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5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are missense PAX6 mutation causes atypical aniridia in a three-generation Chinese family
1
作者 Zhi-Bo Lin Chun-Yun Feng +4 位作者 Jin Li An-Peng Pan Hai-Sen Sun A-Yong Yu Shi-Hao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3期466-472,共7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diagnosis of a threegeneration Chinese family affected with aniridia,and further to identify clinically a PAX6 missense mutation in members with atypical aniridia.●METHODS:Eleven fa... ●AIM: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diagnosis of a threegeneration Chinese family affected with aniridia,and further to identify clinically a PAX6 missense mutation in members with atypical aniridia.●METHODS:Eleven family members with and without atypical aniridia were recruited.All family members underwent comprehensive ophthalmic examinations.A combination of 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and direct Sanger sequencing were performed to uncover the causative mutation.●RESULTS:Among the 11 family members,8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congenital aniridia(atypical aniridia phenotype).A rare heterozygous mutation c.622C>T(p.Arg208Trp)in exon 8 of PAX6 was identified in all affected family members but not in the unaffected members or in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CONCLUSION:A rare missense mutation in the PAX6 gene is found in members of a three-generation Chinese family with congenital atypical aniridia.This result contributes to an increase in the phenotypic spectrum caused by PAX6 missense heterozygous variants and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typical aniridia,which may also contribute to genetic counselling and family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6 gene atypical aniridia missense mutation MUTATION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marker genes associated with N6-methyladenosine and autophagy in ulcerative colitis
2
作者 Xiao-Yan Liu Dan Qiao +5 位作者 Ya-Li Zhang Zi-Xuan Liu You-Lan Chen Ren-Ye Que Hong-Yan Cao Yan-Cheng Da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0期1750-1765,共16页
BACKGROUND Both N6-methyladenosine(m6A)methylation and autophagy are considered relevant to the pathogene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UC).However,a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m6A methylatio... BACKGROUND Both N6-methyladenosine(m6A)methylation and autophagy are considered relevant to the pathogene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UC).However,a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m6A methylation and autophagy in UC remains to be performed.AIM To elucidate the autophagy-related genes of m6A with a diagnostic value for UC.METHOD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6A-related genes and autophagy-related genes(ARGs)was analyzed.Finally,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was perform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genes.Additionally,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our characteristic genes were verified in 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RESULTS GSEA indicated that BAG3,P4HB and TP53INP2 were involved i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NF-αsignalling via nuclear factor kappa-B.Furthermor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mRNA levels of BAG3 and P4HB and lower mRNA levels of FMR1 and TP53INP2 in the DSS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is study identified four m6A-ARGs that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UC,thus providing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cerative colitis m6A AUTOPHAGY Characteristic genes Immune infiltration
下载PDF
LE-ACS6启动子在LE-ACS6::GUS转基因拟南芥中的特异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樊荣 万小荣 +7 位作者 张文涛 王淑芳 王勇 朱亮基 王宁宁 施明哲 常怡雍 杨祥发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1-358,共8页
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LE-ACS6::GUS转基因拟南芥中GUS表达特异性的研究,证明LE-ACS6基因的启动子在拟南芥中也表现启动参与第一系统乙烯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的活性。在转基因拟南芥中,LE-ACS6启动子还表现响应外源生长素处理、伤害处理等多... 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LE-ACS6::GUS转基因拟南芥中GUS表达特异性的研究,证明LE-ACS6基因的启动子在拟南芥中也表现启动参与第一系统乙烯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的活性。在转基因拟南芥中,LE-ACS6启动子还表现响应外源生长素处理、伤害处理等多种刺激因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cs6基因 启动子 生长素 伤害 乙烯 转基因拟南芥
下载PDF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肌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4
作者 朱琪 季梅丽 庄世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7-61,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合并肌少症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肌红蛋白(Myo)、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122例DHF患者根据有无肌少症分为DHF合并肌少症组60例和DHF组62例,另将健... 目的 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合并肌少症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肌红蛋白(Myo)、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122例DHF患者根据有无肌少症分为DHF合并肌少症组60例和DHF组62例,另将健康体检者58例、单纯肌少症患者6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单纯肌少症组,检测各组外周血sST2、Myo、IL-6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和心脏指数(C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ST2、Myo、IL-6与各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Myo、IL-6单独及联合诊断DHF合并肌少症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单纯肌少症组相比,DHF组、DHF合并肌少症组sST2、Myo、IL-6水平和HR均升高,LVEF、CO、SV和C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HF组相比,DHF合并肌少症组sST2、Myo、IL-6水平和HR均升高,LVEF、CO、SV和C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Myo、IL-6均分别与LVEF、CO、SV、CI呈负相关(P<0.001),均与HR呈正相关(P<0.001);sST2、Myo、IL-6、LVEF、SV是DHF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ST2、Myo、IL-6联合诊断DHF合并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36,诊断效能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 老年DHF合并肌少症患者外周血sST2、Myo、IL-6水平显著升高,且sST2、Myo、IL-6均与心功能指标显著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DHF合并肌少症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肌红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舒张性心力衰竭 肌少症 心功能
下载PDF
白介素1β及白介素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放疗后肺部感染的关联
5
作者 杨静 陈璐 +2 位作者 刘燕子 祝金冉 王胜根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36-240,250,共6页
目的分析人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放疗后肺部感染的关联,并探讨其生理病理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115例食管癌患... 目的分析人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放疗后肺部感染的关联,并探讨其生理病理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11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n=28)和非感染组(n=87),检测IL-1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511C/T(rs16944)、-31C/T(rs1143627)和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IL-6-572C/G(rs1800796)、IL-6-174G/C(rs1800795)的多态性,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IL-1β、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放疗后肺部感染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放疗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时间、肿瘤长度、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基因的rs16944、rs1143627位点,IL-6基因的rs1800796、rs180079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两组IL-1β基因rs16944位点基因型频率,CC、CT、TT基因型频率,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143627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基因rs1800796位点CC、CG、GG基因型频率,C、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800795位点CC、CG、GG基因型频率,C、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显示,IL-1βrs1143627(C/T)位点、IL-6 rs1800796(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放疗后肺部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疗时间、肿瘤长度、肿瘤位置、IL-1βrs1143627位点、IL-6 rs180079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部感染的多因素(P<0.05)。结论IL-1β基因rs1143627(C/T)位点多态性及IL-6基因rs1800796(C/G)位点多态性与食管癌放疗后肺部感染有关,其中rs1143627位点T等位基因、rs1800796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基因多态性 食管癌 放疗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贵州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耐受性分析
6
作者 王彩丽 方常莹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G-2008方案化疗,每周1次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根据2016新编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出现Ⅲ~Ⅳ度与6-MP相关的毒性反应,称为6-MP不耐受(除外感染、其他药物影响)。分析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不耐受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60例,检测到TPMT突变(中间代谢型)3例(5%),正常代谢型57例(95%)。NUDT15基因CT型12例(20%),TT型1例(1.7%),CC型(野生型)47例(78.3%)。NUDT15基因突变率21.7%(13/60)显著高于TPMT基因突变率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TPMT突变型3例均发生6-MP不耐受(100%),NUDT15突变型13例中11例发生6-MP不耐受(84.6%)。结论TPMT、NUDT15基因突变与6-MP不耐受相关(P<0.05),联合检测TPMT、NUDT15基因对调整6-MP使用,减少6-MP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MP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贵州地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7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刘莹 刘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下载PDF
鸡FGF6基因生物学特性及其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8
作者 曹玉珠 邢雨欣 +7 位作者 马乘霖 管宏波 贾其辉 康相涛 田亚东 李转见 刘小军 李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6-1550,共15页
旨在探究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6(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6,FGF6)基因的生物学特性,挖掘FGF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分析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鸡FGF6基因对生长性状的影响提供参考。本研究对FGF6蛋白序列进行生物... 旨在探究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6(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6,FGF6)基因的生物学特性,挖掘FGF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分析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鸡FGF6基因对生长性状的影响提供参考。本研究对FGF6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768只固始鸡-安卡鸡F_2资源群的GBS数据及相关经济性状表型数据对FGF6基因包含启动子2 kb区域SNP位点进行筛选,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关联分析,探究FGF6基因SNP和单倍型与鸡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鸡FGF6氨基酸序列与火鸡同源性为91.2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鸡FGF6与火鸡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绿海龟,与斑马鱼遗传距离最远;保守性分析显示不同物种间FGF6保守性较高。鸡FGF6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存在1个跨膜区,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二级、三级结构相符。鸡FGF6蛋白被22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修饰;与其受体家族FGFR1~4和EGF存在互作关系。鸡FGF6基因启动子区域筛选到6个SNPs位点,均位于1号内含子上;多态性分析显示6个SNPs位点存在高多态性,其中5个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呈强连锁状态(D′=1,r^(2)=1)。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73399071位点与F_2资源群不同阶段体重(BW)、胫长(SL)、胫围(SG)、体斜长(BSL)等17个生长性状指标显著相关(P<0.05),与全净膛重(EW)、半净膛重(SEW)、屠体重(CW)、胸肌重(BMW)等10个屠体性状指标显著相关(P<0.05),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胆碱酯酶(ChE)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个体的大部分性状表型均值高于GG基因型个体;单倍型组合分析显示不同阶段CCTTCCTTCC组合个体的体重均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个体。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鸡FGF6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筛选到FGF6基因存在5个与固始鸡-安卡鸡F_2资源群体重、体尺、屠体性状和血液生化指标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为鸡育种提供候选的分子标记,为地方鸡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6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连锁不平衡分析 单倍型 经济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杨树桑黄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克隆鉴定与表达分析
9
作者 徐丛涛 李子豪 +5 位作者 潘晋龙 李海康 胡清秀 邹亚杰 陈晓华 弥春霞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对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SvTPS)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原核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SvTPS在杨树桑黄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的表达情况,测定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SvTPS活性。... 对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SvTPS)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原核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SvTPS在杨树桑黄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的表达情况,测定菌丝体和不同年份子实体中SvTPS活性。结果表明:SvTPS DNA序列长度为1894 bp,编码576个氨基酸。SvTPS相对分子质量为65130,等电点为6.21,脂肪系数为88.14,平均亲水系数为-0.281,不稳定系数为42.41。SvTPS氨基酸序列与暴马桑黄(S.baumii)的相似性最高,仅有一个TPS单结构域;SvTPS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无规卷曲占比分别为48.61%、5.56%、15.62%、30.21%。三年生子实体SvTPS的表达量最高,菌丝体的表达量最低。菌丝体的SvTPS活性最低;随着栽培时间增加,SvTPS活性增加,三年生子实体的最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SvTPS在杨树桑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桑黄 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 基因克隆 蛋白表达
下载PDF
Maternal TMPRSS6 Gene Polymorphism rs855791SNP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10
作者 Yasir I. B. Ahmed Hind S. Yagoub Mohamed A. Hassan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CAS 2023年第1期70-81,共12页
Introduction: Preeclampsia can lead to several maternal and perinatal adverse effects. There are few published data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 6 (TMPRSS6) gene polymorphism and preeclamps... Introduction: Preeclampsia can lead to several maternal and perinatal adverse effects. There are few published data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 6 (TMPRSS6) gene polymorphism and preeclampsia.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MPRSS6 gene polymorphism rs855791SNP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compared with healthy pregnant women. Method: A case-control study (60 women in each arm) was conducted at Saad Abuaela Maternity Hospital in Khartoum, Sudan.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data were gather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The participant was genotype for TMPRSS6 gene rs855791SNP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y DNA sequencing. 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dian of age, parity, and body mass index.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notypes and alleles of TMPRSS6 rs855791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HWE. The overall TMPRSS6 rs855791 polymorphism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reeclampsia.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heterozygotes (TC)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in the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46.7%)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23.3%) (p = 0.001;OR = 2.71;95% CI = 1.21 - 6.07). The proportion of homozygotes (TT) and T allel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overall TMPRSS6 rs855791 polymorphism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reeclampsia and healthy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ECLAMPSIA TMPRSS6 gene Polymorphism rs855791SNP
下载PDF
IL-1、IL-1β、IL-6、IL-10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刘佳 李芳菲 +1 位作者 梁晓龙 牛家慧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55-58,67,共5页
目的分析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60例(观察组)及同期接受口腔检... 目的分析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60例(观察组)及同期接受口腔检查健康人群6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龈沟液IL-1、IL-1β、IL-6、IL-10表达水平,检测全血DNA中IL-1、IL-1β、IL-6、IL-10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糖尿病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龈沟液中IL-1、IL-1β、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1.987、28.911、14.201、16.562、21.315、19.146、-45.554、-57.942,P<0.05),各组龈沟液中IL-1、IL-1β、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0、-10.316、-10.686、10.713;t=-9.567、-6.422、-9.904、3.944,P<0.05)。观察组IL-1基因rs7413228、IL-1β基因rs2356789、IL-6基因rs5357964、IL-10基因rs4543211位点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相关(P<0.05)。IL-1基因rs7413228位点等位基因T、IL-1β基因rs2356789位点等位基因T、IL-10基因rs4543211位点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相关(P<0.05)。IL-1基因rs7413228、IL-1β基因rs2356789、IL-6基因rs5357964、IL-10基因rs4543211位点多态性是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L-1、IL-1β、IL-6、IL-10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牙周炎易感性相关,临床可通过检验患者基因多态性评估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牙周炎 IL-1 IL-1Β IL-6 IL-10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m^(6)A相关基因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2
作者 令狐熙涛 桂佳琦 +2 位作者 梁卓智 瓦庆德 黄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11-5816,共6页
背景:m^(6)A修饰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基于GEO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表达差异的m^(6)A基因及互作miRNAs,探寻其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并... 背景:m^(6)A修饰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基于GEO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表达差异的m^(6)A基因及互作miRNAs,探寻其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并下载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的mRNA表达谱数据集(GSE123568),通过R软件对数据集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及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识别差异基因中的m^(6)A差异表达基因(m^(6)A-DEGs)并对其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比较m^(6)A-DEGs的表达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Cytoscape构建m^(6)A-DEGs的PPI互作网络及筛选核心基因。使用TargetScan,miRTarBase和miRBD数据库预测m^(6)A-DEGs相关的潜在miRNAs,同时使用ChIPBase及hTFtarget数据库预测7个核心基因潜在转录因子,然后分别构建m^(6)A-miRNA与转录因子m^(6)A调控网络。最后使用数据集GSE74089验证7个核心m^(6)A-DEG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从数据集中共筛选出246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455个上调,1005个下调。②从数据集中筛选出了14个m^(6)A-DEGs,包括3个下调和11个上调基因,m^(6)A-DEGs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an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③m^(6)A-DEGs的GO和KEGG富集分析主要集中在骨髓细胞分化与发育、免疫受体与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破骨细胞分化、AMPK与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④m^(6)A-DEGs前7个核心基因包括YTHDF3,YTHDF1,YTHDF2,ALKBH5,METTL3,HNRNPA2B1及HNRNPC,它们在miRTarBase,miRDB和TargetScan数据库中共有44个miRNA重叠,在ChIPBase及hTFtarget数据库中共有79个重叠转录因子。⑤在GSE74089数据集中有6个核心m^(6)A-DEGs的表达水平与GSE123568数据集一致。⑥结果证实,根据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的7个m^(6)A-DEGs可能通过调控多个miRNA、转录因子和AMPK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表达,进而影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髓细胞分化发育与破骨细胞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m^(6)A甲基化 微小RNA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差异基因 基因调控网络 核心基因
下载PDF
ATF6调控生殖相关基因HSPA1L表达的分子机制
13
作者 汪媛媛 朱席琳 +1 位作者 伍晓盼 刘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内质网应激活化转录因子6(ATF6)对生殖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A1样蛋白(HSPA1L)表达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调控分子机制。方法在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中转染ATF6过表达质粒,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过表达效率;利用雄性ATF6敲除小鼠... 目的探究内质网应激活化转录因子6(ATF6)对生殖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A1样蛋白(HSPA1L)表达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调控分子机制。方法在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中转染ATF6过表达质粒,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过表达效率;利用雄性ATF6敲除小鼠睾丸组织转录物组测序信息,筛选ATF6下游5个生殖相关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选择启动子活性较高的下游基因并检测过表达ATF6对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通过gene-regulation预测ATF6和下游基因启动子可能的结合位点;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ATF6对于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确定ATF6与下游基因启动子是否结合。结果转染后HEK-293T细胞中ATF6的mRNA(P<0.001)和蛋白(P<0.0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转录物组测序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筛选出ATF6下游的生殖相关基因HSPA1L。ATF6能够促进HSPA1L的截短启动子活性(P<0.001)。过表达ATF6后,HSPA1L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TF6蛋白能与HSPA1L的启动子DNA序列aagtcgtcac相结合。结论内质网应激的关键分子ATF6通过结合生殖相关基因HSPA1L的启动子调控后者表达水平,这将为预防或治疗与内质网应激(ERS)有关的男性不育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转录因子6 热休克蛋白A1样蛋白 男性生殖 基因调控
下载PDF
115462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及基因突变分析
14
作者 张禾璇 杨雪 +4 位作者 王侣金 李林洁 张晓怡 刘兴宇 余蕾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点,为贵阳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募集该地区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应用荧光分析法对其血斑样...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点,为贵阳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募集该地区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应用荧光分析法对其血斑样本进行G6PD酶活性筛查,召回初筛阳性儿,完成G6PD酶活性诊断及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Multicolor probe melting curve analysis method,MMC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共募集115462例新生儿,G6PD酶活性筛查血斑样本共筛出阳性1606例,筛查阳性率为1.39%(1606/115462),其中男性为1.83%(1130/61801)、女性0.89%(476/53661),男女新生儿G6PD酶活性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召回初筛阳性患儿,G6PD基因突变检出率87.07%(909/1044),其中男性为90.09%(764/848),女性为73.98%(145/196),男女间G6PD基因突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共检出13种类型G6PD基因单一突变型(c.1024 G>T、c.1388 G>A、c.95 A>G、c.1376 G>T、c.592C>T、c.871 G>A、c.519 C>T、c.392G>T、c.493 A>G、c.1004C>A、c.1360C>T、c.383T>C、c.517T>C)和6种复合突变型(c.1376 G>T杂合复合c.95A>G杂合突变、c.1024 G>T杂合复合c.95A>G杂合突变、c.1024 C>T杂合复合c.1388 G>A杂合突变、c.1024 C>T杂合复合c.519C>T杂合突变、c.1376 G>T杂合复合c.1024 C>T杂合突变、c.95A>G杂合复合c.1388 G>A杂合突变)。贵阳地区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G6PD突变常见类型为c.1024 C>T、c.1388G>A、c.95 A>G、c.1376G>T这四种类型。结论贵阳地区G6PD基因突变位点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开展G6PD酶活性筛查及相关诊断检测,有利于本地区G6PD缺乏症的筛查、确诊、治疗和防控,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G6PD基因型 基因突变 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法
下载PDF
IL-6 -634C/G和-597G/A基因多态性与宿迁地区冠心病的相关性
15
作者 王跃帮 张士兵 +3 位作者 常珊碧 王梦林 裴兵 周成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宿迁地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634C/G、-597G/A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9月就诊的248例CHD患者(CHD组)以及126例体检健康人群(健康人对照组),应... 目的探讨宿迁地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634C/G、-597G/A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9月就诊的248例CHD患者(CHD组)以及126例体检健康人群(健康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各组IL-6基因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CH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检测各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IL-6等生化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CHD组TG、TC、LDL-C、apoB、Glu、CRP、HbA1c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HDL-C、apoA1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CC基因型相比,IL-6-634C/G中的CG和GG基因型与CHD的发病风险相关,其校正OR(95%CI)分别为2.068(1.410~3.032)和6.674(2.034~21.900)。CHD组和健康人对照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9%、39.9%、12.2%和76.2%、21.5%、2.3%,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7%、25.3%和82.9%、17.1%;与C等位基因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发生CHD的风险更高,且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597G/A基因多态性与CHD易感性无关。结论宿迁地区人群CHD患者风险与IL-6-634C/G基因多态性相关,而与IL-6-597G/A基因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下载PDF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SG-6、col-1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
16
作者 王金婷 徐春彦 +2 位作者 刘杰 孙开峰 周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 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ⅩⅥ型胶原蛋白(col-1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9例活动期UC患者为活动期UC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 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ⅩⅥ型胶原蛋白(col-1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9例活动期UC患者为活动期U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性别、年龄与活动期UC组相近的56例缓解期UC患者作为缓解期UC组,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改良的Mayo评分将活动期UC患者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34)、重度组(n=20),活动期UC患者治疗2个月后根据结肠镜复查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58)和预后不良组(n=2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血清TSG-6、col-16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TSG-6、col-1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SG-6、col-16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TSG-6、col-16对活动期U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活动期UC组、缓解期UC组血清TSG-6、col-16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UC组血清TSG-6、col-16水平高于缓解期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TSG-6、col-16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血清TSG-6、col-16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活动期UC患者血清TSG-6、col-16与改良的Mayo评分呈正相关(rs=0.695、0.6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159.32 ng/mL比较,血清TSG-6四分位数间距分段为289.15~413.55 ng/mL、>413.55 ng/mL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较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SG-6、col-16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64,血清TSG-6、col-16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Z=3.392、4.218,P<0.05)。结论 活动期UC患者血清TSG-6、col-16水平异常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密切相关,血清TSG-6、col-16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测临床结局的潜在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 ⅩⅥ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CYP2D6基因分型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7
作者 慎津进 薛寒 +2 位作者 李进福 高利飞 郑业焕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科D成员6(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中的重要药物代谢酶,是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等主要的代谢酶。CYP2D6基因位点的复杂性和诸多等位基因突变体造成了CYP2D6表型的多态性,目前已报道170余种... 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科D成员6(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中的重要药物代谢酶,是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等主要的代谢酶。CYP2D6基因位点的复杂性和诸多等位基因突变体造成了CYP2D6表型的多态性,目前已报道170余种等位基因突变体。CYP2D6酶活性变化很大,从无活性到超快代谢均存在,根据酶活性可将不同表型携带者分为超快代谢者、正常代谢者、中间代谢者和弱代谢者。随着个体化医疗的发展,CYP2D6基因分型试验可以辅助药物遗传学和基因分型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然而,由于CYP2D6基因存在复杂的突变,包括单核苷酸突变、插入、缺失、基因拷贝数变异和基因重组。CYP2D6基因不仅存在个体化差异,且在不同种族之间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明显不同。另外,人体内同时存在与CYP2D6同源性很高的非功能性基因CYP2D7,通过基因检测分析CYP2D6表型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章总结了CYP2D6基因的多态性和基因分型的复杂性,并分析了部分不同的基因型突变对CYP2D6基因分型的影响,以帮助临床通过基因分型方法对CYP2D6酶活性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科D成员6 基因分型 突变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Gas6、IL-1β、NETs水平与介入治疗效果的关系
18
作者 吴邮电 李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介入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介入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7 d后临床疗效分为无效组(22例)和有效组(9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血清Gas6、IL-1β、NETs水平,分析治疗3、7 d后血清Gas6、IL-1β、NETs水平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无效组与有效组Gas6、IL-1β、NETs水平存在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5.214,P<0.001);两组Gas6、IL-1β、NETs水平随着治疗时间变长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75、12.271、13.277,P<0.001);无效组Gas6、IL-1β、NETs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537、22.851、23.213,P<0.001)。治疗3、7 d后血清Gas6、IL-1β、NETs联合检测预测DVT患者介入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Gas6、IL-1β、NETs水平对预后有明显影响,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DVT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辅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白细胞介素-1Β 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
下载PDF
血清GDF-11及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
19
作者 王稳 苟志平 +1 位作者 谭钢文 李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74例DCM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74例DCM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87例,年龄50~82岁。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84例)和无心力衰竭组(90例)。患者均进行血清GDF-11、TSG-6水平测定,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DF-11、TSG-6水平对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用Kaplan-Meier(KM)曲线分析GDF-11、TSG-6水平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心力衰竭组GDF-11、TSG-6水平均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均P<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力衰竭组年龄、心率(HR)、脑钠肽(BN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水平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无心力衰竭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水平(OR=0.487,95%CI:0.289~0.818)是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保护因素,BNP水平(OR=6.437,95%CI:1.793~23.104)、GDF-11水平(OR=3.582,95%CI:1.825~7.029)、TSG-6水平(OR=5.421,95%CI:2.329~12.617)是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GDF-11、TSG-6及二者联合预测DCM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为72.60%、73.80%、90.50%,特异度分别为71.10%、75.60%、87.8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818、0.948(均P<0.05)。GDF-11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KM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KM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DF-11、TSG-6与DCM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相关,是影响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联合检测GDF-11和TSG-6水平可较好地预测DCM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生长分化因子11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
下载PDF
SPP1、DEC1、C1QTNF6蛋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付勇青 徐三会 +1 位作者 赵岩 王丽丽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07-111,117,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重组人分泌型磷蛋白1(SPP1)、软骨分化的表达基因1(DEC1)和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NF6)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88例...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重组人分泌型磷蛋白1(SPP1)、软骨分化的表达基因1(DEC1)和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NF6)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8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SPP1、DEC1和C1QTNF6蛋白的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血清SPP1、DEC1和C1QTNF6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SPP1、DEC1和C1QTNF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分别增加了1.94、2.98和2.35倍(P<0.05或P<0.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显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SPP1、DEC1和C1QTNF6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分别上调了8.61、6.20和4.03倍(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SPP1、DEC1和C1QTNF6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发生多灶嗜神经侵犯、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较高的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PP1、DEC1和C1QTNF6蛋白高表达水平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率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灶嗜神经侵犯、肿瘤高浸润度、淋巴结转移和高的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SPP1、DEC1和C1QTNF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患者发生多灶嗜神经侵犯、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较高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重组人分泌型磷蛋白1 软骨分化的表达基因1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