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志刚教授运用“通督启神”针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经验
1
作者 吴国庆 汪子栋 +1 位作者 唐银杉 李志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40-444,共5页
李志刚教授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根据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医病机(如肾虚髓减、督脉不畅、脑神失常)和西医病机(如血脑屏障损伤、肠道菌群紊乱、自噬功能障碍、神经胶质细胞活化),提出治疗多种神经退行性疾... 李志刚教授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根据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医病机(如肾虚髓减、督脉不畅、脑神失常)和西医病机(如血脑屏障损伤、肠道菌群紊乱、自噬功能障碍、神经胶质细胞活化),提出治疗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通督启神”针法,以人中、印堂、百会为主穴,行通督之法,奏启神之效。在此基础上结合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诸多症状与并发症,形成独特的配穴体系,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人总结李志刚教授应用“通督启神”针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医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两则加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针灸 通督启神针法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经验 李志刚
下载PDF
李志刚教授“通督启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经验 被引量:18
2
作者 牟秋杰 秦萍萍 +3 位作者 刘俊彤 赵江豪 杨利娟 李志刚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5期25-28,共4页
通过典型病例探讨李志刚教授采用"通督启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抑郁症 通督启神 针刺 李志刚
下载PDF
李志刚教授针刺敏化腧穴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牟秋杰 秦萍萍 +4 位作者 李昱颉 刘俊彤 赵江豪 杨丽娟 李志刚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0期76-78,87,共4页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李志刚教授创新性的将穴位敏化与痉挛性斜颈的治疗结合起来,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穴位敏化 针刺 名医经验 李志刚
下载PDF
气体粘度测量的低频振动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文 李刚 +1 位作者 何昭睿 刘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14,共5页
介绍了作者自行研制的低频振动粘度计,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测量理论,并用其对60~100℃、2.
关键词 低频振动粘度计 粘度 气体 测量 低频振动法
下载PDF
李志刚教授针灸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撷英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达 倪金霞 李志刚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
文章总结李志刚教授针灸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证经验。李教授尊崇中医经典理论,师古不泥,治病必求于本,谨守“中气不运,木郁不达”之病机,强调先后天之本于该病中的重要意义,重视调神,善通调膀胱气化而利小便以实大便。主... 文章总结李志刚教授针灸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证经验。李教授尊崇中医经典理论,师古不泥,治病必求于本,谨守“中气不运,木郁不达”之病机,强调先后天之本于该病中的重要意义,重视调神,善通调膀胱气化而利小便以实大便。主取脾、胃、大肠经输穴、募穴及下合穴,配以调神及利水组穴,重者随症配伍多种疗法,共奏疏肝健脾、和胃止泻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针灸 名医经验 李志刚
下载PDF
“通督启神”针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建庆 赵俊 +1 位作者 卢梦晗 李志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34-2640,共7页
脑为元神之府,主管记忆、精神思维活动。督脉与脑关系密切,是机体为脑提供营养物质的通道。李志刚教授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督脉内气血津液不足,不能正常为脑提供营养物质,和(或)痰浊... 脑为元神之府,主管记忆、精神思维活动。督脉与脑关系密切,是机体为脑提供营养物质的通道。李志刚教授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督脉内气血津液不足,不能正常为脑提供营养物质,和(或)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督脉导致督脉不通,为脑输送营养物质的道路受阻,神机失养。"通督"是手段,"启神"是目的,"通督启神"法选用"百会、印堂、人中"为主穴,在辩证基础上选取相应配穴,临床疗效确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通督启神 针刺 李志刚
下载PDF
乡党政治、士人心态与历史人物书写——以明清史传中的李至刚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轲风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14,共13页
历史人物书写往往是复杂的社会关系、政治环境以及多样心态主导下形成的主观表达。传统时代,人物事迹被置于道德框架之下书写,人物评价及其形象被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心态所塑造。明清史传对永乐初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的书写,则是其... 历史人物书写往往是复杂的社会关系、政治环境以及多样心态主导下形成的主观表达。传统时代,人物事迹被置于道德框架之下书写,人物评价及其形象被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心态所塑造。明清史传对永乐初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的书写,则是其中的典型个案。明人杨士奇所撰的《解缙墓碣铭》和《李至刚墓表》是后世史传中李至刚书写的祖本,李至刚“蒙垢简牍”的故事不断被复制、传播和再创造,最终影响到清代官修《明史》的道德性书写。这一案例呈现了个体书写如何影响集体书写的过程。究其原因,这可能是明代中前期杨士奇长期秉政,并以其政治声望、文化影响进而掌握社会舆论和话语权的反映,也是明代史家反思和批判永乐朝史事、明代中后期现实的心态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至刚 解缙 杨士奇 乡党政治 道德书写 明清史传 历史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