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反”的历史--上海沦陷时期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 |
杜怡
|
《励耘学刊》
|
2024 |
0 |
|
2
|
“政治任务”与“文化任务”的交错——新见1940年代中期三篇李健吾集外佚作考释 |
高强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关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几个问题的历史考察 |
梁家贵
杨雨晨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从人性审美到政治审美——李健吾文学批评历程及其反思 |
文学武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5
|
译者行为批评的系统逻辑 |
傅敬民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2 |
14
|
|
6
|
《阿史那》:莎士比亚悲剧的互文性中国化书写 |
李伟民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4
|
|
7
|
“人性”标尺下的不同言说——李健吾梁实秋文艺思想比较 |
李志孝
陶维国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8
|
“大众化”浪潮中的“纯诗”——李健吾在1938—1948年间的诗歌批评 |
于阿丽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9
|
李健吾文学批评理论资源的多元整合 |
赵凌河
孙佳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0
|
在限制中自由——论李健吾对古代文论的承传与转化 |
周黎燕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11
|
莫里哀与李健吾的现代喜剧创作 |
徐欢颜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2
|
《王德明》:莎士比亚悲剧的互文性中国化书写 |
李伟民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3
|
关于李健吾莫里哀喜剧翻译的译者行为研究 |
于辉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2 |
2
|
|
14
|
“晋商”文艺的现代范式——李健吾《贩马记》阐释 |
李勇强
宁辰
|
《吕梁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5
|
奇遇·表现·相对——李健吾及其文学批评 |
李琴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6
|
“灵魂探险”中的印象之华——李健吾文学批评论 |
李奇志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7
|
“托物取象”与诗性言说——论古典文论对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影响 |
丁燕燕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8
|
李健吾文学评论的特点 |
常丽洁
|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9
|
李健吾话剧研究述评 |
黄献文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0
|
艺术隐喻在审美批评中的价值与作用——以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为例 |
王衡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