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及LDL-C达标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云云 胡燕 董海英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心内科收治并接受PCI治疗的218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心内科收治并接受PCI治疗的218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及冠心病临床分型等相关资料,分析影响LDL-C达标率的相关因素。结果218例经PCI治疗患者均接受中等强度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其中有123例(56.42%)患者LDL-C达标。出院后随访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较住院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和年龄<65岁患者的LDL-C达标率较低;LDL-C基线水平越高的患者LDL-C达标率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仅有4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情况,停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PCI治疗后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较佳,且LDL-C达标率较高,女性、中青年以及LDL-C基线高水平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率的主要因素,应针对这些重点患者采取个体化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ldl-c达标率 PCI治疗 二级预防
下载PDF
通过医共体家庭医生管理模式提高老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的研究
2
作者 潘洁 唐晓梅 +1 位作者 吴峥明 李克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01-0005,共5页
探讨德清县武康健保集团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家庭医生管理模式下提高老年人低密度脂蛋白(LDL-C)达标率的研究。方法 2021年上半年在医共体下三桥社区和新琪社区60岁以上的家庭医生签约的免费体检人群中,筛查出血脂异常患者30... 探讨德清县武康健保集团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家庭医生管理模式下提高老年人低密度脂蛋白(LDL-C)达标率的研究。方法 2021年上半年在医共体下三桥社区和新琪社区60岁以上的家庭医生签约的免费体检人群中,筛查出血脂异常患者300例,计入实验组。同样时间段在三桥社区和新琪社区家庭医生不签约的60岁以上人群中,通过医共体下德清县人民医院内科门诊诊疗系统中筛查出300例血脂异常患者,计入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医共体培训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通过慢病一体化门诊治疗和管理病人,老年人数字健康主动关怀服务体系随访。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就医模式就诊,在德清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治疗随访。两组患者通过1年的治疗随访管理后复查血脂,计算各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达标率,比较管理后两组LDL-C达标率,分析医共体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提高老年人LDL-C达标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管理前后各组和全组达标率差异明显,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管理前后的达标率差异,低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P值均>0.05,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全组总达标率前后比较P=0.03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管理后LDL-C达标率的比较,其中低中危组和极高危组P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高危组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的就医模式相比,通过医共体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可以提高LDL-C达标率,对血脂异常的管理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共体 家庭医生 ldl-c达标率 血脂异常
下载PDF
新疆某三甲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他汀使用情况及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的现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岳明 杨诗琪 +1 位作者 王楠 王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0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调查新疆某三甲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接受他汀治疗情况,及出院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入院后... 目的调查新疆某三甲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接受他汀治疗情况,及出院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入院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类型、剂量,并依据最新指南,评价患者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LDL-C的达标率.结果所有AMI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他汀治疗,其中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占30.7%(79/257),使用瑞舒伐他汀的患者占62.3%(160/257),使用匹伐他汀的患者占7.0%(18/257),所有患者均使用的中等强度他汀治疗.AMI患者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LDL-C的达标率分别为62.6%(161/257)和43.6%(112/257).其中女性、年龄≤65岁的AMI患者出院后3个月LDL-C达标率较低;LDL-C基线水平高的患者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的LDL-C达标率均较低(P<0.05).结论AMI患者入院后接受他汀治疗的比例高,且以中等剂量的强效他汀为主,基本符合国内外指南推荐.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AMI患者LDL-C水平.AMI患者出院后LDL-C达标率低,需要加强女性、中青年、LDL-C基线水平较高的AMI患者出院后的调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他汀类药物 使用情况 ldl-c达标率
下载PDF
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控制现状调查及中医症状证候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珈艺 张志辰 +12 位作者 金香兰 张志军 贾鸿雁 吴浩 盛雪 杨秀泉 李爱辉 张永顺 张腾 肖建彪 王菲 池学洋 张允岭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控制达标情况及用药现状,探讨分析血脂达标人群与不达标人群的中医症状及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8个社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选... 目的:调查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控制达标情况及用药现状,探讨分析血脂达标人群与不达标人群的中医症状及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8个社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共9 605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用药信息及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并抽取空腹血检测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将人群根据有无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进行危险分层,分为极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根据各自的LDL-C目标值(2.1 mmol/L、2.6 mmol/L、3.4 mmol/L、4.1 mmol/L)分别统计各组血脂达标率,并分析达标组与不达标组的中医症状、舌脉象及证候之间的差异。结果:在9 60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患病率为80.4%,药物治疗率为32.9%,他汀类使用率为31.9%,极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15%、26.5%、58.2%、83.7%,总体达标率为43.8%。达标组形体消瘦发生率显著高于不达标组(P<0.01),面色萎黄、面红、头重如裹、头晕、口渴、口苦、口黏腻、胸闷、腰膝酸软、肢体笨拙、乏力、失眠、夜尿频多、咳笑遗尿、舌质暗、脉滑发生率低于不达标组(P<0.01,P<0.05)。达标组的血瘀证、气虚证发生率低于不达标组(P<0.01、P<0.05)。结论: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控制达标率较低,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血脂控制不达标人群较之达标人群,脾肾气虚证、痰湿瘀血证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高危人群 血脂 ldl-c达标率 中医症状 中医证候
下载PDF
超高危ASCVD患者的界定标准对住院ACS患者降脂治疗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曾雨虹 刘静 +5 位作者 刘军 郝永臣 杨娜 周梦戈 胡国良 赵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的超高危界定标准对住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降脂治疗需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CS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合作的... 目的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的超高危界定标准对住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降脂治疗需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CS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合作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该项目是一项基于病例的注册登记研究,在全国158家三级医院和82家二级医院连续入选住院ACS患者,系统地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本研究纳入该项目2014年11月至2019年7月入选的所有ACS患者,分析超高危ACS患者的比例和特征,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水平和距离新LDL-C目标值的差距,以及出院时患者接受降脂治疗的强度和联合用药的情况。结果共纳入104516例ACS住院患者,其中75.1%(78527/104516)的患者符合CSC专家共识提出的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标准,需要达到新的LDL-C目标。在超高危患者中,21.2%(16651/78527)的患者发生过≥2次严重ASCVD事件,78.8%(61876/78527)的患者发生过1次严重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超高危患者入院时LDL-C水平为(2.8±1.0)mmol/L,且93.4%(73307/78527)的患者入院时LDL-C水平≥1.4 mmol/L,未达到1.4 mmol/L目标值的患者LDL-C距目标值的中位距离为1.3(0.8,2.0)mmol/L。如果将患者入院时的LDL-C水平降低50%,预计有55.6%(43632/78527)的超高危患者LDL-C水平可以达标。在40875例收集了出院处方中他汀类药物及剂量信息的患者中,93.5%(28004/29947)的超高危患者出院时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其中95.1%(26632/28004)的患者接受他汀单药治疗,91.1%(25501/28004)的患者接受中等强度治疗。结论约3/4的住院ACS患者属于超高危患者,9/10的患者入院时LDL-C水平高于新的LDL-C降脂目标,目前临床常规实施的降脂治疗措施和新的降脂治疗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风险评估 超高危 ldl-c达标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