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之藻《同文算指》“测量三率法”来源研究
1
作者 杨欣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74-384,共11页
“测量三率法”是明朝著名历算学家李之藻编写的《同文算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前人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对此部分内容的来源一直不很清楚。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的细节,同时对照德国著名数学家克拉维乌斯... “测量三率法”是明朝著名历算学家李之藻编写的《同文算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前人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对此部分内容的来源一直不很清楚。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的细节,同时对照德国著名数学家克拉维乌斯的《实用几何》第三卷内容,发现李之藻关于“测量三率法”的表述与克拉维乌斯运用几何方法进行实际测量的内容很接近,二者所使用的工具、测量手段和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因此李之藻的“测量三率法”应是在克拉维乌斯的《实用几何》第三卷内容基础上编译而成的。这一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关于《同文算指》的相关研究,可为研究明朝末年西方数学在我国的传播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三率法 同文算指 李之藻 实用几何 克拉维乌斯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的名老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丹妮 陈莉华 +6 位作者 吴瑞红 许前磊 张晓伟 张丽 孙苗娜 邬欣怡 郭会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07年10月—2014年9月接受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的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259例,剔除19例治疗...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07年10月—2014年9月接受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的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259例,剔除19例治疗无效患者,最终纳入患者240例,共计794例次。采用中医临床复杂网络分析系统(Liquorice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使用频次较高的3种药物分别为白术(770次)、黄芪(761次)、泽泻(707次);药物配伍频度较高的3项分别为白术-黄芪(747)、茯苓-泽泻(698)、当归-泽泻(696)。核心药物为白术、黄芪、茯苓等补气健脾利水之品,当归、川芎等活血之品,白芍、柴胡、紫苏叶等敛肝疏肝行气之品,泽泻、防己、木瓜、大腹皮、茯苓皮、冬瓜皮等利水消肿之品。核心处方为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鸡鸣散加减。结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以疏肝健脾理气、利水消肿为要,兼顾血之瘀、气之虚、气之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肝硬化腹腔积液 李发枝 复杂网络分析 中药疗法
下载PDF
李发枝辨方证运用清肝利湿汤经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明阳 孙华妤 张国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15-1616,共2页
介绍李发枝辨方证运用清肝利湿汤治疗湿热所致之盆腔炎、痛经及排卵期出血等疾病经验。结合典型病例分析总结李老师运用清肝利湿汤的方证辨证要点。清肝利湿汤所治病症之拓展,体现了李发枝老中医与时俱进及在中医方证辨证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 清肝利湿汤 辨方证 名医经验 肝经湿热 李发枝
下载PDF
李发枝教授治疗痹证经验介绍 被引量:6
4
作者 马玮莉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17-418,共2页
目的:总结李发枝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将痹证分为两大类型:一为风、寒、湿痹,日久化热伤阴;一为热痹,热耗伤阴。采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和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滋阴凉血之法,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防己地黄汤,白虎加... 目的:总结李发枝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将痹证分为两大类型:一为风、寒、湿痹,日久化热伤阴;一为热痹,热耗伤阴。采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和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滋阴凉血之法,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防己地黄汤,白虎加桂枝汤合防己地黄汤治疗痹证。结果与结论:李发枝教授治疗痹症伤阴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发枝 痹证 桂枝芍药知母汤 防己地黄汤 白虎加桂枝汤
下载PDF
雾中花呈花之韵——与徐志摩对读中重识李金发的诗观诗艺
5
作者 钟俊昆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6-90,共5页
以同时代诗人李金发、徐志摩的创作道路为立论起点 ,依诗旨选择和诗艺主张两方面的比较 ,辨明他们所受西洋诗影响和对社会人生的不同取向及对待中国诗歌传统的不同方式 ,进而从想象暗示、音乐性、语言等角度揭示他们诗歌创作的异同与得... 以同时代诗人李金发、徐志摩的创作道路为立论起点 ,依诗旨选择和诗艺主张两方面的比较 ,辨明他们所受西洋诗影响和对社会人生的不同取向及对待中国诗歌传统的不同方式 ,进而从想象暗示、音乐性、语言等角度揭示他们诗歌创作的异同与得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金发 徐志摩 诗观 诗艺
下载PDF
《时疫核标蛇症治法》学术特点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程 黄子天 刘迪成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4期25-28,共4页
简介《时疫核标蛇症治法》内容并整理其外治法特点。该书主要是针对体表之核施以外治,包括钳痧、针刺、拔竹罐、放血和药物涂搽敷。是岭南鼠疫期间的外治专著,具有医学和学术史研究价值。
关键词 李守中 时疫核标蛇症治法 鼠疫 外治法 验方
下载PDF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相关皮肤瘙痒经验
7
作者 李唱 翟梦洋 王丹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52-2655,共4页
艾滋病相关皮肤瘙痒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皮肤病,李发枝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无症状期以正气亏虚为主,艾滋病期以邪气壅盛为主。李发枝教授将艾滋病相关皮肤瘙痒分为两个证型论治,即荆防败毒散加减用于治疗血虚受风,肌肤失养证... 艾滋病相关皮肤瘙痒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皮肤病,李发枝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无症状期以正气亏虚为主,艾滋病期以邪气壅盛为主。李发枝教授将艾滋病相关皮肤瘙痒分为两个证型论治,即荆防败毒散加减用于治疗血虚受风,肌肤失养证;黄连解毒汤加味用于治疗热毒内盛,浸淫肌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发枝 艾滋病 皮肤瘙痒
原文传递
李发枝运用归脾汤治疗抑郁症经验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明阳 孙华妤 +1 位作者 张国海 李发枝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文章介绍了李发枝教授运用归脾汤治疗抑郁症经验。首先分析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认为抑郁症应从心脾气血两虚进行辨证治疗;其次分析归脾汤的组成、功用、适应症。并附3个医案予以验证;总结抑郁症凡证属心脾气血两虚者均可使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关键词 归脾汤 治疗应用 李发枝 抑郁症
原文传递
李发枝运用御寒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明阳 孙华妤 张国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2-604,共3页
文章介绍李发枝教授运用御寒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首先分析过敏性鼻炎经验的病因病机,认为过敏性鼻炎应从脾肺气虚、风寒犯肺进行辨证治疗;其次分析御寒汤出处、古代文献相关论述及其组成方药作用,认为御寒汤具有益气健脾,扶正解表,... 文章介绍李发枝教授运用御寒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首先分析过敏性鼻炎经验的病因病机,认为过敏性鼻炎应从脾肺气虚、风寒犯肺进行辨证治疗;其次分析御寒汤出处、古代文献相关论述及其组成方药作用,认为御寒汤具有益气健脾,扶正解表,兼清郁热之效,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内有郁热,复又感受风寒邪气所致病症,并附典型医案予以验证;最后总结,李教授运用御寒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要点、常规药物用量及临证随症加减用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寒汤 过敏性鼻炎 名医经验 李发枝
原文传递
再谈李发枝艾滋病诊疗特色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丹妮 翟梦洋 +4 位作者 李唱 张振奎 刘真 李杰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25-4727,共3页
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践行方证辨证近60年,从2002年开始诊治艾滋病,以其睿智之识,精湛之术,独辟新境,使患者获益匪浅。笔者曾在《中华中医药杂志》发表过《李发枝教授艾滋病诊疗特色探析》。然日积月累,笔者跟师所学、所见、所... 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践行方证辨证近60年,从2002年开始诊治艾滋病,以其睿智之识,精湛之术,独辟新境,使患者获益匪浅。笔者曾在《中华中医药杂志》发表过《李发枝教授艾滋病诊疗特色探析》。然日积月累,笔者跟师所学、所见、所悟有新,因此,再次整理李教授经验。文章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人为本察细微,调理脾胃顾正气,切中病机尚经方4个方面总结李发枝教授艾滋病临床诊疗特色,对指导艾滋病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诊疗特色 中医药 李发枝 经方 经验
原文传递
李发枝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经验举隅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政伟 陈莉华 +2 位作者 闫磊 王丹妮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58-3159,共2页
李发枝教授基于多年临床治疗艾滋病经验,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文章介绍了李发枝教授治疗经验,并附2个医案予以分析,建议在临床运用过程中龙胆泻肝汤使用原方并且根据大便情况决定全瓜蒌和生地黄的用量。
关键词 艾滋病 龙胆泻肝汤 临证经验 李发枝 带状疱疹 神经痛
原文传递
李发枝教授艾滋病诊疗特色探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丹妮 郭会军 蒋自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4-165,共2页
李发枝教授临证50余年,近10年致力于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工作,认为艾滋病的治疗,必须深入基层,紧密接触病人。文章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人为本察细微,调理脾胃顾正气,扶正驱邪有侧重,痼疾卒病分缓急5个方面总结李发枝教授治疗艾... 李发枝教授临证50余年,近10年致力于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工作,认为艾滋病的治疗,必须深入基层,紧密接触病人。文章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人为本察细微,调理脾胃顾正气,扶正驱邪有侧重,痼疾卒病分缓急5个方面总结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临床诊疗特色,对指导艾滋病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诊疗特色 中医 李发枝
原文传递
李发枝对艾滋病痿证的认识与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莉华 吴涛 +3 位作者 李政伟 郭会军 蒋自强 王丹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63-4565,共3页
李发枝教授长期从事艾滋病临床诊治,临床经验丰富。文章从病因、病机和治法等3个方面介绍了李发枝教授对艾滋病痿证的认识和治则,即艾滋病痿证以脾气虚为基础,以湿盛为直接的成因,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为治则,并附两则医案予以说明以清... 李发枝教授长期从事艾滋病临床诊治,临床经验丰富。文章从病因、病机和治法等3个方面介绍了李发枝教授对艾滋病痿证的认识和治则,即艾滋病痿证以脾气虚为基础,以湿盛为直接的成因,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为治则,并附两则医案予以说明以清燥汤为底方治疗艾滋病痿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痿证 李发枝
原文传递
李发枝教授运用御寒汤治疗艾滋病气虚感寒证经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磊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65-3466,共2页
李发枝教授临证50余年,从事艾滋病临床救治工作10余年,善把经方验方治疗内科疾病的经验体会运用于艾滋病救治中,且疗效显著。文章介绍了李发枝教授运用御寒汤治疗艾滋病气虚感寒证的经验。首先介绍了御寒汤的组成、功用、适应症。其次... 李发枝教授临证50余年,从事艾滋病临床救治工作10余年,善把经方验方治疗内科疾病的经验体会运用于艾滋病救治中,且疗效显著。文章介绍了李发枝教授运用御寒汤治疗艾滋病气虚感寒证的经验。首先介绍了御寒汤的组成、功用、适应症。其次分析了御寒汤多应用于艾滋病患者因气虚感寒而引起的咳嗽头痛,并介绍了御寒汤的临证加减及药物用量,附2个医案,予以验证。最后总结,在使用御寒汤治疗艾滋病气虚感寒证时应注意黄芪的用量,同时指出治疗咳嗽应分外感内伤不可盲目使用止咳药品,以免邪恋不去,久咳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寒汤 艾滋病 经验 李发枝
原文传递
李发枝运用经方治疗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经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丹妮 翟梦洋 +1 位作者 李唱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27-3230,共4页
李发枝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践行方证辨证近60年,从2002年开始诊治艾滋病,以其睿智之识,精湛之术,独辟新境,令患者获益匪浅。文章介绍李发枝教授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李... 李发枝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践行方证辨证近60年,从2002年开始诊治艾滋病,以其睿智之识,精湛之术,独辟新境,令患者获益匪浅。文章介绍李发枝教授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李教授认为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属肾虚寒湿痹阻证应用阳和汤合乌头汤、防己黄芪汤加减,属湿热内蕴兼气虚寒湿痹阻证应用甘草泻心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味,属气虚寒湿痹阻证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并附医案两则予以说明李发枝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股骨头坏死 经验 李发枝 经方
原文传递
中国法的原始基因--以古文字为视野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树臣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共13页
中国古代法在问世的最初阶段就形成了其独有的原始基因,即中国古代法所具有的神圣性、权威性、伦理性、多元性和艺术性。原始的图腾崇拜中蕴含了古代法的神圣性元素,而戎礼军律及其实践则塑造了古代法的权威性特质,至于远古的风俗礼仪... 中国古代法在问世的最初阶段就形成了其独有的原始基因,即中国古代法所具有的神圣性、权威性、伦理性、多元性和艺术性。原始的图腾崇拜中蕴含了古代法的神圣性元素,而戎礼军律及其实践则塑造了古代法的权威性特质,至于远古的风俗礼仪正是古代法伦理属性的发源地,誓命与御事恰恰表征了古代法的多元性。早期文明中的法体与证据运行方式则显示了古代法的艺术性,这或许正是一种实践智慧。这些原始基因构成了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并对中国古代法律实践活动施以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