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BM-DEM细观数值模拟的水力诱导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过程分析
1
作者 陶小虎 叶明 +2 位作者 龚建师 王赫生 胡晓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文章以水力驱动的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为背景,基于离散元方法和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Bouzidi插值反弹边界格式和动量交换法,建立一种可以从细观角度模拟覆盖型岩溶塌陷的二维格子Boltzmann方法—离散元方法流固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 文章以水力驱动的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为背景,基于离散元方法和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Bouzidi插值反弹边界格式和动量交换法,建立一种可以从细观角度模拟覆盖型岩溶塌陷的二维格子Boltzmann方法—离散元方法流固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承压水下降引起的覆盖型岩溶塌陷数值模拟开展了探索性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承压水位下降工况中地下水主要对隔水层岩溶开口处的颗粒产生影响,对土洞周围土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土体颗粒的剥落容易造成土颗粒原位置和上方位置处水压的陡降,从而造成较强的水力坡降,使得地下水对内部颗粒作用力陡增,容易引起上方颗粒在地下水作用力和重力作用下失稳,导致从土体颗粒失稳至土层塌陷逐渐加速。研究成果对进一步从细观尺度进行水力驱动的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过程与特征研究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型岩溶 地面塌陷 地下水 数值模拟 lbm-dem方法 细观尺度
下载PDF
基于LBM-DEM方法的泥浆过滤微观过程
2
作者 李晓道 吴思麟 +2 位作者 姜朋明 彭晓 陈奕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39-3848,共10页
在各类工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含水率废弃泥浆,过滤分离技术逐渐应用于泥浆的快速减量化中。为明确泥浆过滤的微观过程及堵塞机理,建立并验证了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离散单元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discrete element method,LBM-D... 在各类工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含水率废弃泥浆,过滤分离技术逐渐应用于泥浆的快速减量化中。为明确泥浆过滤的微观过程及堵塞机理,建立并验证了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离散单元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discrete element method,LBM-DEM)模拟泥浆过滤。采用LBM-DEM方法模拟了多类条件下泥浆的过滤,包括不同泥浆含水率、过滤介质孔径、过滤压力及絮团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泥浆在过滤过程中,过滤介质先作为主要的过滤单元,颗粒(或絮团)不断堵塞在过滤介质中或发生流失,当过滤介质完全堵塞后,颗粒(或絮团)不再发生流失,逐渐堆积在过滤介质表面,随着过滤的进行,泥皮逐渐累积增厚;堵塞完成的过滤介质及不断增厚的泥皮的组合体成为新的过滤系统。泥皮的渗透系数决定了新过滤系统的渗透能力,是影响泥浆过滤脱水的主要因素。LBM-DEM新方法的建立为研究及优化泥浆过滤效率提供了借鉴以及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m-dem 过滤 泥皮 渗透系数 絮团
下载PDF
基于LBM-DEM耦合计算模型的含水层内悬浮颗粒运动特性
3
作者 马玖辰 崔阿凤 +1 位作者 吕林海 杨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LBM)与离散单元法(DEM)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格子单松弛模型演化方程进行修正,建立LBM-DEM耦合计算模型。引入浸没移动边界方法(IMB)处理复杂的流-固边界问题,利用编程软件MATLAB开发LBM-IMB-DEM耦合求解程序,对悬浮...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LBM)与离散单元法(DEM)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格子单松弛模型演化方程进行修正,建立LBM-DEM耦合计算模型。引入浸没移动边界方法(IMB)处理复杂的流-固边界问题,利用编程软件MATLAB开发LBM-IMB-DEM耦合求解程序,对悬浮颗粒在含水介质中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开展层析柱强制渗流试验,模拟DKT算例,验证了计算模型与求解方法的正确性;从孔隙尺度分析地下水动力、颗粒形貌和尺寸效应对含水层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速为5×10^(-5) m/s,向含水介质注入球形硅微粉悬浮液时,含水层各区域的渗流速度均呈现下降、回升、稳定的3个连续阶段;随着渗流速度的降低,颗粒滞留率增加了47.4%,所选3个断面平均流速恢复率降低。将悬浮颗粒由球形硅微粉替换为非球形硅微粉后,所选3个断面的平均流速最大降幅分别提高了15.0%、11.4%、2.6%,恢复率依次降低了37.5%、69.6%、71.9%,含水介质的颗粒滞留率增加了47.9%。基于颗粒受力平衡分析可知,球形硅微粉转动惯量较低,易于滚动并脱离含水介质表面;同等效体积的非球形硅微粉比表面积更大,而且多絮凝成团,迁移过程中出现沉积或被孔喉捕获的机率提高,并且沉积后难以发生再释放过程。随着渗流速度的降低与含水介质计算区域的增加,悬浮颗粒形貌的变化对于含水层水动力场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运移 格子Boltzmann方法(LBM) 离散单元法(DEM) 形貌特征 尺寸效应
下载PDF
基于LBM-DEM耦合方法的突水溃砂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浦海 郭世儒 +2 位作者 刘德俊 许军策 王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我国西部矿区因其特殊的地质赋存条件及高强度开采方式易诱发突水溃砂灾害,迫切需要对灾害机理进行研究。为了解突水溃砂下水砂运移规律及致灾的关键原因,借助LBM-DEM耦合模拟方法对单裂隙开口通道模型中水砂两相运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我国西部矿区因其特殊的地质赋存条件及高强度开采方式易诱发突水溃砂灾害,迫切需要对灾害机理进行研究。为了解突水溃砂下水砂运移规律及致灾的关键原因,借助LBM-DEM耦合模拟方法对单裂隙开口通道模型中水砂两相运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通过对比截面流量及溃砂速率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受不同边界压力、裂隙开口宽度及砂层厚度的影响,基于Bulsara式拟合了不同边界压力时最大单位质量流量数值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边界压力增加,截面流量及最大溃砂速率单调增加,高压力下砂粒更容易在裂隙开口处堆积形成临时性密实结构阻碍水砂运移,截面流量及最大溃砂速率增幅逐渐降低,在Bulsara式基础上给出的修正式能较好的拟合最大单位质量流量曲线;随开口宽度增加,截面流量、最大溃砂速率和砂粒在开口处形成的密实结构体积均单调增加,但增幅逐渐降低,发现灾害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为砂粒密实结构体积;随砂层厚度增加,砂粒密实结构持续时间增长造成阻碍效果逐渐增加,截面流量及最大溃砂速率逐渐减小且降幅逐渐降低,灾害发生点由初始水驱动砂快速流出裂隙孔口阶段转变为砂粒密实结构失稳造成砂粒倾泻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溃砂 lbm-dem方法 水砂运移 液固耦合
下载PDF
曳力模型对喷动床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影响的介尺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庆来 李斌 +1 位作者 王雨萌 陈宇翔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6,共8页
为探究不同曳力模型在喷动床稠密气固两相流数值研究中的适用性及准确性,基于开发的介尺度格子玻尔兹曼-离散单元法(LBM-DEM)耦合流动程序,分别采用Syamlal-O’Brien、Gidaspow、EMMS三种曳力模型对微型喷动床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 为探究不同曳力模型在喷动床稠密气固两相流数值研究中的适用性及准确性,基于开发的介尺度格子玻尔兹曼-离散单元法(LBM-DEM)耦合流动程序,分别采用Syamlal-O’Brien、Gidaspow、EMMS三种曳力模型对微型喷动床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不同曳力模型下的结果差异,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各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三种曳力模型都能完整展现喷动床内气泡演化及颗粒流化的全过程,其中EMMS模型的整体预测结果与实验值最相吻合,能较好展现床内非均匀流化过程的细节,模型整体适用性最好;Gidaspow模型在均质流态的气泡演化过程中更具优势;Syamlal-O’Brien模型所计算的曳力值始终偏高,需注意规避可能引起的边壁效应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及方法可为广泛领域稠密流体-颗粒两相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曳力模型 格子玻尔兹曼-离散单元法 介尺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Mechanics of granular column collapse in fluid at varying slope angles 被引量:2
6
作者 K.Kumar J.-Y.Delenne K.Sog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initial volume fraction on the runout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pse of granular columns on slopes in fluid. 2-D sub-grain 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understand th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initial volume fraction on the runout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pse of granular columns on slopes in fluid. 2-D sub-grain 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understand the flow dynamics of granular collapse in fluid.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technique is coupled with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for fluid-grain interactions,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submerged granular flows. The fluid phase is simulated using multiple-relaxation-time LBM(LBM-MRT) for numerical stability. In order to simulate interconnected pore space in 2-D, a reduction in the radius of the grains(hydrodynamic radius) is assumed during LBM computations. The collapse of granular column in fluid is compared with the dry case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fluid on the runout behaviour. A parametr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granular characteristics(initial packing) on the evolution of flow and run-out distances for slope angles of 0 °, 2.5°, 5 ° and 7.5 °. The granular flow dynamics is investigated by analysing the effect of hydroplaning, water entrainment and viscous drag on the granular mass. The mechanism of energy dissipation, shape of the flow front, water entrainment and evolution of packing density is us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i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loose and dense granular column collapse in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尺度 流体力学 格子BOLTZMANN方法 破坏力学 倾斜角度 LBM模拟 能量耗散机理 破裂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