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ith and Meaning:A Study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s Midsummer Night’s Dream by Liang Shi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pology
1
作者 YANG Fei-r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9期882-890,共9页
Topology,as a branch of mathematics,studies on the invariability of topological spaces after topological transformation,whose essence is topological equival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oheren... Topology,as a branch of mathematics,studies on the invariability of topological spaces after topological transformation,whose essence is topological equival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oherence,translation is essentially topological deformation.In literary translation,complete equivalence is almost impossible.Topological equivalence can be used to transform the text dynamically,which means that the translation remains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the original text.Therefore,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based on another cultur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From the view point of topology,the present paper purports to examine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s Midsummer Night’s Dream,and found that the translation remains the features of source text by rendering effective topological strategies to realize topological equivalence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ITH MEANING SHAKESPEAR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liang shiqiu TOPOLOGY
下载PDF
A Study on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ociology
2
作者 李宁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3期132-133,共2页
Translation activities,social environment and translators’individual particularities are combined in translation sociology which are provided broade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In this paper,Lian... Translation activities,social environment and translators’individual particularities are combined in translation sociology which are provided broade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In this paper,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theory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ociology and there should be a new perspective which has expanded in the research of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g shiqiu TRANSLATION SOCIOLOGY " FIELD " " HABITUS "
下载PDF
关于梁实秋山东大学图书馆藏书问题公开信的考释
3
作者 王菲 金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梁实秋先生来函》刊登于1935年5月28日《世界日报》第10版,是新近发现的梁实秋佚信。此封公开信系梁实秋对海伦文章《山大私生活》中涉及图书馆管理和藏书问题的回应,并和1932年山东大学学生风潮构成对话关系。梁实秋与海伦的纸上交... 《梁实秋先生来函》刊登于1935年5月28日《世界日报》第10版,是新近发现的梁实秋佚信。此封公开信系梁实秋对海伦文章《山大私生活》中涉及图书馆管理和藏书问题的回应,并和1932年山东大学学生风潮构成对话关系。梁实秋与海伦的纸上交锋既是1930年代山东大学图书馆建设历史的一个侧影,也反映了山东大学新文学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公开信 图书馆 《世界日报》 新文学学科
下载PDF
“硬译”与现代汉语文学语言:1930年代鲁迅翻译论争背后的文化与语言问题
4
作者 汪卫东 刘晓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1930年代围绕鲁迅“硬译”的论争,不仅关乎翻译的具体策略,而且与近代以来的汉语革新问题深度相关。梁实秋等人对鲁迅的论争,聚焦于“信”与“顺”的孰先孰后,作为同一阵营的瞿秋白对鲁迅的批评和要求,则将“信”与更高要求的“顺”—... 1930年代围绕鲁迅“硬译”的论争,不仅关乎翻译的具体策略,而且与近代以来的汉语革新问题深度相关。梁实秋等人对鲁迅的论争,聚焦于“信”与“顺”的孰先孰后,作为同一阵营的瞿秋白对鲁迅的批评和要求,则将“信”与更高要求的“顺”——“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白话”——相结合。鲁迅在论争中坚持了“信”的原则,其背后既有文化启蒙的深刻动机,也有现代汉语革新的深度考量,鲁迅在现代汉语革新问题上保持了复杂的历史性态度,将现代汉语视为正在生成的现代民族语言,通过取法异域语言革新创造新的现代汉语。鲁迅在自己的“直译”实践中,结合传统汉语和异域语言的长处,形成了极富表现力的现代汉语文学语言,为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成熟作出了贡献。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的成熟得益于文学翻译,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作家在自己的文学翻译中锻造文学语言,当代作家莫言、余华、王小波等的文学语言也受惠于当代杰出文学翻译家优秀的翻译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翻译 “硬译” “欧化” 梁实秋 瞿秋白 现代汉语文学语言
下载PDF
论鲁迅与梁实秋翻译论战的本质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子洋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07-110,共4页
新文化运动后,以鲁迅和梁实秋为代表的两派之间的翻译论战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事件。探究这场论战的本质和爆发原因,不仅涉及到对鲁迅和梁实秋翻译思想的研究,还涉及到对当时中国文学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发展情况的研究,这些研究是以翻... 新文化运动后,以鲁迅和梁实秋为代表的两派之间的翻译论战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事件。探究这场论战的本质和爆发原因,不仅涉及到对鲁迅和梁实秋翻译思想的研究,还涉及到对当时中国文学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发展情况的研究,这些研究是以翻译角度为视角对文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因此,文章基于操纵学派理论,认为此次论战是新旧文学系统碰撞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鲁迅 硬译 操纵学派 多元系统理论 控制论
下载PDF
梁实秋等现代作家对《秋野》月刊的影响探究
6
作者 洪惠云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6-62,共7页
文章聚焦南洋侨生主办的《秋野》月刊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密切关系,主要研究梁实秋、徐志摩、余上沅等《新月》作家以及与王任叔等中国现代作家对《秋野》月刊的“浇灌”,并解读他们在《秋野》上所刊发文章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特色,进一步探... 文章聚焦南洋侨生主办的《秋野》月刊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密切关系,主要研究梁实秋、徐志摩、余上沅等《新月》作家以及与王任叔等中国现代作家对《秋野》月刊的“浇灌”,并解读他们在《秋野》上所刊发文章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特色,进一步探究中国现代作家对《秋野》刊物乃至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影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野》月刊 梁实秋 中国现代作家 关系
下载PDF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理论体系 被引量:7
7
作者 俞兆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4,114,共9页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理论自成体系。第一,哲学上的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对立引发了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并峙,以《诗学》为代表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主义美学是正统的理论;第二,文学的定义是“生活的批评”,其内质是对人生、...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理论自成体系。第一,哲学上的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对立引发了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并峙,以《诗学》为代表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主义美学是正统的理论;第二,文学的定义是“生活的批评”,其内质是对人生、历史的透视,具有伦理价值的严肃性;第三,文学的人性首先针对的是由历史现代性激发的“物性”所造成的人文精神沦落,其次才是阶级性问题;第四,文学的创作是心灵的合规则的秩序与活动,它遵从的是文学的纪律;文学批评应注重文学活动的审美自律,而不能过于关注“他律”。这一古典主义理论的源点为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新人文主义 古典主义 文学理论
下载PDF
论梁实秋与莎士比亚的亲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伟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93,共9页
作为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和莎评专家,梁实秋的一生与莎士比亚结下深厚的不解之缘。他对莎士比亚的接受与钟爱,除了胡适、约翰生以及他的家人等外来因素作用外,关键还在于他本人对莎士比亚创作的独特的价值认同,这突出表现在情理和... 作为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和莎评专家,梁实秋的一生与莎士比亚结下深厚的不解之缘。他对莎士比亚的接受与钟爱,除了胡适、约翰生以及他的家人等外来因素作用外,关键还在于他本人对莎士比亚创作的独特的价值认同,这突出表现在情理和谐的理念与含蓄的道德意义两个方面,它们显示了梁实秋不是一个彻底的、坚定的古典主义者。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探讨梁实秋接受莎士比亚所具有的理论意义,进而有助于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认识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从而赋予梁实秋一个新的认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莎士比亚 亲缘关系 理论意义
下载PDF
双关语的“厚重翻译法”应用——以梁实秋的《莎士比亚全集》翻译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在《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中,采用了厚重翻译法,即译文加注的方法,其中对于双关语的翻译更是炉火纯青,为学术界所称道,使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成为莎氏学术研究的杰作。
关键词 梁实秋 莎士比亚全集 翻译 厚重翻译法 双关语
下载PDF
文坛究竟座落在何处——论文协同人对“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从学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对梁实秋"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是文协同人为了确立文协在文坛上的领导地位,坚持抗战文艺的基本方向而发动的,因此论争虽然围绕着抗战文艺的题材和艺术质量问题展开,但双方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其实并无差别。因论争的目的不... 对梁实秋"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是文协同人为了确立文协在文坛上的领导地位,坚持抗战文艺的基本方向而发动的,因此论争虽然围绕着抗战文艺的题材和艺术质量问题展开,但双方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其实并无差别。因论争的目的不在于探讨理论问题,因此从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和左翼文艺思潮之间的冲突这个角度来探讨这场论争并不合适,除了争夺文坛领导地位这个先在的目的之外,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模式,以及论争双方各自理解的"真实"之差异,才是导致这场论争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与抗战无关论” 文协 抗战文艺 孔罗荪
下载PDF
“人性”标尺下的不同言说——李健吾梁实秋文艺思想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志孝 陶维国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李健吾和梁实秋是现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的文艺思想,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各异的风采。在“人性”的标尺下,对作家的创作,李强调直觉感受,梁重视理性制约。对文学批评,李突出印象鉴赏,梁强调价值判断。梁保... 李健吾和梁实秋是现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的文艺思想,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各异的风采。在“人性”的标尺下,对作家的创作,李强调直觉感受,梁重视理性制约。对文学批评,李突出印象鉴赏,梁强调价值判断。梁保守的古典主义立场,使他时露偏激和片面;李的博学和开放,使他更多宽容和同情。两人都追求思想的独立、文艺的自由,但梁时显激烈,李则相对平和;都有一种精神贵族气味,但梁并不作意超然,李则不免过于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和梁实秋 文艺思想 异同
下载PDF
梁实秋与朱生豪莎剧译文特点之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严晓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5-98,共4页
梁实秋和朱生豪的汉译莎剧风格迥异,主要体现在音美效果、语体风格以及雅俗倾向等方面。梁实秋的译文在节奏、韵律方面欠佳,书面语味道浓重,但是他如实翻译了原文中的粗言俗语;朱生豪的译文诗意感较强,音调悦耳,口语化的表达通俗流畅,... 梁实秋和朱生豪的汉译莎剧风格迥异,主要体现在音美效果、语体风格以及雅俗倾向等方面。梁实秋的译文在节奏、韵律方面欠佳,书面语味道浓重,但是他如实翻译了原文中的粗言俗语;朱生豪的译文诗意感较强,音调悦耳,口语化的表达通俗流畅,他对原文中的不雅语言进行了"净化"处理。梁实秋译莎更加注重戏剧的文学功能,而朱生豪译莎更加注重戏剧的表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朱生豪 莎剧译文
下载PDF
人生:“文学是人学”命题不可或缺的维度和要涵——以“人生主义”的两岸演绎为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双一 吴思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8,共11页
新时期以来,"文学是人学"命题广获接受,文学表现人性及其与现实社会、时代政治无关的纯艺术观点盛行。然而梳理相关理论概念的建构论争史,可知此类观点与长期形成的文坛基本共识——文学通过人生描写以表现人性——颇有距离... 新时期以来,"文学是人学"命题广获接受,文学表现人性及其与现实社会、时代政治无关的纯艺术观点盛行。然而梳理相关理论概念的建构论争史,可知此类观点与长期形成的文坛基本共识——文学通过人生描写以表现人性——颇有距离。周作人基于人类进化观点建立了融合兽性和神性的人性观,以"人间本位主义"、记录研究"人生诸问题"等表述,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并将传统的"人生主义"视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木本水源"。夏济安、夏志清兄弟将周氏"人的文学"理念传衍到台湾,提倡从新旧过渡时期的道德演变中展现复杂人性,主张以捕捉描写"人间的冲突悲苦"作为衡文准则,明确反对以审美形式、艺术性等作为评价标准。梁实秋的人性论具有两个版本:在台湾影响正面的"人生三境界"说与周作人相似,将人性定位于兽性与神性之间;早年与左翼作家争论而抛出抽象人性论,则暴露了梁实秋畏惧工农运动的阶级立场和悖离时代语境的思想弱点。相似一幕也曾在台湾文坛重演。上述过程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宝库,其启示包括:"文学是人学"仅强调"人性"是不够的,须将"人生"描写作为其最主要的内涵和不可或缺的维度,如此才能趋近文学的本质规律,也切近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人性 周作人 梁实秋 夏志清
下载PDF
梁实秋《威尼斯商人》译本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明清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1,共3页
梁实秋在《威尼斯商人》的翻译过程中,采取化韵文为散文的做法,充分照顾莎士比亚原剧"无韵诗"的语体特点,在汉语词汇、节奏、声调等诸方面采取多种变通手段,从而忠实地再现了原作意境。此外,梁实秋对"雅"的尊奉与追... 梁实秋在《威尼斯商人》的翻译过程中,采取化韵文为散文的做法,充分照顾莎士比亚原剧"无韵诗"的语体特点,在汉语词汇、节奏、声调等诸方面采取多种变通手段,从而忠实地再现了原作意境。此外,梁实秋对"雅"的尊奉与追求,以及对"俗"的锤炼与升华,使得译作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梁实秋 翻译
下载PDF
史料发掘与《骆驼祥子》研究视野的新拓——以梁实秋和华思两篇被忽视的接受史料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思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1-44,共4页
梁实秋和美国新闻处前总编华思上世纪40年代撰写的《读(骆驼祥子)》和《评(骆驼祥子)英译本》,是早期《骆驼祥子》接受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史料,但失收于老舍研究的任何资料中。这两篇文章不仅能避免接受者的盲目与自信,纠正以往接受研究... 梁实秋和美国新闻处前总编华思上世纪40年代撰写的《读(骆驼祥子)》和《评(骆驼祥子)英译本》,是早期《骆驼祥子》接受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史料,但失收于老舍研究的任何资料中。这两篇文章不仅能避免接受者的盲目与自信,纠正以往接受研究的偏差与问题,更能打开接受者认同与重构、修正与跨越的新视阈,堪称《骆驼祥子》接受传播史上的经典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华思 史料 《骆驼祥子》
下载PDF
正视自由主义作家的人生理想——读梁实秋《雅舍轶文》随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福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07,共5页
评价一个作家,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固然重要,“人生理想”的引入也不应小视。所谓人生理想,大致包括人生态度、人生感情、人生体验、人生信仰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体现,即是对待人民的立场。这些当然与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息息相关,但也有... 评价一个作家,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固然重要,“人生理想”的引入也不应小视。所谓人生理想,大致包括人生态度、人生感情、人生体验、人生信仰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体现,即是对待人民的立场。这些当然与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息息相关,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梁实秋的“人生理想”既有自由主义思想的支撑,又有传统文化思想的渊源,《雅舍轶文》留下他对市民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对社会上公平与否的特殊敏感。从“人生理想”入手解读梁实秋,便会自然产生中国自由主义作家本来就应是进步文学阵营一部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粱实秋 《雅舍轶文》 自由主义作家 人生理想
下载PDF
从古典到现代:文学伦理学的中国资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旭东 陈睿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17,共6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立足于文学的伦理道德价值,探讨文学的伦理特征与道德内涵。作为近代以来不多的由中国学者建构的批评方法,虽是由当代外国文学学者首先提出,但其渊源则要追溯到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中国文化精神植根于以伦理为根本的儒家传... 文学伦理学批评立足于文学的伦理道德价值,探讨文学的伦理特征与道德内涵。作为近代以来不多的由中国学者建构的批评方法,虽是由当代外国文学学者首先提出,但其渊源则要追溯到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中国文化精神植根于以伦理为根本的儒家传统,因而浓重的伦理特征不但表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批评中,而且深刻影响了以梁实秋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中国文化蕴含的伦理精神滋养着文学伦理学批评,可以从广度与深度上拓展这一理论方法,进而以文化自信的姿态构建既有普遍意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话语。因此,当下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建构,尤其应当重视其中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中国资源 儒家伦理 梁实秋
下载PDF
梁实秋的人性论批评与美国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伊慧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梁实秋的人性论批评从人性善恶二元构成、善对恶的适度节制、天才才能洞察绝对真理三方面接受了白璧德的影响,但梁实秋拓展了绝对真理的范畴,强调普遍人性,更偏重于实践理性。虽然梁实秋的人性论文学批评在当时的中国由于立场问题遭遇... 梁实秋的人性论批评从人性善恶二元构成、善对恶的适度节制、天才才能洞察绝对真理三方面接受了白璧德的影响,但梁实秋拓展了绝对真理的范畴,强调普遍人性,更偏重于实践理性。虽然梁实秋的人性论文学批评在当时的中国由于立场问题遭遇了失败,但此种文学观已表达出文艺要显现普遍性,要显现无限和超越存在的真理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 梁实秋 人性论批评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体学视野中的“型类的混杂”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海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4,共11页
"型类的混杂"是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创作的批评。梁实秋认为新文学文体特征及其功能紊乱,散文写诗、小说抒情、诗可以叙事,这是文体功能的混杂,是浪漫主义过了头。但是,"型类的混杂"是现代文学的文体杂... "型类的混杂"是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创作的批评。梁实秋认为新文学文体特征及其功能紊乱,散文写诗、小说抒情、诗可以叙事,这是文体功能的混杂,是浪漫主义过了头。但是,"型类的混杂"是现代文学的文体杂糅的表现,是新文学在继承中国古代文学和借鉴外国文学进行文体创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是新文学文体变异的艺术追求。新文学文体建设表明,文体发展即是文体的不断成熟与丰满,也是文体的变化与创新。文体的守正与出奇是坚持文学的古典形态与美学原则,还是寻求新的文学形态,这是文体美学原则的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文体形态 文体意识 古典主义 梁实秋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二三十年代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之争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美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1-84,共4页
通过多元系统论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与梁实秋就翻译问题展开的论战。运用多元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结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分析鲁梁的翻译论战,并以此验证多元系统论在解释翻译现象时的合理性和局限... 通过多元系统论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与梁实秋就翻译问题展开的论战。运用多元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结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分析鲁梁的翻译论战,并以此验证多元系统论在解释翻译现象时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认为多元系统论站在整个文化背景下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和策略的选择有其合理性,但同时该理论忽略了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论 翻译 鲁迅 梁实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