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sastrous Lifeworld: A Phenomenological Consideration of Safety,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1
作者 Tetsuya Kon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期52-63,共12页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安全 灾难 现象学 科学技术 韧性 背景环境 自然科学
下载PDF
Civilization and Art: Lifeworld in the Variety of Visual Experience
2
作者 Constantinos MaritsasSof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1年第1期37-47,共11页
关键词 生活世界 视觉感受 艺术 文明 品种 创作过程 定义 副本
下载PDF
“生活世界”重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培育——一种跨越二元范式的折中方案
3
作者 陈志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5-123,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统和现代两个面向,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过度关注“高、精、尖”的理论论题,而对“生活世界”的关注相对不足。因此,寻求一种可能的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拉回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统和现代两个面向,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过度关注“高、精、尖”的理论论题,而对“生活世界”的关注相对不足。因此,寻求一种可能的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拉回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关怀意义和理论导向价值。具体说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面对面的阶级动员与政治宣传为法宝,在复盘现实生活的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在传播效率、包容度和实践技能导向上具有优势。而一种可能的方案,即折中思维,提出了在全社会分工教育格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规范、叙事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亲近性和亲和力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应跳出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通过折中思维创造新的发展路径。这种折中方案可以通过重建“生活世界”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提高教育有效性,并增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与参与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下载PDF
论社区教育涵育乡风文明的应然价值与实然策略——以系统与生活世界二元论为理论视域
4
作者 李秋生 李渭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哈贝马斯系统与生活世界二元论呈现出社会问题研究的语言哲学转向,社区教育作为教育与社区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对于乡村社会形成哈贝马斯所向往的交往共同体具有中介桥梁作用。社区教育的全民性、丰富性、系统性为乡风文明培育提供了主... 哈贝马斯系统与生活世界二元论呈现出社会问题研究的语言哲学转向,社区教育作为教育与社区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对于乡村社会形成哈贝马斯所向往的交往共同体具有中介桥梁作用。社区教育的全民性、丰富性、系统性为乡风文明培育提供了主体支撑、内容支撑和载体支撑,呈现出对文明乡风培育的应然价值。社区教育通过四个方面呈现出对文明乡风培育的实然策略:开展公民教育,推动乡村社会共同道德规范的形成;传播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传统合理化;培育乡村社会公共文化,推动乡村社会规约网络合理化;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推动乡民个体人格发展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乡风文明 传统文化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下载PDF
Subjectivity, Lifeworld, and Work Organization
5
作者 Thomas Leithaeuser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10年第3期312-328,共17页
The bases of the article are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 about traditional work places in industry.There were made group discussions and special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workers and employees of a German fact... The bases of the article are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 about traditional work places in industry.There were made group discussions and special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workers and employees of a German factory.The article tries to interpret and to integrate these subjective concepts in the actual discussion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in sociology,social psychology,and adult education.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refers to German,Austrian,French,and American social scientists.The result of this discourse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a hidden informal lifeworld,which is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 industrial working process.These informal lifeworlds influence the cooperation of the work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and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world industrial work communication IDENTITY FLEXIBILITY learning
原文传递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its impact on users in the lifeworld: a mediation perspective
6
作者 Hans VOORDIJK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9年第2期193-206,共14页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is expected to have a large impact on users in the lifeworlds in a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The impact ofBIM on users in their lifeworlds is explored using the concepts of Heideg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is expected to have a large impact on users in the lifeworlds in a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The impact ofBIM on users in their lifeworlds is explored using the concepts of Heidegger, Habermas, and Ih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ical mediation. This impact is explored by a case study. BIM mediates and shap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s and their lifeworlds and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either a hermeneutic or an alterity relationship. BIM conflicts with existing work practices in a ready-to-hand work environment. For users that cannot work with BIM, the work environment remains present-at-hand. The many heterogeneous BIM applications and systems used by the various parties involved result in interoperability problems that are a major barrier to enframing the supply chain by BIM. Although invitation and inhibition of certain actions by BIM may stimulat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lifeworlds, the lack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mutual background knowledge inhibits an alignment of BIM and working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MEDIATION enframing lifeworld RATIONALIZATION Heidegger HABERMAS Ihde
原文传递
文化、社会与个性的共进:基于生活世界理论的技能型社会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弛 柳国强 +1 位作者 赵良伟 张磊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2,共8页
生活世界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存在密切关联,技能型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技能形成体系的制度化构建,同时与技能文化和技能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相关,是对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阐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文化进化、社会进步与个性发展三维... 生活世界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存在密切关联,技能型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技能形成体系的制度化构建,同时与技能文化和技能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相关,是对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阐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文化进化、社会进步与个性发展三维度价值取向,应促进我国技能文化的构建、社会进步和技能强国、个体技能的全面提升;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逻辑向度是文化、社会与个性的共进路径,一是强化技能文化价值观认同与构建逻辑,二是完善技能能形成制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并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三是关注技能型社会公民的生存与发展,培育生活技能与职业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生活世界 职业教育
下载PDF
“附近”消失的当下:用教育重建“附近” 被引量:5
8
作者 赖明谷 代春阳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112,共12页
“附近”是个体与社会联结的纽带,是个体与周边的人和物逐渐创造的情感和文化联系,“附近”的意义在于给予个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加速、流动以及个人主义等缘由,“附近”的层次与关系却在慢慢被磨平。在时空压缩和... “附近”是个体与社会联结的纽带,是个体与周边的人和物逐渐创造的情感和文化联系,“附近”的意义在于给予个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加速、流动以及个人主义等缘由,“附近”的层次与关系却在慢慢被磨平。在时空压缩和个人主义异化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附近”的存在逐渐消弭。消失的“附近”为个体带来新的状态,也让教育变得单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作为联结个体和社会的桥梁,在应对消失的“附近”带给个体和教育本身的考验时,或许可以通过传达与生活世界融通的教育观来改造学习空间,利用科技打破教育方式和空间组织结构的壁垒。建构以位育思想为基础的生态正义框架下的新教育契约,从人性正义和社会正义的角度,追求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个体重建与“附近”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近” 时空压缩 个人主义 生活世界 教育契约 位育 学习空间
下载PDF
走进“生活世界”:新时代学校育人的实践向度
9
作者 田夏彪 《学术探索》 2023年第11期141-150,共10页
新时代为避免学校育人陷泥于纯粹意识或理论知识的抽象中,其实践向度要在内容选择、过程形式、方法运用上凸显生活世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将师生视为有意识的感性生命活动存在,以主体间立足现实的对象性交往来促发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 新时代为避免学校育人陷泥于纯粹意识或理论知识的抽象中,其实践向度要在内容选择、过程形式、方法运用上凸显生活世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将师生视为有意识的感性生命活动存在,以主体间立足现实的对象性交往来促发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从内容选择来看,学校育人实践要追求“科学与人文”的价值范导,通过具体性综合研究来“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情境性主题的探讨来“育”学生的人文理想,教育教学协调好学生身心发展在“大脑”与“人心”、“生存”与“意义”的统一关系;从过程形式来看,学校育人实践要追求“自律与自由”的品格锤炼,通过规范性原则的立行来“育”学生的慎独习性、生产性园区开辟来“育”学生的自强意志,教育教学协调好学生身心发展在“自控”与“惩戒”、“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关系;从方法运用来看,学校育人实践要追求“情感与理性”的人性共谐,通过敞开性合作互动来“育”学生的仁爱心灵、多元性审美活动来“育”学生的创新个性,教育教学协调好学生身心发展在“交往”与“解放”、“现实”与“超越”的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生活世界 学校育人 实践向度
下载PDF
胡塞尔生活世界的两种含义——兼谈欧洲科学与人的危机及其克服 被引量:28
10
作者 朱刚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5,共6页
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经验实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一是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二者之间隔着一道先验还原的界限。不同意义上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及人的生存的关系也不同:在胡塞尔看来,前者是近代科学产... 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经验实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一是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二者之间隔着一道先验还原的界限。不同意义上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及人的生存的关系也不同:在胡塞尔看来,前者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也是造成科学“危机”与人的“危机”的根源;后者则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条克服这种危机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生活世界 欧洲 近代科学 危机 自然态度 先验还原
下载PDF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孙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74,共37页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系列深具社会学意涵的问题,而其核心则是主体间性问题。对主体间性之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探讨,从社会思想史的传统脉络来看,不仅关涉社会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在舒茨的努力下,更成为了一项通过以我群群体为基础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来回答近现代以来社会学的核心方法论问题——社会如何可能——的基本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现象学社会学 方法论 生活世界
下载PDF
再论旅游的本质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源起和动力;旅游是去远,去远本质上不是空间的移动,是因去远而获得诗意地栖居,去远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质,从而揭示了去远与诗意地栖居的关系;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在旅游中,人显现自身,澄明自身,获得自我的觉悟,认识到自我存在于世的价值。该文提出旅游的世界人诗意地栖居模型,将旅游的目标分成3个层级,即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和诗意的存在,最终追问到了旅游的价值,旅游的价值已超越了旅游本身,关系到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从而成就了旅游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的本质 诗意地栖居 去远 生活世界
下载PDF
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话语的哲学重构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军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4,共8页
哈贝马斯对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生活世界"话语进行了哲学重构,将其视为一个有意义、自主以及道德选择的世界。较之于胡塞尔,哈贝马斯彰显了生活世界的语用学与主体间性维度,且将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先在性、非课题性特质改置为交... 哈贝马斯对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生活世界"话语进行了哲学重构,将其视为一个有意义、自主以及道德选择的世界。较之于胡塞尔,哈贝马斯彰显了生活世界的语用学与主体间性维度,且将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先在性、非课题性特质改置为交往行为的运行视域。较之于许茨,哈贝马斯更为注重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联,拓展了生活世界理论所端赖的社会语境。在生活世界的结构问题上,哈贝马斯对之进行了系统性重构,基于文化、社会、个性互涉的意义语境,将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相关涉,进而使之成为兼具描述功能与批判意义的哲学概念。面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症候,哈贝马斯重塑以理解为取向的语言交往机制,旨在抗撷非语言的控制媒介,重建合理化的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胡塞尔 许茨 生活世界的结构 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下载PDF
生活世界指向的古村落旅游景观生产研究——以徽州古村落宏村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德明 朱国兴 余向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2-27,109,共7页
古村落是马克思话语体系中的感性的生活世界,也是科恩所述的现代游客追逐的真实性空间,但现代性的旅游产业系统将古村落从感性的生活世界转换为理性的非生活世界,随之带来了古村落物质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割裂,以及景观同质化、过度商业化... 古村落是马克思话语体系中的感性的生活世界,也是科恩所述的现代游客追逐的真实性空间,但现代性的旅游产业系统将古村落从感性的生活世界转换为理性的非生活世界,随之带来了古村落物质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割裂,以及景观同质化、过度商业化,造成古村落旅游体验下降、古村落景观的完整性遭受破坏等诸多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修复和重建古村落空间的生活世界属性,让景观回归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传统聚落 理性化 旅游景观生产
下载PDF
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之维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佃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38,共7页
哈贝马斯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来看待现代性问题的。他对现代性的批判 ,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个方面指向社会现实层面 ,另一个方面指向思想层面。就前者而言 ,他批判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现象 ,主张以交往理性来改造被扭曲的现实生活... 哈贝马斯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来看待现代性问题的。他对现代性的批判 ,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个方面指向社会现实层面 ,另一个方面指向思想层面。就前者而言 ,他批判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现象 ,主张以交往理性来改造被扭曲的现实生活世界 ,以此解除现代性困境 ;就后者而言 ,他反思了自黑格尔以来的哲学家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方式 ,主张在破除意识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互主体性的交往理性原则来思考现代性方案。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批判话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又有它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现代性 交往理性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论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意蕴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悦笛 《河北学刊》 2002年第3期50-54,共5页
交往活动与生活世界的相互阐释,构成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规范性基础。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三重意蕴:生活世界不仅以文化、社会和个性为内在结构,而且还构成了交往行动的背景和相互理解的信息库。同时,生活世界不仅具有内... 交往活动与生活世界的相互阐释,构成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规范性基础。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三重意蕴:生活世界不仅以文化、社会和个性为内在结构,而且还构成了交往行动的背景和相互理解的信息库。同时,生活世界不仅具有内在结构的功能,而且还有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与主观世界相联的外在功能。然而,在生活世界的普遍语用学根基、具体化内容及理想性问题上,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交往行动 主体间性
下载PDF
论史学的文学化与文学研究的历史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02-109,共8页
历史化已经成为当前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明显趋势之一。当下史学的文学化与文学研究的历史化趋势,一方面,“新文化史”研究者并不满足于传统史学主张的史料之“客观性”价值;另一方面,文学理论家们则质疑历史证据之真实性的前提,二者... 历史化已经成为当前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明显趋势之一。当下史学的文学化与文学研究的历史化趋势,一方面,“新文化史”研究者并不满足于传统史学主张的史料之“客观性”价值;另一方面,文学理论家们则质疑历史证据之真实性的前提,二者在方法论方面的追求和目标相当一致,即都在致力于揭示先于逻辑、理性和证据生成的“生活世界”。因此,历史化非但没有如反对理论者们所说的背离了传统历史学和文学研究所遵循的人文主义原则,而且是对古典人文主义的具体化和历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 历史化 人文主义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许茨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35-42,共8页
许茨是现象学社会学创始人,也是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生活世界理论是他一生探讨的中心问题,也是他的理论研究中最有创见的部分。他的研究不仅为当代学界对生活世界问题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借鉴,而且对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世界的构建有启发意... 许茨是现象学社会学创始人,也是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生活世界理论是他一生探讨的中心问题,也是他的理论研究中最有创见的部分。他的研究不仅为当代学界对生活世界问题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借鉴,而且对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世界的构建有启发意义。本文从生活世界中人们的基本态度、人们行为的驱动机制、生活世界的本质及核心等几个方面对许茨的生活世界理论加以阐释,并试图挖掘这一理论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茨 生活世界 自然态度 工作世界 当代意义
下载PDF
回归生活世界之路——重返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活世界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兴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3-56,共4页
生活世界是无需理论界说而普通民众可直接顿悟和经验的世界,是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世界整体。就目前“生活世界”的理论研究来看,学界已显露出“研究之困境”,即对生活世界理论的研究已陷入类似经院哲学研究方式的怪圈。“... 生活世界是无需理论界说而普通民众可直接顿悟和经验的世界,是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世界整体。就目前“生活世界”的理论研究来看,学界已显露出“研究之困境”,即对生活世界理论的研究已陷入类似经院哲学研究方式的怪圈。“生活世界”之哲学研究要真正做到“回归生活世界”,当务之急就是要走出生活世界“研究之困境”,走实践性回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日常生活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性回归
下载PDF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意识形态之维 被引量:4
20
作者 梅景辉 周泊然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包含了文化传统、社会规范与个性结构三个维度,它是实现社会整合的主要场域。根据马克思经典著作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定义,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具体表现为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与文...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包含了文化传统、社会规范与个性结构三个维度,它是实现社会整合的主要场域。根据马克思经典著作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定义,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具体表现为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与文学艺术等社会意识维度。意识形态能够统一思想观念,规范社会行为,对社会成员进行教化,它的内在形式蕴含于生活世界之中。从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出发,辨析意识形态在生活世界中的生产与再生产,阐释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意识形态之维,运用交往行为理论探索意识形态面临现代性挑战的解决之道,并在新时代背景下,阐发其对我国文化自信的塑造、美好生活世界的建设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的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意识形态 文化传统 社会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