关节突的部分磨除,使椎间孔得以显露,顺... 目的在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ETD手术中,尝试采用L5横突-S1上关节突成形技术建立工作通道,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3例高髂嵴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将L5横突与S1上关节突的部分磨除,使椎间孔得以显露,顺利建立工作通道,内镜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术后随访1年以上,评估其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7~92 min、平均(87.2±16.9)min;术中X线透视17~62次、平均(27.3±10.2)次。术中未发生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出现1例下肢麻木,5 d后自行消失。随访12~30个月、平均(19.2±5.3)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术后疗效指标较为平稳。末次随访时,总体优良率为91.3%。结论对于髂嵴较高、横突肥大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L5横突-S1上关节突路径的PETD手术可建立理想的工作通道,减压效果较好,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l5-S1节段 椎间孔镜 l5横突-S1上关节突成形 PETD
下载PDF
基于GPS L5导频通道的GNSS-R SAR成像
9
作者 孙婷 焦瑞莉 +2 位作者 朱云龙 赵燕玲 邓睿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降低导航电文对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技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 GNSS-R)进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的影响,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L5导频... 为降低导航电文对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技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 GNSS-R)进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的影响,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L5导频通道即无数据通道的信号,通过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 BP)算法进行成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剥离导航电文的数据通道信号的成像相比,导频通道信号的使用无需考虑剥离电文操作,降低了信号处理复杂度;从图像对比上看,目标和背景得到更好的区分,信噪比提升,成像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技术(GNSS-R) 合成孔径雷达(SAR) 全球定位系统(GPS)l5 导航电文 导频通道 后向投影(BP)算法
下载PDF
PEID与PETD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丽蔚 唐步顺 +1 位作者 应春宁 陈福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PEID与PETD在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4例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式不同分为PEID组、PETD组两组(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 目的探讨分析PEID与PETD在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4例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式不同分为PEID组、PETD组两组(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3、12个月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ODI指数,术后12个月时改良MacNab评分。结果PEI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两方面优于PETD组(P<0.05);而在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部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优良率(改良MacNab评分)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ID与PETD在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PETD相比,PEID在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手术时间更短且透视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 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 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在L5/S1水平的临床应用及手术入路选择
11
作者 杨鹏超 徐勇 关邯峰 《骨科》 CAS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型微创技术,其在缓解症状和纠正腰椎冠状位及矢状位平衡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比,疗效确切且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目前L2~L5水...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型微创技术,其在缓解症状和纠正腰椎冠状位及矢状位平衡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比,疗效确切且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目前L2~L5水平相应解剖研究较为广泛,于左侧腰大肌和血管间行OLIF25手术技术成熟,风险可控。而L5/S1水平特殊的解剖结构使此技术应用受到限制,对比分析既往研究,进一步明确OLIF51的可行性、特点及优势,掌握相关的解剖学及影像学规律并结合病人术前影像资料评估,有利于指导OLIF51手术入路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l5/S1 髂血管 腰大肌
下载PDF
钢悬链立管柔性接头用ASTM A707 L5钢性能检测与分析
12
作者 杜卫锋 李华军 +3 位作者 富锐 管鑫 高光军 吕永超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3年第4期159-161,共3页
柔性接头作为深水钢悬链立管(SCR)的关键部件,在海洋服役环境中承受着巨大载荷及面临着介质酸化导致的断裂风险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钢悬链立管用ASTM A707 L5材料开展力学性能、氢致开裂(HIC)、应力腐蚀开裂(SSC)及裂纹顶端张开位移... 柔性接头作为深水钢悬链立管(SCR)的关键部件,在海洋服役环境中承受着巨大载荷及面临着介质酸化导致的断裂风险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钢悬链立管用ASTM A707 L5材料开展力学性能、氢致开裂(HIC)、应力腐蚀开裂(SSC)及裂纹顶端张开位移(CTOD)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STM A707 L5钢制成的柔性接头其力学性、HIC、SSC及CTOD试验性能均能满足规格书要求;经HIC试验后试样的裂纹长度率(CLR)、裂纹厚度率(CTR)及裂纹敏感率(CSR)均为0;SSC试验后试样均为发生断裂,在10倍显微镜下观察,所有试样表面均未发现裂纹;CTOD的最小值为1.0792,平均值为1.1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悬链立管柔性接头 ASTM A707 l5 HIC SSC CTOD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STAG3L5P过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3
作者 于洋 宋宁 +4 位作者 郑文甜 张馨月 公慧 孙榕婍 蒋英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TAG3L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数据库GEPIA2(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TAG3L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数据库GEPIA2(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2)分析STAG3L5P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中的表达;利用数据库UCSC Xe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Xena)分析STAG3L5P在OSCC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STAG3L5P的表达水平;RNA核质分离实验检测其亚细胞定位;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STAG3L5P过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G3L5P过表达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TAG3L5P过表达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结果:STAG3L5P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STAG3L5P在OSCC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在细胞质占比明显高于细胞核占比;STAG3L5P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STAG3L5P过表达导致N-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STAG3L5P过表达引起p-PI3K和p-AKT表达增多。结论:STAG3L5P在O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STAG3L5P过表达可以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这可能与STAG3L5P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EMT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STAG3l5P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洋 徐华梓 +3 位作者 池永龙 吴立军 杨建生 陈一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椎管减压后棘突间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按置入节段不同,分为L4/5组和L5/S1组。L4/5组患者25例,年龄33~73岁,平均50.6岁,随访17~39个月,平均25个月;L5/S1组21例,年龄34~65岁,平均48.8岁,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手术节段椎体间背侧高度、腹侧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和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及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Pfirmann分级。结果:男性S1棘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0.48±5.82mm、14.94±3.56mm、18.78±5.08mm,女性分别为18.81±3.45mm、11.58±2.95mm、17.39±3.72mm;与Coflex假体比较,70例S1棘突能支撑假体,30例S1棘突过短但通过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可得到解决。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Coflex假体,L5/S1组12例因S1棘突过短而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体间腹侧高度、背侧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以上各指标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4/5组5例、L5/S1组1例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分级加重1级。结论:在椎管减压后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治疗L5/S1退变性疾病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非融合术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Coflex装置 l5/S1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腰椎L4~L5节段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方新果 赵改平 +3 位作者 王晨曦 柏磊磊 颜文涛 马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基于CT图像结合图像处理及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六面体网格建立完整的人体腰椎L4~L5活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与分析.用块状化分割方法对腰椎模型进行几何处理,然后对二维四边形单元使用扫略和拉伸等方法生成六面... 基于CT图像结合图像处理及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六面体网格建立完整的人体腰椎L4~L5活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与分析.用块状化分割方法对腰椎模型进行几何处理,然后对二维四边形单元使用扫略和拉伸等方法生成六面体实体单元从而建立三维腰椎有限元模型,并另外建立单元数量和单元类型不同的腰椎有限元模型用以对比.观察腰椎在轴向力和6个方向的扭矩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以及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建立的原始模型共有110 762个单元,111 644个节点,模型在500、1000、1 500、2000 N轴向压缩力作用下的位移分别为0.34、0.65、0.91、1.21 mm,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工况下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69°、2.28°、3.41°和1.29°,终板最大应力分布规律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用六面体单元划分网格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可兼顾模型的计算效率及精度,所建模型符合腰椎一般生物力学特点,可用于模拟生物力学实验及对脊柱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L4~l5节段 CT图像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特性
下载PDF
发酵辣椒中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短乳杆菌L5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兰 赵玲艳 +3 位作者 陈思思 王雪艳 游静 邓放明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1期25-29,共5页
以传统发酵辣椒为分离源,从中分离出10株可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力最强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5,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5对亚硝酸盐有明显的降解作... 以传统发酵辣椒为分离源,从中分离出10株可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力最强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5,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5对亚硝酸盐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发酵36 h,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56.25%;在维持p H 6.0以上,消除酸对亚硝酸盐降解作用的条件下,发酵36 h,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66.42%,主要为产酶降解。L5降解亚硝酸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4℃,时间30 h,底物质量浓度120 mg/L,食盐含量6%,此时,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可达8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辣椒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还原酶 短乳杆菌l5 特性
下载PDF
腰骶部腹侧血管解剖参数的测定及L5-S1前路钢板研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发平 吴雪晖 +2 位作者 罗飞 许建中 李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7-640,共4页
目的对脊柱L4~S1段腹侧局部血管解剖进行研究,为L5~S1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1例成人尸体标本(男性26例、女性15例),测量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到15椎体下缘的距离,上述分叉点及汇合点的夹角;... 目的对脊柱L4~S1段腹侧局部血管解剖进行研究,为L5~S1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1例成人尸体标本(男性26例、女性15例),测量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到15椎体下缘的距离,上述分叉点及汇合点的夹角;测量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点到L5椎体1/2高及L5~S1椎间盘间隙水平距离;测量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汇点的夹角;统计髂血管交汇点与椎体的毗邻关系。结果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汇点的夹角平均为71.5°,在L5椎体的1/2高处及L5~S1椎间盘间隙的水平宽度分别为(2.1±0.9)、(3.3±0.9)cm。结论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的走行路径决定了L5-S1腹侧的手术操作空间,95.1%的人群可以直接或通过适当松解、牵拉血管后完成L5~S1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 内固定系统 血管解剖
下载PDF
髂嵴高度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宁 黄良诚 +3 位作者 车路阳 郭清华 武成志 黄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髂嵴高度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172例行PET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腰... 目的探讨髂嵴高度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172例行PET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腰椎侧位X线片中髂嵴最高点与L4、L5椎弓根的位置关系分为3组:髂嵴高度在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以下的为Ⅰ组,髂嵴高度在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及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之间的为Ⅱ组,髂嵴高度在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以上的为Ⅲ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并发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了手术,Ⅰ~Ⅲ组手术时间分别是(50.6±7.0)min、(61.9±9.6)min、(73.1±8.0)min,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Ⅲ组术中透视时间分别是(4.7±2.2)s、(7.4±3.1)s、(10.3±2.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术后1 h、3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 1)。相同时间点各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Ⅰ~Ⅲ组术后3个月疗效满意率分别为89.7%、89.6%、87.5%。结论 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当髂嵴高度在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以下时,手术一般能顺利完成;当髂嵴高度在L4椎弓根下缘及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之间时,手术经验丰富者可以完成;当髂嵴高度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以上时,建议改用其他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 髂嵴高度 l5/S1椎间盘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陶晖 张银顺 +6 位作者 董福龙 钱军 李伟 章仁杰 刘畅 杨庆国 申才良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5期587-589,59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1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PEID手术56例,PETD手术58例),对...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1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PEID手术56例,PETD手术58例),对比两种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ID组优良率为85.7%,PETD组优良率为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无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6例短暂性下肢症状加重,2例术后复发;PETD组未出现硬脊膜撕裂,2例神经根损伤(1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永久性损伤),3例出现短暂的下肢症状加重,3例术后复发。结论PEID与PETD均可以用于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二者相互补充,其中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但硬脊膜和神经根损伤风险较PETD高。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解剖特点,并结合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手术合适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l5-S1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
下载PDF
L5/S1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庆豪 史本超 +1 位作者 钟恩意 丁自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L5/S1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分布规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具防腐和5具新鲜冰冻正常成人腰骶部标本(年龄42-80岁,平均51岁)。仔细剔除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脊柱。找出L5/S1神经根并沿椎间孔小心去除周... 目的:探讨L5/S1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分布规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具防腐和5具新鲜冰冻正常成人腰骶部标本(年龄42-80岁,平均51岁)。仔细剔除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脊柱。找出L5/S1神经根并沿椎间孔小心去除周围脂肪和筋膜等软组织。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韧带的形态、走行、起始位置及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其长度、宽度及直径或厚度。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法分析对比不同类型韧带的组织学类型。结果:在20个L5/S1椎间孔内共发现215条韧带,其中条带形90条,条索形125条;连接神经根到横突或椎间孔内壁的放射状韧带181条(84.2%),连接椎间孔周围组织横跨在椎间孔内的横跨状韧带34条(15.8%);放射状韧带出现率与横跨状韧带出现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3.928,P=0.000)。在L5/S1椎间孔内口(73条,34.0%)、中间(102条,47.4%)及外口(40条,18.6%)区域均有分布。韧带长度多变,为1.43-19.01mm;厚度最厚处达3.46mm。光镜下,HE染色提示椎间孔内韧带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且部分韧带内包含小血管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提示椎间孔内韧带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的弹性纤维构成。放射状韧带与横跨状韧带组织学表现无明显差异。结论:L5/S1椎间孔内韧带主要分为条带形和条索形两种形状。椎间孔内放射状韧带比横跨状韧带出现率高。经骶骨裂孔硬膜外腔导管粘连松解术前应掌握其分布规律并在术中辨别并予以正确松解,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内韧带 l5/S1椎间孔 硬膜外腔导管松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