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受压破裂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 被引量:37
1
作者 钱书清 郝锦绮 +1 位作者 周建国 高金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实验观测到了 4类岩性、18块样品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发生全过程中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是零散出现的 ,其形态为一组组脉冲 ,宽度为 4ms~16ms ,幅度为 0 1mV~ 1 4mV。实验发现具同一谐振频率的天线收到的信号... 实验观测到了 4类岩性、18块样品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发生全过程中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是零散出现的 ,其形态为一组组脉冲 ,宽度为 4ms~16ms ,幅度为 0 1mV~ 1 4mV。实验发现具同一谐振频率的天线收到的信号频次与其相对于裂缝的位置和方位有关。结果还表明 ,电磁前兆信号的频度与岩样强度有关 ,抗压强度高的岩样电磁前兆信号多。微破裂可能产生了偶电层 ,在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 ,产生了LF频段的磁信号 ,ULF磁信号则主要由压磁效应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Ulf频段 lf频段 自电位 磁信号 电磁前兆信号
下载PDF
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与汶川地震有关的LF电场异常 被引量:22
2
作者 朱涛 王兰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7-727,共11页
本文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场数据,获得了汶川地震前后约一个半月以16天为周期的LF频段(在本文定义为10~18 kHz)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准动态分布图像.发现昼侧10~14 kHz、夜侧10~18 kHz的电场平均功率谱密度的幅度在2008年5月12日... 本文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场数据,获得了汶川地震前后约一个半月以16天为周期的LF频段(在本文定义为10~18 kHz)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准动态分布图像.发现昼侧10~14 kHz、夜侧10~18 kHz的电场平均功率谱密度的幅度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前后存在明显变化:震前先明显增大,随后减小,在发震时段几乎达到最小,震后逐渐恢复并较震前增大.同时,分析了2006、2007年和2009年的LF频段的电场平均功率谱密度分布图像,发现无论是昼侧还是夜侧,它们的变化特征比较相似,但与2008年对应时段,特别是发震时段的电场平均功率谱密度幅度明显减小的变化有明显差异.这表明2008年5月12日前后出现的电场平均功率谱密度的明显变化可能与汶川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lf频段 DEMETER 电场 平均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