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调驱作用机理--以渤海LD10-1油田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义刚 张云宝 +3 位作者 谢坤 卢祥国 王楠 潘赫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4,共4页
针对渤海LD10-1油藏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通过层内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发现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工艺具有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运用并联岩心驱替实验,从驱替过程和驱油效果两方面探讨了交替注入增油机理。结果表明,相比整... 针对渤海LD10-1油藏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通过层内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发现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工艺具有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运用并联岩心驱替实验,从驱替过程和驱油效果两方面探讨了交替注入增油机理。结果表明,相比整体凝胶段塞注入工艺,"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方式具有更好的封堵和驱替效应。凝胶前置段塞对高渗透层实施封堵后,后续水段塞一方面可使弱凝胶分子线团膨胀加强封堵效果,改善后续流体的转向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增强驱替效果,减缓吸液剖面反转现象。在实际设计交替轮次数时,应考虑水段塞过多易引起高渗透层突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聚合物凝胶 交替注入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ld10-1油藏
下载PDF
旅大10-1油田含聚污水回注对储层损害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唐洪明 黎菁 +3 位作者 何保生 李玉光 王珊 赵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5,205,共6页
在分析旅大10-1油田储层基本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注水井动态特征和岩心驱替实验结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造成储层损害的因素。结果表明,含聚合物污水中悬浮物含量高、粒径大,主要成分为聚合... 在分析旅大10-1油田储层基本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注水井动态特征和岩心驱替实验结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造成储层损害的因素。结果表明,含聚合物污水中悬浮物含量高、粒径大,主要成分为聚合物絮凝产生的有机物絮团,其次为CaCO3垢颗粒和含铁腐蚀产物等。有机物絮团包裹悬浮物颗粒使得颗粒粒径增大。污水中乳化油滴含量严重超标,产出聚合物水力学体积较大,形成塑性颗粒加重孔喉的堵塞。混合污水对储层损害实验表明,含聚污水和清水等体积混合时的配伍性最差,体系电解质浓度较高,使交联聚合物过分卷曲包裹碳酸钙、腐蚀颗粒等,形成粒径较大的聚集体堵塞储层孔喉,这是含聚污水比普通污水损害大的根本原因。对控制水质指标、增注措施和储层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合物污水 回注 储层损害 储层保护 旅大10-1油田
下载PDF
含聚污水斜管除油-过滤分离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尹先清 靖波 +2 位作者 肖清燕 张健 孟凡雪 《过滤与分离》 CAS 2013年第2期1-3,17,共4页
含聚污水的高效分离处理是注聚采出液处理的热点难点之一。结合LD10-1平台斜管除油器V-3010的设计运行参数,探讨了污水含聚量为200 mg/L时、斜管除油器中斜管倾角600、500、450和污水停留分离时间20 min时的斜管除油率为60.8%~72.5%,... 含聚污水的高效分离处理是注聚采出液处理的热点难点之一。结合LD10-1平台斜管除油器V-3010的设计运行参数,探讨了污水含聚量为200 mg/L时、斜管除油器中斜管倾角600、500、450和污水停留分离时间20 min时的斜管除油率为60.8%~72.5%,悬浮物去除率为56.37%~66.21%;斜管倾角500时和污水停留分离时间15~40 min时的斜管除油率为59.8%~79.5%,悬浮物去除率为54.23%~73.48%。污水含聚量在50~600 mg/L变化时斜管倾角500的除油率为75.91~61.7%,模拟现场流程与核桃壳过滤器串联使用后,处理后水中粒径中值的分布范围0.972~26.1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斜管倾角 斜管除油器 分离效率 渤海ld10-1油田
下载PDF
Cr^(3+)聚合物弱凝胶调驱剖面变化规律及改善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坤 苏程 +4 位作者 刘长龙 梅杰 于海涛 何欣 卢祥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0-170,共11页
采用分子内交联为主的Cr^(3+)聚合物弱凝胶,通过“分注分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调驱剂段塞尺寸、岩石渗透率和原油黏度对储层吸液剖面和产液剖面的影响。针对渤海油田LD10-1区块渐新统东营组进行了“堵/调/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调... 采用分子内交联为主的Cr^(3+)聚合物弱凝胶,通过“分注分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调驱剂段塞尺寸、岩石渗透率和原油黏度对储层吸液剖面和产液剖面的影响。针对渤海油田LD10-1区块渐新统东营组进行了“堵/调/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调驱剂段塞尺寸对注采两端液流转向和剖面返转时机没有影响,但超过0.3 PV后单位体积段塞尺寸Cr^(3+)聚合物弱凝胶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幅减小,随储层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增大,注采两端液流转向时机延后,剖面返转时机提前;(2)“有机/无机”复合凝胶体系封堵高渗透率层、聚合物微球调控微观非均质性和稠油流度改善剂提高驱油效率等3种措施同时实施,可提高聚合物弱凝胶调驱后的采收率;(3)“堵/调/驱”组合提高采收率机理为:封堵优势渗流通道扩大非均质储层宏观波及体积、聚合物微球在变径孔隙或喉道处发生桥堵实现微观液流转向、高效驱油剂可进入未波及孔喉区域发挥降黏原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高效驱替等3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弱凝胶 剖面返转 “堵/调/驱” 物理模拟 东营组 渐新统 ld10-1区块 渤海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