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8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分注井气嘴节流特性及矿场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蔡萌 朱振坤 +2 位作者 刘云 刘钰川 李海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了解决CO_(2)分注井节流压差建立困难,气嘴易冲蚀的技术难题,通过构建CO_(2)物性变化的流动-传热耦合模型,揭示2级和3级节流气嘴的流场演化机制,优化设计气嘴结构、建立了绕流气嘴节流图版并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流量为10 m3/d时,... 为了解决CO_(2)分注井节流压差建立困难,气嘴易冲蚀的技术难题,通过构建CO_(2)物性变化的流动-传热耦合模型,揭示2级和3级节流气嘴的流场演化机制,优化设计气嘴结构、建立了绕流气嘴节流图版并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流量为10 m3/d时,2级嘴径1.4 mm和3级嘴径1.6 mm的绕流气嘴分别能产生将近6 MPa和8 MPa的节流压差,证明绕流气嘴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能够达到调整层间压差的技术要求;参照气嘴图版优选的节流气嘴,现场应用20口井,节流压差可达4 MPa左右,调整后注入压力上升2.4 MPa,加强层相对吸气比例由9.7%上升至50.7%,有效调整了层间差异,解决了分注井小层吸气不均的问题。研究结果指导现场测调,为CO_(2)分注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分注 绕流气嘴 节流机理 气嘴图版 节流压差
下载PDF
薄层水流冲刷条件下斜坡土体的临界起动
2
作者 王力 陈玙珊 +1 位作者 占清华 王世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共10页
斜坡土体侵蚀是丘陵地区和水库岸坡普遍存在的灾害现象,其主要动力因素是降雨或者波浪上爬产生的薄层水流对土体产生的冲刷剪切作用。为探索水流冲刷作用下的斜坡土体临界起动条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冲刷起动试验装置,开展斜坡土体的冲刷... 斜坡土体侵蚀是丘陵地区和水库岸坡普遍存在的灾害现象,其主要动力因素是降雨或者波浪上爬产生的薄层水流对土体产生的冲刷剪切作用。为探索水流冲刷作用下的斜坡土体临界起动条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冲刷起动试验装置,开展斜坡土体的冲刷起动试验和理论研究。通过颗粒染色和高倍数电子显微等技术手段观测无黏性土颗粒的起动现象,确定了无黏性岸坡土体的起动模式与水流流速的相互关系;探索了不同干密度、不同黏粒含量及不同坡度与黏土斜坡临界起动流速的相互关系,土体的黏粒含量、干密度及坡度对黏性土体的起动流速影响较大,与干密度和土体坡度相比,黏粒含量对黏土斜坡的起动流速影响更为明显。验证了无黏性岸坡土体的临界起动方程,其中滚动起动流速方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基于黏土的起动模式构建了黏土斜坡的起动力学平衡方程,获得了黏土斜坡半经验半理论的起动流速方程,用试验结果求解了起动流速方程的相关参数,最终确定的起动流速公式与试验结果拟合度较好,同时验证了起动流速公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起动流速 坡面流 土体侵蚀 起动模式 薄层水流
下载PDF
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表面液相涌出行为
3
作者 刘帅 姚晓航 +2 位作者 张礼斌 王忠 裴昊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53,共9页
燃料电池流道内的两相分布特性对于提升燃料电池水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探究多液滴在流道表面流动行为利于优化结构及运行条件。使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法对液态水从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涌出到流道内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 燃料电池流道内的两相分布特性对于提升燃料电池水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探究多液滴在流道表面流动行为利于优化结构及运行条件。使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法对液态水从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涌出到流道内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流道内气体流速、GDL表面接触角和水孔间距对水涌出过程和流动行为影响。结果表明,液滴在GDL表面经历了生长、分离、传输和碰撞凝并等过程。气体流速明显影响压降和液滴分离周期,随着气体流速增加,压降增加,液滴分离周期从14.7 ms降至4.7 ms,水去除能力显著增强,高气体流速造成液滴形态和流动情况不稳定。GDL表面润湿性改变了表面张力,影响液滴形态和流动,显著影响水覆盖率,随着接触角增大,GDL表面平均水覆盖率从20.03%降至9.01%;水孔间距对液滴碰撞周期影响大,小水孔间距时液滴在生长中发生凝并,大液滴飞溅造成流道内气流速度下降,压降和GDL表面水覆盖率产生大波动;大水孔间距时,流道内速度场受影响明显,前一液滴获得大速度后发生碰撞更易造成液滴飞溅,导致最大水孔间距时水覆盖率下降,从16.84%(D=0.8 cm)骤降至14.69(D=1.2 cm)。研究结果为流道表面接触角,GDL孔隙分布、进气条件等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改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传输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水管理 气体扩散层 流体体积法 液滴流动行为
下载PDF
管内充分发展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的教学方法探讨
4
作者 毛宇飞 上官燕琴 肖洪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94-200,共7页
由于缺乏数值计算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科本科生在学习流体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并进行程序设计时,往往觉得难度较大。本文围绕圆管内不可压缩流体充分发展流动与传热,采用边界层积分法,推导出无量纲控制方程组;针对层流工况和湍... 由于缺乏数值计算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科本科生在学习流体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并进行程序设计时,往往觉得难度较大。本文围绕圆管内不可压缩流体充分发展流动与传热,采用边界层积分法,推导出无量纲控制方程组;针对层流工况和湍流工况,开发出相应的数值方法。基于该方法的程序代码易于理解,且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优点。本文的工作可以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传热学及热工计算等系列课程的本科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积分 层流 湍流 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悬浮区对竖流沉淀效果影响研究
5
作者 鄢碧鹏 丁杨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161,共6页
竖流沉淀依靠絮体自然沉淀和悬浮区拥挤沉淀实现固液分离,适度絮凝能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降低药剂投加量,提高沉淀效果。为了明确悬浮区的作用,开展了连续流竖流沉淀试验,考察测试不同工况下絮体的形态、悬浮区状态、沉淀效果等变... 竖流沉淀依靠絮体自然沉淀和悬浮区拥挤沉淀实现固液分离,适度絮凝能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降低药剂投加量,提高沉淀效果。为了明确悬浮区的作用,开展了连续流竖流沉淀试验,考察测试不同工况下絮体的形态、悬浮区状态、沉淀效果等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轻度絮凝、中度絮凝和重度絮凝3个典型的工况。结果表明:轻度絮凝的絮体自然沉降效能和悬浮区拦截效果均不佳;重度絮凝虽然絮体自然沉降效果好,但是悬浮区拦截效果较差;只有中度絮凝可以较好地平衡絮体自然沉降和悬浮区拦截的协同作用,沉淀效果最好,对应的絮体分型维数为1.83,密度为1.391 g/cm^(3),悬浮区高度为2.2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流沉淀 悬浮区 拥挤沉淀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簇状分布的刚性双层植被明渠紊流特性分析
6
作者 吕升奇 陈俊舟 +1 位作者 陈红 陈界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33,共6页
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对簇状分布的刚性双层植被明渠水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根据时间及空间的双平均方法对植被明渠水流的流速及紊动参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簇状分布的植被明渠水流可以分为植物区、间隙区及主流区,不同区域时均流速... 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对簇状分布的刚性双层植被明渠水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根据时间及空间的双平均方法对植被明渠水流的流速及紊动参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簇状分布的植被明渠水流可以分为植物区、间隙区及主流区,不同区域时均流速的大小和分布各异;双层植被明渠水流中,时均流速垂线分布在近床面、低植物顶部附近及高植物顶部附近均出现拐点,脉动强度和紊动能的最大值出现在高植物顶部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植被 簇状分布 植被明渠水流 紊流特性 紊动能
下载PDF
基于B^(*)-树的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流层物理设计方法
7
作者 陈振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6期190-193,196,共5页
作为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设计中的关键步骤,流层物理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传统方法通常将其分为布局和布线2个阶段。为弥补这2个阶段之间的交互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B^(*)-树的流层物理设计方法,以提高解的质量和求解效率。在... 作为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设计中的关键步骤,流层物理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传统方法通常将其分为布局和布线2个阶段。为弥补这2个阶段之间的交互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B^(*)-树的流层物理设计方法,以提高解的质量和求解效率。在布局阶段,采用Memetic算法更高效地搜索解空间。在布线阶段,使用考虑通道顺序的基于协商的算法,同时将布线信息反馈给布局阶段,以调整布局并减少拥挤区域和通道交叉。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芯片面积、通道总长度以及通道交叉数量等方面取得了更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 流层物理设计 B^(*)-树 MEMETIC算法 布局调整
下载PDF
油液多层过滤去固分离及特性分析
8
作者 龚海峰 唐治知 +3 位作者 彭烨 梁鑫鑫 余保 李书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33,共11页
针对油-固体系中单层滤网无法同时满足过滤精度高与使用寿命长的问题,采用多层过滤器并对其去固分离特性展开分析。通过耦合流场控制方程、颗粒运动方程、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方程,建立了适用油-固体系的多层过滤数值分析模型,探究了油-... 针对油-固体系中单层滤网无法同时满足过滤精度高与使用寿命长的问题,采用多层过滤器并对其去固分离特性展开分析。通过耦合流场控制方程、颗粒运动方程、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方程,建立了适用油-固体系的多层过滤数值分析模型,探究了油-固体系中多层过滤器的去固分离特性,分析了入口流速和滤网层数对流场特性及过滤比(β)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层过滤器可有效过滤孔径与粒径比(k_(d))大于15的固体颗粒;增加滤网层数,d_(5)和d_(20)(β分别为5和20时对应的颗粒粒径)显著降低;增大入口流速,d_(5)和d_(20)变化较小;当β<5时,颗粒粒径的变化对过滤比的影响较小;当β>5时,颗粒粒径的小幅增大可能导致过滤比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过滤 油-固分离 流场特性 碰撞模型 过滤比 分布云图
下载PDF
穿越层状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
9
作者 窦智 刘万明 +3 位作者 陈舟 徐朝晖 赵天宇 安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穿越层状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多见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采用自行开发设计的室内渗流实验装置,设置不同粒径的单层多孔介质和相应粒径组合的双层多孔介质,从水力坡降与渗流流速关系、非达西渗流参数和临界雷诺数等方面... 穿越层状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多见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采用自行开发设计的室内渗流实验装置,设置不同粒径的单层多孔介质和相应粒径组合的双层多孔介质,从水力坡降与渗流流速关系、非达西渗流参数和临界雷诺数等方面,探讨了平均粒径、粗细颗粒界面对穿越层状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水流穿越层状多孔介质时,粗细颗粒界面对非达西流渗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判断达西流态到非达西流态转换的临界雷诺数,其在单层多孔介质中随多孔介质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当水流穿越层状多孔介质时,临界雷诺数不仅随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随粗/细颗粒粒径差的减小而增大;受粗细颗粒界面的影响,单层多孔介质中临界雷诺数均低于粗颗粒层与单层多孔介质相同相应粒径组合的双层多孔介质;通过引入非线性分量指数发现,粗细颗粒界面对水流惯性力分量的影响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制性影响程度与粗细颗粒差别大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研究穿越层状岩土体的非达西渗流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多孔介质 非达西渗流 流态转变 临界雷诺数 粗细颗粒界面
下载PDF
EH32钢在人工海水中的流动加速腐蚀行为研究
10
作者 姜万珩 贾慧峰 +4 位作者 舒伟 张健 张奇亮 杨宏启 徐云泽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64-72,共9页
目的 明晰流场、传质和锈层在EH32钢流动加速腐蚀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射流喷射系统研究EH32钢的流动加速腐蚀行为,并基于CFD仿真模拟流场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微观形貌表征分析EH32钢的腐蚀形貌。结果 在射流喷射系统中,试样... 目的 明晰流场、传质和锈层在EH32钢流动加速腐蚀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射流喷射系统研究EH32钢的流动加速腐蚀行为,并基于CFD仿真模拟流场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微观形貌表征分析EH32钢的腐蚀形貌。结果 在射流喷射系统中,试样表面的流场分布不均匀,根据锈层的颜色可分为不同区域,喷嘴正对区域锈层最厚,但疏松多孔,形成凹坑,腐蚀最严重。远离喷嘴区域锈层逐渐减薄,但更致密,腐蚀形貌转变为“flow mark”和点蚀。结论 流场严重影响着腐蚀产物的分布,正应力高、剪切应力低的区域形成的锈层厚且疏松多孔,正应力低、剪切应力高的区域形成的锈层薄,但更致密。反应生成的阳极液随流体的转移过程导致了“flowmark”损伤形貌的形成,致密的锈层抑制了阳极液的转移,导致了点蚀坑的损伤形貌。锈层和阳极液的累积使得喷嘴中心区域表现为主要阳极区,腐蚀损伤最为严重,而远离中心区域由于致密的腐蚀产物抑制了传质过程,腐蚀速率较低。流场、锈层以及传质三者的协同作用决定了流动加速腐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32钢 人工海水 流动加速腐蚀 锈层 流场 传质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不同叶顶弯曲对离心叶轮性能影响机理
11
作者 王忠义 曲锋 +2 位作者 钟新权 王艳华 连柽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4-1321,共8页
面对现代发动机对离心叶轮性能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叶顶弯曲具备有效改善离心叶轮气动特性的能力,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叶顶弯曲方向、弯曲形式、弯曲程度的压气机性能进行预测,基于仿真结果对不同流动状态下压气机内部流场进... 面对现代发动机对离心叶轮性能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叶顶弯曲具备有效改善离心叶轮气动特性的能力,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叶顶弯曲方向、弯曲形式、弯曲程度的压气机性能进行预测,基于仿真结果对不同流动状态下压气机内部流场进行分析,给出了叶顶弯曲压气机性能变化机理。结果显示:负弯叶轮有助于提升压气机峰值效率,提高压气机堵塞流量。正弯叶轮则在损失部分效率的情况下,使压气机失速裕度得到提升。弯曲叶轮主要通过改善叶顶前缘载荷,重构叶轮通道内静压分布,从而削弱激波强度、减少二次流损失、抑制低能涡发展,达到提升压气机性能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离心压气机叶片改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叶片 离心叶轮 数值模拟 性能预测 优化设计 二次流 失速裕度 附面层
下载PDF
不同风场中特高压换流站阀厅屋盖风压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汪之松 王宇杰 +3 位作者 余波 徐晴 何勇 李正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换流站阀厅的金属屋面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屋面表层风揭事故。为深入探讨该类建筑屋面的风压极值特性,基于风洞试验分别探讨了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boundary-layer,ABL)风、壁面射流、均匀湍流...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换流站阀厅的金属屋面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屋面表层风揭事故。为深入探讨该类建筑屋面的风压极值特性,基于风洞试验分别探讨了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boundary-layer,ABL)风、壁面射流、均匀湍流三种风场作用下的屋面风压特性,比较了平均风剖面、风速、风向、湍流强度等因素对屋面风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阀厅屋盖迎风前缘负风压最大,且控制风向角在45°左右;壁面射流风场下平均风压系数与脉动风压系数均超过大气边界层风场的结果;风速对阀厅屋盖的负风压系数均值和极值影响较小,而湍流度对风压系数的极值影响较大;大气边界风场时,JGJ/T 481—2019《屋盖结构风荷载标准》的最不利风压系数建议值偏于安全;而在壁面射流风场下,阀厅屋盖全风向最不利风压系数在所有区域都大于JGJ/T 481—2019的建议值,设计中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UHV)换流站阀厅屋盖 大气边界层(ABL)风 壁面射流 均匀湍流 极值风压系数
下载PDF
四桨船舶尾流场特性数值预报研究
13
作者 李想 贾伟 梁宁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7-1199,共13页
四桨船尾部附体的复杂性及内外桨空间布置位置的差异性会导致内外桨载荷分配不均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CFD方法对四桨船舶的粘性尾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船体周围流场分布、湍流特性等方面详细分析内外桨盘面伴流场差异产生的原因... 四桨船尾部附体的复杂性及内外桨空间布置位置的差异性会导致内外桨载荷分配不均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CFD方法对四桨船舶的粘性尾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船体周围流场分布、湍流特性等方面详细分析内外桨盘面伴流场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桨处于船尾湍流区中,受船体边界层影响更甚,这使得内桨桨盘面轴向速度小于外桨盘面,进而导致内外桨负荷分配不均匀;外桨盘面流动为船体边界层流动及湍流尾流区的混合流动,这使得外桨伴流场更不均匀。上述研究可为四桨船舶设计及尾部布局优化提供基础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桨船舶 尾流场 边界层流动 流场均匀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边界层转捩流动结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刘瑶瑶 潘翀 +1 位作者 郭辉 刘建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LIF)和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对自由湍流条件下SUBOFF模型转捩边界层中的流动结构进行精细测量。实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低速回流水洞中进行,SUBOFF模型...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LIF)和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对自由湍流条件下SUBOFF模型转捩边界层中的流动结构进行精细测量。实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低速回流水洞中进行,SUBOFF模型长度为1.436 m,基于模型长度和来流速度的实验雷诺数为3.35×10^(5)。采用流动显示灰度场和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Finite-Time Lyapunov Exponents,FTLEs)对转捩边界层中的涡结构进行识别,并对转捩过程中发卡涡、二次涡等典型拟序结构的生成演化过程进行分析。采用两点相关方法提取转捩区拟序结构,同时采用椭圆拟合方法计算相干结构倾角,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倾角沿法向先增大后减小,在边界层附近达到最大值。为深入研究转捩流动结构特性,发展了基于流动显示的湍流/非湍流界面(T/NT)识别方法,并对界面几何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转捩过程中,界面的法向高度和分形维数沿程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转捩 流动显示 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 湍流/非湍流界面
下载PDF
壁面粗糙度对隔离段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计算
15
作者 张凡 周少伟 +2 位作者 王艳华 李于来 戴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5-1734,共10页
针对粗糙度对隔离段性能影响,本文开展了不同粗糙度大小、不同粗糙度分布对相同背压下隔离段内激波串发展以及对隔离段出口气流参数影响的数值计算。隔离段进口马赫数2.0,总压0.82 MPa,总温840 K。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壁面相比,整体布... 针对粗糙度对隔离段性能影响,本文开展了不同粗糙度大小、不同粗糙度分布对相同背压下隔离段内激波串发展以及对隔离段出口气流参数影响的数值计算。隔离段进口马赫数2.0,总压0.82 MPa,总温840 K。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壁面相比,整体布置粗糙度时,边界层转捩提前,激波串起始位置向上游移动,隔离段出口气流参数下降;当粗糙带布置在50S时,随着粗糙度的增加,激波串起始位置后移;当粗糙带布置在70S时,随着粗糙度的增加,隔离段出口气流总压恢复系数升高。因此,合理布置粗糙度位置及大小能够使隔离段具有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段 气动性能 粗糙度 流动控制 边界层转捩 激波 流动损失 数值计算
下载PDF
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黄斑微循环的影响
16
作者 葛薇 盛文燕 +2 位作者 许琦彬 诸力伟 李秋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研究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黄斑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64例(112眼)首次诊断为屈光不正(近视)的患者在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远视力(uncor... 目的:研究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黄斑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64例(112眼)首次诊断为屈光不正(近视)的患者在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 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VA)、眼轴(axial length,AL)、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裂隙灯检查及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常规模式测量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macular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 thicknes,mGCIPL)。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测量黄斑区血管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等。比较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近视患者AL均较用药前显著增长(P<0.01),但低、中度近视用药前后差值明显小于高度近视组;3组近视患者SE均较用药前增长,但低度近视组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高度近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近视患者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6个月后,中心圆黄斑血管密度(central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cCVD)增加在低度、中度近视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高度近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近视组用药前后外圆黄斑血管密度(outer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oCVD)、内圆黄斑血管密度(inner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iCVD)、全圆黄斑血管密度(whole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wCVD)无明显改变(P>0.05);mGCIPL增加在低度近视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度、高度近视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近视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在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3个近视组中cCVD和AL、SE之间均无相关性(P>0.01),低度近视组中c CVD与m GCIPL呈低度相关(r=0.442,P<0.05),中度、高度近视组中cCVD与mGCIPL均无相关性(P>0.01)。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明显降低低度近视患儿AL增长及屈光度增长速度,增加低、中度近视患儿黄斑中心圆血管密度,增加低度近视患儿m GCIPL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1%阿托品滴眼液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 黄斑血流密度 近视
下载PDF
藏东高原浅丘红层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17
作者 李金洋 尹国龙 +2 位作者 黄海 陈龙 田尤 《钻探工程》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藏东贡觉县高原浅丘红层区降雨条件有限,泥石流发生、发展主要受控于物源条件及沟道条件,属“物源控制型”泥石流。通过地质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及活动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流域面积<1.0 km2、... 藏东贡觉县高原浅丘红层区降雨条件有限,泥石流发生、发展主要受控于物源条件及沟道条件,属“物源控制型”泥石流。通过地质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及活动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流域面积<1.0 km2、沟道纵比降100‰~300‰的沟道容易发生泥石流;受构造、冻融风化及含石膏岩的影响,泥石流物源相对丰富,物源类型以坡面侵蚀为主,具有“点多面广”的分布特征,补给形式表现为“零存整取”的特征;受控于物源补给形式,泥石流形成主要包括:坡面冲刷起动→沟床汇聚堆积→揭底侵蚀3个阶段;受物质来源的影响,区内泥石流流体性质以粘性-过渡型为主,泥石流具有多期次、中低频率、单次泥石流规模较小的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高原 浅丘红层 泥石流 形成机制 活动特征
下载PDF
斜置槽道在翼型失速控制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光宇 张扬 +1 位作者 胡澜翔 付一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01-2618,共18页
翼型失速问题是风力机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气动现象,而引起失速的主要原因是附面层内流动能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附着力。利用翼型内部开槽,将大迎角状态时翼型下方的高动量气流引射进上部分离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设计... 翼型失速问题是风力机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气动现象,而引起失速的主要原因是附面层内流动能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附着力。利用翼型内部开槽,将大迎角状态时翼型下方的高动量气流引射进上部分离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设计出具有更好气动特性的开槽翼型,研究了在不同宽度下2种不同形状的开槽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开槽翼型的流场图和分析不同开槽翼型槽内、槽出口的气流流速,优化出具有更好气动特性的开槽翼型。经过优化设计的开槽翼型在深失速环境下,失速迎角增大了8°,相较于初始翼型,有了较大的气动性能的提升,并证明了开槽在较大迎角时有改善翼型气动特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翼型 翼型失速 斜置槽道 边界层分离 流速
下载PDF
基于均值孔隙介质层的阻尼孔壁面摩擦效应研究
19
作者 杨蕾 罗瑜 罗艳蕾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8-1405,共8页
阻尼孔广泛用于各种液压机械系统,其孔径通常在0.3 mm到2 mm之间,这种微小流道的流动不同于常规管道,壁面粗糙度对其流动特性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安装在液压电磁换向阀中的阻尼孔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值孔隙介质层(PML)模拟了阻... 阻尼孔广泛用于各种液压机械系统,其孔径通常在0.3 mm到2 mm之间,这种微小流道的流动不同于常规管道,壁面粗糙度对其流动特性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安装在液压电磁换向阀中的阻尼孔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值孔隙介质层(PML)模拟了阻尼孔的壁面粗糙度。首先,建立了阻尼孔的物理模型,使用ICEM CFD软件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然后,构建了流体控制方程以及PML动量方程,求解出了黏性阻力系数和惯性阻力系数;最后,采用了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分析了壁面粗糙度对阻尼孔流体流动特性、流体完全发展距离长度以及流体温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所得阻力特性与文献中实验所得阻力特性结果一样,采用PML表征壁面粗糙度的方法可行;由于壁面粗糙度,阻尼孔中的流体受到的阻力增大,导致从阻尼孔入口至出口压降增加了2.25%;相同边界条件下,含PML的阻尼孔比光滑阻尼孔的完全发展距离长0.1 mm左右;壁面的发热量平均提高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电磁换向阀 壁面粗糙度 均值孔隙介质层 微小流道流动 阻尼孔流体流动特性 ICEM CFD软件
下载PDF
进口雷诺数和湍流度对压气机叶栅流动特性影响
20
作者 杜文海 陈珂 +2 位作者 彭旻扬 王硕琨 张燕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7-1615,共9页
针对高空条件下,无人机发动机的压气机气动性能明显下降的问题,本文以某高亚声速压气机叶型V103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雷诺数(Re=1.5×10^(5),4.5×10^(5),1.2×106)条件下,不同来流湍流度(Tu=1%,3%,5%,6%,7... 针对高空条件下,无人机发动机的压气机气动性能明显下降的问题,本文以某高亚声速压气机叶型V103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雷诺数(Re=1.5×10^(5),4.5×10^(5),1.2×106)条件下,不同来流湍流度(Tu=1%,3%,5%,6%,7.5%,10%)对压气机叶栅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流动分离和转捩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叶型损失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湍流度不变时,随着雷诺数减小,分离泡长度增加,但分离点位置不变;当雷诺数不变,湍流度减小,层流分离点位置会提前,并且前移现象在低雷诺数下更明显;当湍流度增加,叶片表面分离泡消失,但损失仍然呈现出随着湍流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在不同雷诺数条件下,都存在一个对应于最小叶型损失的来流湍流度,且该湍流度随着雷诺数的减小而略有增大。本文为修正低雷诺数条件下压气机叶型损失模型和发展预测压气机高空低雷诺数效应的数值模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进口湍流度 流动分离 边界层分离 转捩 叶型损失 数值模拟 压气机叶栅 表面边界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