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7,0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萝卜开花基因RsFLC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
作者 谭萍 罗小波 +7 位作者 李亚东 彭潇 裴芸 杨光乾 金月月 祖贵东 田欢 张万萍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植物开花春化途径中关键抑制因子FLC基因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为探索萝卜开花抑制基因FLC3的功能,以抽薹开花差异较大的萝卜品种YZH(易抽薹)和XHT(耐抽薹)为研究材料,对萝卜开花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了萝卜RsFLC3基因,并进行亚... 植物开花春化途径中关键抑制因子FLC基因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为探索萝卜开花抑制基因FLC3的功能,以抽薹开花差异较大的萝卜品种YZH(易抽薹)和XHT(耐抽薹)为研究材料,对萝卜开花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了萝卜RsFLC3基因,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和两个萝卜品种不同时期的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萝卜开花相关基因638个,亚细胞定位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RsFLC3基因在萝卜抽薹开花过程中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间大部分时期的表达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RsFlc3 亚细胞定位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基于LC−MS的樟叶越桔愈伤组织次生代谢成分分析
2
作者 王玮 李楚然 +4 位作者 武波晓 刘云 杨晓琴 朱国磊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199,共6页
以樟叶越桔健康愈伤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LC−MS联用技术,对樟叶越桔愈伤组织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出14类共281个化合物,以萜类、生物碱类、有机酸、杂环化合物、糖苷类和醇类为主,化合物数量分别为58、41... 以樟叶越桔健康愈伤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LC−MS联用技术,对樟叶越桔愈伤组织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出14类共281个化合物,以萜类、生物碱类、有机酸、杂环化合物、糖苷类和醇类为主,化合物数量分别为58、41、28、24、22个和13个,相对含量分别为16.866%、13.711%、6.108%、10.138%、12.488%和17.513%;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出13类共71个化合物,以生物碱类、有机酸、糖苷类、萜类和酯类为主,化合物数量分别为14、9、9、7个和7个,相对含量分别为5.839%、72.653%、3.423%、2.062%和2.735%,其中丙酮酸的相对含量高达47.474%。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樟叶越桔愈伤组织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生产调控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愈伤组织 化学成分 次生代谢 lc−MS
下载PDF
鸭疫里氏杆菌LC1和CX1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3
作者 谢碧林 林志敏 +7 位作者 林彬彬 徐以娟 林锋强 闫露 伍慧妮 李翠婷 周海欧 李兆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96-4203,共8页
旨在对福建莆田某养殖场疑似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患病番鸭病料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分析。采集10日龄患病番鸭的脑、肝组织进行菌株分离纯化、16S rDNA PCR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并检测分离纯化菌株的致病性。结果得到2株11型... 旨在对福建莆田某养殖场疑似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患病番鸭病料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分析。采集10日龄患病番鸭的脑、肝组织进行菌株分离纯化、16S rDNA PCR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并检测分离纯化菌株的致病性。结果得到2株11型鸭疫里氏杆菌,分别将其命名为LC1和CX1。对2株分离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序,开展遗传进化分析和MLST分型,发现LC1和CX1分离株16S rDNA遗传进化上与鸭疫里氏杆菌福建分离株RAf115和上海分离株Yb2处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相似性为99.9%。测定其耐药性发现,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及四环素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素不敏感。进一步检测该分离株对雏番鸭致病性,结果发现两株菌株(1.3×10^(6)CFU·mL^(-1))的致死率为100%,且病死鸭表现典型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脾肿大的鸭疫里氏杆菌病。病理结果发现,致死鸭脾红白髓界线消失,呈现大量坏死灶。此外,两分离株致死鸭的心肌纤维呈撕裂状病变。综上,本研究分离并鉴定2株11型鸭疫里氏杆菌LC1和CX1,MLST分型分别为ST111、ST114,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lc1 CX1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MS技术的半夏姜制前后成分分析
4
作者 张海鸣 张俊华 +5 位作者 范斌 袁芳淼 孙健 蒋研风羊 彭娟 梁小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对半夏及姜半夏的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对半夏和姜半夏的成分进行检测。将采集得到的样品数据导入质谱数据分析软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对半夏及姜半夏的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对半夏和姜半夏的成分进行检测。将采集得到的样品数据导入质谱数据分析软件Agilent Mass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 10.0,对各个质谱峰进行提取。搜索自建的数据库,初步鉴定化学成分。再结合文献中化合物、对照品以及MassBank数据库中相关成分的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进行成分确定。此外,将半夏和姜半夏的质谱数据导入安捷伦Profinder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峰提取、对齐、归一化等处理。利用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 在半夏及姜半夏中共鉴定得到43个成分,其中生物碱类成分5个,脂肪酸甘油酯类成分7个,溶血磷脂胆碱类成分7个,醇胺类成分5个,氨基酸类成分7个,酰胺类成分5个,有机酸类1个,姜辣素类2个,其他类成分4个。PCA分析结果显示,半夏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OPLS-DA结果表明,通过VIP值>1,|P(corr)|>0.5筛选得到腺苷、鸟苷、丝胶树碱等18个主要差异成分。结论 半夏炮制前后,部分生物碱类、酰胺类、姜辣素类等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性化合物可能导致了半夏姜制前后功效的侧重不同,为提升半夏及其姜制品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姜半夏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HPLC-QAMS多组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法的畲药树参综合品质评价
5
作者 徐俊燕 张晓芹 +2 位作者 周丹 毛佳乐 袁宙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56,I0002,共9页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畲药树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芥子醛葡萄糖苷、松柏醇、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HPLC-QAMS)方法,并采用多...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畲药树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芥子醛葡萄糖苷、松柏醇、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HPLC-QAMS)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优劣解距离(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method,TOPSIS)法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Waters Xbridge C 18色谱柱;乙腈-0.05%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以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为参照物,建立内参物与其他8个待测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RCF),进行RCF耐用性考察及色谱峰定位,同时与外标法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HPLC-QAMS法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以及W-TOPSIS法对9个成分HPLC-QAMS法含量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挖掘影响畲药树参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建立畲药树参综合质量优劣评价方法。结果9种成分分别在3.27~81.75μg/mL、9.85~246.25μg/mL、0.43~0.75μg/mL、0.31~7.75μg/mL、1.58~39.50μg/mL、0.59~14.75μg/mL、1.26~31.50μg/mL、4.55~113.75μg/mL和1.98~49.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6.82%~100.07%(RSD<2.0%);HPLC-QAMS和外标法(ESM)含量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LC-QAMS法可用于畲药树参多组分定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89.589%,绿原酸、紫丁香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是影响畲药树参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加权TOPSIS法结果显示浙江地区所得畲药树参质量最优,其次为江西、安徽、湖南和湖北产树参,云南和贵州产树参位于排名后4位。结论所建立的HPLC-QAMS多组分定量控制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多元统计分析联合加权TOPSIS法全面客观,可用于畲药树参品质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药树参 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 多元统计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优劣解距离法 品质评价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分析江西特色炮制技术对中药升麻化学成分的影响
6
作者 祝婧 袁恩 +2 位作者 吴乙庚 易炳学 陈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935-1941,共7页
目的比较江西特色炮制技术对升麻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优质饮片品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 目的比较江西特色炮制技术对升麻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优质饮片品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析升麻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通过对照品、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规律和文献信息进行鉴定。利用SIMCA-P13.0软件建立升麻各炮制品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获取PCA得分图、PLA-DA得分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plot,VIP)值,筛选造成升麻炮制前后主要差异的物质基础。利用MetaboAnatyst网页绘图工具,制作得到热图,可更直观地观察升麻化学成分经炮制后的变化趋势。结果鉴定出71个化学成分,PCA显示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升麻组间差异性大,PLS-DA筛选出VIP值>1的33个化学成分作为炮制前后差异性的主要化学标记物。其中生品和蜜炙升麻中三萜类含量较高,蜜麸、蜜糠炒升麻中酚酸类物质含量较高,蜜麸升麻中阿魏酸含量较高。结论酚酸类和三萜皂苷类是区分升麻不同炮制品最重要的化合物类别,为江西特色升麻饮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优势品种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 炮制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热图
下载PDF
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研究
7
作者 汪军 陈平亚 +4 位作者 刘建 周游 黄俊生 梁昌聪 杨腊英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对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检疫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境外输华胡椒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127种,包括真菌27种、细菌6种、线虫24种、昆虫68种、杂草2... 对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检疫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境外输华胡椒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127种,包括真菌27种、细菌6种、线虫24种、昆虫68种、杂草2种。根据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未分布或分布未广)、是否官方管制、随胡椒种苗携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14种,包括真菌5种,细菌2种,线虫2种,昆虫5种。从入境、定殖、扩散可能性、经济影响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对这14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极高风险有害生物4种、高风险有害生物9种、中风险有害生物1种。最终确定有害红皮孔菌(Pyrrhoderma noxium)等14种有害生物为输华胡椒种苗需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种苗 有害生物 风险分析
下载PDF
EGFR-TKI单药与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8
作者 马静 蔺婷婷 +1 位作者 董宁霞 吕文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6期897-902,共6页
目的对一至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与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同时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三代EGFR-TKI与一、二代之间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 目的对一至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与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同时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三代EGFR-TKI与一、二代之间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2月,搜集EGFR-TKI单药对比铂类为基础培美曲塞化疗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用Cochrane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EGFR-TKI单药)、对照组(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患者的腹泻[相对危险度(RR)=2.16,95%置信区间(CI)0.742~6.297,P>0.05]、便秘(RR=0.44,95%CI 0.187~1.039,P>0.05)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贫血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食欲不振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RR=0.21,95%CI 0.10~0.41,P<0.001;RR=0.21,95%CI 0.08~0.55,P<0.001;RR=0.26,95%CI 0.13~0.51,P<0.001;RR=0.39,95%CI 0.24~0.64,P<0.001;RR=0.39,95%CI 0.28~0.55,P<0.001;RR=0.30,95%CI 0.24~0.37,P<0.001);试验组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9.63,95%CI 6.30~14.72,P<0.001)。对一至三代EGFR-TKI的不良反应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要高于一、二代EGFR-TKI,贫血发生率与埃克替尼组相似,但高于吉非替尼组和阿法替尼组(均P<0.05)。结论一至三代EGFR-TKI的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化疗方案;三代EGFR-TKI与一、二代相比,在白细胞减少及贫血发生率方面各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TKI 不良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纤维肌痛综合征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9
作者 刘雅妮 杨静欢 +5 位作者 陆慧慧 易玉芳 李智翔 欧阳福 吴璟莉 魏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100,共10页
背景:纤维肌痛综合征作为常见风湿病,其发病与中枢敏化及免疫异常有关,但具体过程尚未阐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不断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 背景:纤维肌痛综合征作为常见风湿病,其发病与中枢敏化及免疫异常有关,但具体过程尚未阐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不断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纤维肌痛综合征潜在的诊断相关标志基因,并分析其免疫细胞浸润特征。方法:对来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数据集转录谱进行差异分析和WGCNA分析,整合筛选出差异共表达基因,进一步采用机器学习套索回归(LASSO)算法、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核心生物标志物,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诊断价值。最后,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评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通路富集。结果与结论:①对GSE67311数据集按照log2|(FC)|>0,P<0.05的条件进行差异分析后获得8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WGCNA分析后获得正相关性最高(r=0.22,P=0.04)的模块(MEdarkviolet)内含基因497个,负相关性最高(r=-0.41,P=6×10-5)的模块(MEsalmon2)内含基因19个;将差异表达基因与WGCNA的2个高相关性模块基因取交集,获得7个基因。②对上述7个基因进行LASSO回归算法筛选出4个基因,进行SVM-RFE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5个基因,两者取交集后确定了3个核心基因,分别为重组1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150蛋白(germinal center associated signaling and motility like,GCSAML)、整合素β8(Integrin beta-8,ITGB8)和羧肽酶A3(carboxypeptidase A3,CPA3);绘制3个核心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39,0.734,提示均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③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记忆B细胞、CD56 bright NK细胞和肥大细胞显著下调(P<0.05),且与上述3个生物标志物显著正相关(P<0.05)。④富集分析结果提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富集途径包括9条,主要与嗅觉传导、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感染等通路密切相关。⑤上述结果显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多基因参与、免疫调节异常及多个通路失调有关,但这些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各通路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套索回归 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算法 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 基因集富集分析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九制女贞子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云秀 曹马怡洁 +5 位作者 吴杰 东宝花 彭颖 胡昌江 余凌英 陈志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254,I0027,I0028,共7页
目的建立3个不同批次九制女贞子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评价九制女贞子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批次九制女贞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相似度分析、主... 目的建立3个不同批次九制女贞子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评价九制女贞子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批次九制女贞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评价不同批次九制女贞子质量差异,找寻炮制过程中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九制女贞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6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成分,分别是羟基酪醇(峰9)、红景天苷(峰10)、特女贞苷(峰19)、女贞苷G13(峰24)、Oleonuezhenide(峰25),含量变化明显。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各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0),平均回收率为99.90%~103.19%。27批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53。PCA结果提取了4个主成分,PLS-DA能将3批不同批次九制女贞子明显区分,并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的原则筛选出了7个主要差异成分,并指认了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特女贞苷这3个是与九制女贞子相关性较强的化学成分。不同批次之间九制女贞子质量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九制女贞子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与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可为九制女贞子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炮制过程中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羟基酪醇整体呈现不变趋势,红景天苷整体呈现增加趋势、特女贞苷、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整体呈现减少趋势,在炮制过程中,特女贞苷、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发生了转化,但具体转化机制有待后续研究发现,九制女贞子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不仅为九制女贞子质量提供参考也可继续深入探讨九制女贞子潜在的质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制女贞子 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转录组分析
11
作者 羊青 顾学金 +6 位作者 王清隆 张旻 晏小霞 汤欢 王祝年 冯世秀 王茂媛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4,共14页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研究对象,测定总多糖、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并完成转录组测序,筛选分析不同年份间牛大力根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重点解析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DEGs的功能。糖类和淀粉物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增长,总多糖与淀粉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生长至15年时的含量最高,而蔗糖含量在3年时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转录组测序发现,随着生长年份跨度增加,NG3vs NG7、NG3 vsNG10和NG3 vs NG15对比的DEGs总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26、1848和1937个。进一步挖掘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的DEGs,共有62个DEGs在3个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其中,蔗糖合成基因的表达量随年份增加而下降,淀粉合成基因随年份的增加较淀粉降解基因占主导,纤维素降解酶随年份增加表达量降低。最终筛选出5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在3~7年时处于生长活跃期,以蔗糖、纤维素和淀粉的合成为主,促进根部快速膨大发育。生长至7年时,以淀粉的积累、蔗糖的分解和纤维素的降解为特征,进入生长平稳期。本研究对于牛大力根膨大特性的研究、高成薯性牛大力种质创新和科学采收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生长年份 淀粉 蔗糖代谢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中医证候研究
12
作者 王林洋 余祥丰 +4 位作者 王金娥 崔植芳 孙凯 王洪武 关秋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候特点,探索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98例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此病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 目的分析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候特点,探索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98例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此病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此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浊、气虚、痰热、血瘀和湿热。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医分型以痰热初起证占比(35.6%)最多,其余依次为痰热兼有肺肾气虚证(33.6%)、脾肾阳虚证(5.3%)、寒湿兼有瘀血证(4.0%)。结论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的病位主要在肺,病性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床辨证可分为痰热初起证、痰热兼有肺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寒湿兼有瘀血证,其中以痰热初起证、痰热兼有肺肾气虚证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核 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 中医证候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经典名方羌活胜湿汤中12种成分的LC-MS/MS定量分析
13
作者 李鑫 王敏 +2 位作者 邢斌 贾欣陶 刘志东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80-786,共7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羌活胜湿汤颗粒中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紫花前胡苷、蔓荆子黄素、羌活醇、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异甘草苷、甘草苷、绿原酸、异甘草素、甘草素、阿魏酸12种成分的...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羌活胜湿汤颗粒中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紫花前胡苷、蔓荆子黄素、羌活醇、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异甘草苷、甘草苷、绿原酸、异甘草素、甘草素、阿魏酸12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的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结果]羌活胜湿汤颗粒中12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试验均满足要求。[结论]实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高效、稳定、可靠,可用于羌活胜湿汤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胜湿汤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含量测定 中药多成分分析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LC3B^(+)EVs与MDSC及各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陶夏叶 邵晓轶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652-1657,共6页
目的:为探讨丹阳地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外周血中LC3B^(+)EVs与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及各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健康体检者和CRC患者外周血中LC... 目的:为探讨丹阳地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外周血中LC3B^(+)EVs与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及各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健康体检者和CRC患者外周血中LC3B^(+)EVs、MDSC及粒系髓源性抑制细胞(PMN-MDSC)和单核系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的水平,讨论LC3B^(+)EVs与MDSC的临床相关性,并将CRC患者的血浆标本中的效应分子进行多因子检测(细胞因子芯片),讨论LC3B^(+)EVs与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C患者外周血LC3B^(+)EVs数量显著上升(P<0.0001),且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8690,P=0.9712)。CRC患者外周血中MDSC及PMN-MDSC、M-MDSC两个亚群的水平升高皆有统计学意义,并以PMN-MDSC增高为主(P<0.0001)。CRC患者外周血中LC3B^(+)EVs与MDSC及PMN-MDSC的水平无相关性(r=-0.002699,P=0.9891;r=-0.04435,P=0.8227),但与M-MDSC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811,P=0.0096)。CRC患者外周血LC3B^(+)EVs与IL-1β、IL-2、IL-4、IL-8、IL-17、IFN-γ的水平呈正相关(r=0.7031、r=0.7827、r=0.4663、r=0.5901、r=0.4589、r=0.4655,P<0.05),尤其是与IL-1β呈显著正相关(P=0.0016);而与IL-5、IL-6、IL-10、IL-12、TNF-α的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C患者血浆中LC3B^(+)EVs数量与MD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LC3B^(+)EVs与M-MDSC亚群及IL-1β的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M-MDSC与IL-1β可能诱导CRC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增加,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CR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lc3B 髓源性抑制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揭示斑马鱼elov4b在LC-PUFAs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15
作者 张思源 赵岩 高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5-1925,共11页
为探究脂肪酸延长酶4b(elovl4b)基因在淡水鱼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合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首先使用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systems)系统成功构建elovl4b基因... 为探究脂肪酸延长酶4b(elovl4b)基因在淡水鱼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合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首先使用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systems)系统成功构建elovl4b基因第2外显子上缺失2个碱基的基因突变纯合子模型(elovl4b^(-/-)),并分析elovl4b基因敲除后斑马鱼肝脏的脂肪酸组成变化。分析发现,相比于野生型(WT)斑马鱼,elovl4b^(-/-)斑马鱼肝脏总脂肪酸占比、C22PUFA占比显著上升,多种LC-PUFAs组成占比出现显著变化。进一步进行斑马鱼肝脏的转录组测序,创建基因文库,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数据库功能注释分析,用qPCR技术对KEGG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P<0.05)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基因表达谱变化显著,共有809个基因表达出现显著性差异(485个下调,324个上调),包括磷酸戊糖途径在内的多条通路显著富集。脂肪酸合成等通路显著上调,花生四烯酸代谢、初级胆汁酸合成等通路显著下调。随机选取12条基因通过q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进行验证,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说明elovl4b缺失后,机体内各类LC-PUFAs的组成及包括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肪酸代谢、脂肪生成和代谢在内的许多重要的机体生命过程发生了相应性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elovl4b在LC-PUFAs合成过程中的作用,能为相关的心血管、慢性肥胖等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ovl4b lc-PUFAs 生物合成 肝脏转录组测序 斑马鱼
下载PDF
GEO公共数据库中4例多指畸形患者细胞间质和上皮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16
作者 傅东升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379-4388,共10页
背景:多指畸形患者中参与Heghog信号通路的一些转录因子发生异常表达,这些转录因子调控大量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多指畸形患者的转录组特征。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4例多指畸形患者细胞间... 背景:多指畸形患者中参与Heghog信号通路的一些转录因子发生异常表达,这些转录因子调控大量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多指畸形患者的转录组特征。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4例多指畸形患者细胞间质和上皮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将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划分为细胞亚群,并分析不同亚群的转录因子,构建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的调控网络,分析调控因子的功能。结果与结论:对单细胞的转录谱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与多指畸形中细胞功能高度相关的调控因子有HOXD13、MSX2、LHX2、EMX2、LEF1、CREB3L2以及LHX2等HOX家族成员和GLI2转录因子。成纤维细胞中的HOXD13、MSX2和LHX2在多指畸形过程中发挥作用,而HES2和GLIS1在角质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果表明:HOXD13、MSX2和LHX2等转录因子的高表达可能与多指畸形的发育密切相关。通过靶向特定的转录因子或调节其活性,可能为纠正或预防多指畸形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畸形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微环境 Heghog信号通路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于LC-MS/MS技术的水蛭配方颗粒中7种碱基和核苷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俊 程春雷 杨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9-362,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Nexera X2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50联用测定水蛭配方颗粒中7种碱基和核苷成分的分析方法.水蛭配方颗粒以10%甲醇50℃超声提取30 min,MRM正负模式同时检测.以Discovery■HS F5-3色谱柱进行分... 本文建立了一种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Nexera X2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50联用测定水蛭配方颗粒中7种碱基和核苷成分的分析方法.水蛭配方颗粒以10%甲醇50℃超声提取30 min,MRM正负模式同时检测.以Discovery■HS F5-3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0.15%甲酸水溶液和甲醇,10 min内完成梯度洗脱.本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7种化合物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判定系数(R^(2))均大于0.996,定量限在0.42—3.94μg·g^(-1)之间. 10 ng·mL^(-1)的混合标准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待测化合物峰面积RSD均小于6%,精密度良好.平行6份加标回收试验,7种化合物平均回收率在87.09%—105.81%之间,RSD%在1.35%—4.70%之间.残留实验结果为阴性.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水蛭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水蛭 配方颗粒 碱基 核苷
下载PDF
UPLC-MS/MS法分析β淀粉样蛋白中Asp残基的外消旋化
18
作者 朱昌龙 余珊 +1 位作者 李悦冰 李博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55-60,共6页
目的:建立β淀粉样蛋白中Asp外消旋化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Glu-C酶两步酶解β淀粉样蛋白,酶解产物LC-MS/MS分析的色谱条件:分离柱为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2.7μm,3.0×150 mm Agilent),流动相... 目的:建立β淀粉样蛋白中Asp外消旋化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Glu-C酶两步酶解β淀粉样蛋白,酶解产物LC-MS/MS分析的色谱条件:分离柱为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2.7μm,3.0×150 mm Agilent),流动相A为5%乙腈-0.1%甲酸水,流动相B为75%乙腈-水,梯度洗脱(0~30 min,0~28%B;30~30.01 min,28%~100%B;30.01~35 min,100%~100%B;35.0~35.01 min,100%~0%B;35.01~40 min,0%B),流速为0.3 mL/min。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及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SRM)定量。结果:在L型多肽存在下,D型多肽的质量浓度在1~250 ng/mL内,其峰面积与多肽的质量浓度之间线性良好(r>0.999),最低定量限(LLOQ)为1 ng/mL;LLOQ、低(LQC)、中(MQC)、高浓度(HQC)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值均小于15%,加样回收率为85.3%~107.3%。建立的方法对D/(D+L)型淀粉样蛋白为2%~50%的混合样本中Asp1,Asp23外消旋化测定结果准确,准确度在95.35%~117%之间。联合胰蛋白酶与Glu-C成功鉴定了淀粉样蛋白中Asp7残基的外消旋化。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淀粉样蛋白中Asp残基外消旋化的分析,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外消旋化 液质联用 天冬氨酸
下载PDF
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19
作者 于晓秋 王玉倩 +1 位作者 吴紫薇 齐文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1,共8页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2007—2021年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量化粮食总产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2007—2021年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量化粮食总产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同时,从土地利用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经济条件3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研究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省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影响较大。最后,为东北三省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关联分析 东北三省
下载PDF
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中药处方分析
20
作者 魏良兵 冉晴雨 +1 位作者 胡兴民 高家荣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83-188,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录入整理处方相关信息数据,建立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相关信息,探究用于COVID-19治疗的中药方剂信息,挖掘方剂中药物配伍的关联模式,并应用聚类方法揭示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张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经分析,处方病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数最多,占40.40%;在中药治疗COVID-19的方案中,处方包含11~15种药材的频率最高,占比达48.49%;用药剂量在10~15 g的处方频率最高,占比达到66.67%;中药处方用药天数多在3 d以内;中药处方所花金额小于100元的处方占66%;对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发现补益药使用最多,占22%,其次是清热药18.5%;在分析用于COVID-19的中药处方中,甘草、白术、苦杏仁、茯苓、陈皮、柴胡和黄芩等药材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黄芩与甘草、柴胡以及半夏的组合在处方中尤为常见。这些药材的配伍显示出较高的关联性,表明它们在治疗中往往被一起使用。结论黄芩、甘草、柴胡和半夏在COVID-19的中药治疗中存在协同应用模式;在治疗中药处方中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相关药物与类方组合为诊治COVID-19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中药 处方分析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