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ep's Gate by Li Peifu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9年第5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li Sheep’s Gate by li peifu
下载PDF
直抵人性深处——论李佩甫小说的人物塑造
2
作者 吕豪爽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5-113,共9页
李佩甫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总是以精妙的细节揭示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可能性,从而展现众多人物命运的变迁。他笔下的众多人物充满智性。他善于将人物的形象和命运推向极致,而且从中原文化的独特内蕴出发,探寻形成人物心灵的秘密的“土... 李佩甫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总是以精妙的细节揭示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可能性,从而展现众多人物命运的变迁。他笔下的众多人物充满智性。他善于将人物的形象和命运推向极致,而且从中原文化的独特内蕴出发,探寻形成人物心灵的秘密的“土壤”。李佩甫小说的人物塑造具有群像特点、智性特点、极致特点和寻根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小说 人物塑造 群像 智性 极致 寻根
下载PDF
在场·人民·历史——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人民史观研究
3
作者 孔盼君 《阴山学刊》 2023年第2期23-28,共6页
“平原三部曲”将当下和历史紧密相扣,在对当下保持密切在场的同时又观照着历史,通过书写“平原”的现状及演变历程,溯源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及“精神土壤”的生长演化过程。在追溯人民精神生长的过程中,“三部曲”开拓了关注人民的新视角... “平原三部曲”将当下和历史紧密相扣,在对当下保持密切在场的同时又观照着历史,通过书写“平原”的现状及演变历程,溯源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及“精神土壤”的生长演化过程。在追溯人民精神生长的过程中,“三部曲”开拓了关注人民的新视角,即重点关注底层群体、重视苦难中的求存并且为人民言说“疼痛”。“三部曲”真正将人民放到历史话语的中心,呈现一种新的历史观:历史的主体对象是人民,历史的主要力量是人民求存意志催生的生命力,历史的本质是人民的求存意志的延续和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平原三部曲” 在场 人民 历史
下载PDF
“介入”与“承继”:论李佩甫的劳动叙事
4
作者 王华伟 魏梦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1-48,共8页
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书写劳动和劳动者已成为当今作家无法绕开的话题和必须直面的现实。在李佩甫的乡土小说中,劳动一直占据重要的叙事场域,成为作家想象和书写中原大地变迁和发展的介入方式与创作逻辑。李佩甫用一部部厚重的乡土小说... 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书写劳动和劳动者已成为当今作家无法绕开的话题和必须直面的现实。在李佩甫的乡土小说中,劳动一直占据重要的叙事场域,成为作家想象和书写中原大地变迁和发展的介入方式与创作逻辑。李佩甫用一部部厚重的乡土小说绘就出平原乡村的劳动全景图与劳动者画像集,显露出一种弥合劳动裂痕与重塑劳动精神的叙事心态与审美偏好,并在悄无声息中讲述劳动复魅的场景与故事,也在不知不觉中承继劳动光荣的初心与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叙事 劳动美 李佩甫 生态
下载PDF
论李佩甫小说的意象叙事
5
作者 郝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7-71,共5页
河南作家李佩甫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增强作品主题的艺术表达。在李佩甫的小说中,花草树木意象是人们的欲望与命运的喻示,土地与月亮意象是对乡村情结的承载,平原动物意象是民间文化精神的象征。众多意象建构了李佩甫的文学世界,呈现作... 河南作家李佩甫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增强作品主题的艺术表达。在李佩甫的小说中,花草树木意象是人们的欲望与命运的喻示,土地与月亮意象是对乡村情结的承载,平原动物意象是民间文化精神的象征。众多意象建构了李佩甫的文学世界,呈现作家对现代社会人性与欲望的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意象 人性 欲望
下载PDF
李配富论治消化系肿瘤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锋亮 李配富(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本文总结李配富老中医论治消化系统肿瘤经验。李老认为,正气不足在消化系肿瘤发病中起决定作用,瘀血、痰浊、火毒、阴寒、癌毒为主的邪气内聚是发病诱因,病位在中焦脾胃,与肝、胆、肠、肾有关,晚期出现心肺异常,为本虚标实之证;辨证应... 本文总结李配富老中医论治消化系统肿瘤经验。李老认为,正气不足在消化系肿瘤发病中起决定作用,瘀血、痰浊、火毒、阴寒、癌毒为主的邪气内聚是发病诱因,病位在中焦脾胃,与肝、胆、肠、肾有关,晚期出现心肺异常,为本虚标实之证;辨证应先别寒热、虚实,分期治疗,强调“有是证便是方,有是症便是药”,以调肝脾、降胃气、和气血为主,化瘀祛痰、解毒抗癌、酌加虫类药为辅;主张早诊早治,中西医结合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李配富 消化系肿瘤
下载PDF
《生命册》:乡村和城市相继溃败后乡关何处 被引量:5
7
作者 苗变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长篇小说《生命册》在叙述技巧的营构方面独具特色,纯主观叙述者的中心在场确立了小说的性质;城乡二元的建构形态创造了文本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观,使折返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的精神行为的叙述极富张力。并且,这种城乡二项对立式... 长篇小说《生命册》在叙述技巧的营构方面独具特色,纯主观叙述者的中心在场确立了小说的性质;城乡二元的建构形态创造了文本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观,使折返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的精神行为的叙述极富张力。并且,这种城乡二项对立式的空间结构,在叙述时还进一步转换成了叙事时态的不同运用。从意义的建构来看,乡村和城市是相互作证的、双方在场的,这两个生存领域之间进行着一场有建设意义的对话,这场对话涉及一个时代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主体性视角 《生命册》 城乡二元结构 人性 时代困境
下载PDF
简论李佩甫创作思想的嬗变——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涵华 《殷都学刊》 2005年第1期89-91,共3页
本文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着重从城乡两元对立中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对罪恶之源的思考与追索、对人类精神救赎之路的探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南作家李佩甫近几年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指出这一演变对作家自身和推进中原地区现代... 本文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着重从城乡两元对立中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对罪恶之源的思考与追索、对人类精神救赎之路的探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南作家李佩甫近几年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指出这一演变对作家自身和推进中原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金屋》 《城的灯》
下载PDF
植物书写与中原文化的隐喻方式——李佩甫“平原系列”小说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禹权恒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植物书写"在《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平原客》等"平原系列"小说中都有鲜明呈现,它是李佩甫思考中原文化意蕴的重要切入点。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语境中,少数人...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植物书写"在《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平原客》等"平原系列"小说中都有鲜明呈现,它是李佩甫思考中原文化意蕴的重要切入点。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语境中,少数人历经磨难如愿逃离乡村,最后却沦为城市生存法则的奴隶。"平原叙事"构成了李佩甫小说的主要叙事方式。平原乡村的民间文化形态不仅具有自由自在性,而且还存在着藏污纳垢的典型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原文化传统的矛盾对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植物书写” 平原叙事 民间文化形态
下载PDF
平原叙事的坚守与延伸——李佩甫文学访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圣刚 韩冰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21-127,共7页
李佩甫是坚守本土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河南作家。李佩甫的文学世界和成就主要体现为小说创作。李佩甫把自己小说的成功,首先归结为好的开头。他认为,开头能定下整个作品的写作情绪和写作方向,与作品的行进方向、语言的形态关系很大,开头... 李佩甫是坚守本土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河南作家。李佩甫的文学世界和成就主要体现为小说创作。李佩甫把自己小说的成功,首先归结为好的开头。他认为,开头能定下整个作品的写作情绪和写作方向,与作品的行进方向、语言的形态关系很大,开头不好,作品很难成功。其次是找到平原,占有平原。选定了自己熟悉的写作领域,从乡村出发,包括乡村和城市,从许昌到郑州,进入更大的平原,执着探索着特定地域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意义,坚守着对中原文化和乡土精神的探寻。再次是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我。每一次写作都是对世界、对特定地域生命状态的一次次重新认识,是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思考。虽然总体上他是书写平原,但主要还是从中原的历史、现实和文化中去审视具象的平原和文化上的平原,建构“文学中原”壮阔景观,体现出他对平原叙事的坚守与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平原叙事 小说开头 访谈
下载PDF
憬悟与隐喻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8-22,共5页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表达中,李佩甫无疑是较为突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多以中国当代农村或城市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置身于城乡网格中的各种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深沉憬悟,对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诸多社会场景的细腻刻绘,对各类人...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表达中,李佩甫无疑是较为突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多以中国当代农村或城市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置身于城乡网格中的各种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深沉憬悟,对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诸多社会场景的细腻刻绘,对各类人物的心灵事件的多向审查和美学勘探,借以隐喻当代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小说《城的灯》的分析,来探究作家的这种思想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城的灯》 当代生活 憬悟与隐喻
下载PDF
这焦虑而忧郁的“平原”——论李佩甫新作《平原客》
12
作者 李勇 宋木子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08-110,114,共4页
河南作家李佩甫一直立足于中原大地,真诚记录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生命个体的逃离、裂变和成长,叙述属于自己的"平原"故事。小说新作《平原客》通过塑造李德林、刘金鼎、谢之长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同样奏响了中原土地上关于权... 河南作家李佩甫一直立足于中原大地,真诚记录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生命个体的逃离、裂变和成长,叙述属于自己的"平原"故事。小说新作《平原客》通过塑造李德林、刘金鼎、谢之长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同样奏响了中原土地上关于权力、命运的一曲悲歌。他们生存的挣扎、理想的崩颓、肉体的沉沦所展现的,既是作家内在的关怀与焦虑,更是时代的忧患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焦虑 批判 拯救
下载PDF
李佩甫与中原文化的叙述方式
13
作者 吴圣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4-158,共5页
李佩甫是地地道道中原说书人的角色。他完全用中原人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讲述着中原地区的一草一木、一村一店、一人一事,呈现着中原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原貌,以及中原文化的存在状态,从而形成了一种叙事学意义上的阐释,这也许就... 李佩甫是地地道道中原说书人的角色。他完全用中原人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讲述着中原地区的一草一木、一村一店、一人一事,呈现着中原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原貌,以及中原文化的存在状态,从而形成了一种叙事学意义上的阐释,这也许就是李佩甫中原文化的叙述方式。简要言之,他的叙述脉络一般先从草的本性入手,继而叙讲人的故事,从人的故事中展现村庄的历史,进而再现多彩的中原民间风情,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中原文化 叙述方式
下载PDF
论李佩甫的土地书写
14
作者 樊会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2,共8页
李佩甫以豫中平原为对象进行土地书写,其间贯穿了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今天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面对历史与现实,理性客观地反思各阶段土地制度的成败得失,其土地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1950-... 李佩甫以豫中平原为对象进行土地书写,其间贯穿了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今天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面对历史与现实,理性客观地反思各阶段土地制度的成败得失,其土地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1950-1970年代集体中的苦难与温情;1980年代变革中的困惑与不安;1990年代至今发展中的危机与忧虑。李佩甫的土地书写坚守人文主义文学立场,关注农民在土地制度中的地位、情感需求以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复杂关系,主张以人为本考虑土地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从文学角度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土地书写 人文情怀 豫中平原
下载PDF
李佩甫的地理经验与小说重写
15
作者 李仲凡 康晓丹 《临沂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78-84,共7页
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乡土小说作家之一,李佩甫在其整个小说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原农村的关注和对豫中平原地理经验的极大依赖。与地理经验有关的文本重复是李佩甫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重写和改写给他的创作既带来了超越的可能,也造... 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乡土小说作家之一,李佩甫在其整个小说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原农村的关注和对豫中平原地理经验的极大依赖。与地理经验有关的文本重复是李佩甫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重写和改写给他的创作既带来了超越的可能,也造成了某种局囿。李佩甫丰富和更新自身地理经验的过程,也是他不断调整个人生命经验与写作方式之间关系的过程。在"文学豫军"普遍艰难寻求"中原突破"的大背景下,李佩甫的这种努力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地理经验 重写
下载PDF
论李佩甫创作的心理嬗变
16
作者 樊会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6,共7页
河南作家李佩甫是当代文坛在地域写作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从初始的类于众人到最终的风格独具走了四十年的历程。四十年写作不仅标示着李佩甫创作水平的步步提高,也贯穿了他不断打破原有状态、将写作推向更高层次的心理探... 河南作家李佩甫是当代文坛在地域写作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从初始的类于众人到最终的风格独具走了四十年的历程。四十年写作不仅标示着李佩甫创作水平的步步提高,也贯穿了他不断打破原有状态、将写作推向更高层次的心理探索过程。具体来说,李佩甫创作心理嬗变轨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从原生态到精神生态的中原书写;从对立到融合的城乡叙事;从侧重批判到侧重救赎的人性观照;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创作 心理嬗变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小说中农民的社会心理与精神面貌——以李佩甫创作中的农民书写为中心
17
作者 樊会芹 《江汉学术》 CSSCI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中国乡村社会自1950年代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革,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土地流转等农村政策的实行不可避免地对农民的心灵形成冲击和震荡。当代文坛的作家们忠实记录了旋涡中农民内心的矛盾冲突,农民心理写作也成为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乡村社会自1950年代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革,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土地流转等农村政策的实行不可避免地对农民的心灵形成冲击和震荡。当代文坛的作家们忠实记录了旋涡中农民内心的矛盾冲突,农民心理写作也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一个重要内容。中原作家李佩甫的农民书写在整个当代小说中具有代表性。他不仅展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原乡村风土人情,更对中原农民不同时期的心理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描摹刻绘。中原农民心理无论是在土地意识、伦理思想还是城乡观念方面都呈现出因时代变革而产生的巨大差异,其演变轨迹也折射了复杂的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说 农民心理 农民精神 李佩甫 农民书写
下载PDF
从“姥姥的村庄”到“文学的家园”——李佩甫访谈录
18
作者 樊会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李佩甫的文学追求走过了一个从懵懂到醒悟再到终于拥有自己的创作领地的灵魂寻找过程。从“姥姥的村庄”到“文学的家园”,他不断探索、追求并最终突破自我走向创作的成熟。笔者于2019和2020年两次对李佩甫先生就其文学创作的问题进行... 李佩甫的文学追求走过了一个从懵懂到醒悟再到终于拥有自己的创作领地的灵魂寻找过程。从“姥姥的村庄”到“文学的家园”,他不断探索、追求并最终突破自我走向创作的成熟。笔者于2019和2020年两次对李佩甫先生就其文学创作的问题进行了访谈,李佩甫娓娓道来,从“姥姥瞎话儿”“中原情结”“生命追问”和“文体自觉”4个方面详谈了他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姥姥瞎话儿 文学家园
下载PDF
“平原”、李佩甫及文学呈现的可能性
19
作者 刘宏志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7-21,共5页
“平原”对于李佩甫的小说书写来说意义重大,找到自己的“平原”是他从一个作家到优秀作家的分水岭。找到自己的“平原”,意味着李佩甫具有了对现实进行透视性观察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他可以从他的“平原”中不断汲取滋养自身的养料。... “平原”对于李佩甫的小说书写来说意义重大,找到自己的“平原”是他从一个作家到优秀作家的分水岭。找到自己的“平原”,意味着李佩甫具有了对现实进行透视性观察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他可以从他的“平原”中不断汲取滋养自身的养料。李佩甫的“平原”未必能够解读成真正的现实中的平原,他透视性的观察未必就是对当下现实正确的发现,但是通过建构文学“平原”,他建构了一个独特的人性、文化人格自然显现的载体,从而让他笔下的人物在其中自然地呈现人性的幽暗曲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平原” 载体
下载PDF
城乡互动中的李佩甫小说创作——以《生命册》为核心的考察
20
作者 李明刚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李佩甫的小说创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当下性,其书写轨迹基本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历史同步,深刻反映了中国城乡结构互动中的社会面貌和个体生命状况,表达了其作为传统作家对现实的关怀与忧思,为现代化进程中讲述"中国故事"提... 李佩甫的小说创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当下性,其书写轨迹基本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历史同步,深刻反映了中国城乡结构互动中的社会面貌和个体生命状况,表达了其作为传统作家对现实的关怀与忧思,为现代化进程中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许多可贵的艺术探索经验。转型之作《生命册》集中反映了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和作家艺术发展与思想探索的新高度,它讲述城乡互动中的"中国故事",表现作家情感与价值体认,剖析知识分子命运与抗争,思考社会转型中的人性,探讨人类精神生命的关怀,旨在分析现代化过程带来的艺术转向以及作为"人"(包括作家、知识者和现代人)的心性变化和精神生命状况,探讨于传统作家自身、城乡文明发展和推进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生命册》 乡土 城市 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