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构Lakoff的隐喻理论——对概念隐喻的否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姚岚 李元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7-20,共4页
Lakoff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隐喻观的彻底背离,因为其理论强调隐喻的本质是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概念,而隐喻表达只是隐喻概念在语言层面的派生。虽然概念隐喻理论对语言学以及其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Lakoff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隐喻观的彻底背离,因为其理论强调隐喻的本质是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概念,而隐喻表达只是隐喻概念在语言层面的派生。虽然概念隐喻理论对语言学以及其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只要仔细研究,仍能揭示该理论存在不少严重的问题。本文从经验基础、隐喻表达和概念隐喻、原始隐喻、隐喻理解等方面深入剖析Lakoff及其合作者的隐喻理论,旨在论证概念隐喻既没有存在的基础,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off 经验基础 概念隐喻 原始隐喻 隐喻理解
下载PDF
Lakoff & Johnson认知隐喻理论:阐释与讨论 被引量:7
2
作者 曹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25-130,共6页
认知隐喻理论将隐喻从修辞方式提升到认知方式,从语言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为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Lakoff&Johnson对认知隐喻理论有首创之功,其观点是认知隐喻理论的基石,但随着隐喻研究的发展,其理论中... 认知隐喻理论将隐喻从修辞方式提升到认知方式,从语言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为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Lakoff&Johnson对认知隐喻理论有首创之功,其观点是认知隐喻理论的基石,但随着隐喻研究的发展,其理论中存在的研究方法问题、某些理论阐释问题以及三种隐喻类型的划分问题等引起了学界的质疑。这些批评和质疑,促进了认知隐喻理论在运用中不断修改、完善,推动了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off & Johnsom认知隐喻理论 阐释和讨论
下载PDF
George Lakoff语言理论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宇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5期11-13,共3页
George Lakoff的语言理论发展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向,从对转换生成语法的热心支持到提出生成语义学,最后发展到认知语义学.我们认为,这些转向不是偶然的,对句法和语义关系做出合理解释的理想和外部学术环境的影响是促使Lakoff理论创新的... George Lakoff的语言理论发展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向,从对转换生成语法的热心支持到提出生成语义学,最后发展到认知语义学.我们认为,这些转向不是偶然的,对句法和语义关系做出合理解释的理想和外部学术环境的影响是促使Lakoff理论创新的动因.认知语义学作为对标准理论和生成语义学的最新发展,其理论优势在于它对语义现象的研究更符合语言实际和人类心智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RGE lakoff 语言理论 发展历程 标准理论 生成语义学 认知语义学
下载PDF
从Lakoff的借代模式透视其ICMs的缺陷——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莲 姚岚 《皖西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4-116,共3页
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式,即ICMs,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研究,尤其是借代的认知研究。然而,很少有学者对ICMs提出批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Lakoff以ICMs为基础的借代模式对两个案例的解释,指出了ICMs缺乏一致性,系统性。
关键词 lakoff 借代 理想认知模式 缺陷
下载PDF
从Lakoff的“道德政治”看中国的软实力外交 被引量:1
5
作者 贺梦依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3期29-34,共6页
沿着认知语言学基于用法的(usage-based)研究途径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的要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结合的团队,要抓住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搞好科研创新这条轨道,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以Lakoff的&... 沿着认知语言学基于用法的(usage-based)研究途径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的要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结合的团队,要抓住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搞好科研创新这条轨道,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以Lakoff的"道德政治"为理论框架,对中国的软实力外交作一探讨,文章提出要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外交,必须构建中国自己的"道德政治",争取话语权,提高交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off 道德政治 中国 软实力外交
下载PDF
谈Lakoff和Johnson隐喻理论中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原 《英语研究》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Lakoff和Johnson运用概念域即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加深了我们对隐喻的理解。可见,概念域和映射关系是Lakoff和Johnson隐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可是,通过讨论我们看到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还存在一些问题,有... Lakoff和Johnson运用概念域即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加深了我们对隐喻的理解。可见,概念域和映射关系是Lakoff和Johnson隐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可是,通过讨论我们看到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off和Johnson隐喻理论 概念域 映射关系
下载PDF
Lakoff隐喻理论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同林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1-78,共8页
来考夫(Lakoff)的隐喻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理论建构的积极意义。但是,隐喻理论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过程都充满了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概念隐喻是一个虚构的理论。
关键词 lakoff 隐喻 反思
下载PDF
R.lakoff礼貌原则对指示性言语行为的解释力
8
作者 周小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对礼貌原则的语用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理论颇丰。文章在比较了早期西方各相关理论后认为:尽管R.lakofff礼貌原则较之其他理论,特别是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及Leech的礼貌准则缺乏具体性,较为笼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从最易受... 对礼貌原则的语用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理论颇丰。文章在比较了早期西方各相关理论后认为:尽管R.lakofff礼貌原则较之其他理论,特别是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及Leech的礼貌准则缺乏具体性,较为笼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从最易受礼貌原则制约的指示性言语行为来看,R.lakoff的礼貌原则对该行为得体的实现交际目的,避免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现象,以及体现交际双方的认同感方面都具有积极的语用约束力和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对R.lakoff礼貌原则作了进一步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akoff礼貌原则 指示性言语行为 FTA现象
下载PDF
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龚青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67-69,共3页
Lakoff和Johnson隐喻观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是用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去表达我们所不熟悉的抽象事物,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我们感知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手段,将隐喻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lakoff和Johnson 隐喻思维 英语教学 运用
下载PDF
著名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在北京举办系列讲座
10
作者 本刊记者 《语言科学》 2004年第3期37-37,共1页
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教授、世界著名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 于4月9日至4月15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系列讲座。Lakoff利用十讲系统讲授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以及... 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教授、世界著名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 于4月9日至4月15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系列讲座。Lakoff利用十讲系统讲授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以及历史发展、学科交叉、最新动态及未来趋势等。讲座第一讲至第六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会议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lakoff 学术讲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下载PDF
L·Talmy的认知语义观评述——兼与Langacker和Lakoff理论的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琰 苏晓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4,72,共4页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Talmy关于认知语义学及其他认知科学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学术理念、研究范围、以及对词汇和语法、语义和句法关系的看法上与Langacker和Lakoff的观点都有差异。但是,同样作为认知语言学家,他...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Talmy关于认知语义学及其他认知科学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学术理念、研究范围、以及对词汇和语法、语义和句法关系的看法上与Langacker和Lakoff的观点都有差异。但是,同样作为认知语言学家,他们在哲学基础、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等方面却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尔米 兰盖克 莱考夫 认知 语义 图式系统
下载PDF
对George Lakoff“神话”的挑战--Metaphor, Metonymy and Experientialist Philosophy: Challenging Cognitive Semantics(2005)评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辉 程浩 《中国外语》 CSSCI 2008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本文是对VerenaHaser(2005)《隐喻、转喻和体验哲学:挑战认知语义学》一书的书评。该书指出Lakoff的认知语义学存在着大量的自相矛盾和论证过程中的循环推理,对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质疑,认为它最大的缺陷在于其概念的模糊性。本... 本文是对VerenaHaser(2005)《隐喻、转喻和体验哲学:挑战认知语义学》一书的书评。该书指出Lakoff的认知语义学存在着大量的自相矛盾和论证过程中的循环推理,对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质疑,认为它最大的缺陷在于其概念的模糊性。本文从隐喻和转喻的区分标准、Lakoff的论证方法、与体验哲学对立的"客观主义神话"和如何解释隐喻映射等方面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RGE lakoff 认知语义学 隐喻 转喻 体验哲学
原文传递
挑战George Lakoff——《隐喻、转喻及体验哲学:挑战认知语义学》介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福印 张炜炜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2-395,共4页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 认知语义学 体验哲学 GEORGE 转喻 Johnson 代表人物
原文传递
Lakoff和Johnson体验哲学述评 被引量:19
14
作者 覃胜勇 张长颉 《国外外语教学》 CSSCI 2004年第2期6-10,17,共6页
本文在前人介绍的基础上对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从什么是体验和体验心智,体验哲学的研究背景,体验哲学的神经生物基础,认知科学与哲学的联系,隐喻在哲学思维中的作用,体验哲学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挑战,体验哲学的研究前景等方面作了... 本文在前人介绍的基础上对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从什么是体验和体验心智,体验哲学的研究背景,体验哲学的神经生物基础,认知科学与哲学的联系,隐喻在哲学思维中的作用,体验哲学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挑战,体验哲学的研究前景等方面作了前瞻后顾的述评。分析表明,体验哲学是在认知语言学发展二十多年后所取得的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是与传统的形式逻辑分析截然相反的研究取向,值得引起我们学界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off Johnson 体验哲学 体验心智 研究背景 理论基础 研究前景 认知语言学
原文传递
Lakoff隐喻认知理论之反思——尝试对隐喻“比较”实质的诘难回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Lakoff隐喻认知理论被无限的放大,以至于整个人类世界都是隐喻的,人们离开了隐喻便无法生存,这无疑是很不合适的。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里,许多著名论断表明,隐喻即使存在,也只可能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从传统文化观念出发,对"比... Lakoff隐喻认知理论被无限的放大,以至于整个人类世界都是隐喻的,人们离开了隐喻便无法生存,这无疑是很不合适的。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里,许多著名论断表明,隐喻即使存在,也只可能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从传统文化观念出发,对"比较"进行解读,找出Lakoff等隐喻映射机制及隐喻实质的问题,尝试对"比较"诘难的回应,重新检视和反思隐喻理论的认知功能,使其在隐喻研究中能够保持理性的思维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off 隐喻认知理论 亚里士多德
原文传递
范式、视野与态度——Lakoff对Jackendoff(2007)的评论及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韧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本文讨论Lakoff 2008年在《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上发表的对Jackendoff(2007)的书评,简略介绍相关的学术背景,讨论其中涉及的"机能观"(functionalism)与符号操纵范式及其弊端,探讨这一书评对国内语言学研究(包括... 本文讨论Lakoff 2008年在《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上发表的对Jackendoff(2007)的书评,简略介绍相关的学术背景,讨论其中涉及的"机能观"(functionalism)与符号操纵范式及其弊端,探讨这一书评对国内语言学研究(包括书评撰写)带来的启示,其中认知科学的视野与批判态度是两个突出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off JACKENDOFF 机能观 批判态度
原文传递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与Lakoff的认知语义学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鑫熙 林琳 《学周刊(上旬)》 2010年第2期174-175,共2页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兴起的解释语言现象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或研究范式.其两大支柱理论——分别以Langacker和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法和认知语义学从语法和语义两个不同侧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共同奠...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兴起的解释语言现象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或研究范式.其两大支柱理论——分别以Langacker和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法和认知语义学从语法和语义两个不同侧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共同奠定了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基础。本文试图对二者做个比较分析.以期加深对这两种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ACKER 认知语法 lakoff 认知语义学 比较
原文传递
当东北作为隐喻:论电视剧《漫长的季节》的地域书写与跨域共鸣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馥沁 潘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5-98,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一场关于隐喻理论的革命悄然兴起,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这一观点在促使人类对隐喻的研究从修辞转向认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隐喻不再只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表达方... 20世纪80年代,一场关于隐喻理论的革命悄然兴起,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这一观点在促使人类对隐喻的研究从修辞转向认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隐喻不再只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表达方式,它存在的本质原因被归结为人类对事物的认知。简单来说,隐喻就是人类对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的驯化方式。《漫长的季节》与其说是在写一场命案,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概念隐喻理论的实践。一场悬疑戏落幕,让观众惊疑慨叹的不是真相,而是灯光之后的东北概念,它在剧中表现为一群东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修辞转向 lakoff 认知方面 隐喻 抽象概念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莱考夫隐喻论——从概念隐喻观到认知神经说
19
作者 孙毅 何璇 《语言教育》 2023年第2期91-105,共15页
随着概念隐喻思想的深入发展,莱考夫提出的基础理论框架虽仍奏效,但尚存不少有待完善之处。概念隐喻的心理运作机制仍是未解之谜,同时也缺乏用于描述人类心理过程的科学手段。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莱考夫等领军人物勇于自我否定,... 随着概念隐喻思想的深入发展,莱考夫提出的基础理论框架虽仍奏效,但尚存不少有待完善之处。概念隐喻的心理运作机制仍是未解之谜,同时也缺乏用于描述人类心理过程的科学手段。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莱考夫等领军人物勇于自我否定,推进理论发展,将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神经科学领域,创造性地从认知神经视角审视概念系统的建构和隐喻推理的形成,以期借助语言神经理论来阐释概念隐喻理论的工作机制。本文将莱考夫具有代表性的概念隐喻观和认知神经说两个阶段学术思想相结合,以开拓性视角解释思维和语言的内在工作机制,系统阐述概念隐喻在神经认知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考夫 概念隐喻理论 神经科学 认知科学 语言神经论
下载PDF
对《论语》中概念隐喻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群爱 刘宇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4-56,共3页
本文运用Lakoff的概念隐喻观对《论语》中以"人"和"信?德"为目的域的隐喻进行文化解读。我们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背景及经验知识是隐喻的语言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隐喻。
关键词 《论语》 lakoff的概念隐喻观 文化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