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LIMPET测试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杭杰 陈璨 +3 位作者 赵羽习 金伟良 P.A.M.Basheer Bryan J Magee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6,共4页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中,混凝土强度是联系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较为准确地检测混凝土质量,对于结构物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进行了英国女王大学研发的LIMPET混凝土强度监测设备对于中国混凝土的适用性验证。采用LIMPET拔出试验仪和...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中,混凝土强度是联系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较为准确地检测混凝土质量,对于结构物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进行了英国女王大学研发的LIMPET混凝土强度监测设备对于中国混凝土的适用性验证。采用LIMPET拔出试验仪和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对几种国内常用混凝土强度的试件进行测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总结出国内常用混凝土的LIMPET拔出强度与轴心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曲线,对现场评估结构物中混凝土强度提供相关依据,也为LIMPET仪器在中国的标准化提供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pet 拔出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 关系曲线
下载PDF
Temperature relations of aerial and aquatic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in a mid-intertidal limpet Cellana toreuma: Adaptation to rapid changes in thermal stress during emersion 被引量:1
2
作者 Xiongwei HUANG Tifeng WANG +2 位作者 Ziwen YE Guodong HAN Yunwei DO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The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 mid-intertidal limpet Cellana toreuma was determined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of intertidal animals to rapid changes and extreme temperatures during emersion.The relatio... The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 mid-intertidal limpet Cellana toreuma was determined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of intertidal animals to rapid changes and extreme temperatures during emers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rhenius breakpoint temperature(ABT)and in situ operative body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to predict the possibl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species.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Q10)of emersed animal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ubmersed animals and the ratio of aerial:aquatic heart rate ros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The ABTs of submersed and emersed animals were 30.2 and 34.2°C,respectively.The heart rate and levels of molecular biomarkers(hsps,ampkα,ampkβand sirt1 mRNA)were determined in 48 h simulated semi-diurnal tides.There were no obvious changes of heart rate and gene express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between emersion and submersion at room temperature,although expressions of hsp70 and hsp90 were in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rmal stres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toreuma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atmospheric oxygen,and the higher Q10 and ABT of emersed animals are adaptations to the rapid change and extreme thermal stress during emersion.However,the in situ operative body temperature frequently exceeds the aerial ABT of C.toreuma,indicating the occurrence of large-scale mortality of C.toreuma in summer,and this species should be sensitive to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the scenario of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INTERTIDAL limpet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High abundance and reproductive output of an intertidal limpet(Siphonaria japonica)in environments with high thermal predictability
3
作者 Jie Wang Xin Peng Yunwei Dong 《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年第4期324-333,共10页
The predictability of high temperatures is important for intertidal species for coping with thermal stress.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its predictability on the population abundance and reproducti... The predictability of high temperatures is important for intertidal species for coping with thermal stress.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its predictability on the population abundance and reproductive output of an intertidal rocky shore limpet,Siphonaria japonica,we monitored the operative temperature,recorded the population abundance of egg ribbons and adults,and quantified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mRNA on two warm-temperate rocky shores with different thermal environments.Abundances of limpets and egg ribbons in the hotter but more predictable(HP)habita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latively benign and unpredictable(BU)habitats.In the HP habitats,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abitat temperature and population abundance.For limpets living in the HP habitats,the expression of hsp70 exhibited a smaller increase with rising body temperature than for BU limpets,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in HP limpets of a preparatory strategy in cellular stress response against thermal stress.Our results dem on strate that the predictability of operative temperature can affect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population dynamics.The importance of predictabil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nalyses of th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g ribbon High temperature Intertidal rocky shore Population dynamics Pulmonate limpet Temperature predictability
原文传递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南极帽贝的种群生态学研究——空间分布图式 被引量:9
4
作者 蒋南青 沈静 +2 位作者 徐汝梅 黄凤鹏 吴宝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1-517,共7页
1994年 1 2月— 1 995年 3月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进行了定点南极帽贝种群空间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所在底质、样方大小如何 ,所有调查种群均呈聚集分布。对 6个小尺度样方样本进行种群水平下空间结构分析得知 :分布的基... 1994年 1 2月— 1 995年 3月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进行了定点南极帽贝种群空间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所在底质、样方大小如何 ,所有调查种群均呈聚集分布。对 6个小尺度样方样本进行种群水平下空间结构分析得知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 (colony) ,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且可能是由环境异质性所引起的 ;个体在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帽贝在岩石滩的个体群较大 (面积为 0 0 4— 0 1 6m2 ) ,在卵石滩较小 ( 0 0 1—0 0 4m2 ) ,在垂直岩面亦较小 ( 0 0 1m2 )。随时间变化 ( 1 994年 1 2月— 1 995年 3月 ) ,帽贝的聚集度 (m )随种群密度的下降而有所降低。在排除密度因子以后 ,聚集指标m /m的数值大多稳定在 3 61— 4 7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幔贝 空间分布图式 个体群 种群生态学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南极帽贝的种群生态学研究──夏季种群数量变化和垂直分布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凤鹏 吴宝铃 +1 位作者 徐汝梅 蒋南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6-623,共8页
于1994年12月—1995年3月(南极夏季)期间,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卵石滩、岩石滩潮间带南极帽贝的种群数量、垂直分布进行了定点、定时、定量的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南极帽贝的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分别仅为起始数量的35%和52%。卵... 于1994年12月—1995年3月(南极夏季)期间,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卵石滩、岩石滩潮间带南极帽贝的种群数量、垂直分布进行了定点、定时、定量的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南极帽贝的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分别仅为起始数量的35%和52%。卵石滩潮间带的帽贝分布于中潮区及低潮区,尤其是低潮区,且有随季节(冬季来临)向潮下带移动的趋势。岩石滩潮间带的帽贝具有类似的垂直分布特征,但其在分布带上的发生频次有很大差异,呈波动状态。在垂直岩面上,帽贝数量在低潮区的底部更为集中。讨论了导致数量变化、垂直分布的可能原因。今后有必要深入研究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及其调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帽贝 种群密度 垂直分布 帽贝 种群生态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硝苯柳胺与钥孔戚血蓝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郭维 郑绿茵 +2 位作者 吴勇权 许丽荣 范小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8-382,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硝苯柳胺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KLH的特征荧光峰猝灭,硝苯柳胺对KLH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硝苯柳胺与KLH之间的结合常数...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硝苯柳胺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KLH的特征荧光峰猝灭,硝苯柳胺对KLH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硝苯柳胺与KLH之间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81×104L/mol(25℃)和3.01×104L/mol(37℃);由Van′tHoff方程计算出ΔH和ΔS平均值分别为-15.09kJ/mol和37.055Jmol-1K-1,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该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得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为4.61nm,能量转移效率为0.0403。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硝苯柳胺能够被血蓝蛋白存储和转运,但结合时对蛋白构象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硝苯柳胺 钥孔戚血蓝蛋白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经钥孔戚血蓝蛋白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宋宁 李淑瑾 +6 位作者 丛斌 魏春华 丛军 张风华 马春玲 倪志宇 姚玉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经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KLH免疫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CCK-8。流式细胞法检测小鼠外周血及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阳性百分率;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Th...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经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KLH免疫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CCK-8。流式细胞法检测小鼠外周血及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阳性百分率;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IFN-γ、IL-4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CCK-8下调KLH免疫小鼠外周血及脾细胞中上升的CD4+、CD8+T细胞阳性百分率,降低CD4+/CD8+比值;进一步提高其IFN-γ mRNA表达和培养上清中IFN-γ分泌量,同时下调上升的IL-4 mRNA表达和培养上清中IL-4分泌量;减轻KLH免疫所致小鼠肺部炎症。结论:CCK-8可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抑制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活性;抑制Th2功能,提高Th1功能,因此可能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和防治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收缩素 钥孔戚血蓝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钥孔戚血蓝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维 吴勇权 +2 位作者 郑绿茵 许丽荣 范小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4-1321,共8页
以氯硝柳胺为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醇200基氯硝柳胺.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分子对KLH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由Lineweaver-B... 以氯硝柳胺为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醇200基氯硝柳胺.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分子对KLH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但是聚乙二醇200基氯硝柳胺与KLH的作用相对较弱;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ΔH和ΔS平均值,结合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KLH的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得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均小于7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能够被血蓝蛋白存储和转运,但结合时对蛋白构象有一定影响;圆二色谱测得加入两种药物后,KLH的α-螺旋含量均降低,二级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比较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KLH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与其结合能力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钥孔戚血蓝蛋白 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
下载PDF
KLH-Dot-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岳生 李毅 +4 位作者 谢水兵 罗新松 喻鑫玲 何永康 林金莲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报道了应用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cyanin.KLH)作血吸虫替代抗原所建立的KLH-Dot-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诊断急、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和90.00%,与用虫卵抗原(SEA)建立的Dot... 本文报道了应用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cyanin.KLH)作血吸虫替代抗原所建立的KLH-Dot-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诊断急、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和90.00%,与用虫卵抗原(SEA)建立的Dot-ELISA法敏感性相似.KLH-Dot-ELISA法对肺吸虫病人和肝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2.73%和13.33%,对正常人特异性为100.00%.KLH已是一种纯度高,商品化,匀质性好的产品.用其作血吸虫病诊断抗原比应用虫卵抗原要价廉7倍.因此KLH-Dot-ELISA法适宜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钥孔(虫戚)血蓝蛋白 免疫诊断 血吸虫病
下载PDF
CCK-8对KLH免疫小鼠脾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宁 李淑瑾 +6 位作者 丛斌 魏春华 丛军 倪志宇 马春玲 姚玉霞 于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给予BALB/c小鼠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同时体内给予不同剂量的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给予BALB/c小鼠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同时体内给予不同剂量的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IFN-γ、IL-2、IL-4、IL-5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抗KLH抗体IgG2a和Th2型抗KLH抗体IgG1水平。结果:①KLH免疫使小鼠脾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mRNA表达增高,KLH免疫同时给予CCK-8可使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含量进一步增加和IFN-γ、IL-2 mRNA表达增高,而使IL-4、IL-5含量降低,IL-4、IL-5 mRNA表达减低和降低IL-4/IFN-γ比值。②KLH免疫小鼠血清中IgG2a、IgG1发生不同程度增高,CCK-8可使其血清中IgG1水平减低而使IgG2a水平增高。结论:CCK-8可促进KLH免疫小鼠体内Th1反应,使Th2优势反应向Th1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收缩素 钥孔戚血蓝蛋白 TH1/TH2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连云港基岩岸常见帽贝物种识别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霞 张梦秋 刘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9-287,共9页
为揭示连云港基岩岸常见帽贝物种的丰富度,以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基因条形码为主要工具,参考世界海洋物种目录数据库(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WoRMS),对连云港连岛西侧分布的帽贝物种进行了识别。共识别4种帽贝,分别为:... 为揭示连云港基岩岸常见帽贝物种的丰富度,以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基因条形码为主要工具,参考世界海洋物种目录数据库(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WoRMS),对连云港连岛西侧分布的帽贝物种进行了识别。共识别4种帽贝,分别为:日本菊花螺(Siphonaria japonica)、笠贝(Lottia goshimai)、齿舌新笠贝(Nipponacmea radula)、圆锥拟帽贝(Patelloida conulus)。其中,利用COⅠ条形码准确识别出3个物种:日本菊花螺、笠贝、齿舌新笠贝(经与NCBI数据库的序列比对,相似度均≥99%);借助16S rRNA条形码可进一步识别出圆锥拟帽贝。日本菊花螺与笠贝为该地区首次报道种。研究结果为连云港地区帽贝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 多样性 DNA条形码 帽贝
下载PDF
KLH单独刺激不影响黑线仓鼠的静止代谢率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志强 黄淑丽 赵志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411,共7页
根据生活史理论,免疫功能与产热和繁殖等其他生理学功能类似,具有能量代价。然而,关于提高免疫能力的能量学代价的实验例证很少,且此类代价可能受所选择的免疫学参数和实验测定的影响。为探究提高小型哺乳动物免疫能力的能量学代价,以... 根据生活史理论,免疫功能与产热和繁殖等其他生理学功能类似,具有能量代价。然而,关于提高免疫能力的能量学代价的实验例证很少,且此类代价可能受所选择的免疫学参数和实验测定的影响。为探究提高小型哺乳动物免疫能力的能量学代价,以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cyanin,KLH)作为外源抗原刺激,在注射前(第0天)、注射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测定非繁殖期雌、雄性黑线仓鼠体重和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的变化,通过眼眶静脉丛采血技术和ELISA分析,分别测定第5天(抗Ig M抗体)和第10天(抗Ig G抗体)动物血清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雄鼠的体重高于雌鼠,雌、雄鼠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体重均无差异且不随时间而增加;(2)无论雌鼠还是雄鼠,注射KLH组血清中抗Ig M和抗Ig G抗体的含量均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3)注射KLH前后,RMR既无性别差异,也无组间差异,同一组动物的RMR均不随取样时间点而变化(KLH注射后第5天和第10天)。结果表明,单一的KLH刺激激活了黑线仓鼠的体液免疫,但在能量不受限的情况下不影响体重和能量收支的变化。有两种可能的解释:黑线仓鼠增强的体液免疫可能以免疫系统内另一免疫组分活动的降低作为代价,或它对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构建能力,温和的免疫刺激不伴随额外的能量学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仓鼠 体液免疫 匙孔血蓝蛋白 静止代谢率 能量学代价
下载PDF
应用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模型评价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克朝 徐伟 +11 位作者 李志刚 张纲 李泽君 韩刚 李磊宁 袁本利 王和枚 吴纯启 李振江 唐春萍 丁日高 王全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建立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TDAR)大鼠模型,研究参麦注射液(SMIJ)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环孢素A(CSA)0.02 g·kg-1,iv给予SMIJ溶剂或SMIJ 0.6,1.2和2.4 g·kg-1,每天1次,连续28 d。于给药第15天... 目的建立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TDAR)大鼠模型,研究参麦注射液(SMIJ)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环孢素A(CSA)0.02 g·kg-1,iv给予SMIJ溶剂或SMIJ 0.6,1.2和2.4 g·kg-1,每天1次,连续28 d。于给药第15天和第22天经左后足趾sc给予钥孔其虫戚血蓝蛋白(KLH)2.4 mg·kg-1进行免疫刺激。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每周测体质量和摄食量。在第20天和第29天用ELISA法分别测定大鼠血清KLH-Ig M和KLH-Ig G抗体浓度,第29天活杀大鼠,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红细胞和白细胞数及白细胞分类,用天平称取肺、肝、脾和胸腺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肝、脾、胸腺和淋巴结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期间未见大鼠死亡,各给药组体质量增长和摄食量无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KLH-Ig M和KLH-Ig G抗体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提示KLH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模型组相比,血清KLH-Ig M和KLH-Ig G抗体浓度在CSA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在SMIJ溶剂组和给药组则无明显变化。给药后第29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项血液学指标和脏器系数无差异,各组织脏器亦无明显病变;与模型组相比,CSA组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脾和胸腺脏器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脾出现白髓范围和脾小体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及淋巴小结界限不清等免疫抑制现象,而SMIJ溶剂和给药组各项血液学和脏器系数均无明显改变,各组织脏器亦无明显病变。结论建立了SD大鼠TDAR研究模型,连续尾静脉给予SMIJ 28 d对SD大鼠TDAR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 钥孔虫戚血蓝蛋白
下载PDF
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的建立及其内耳干扰素-γ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荧雪 谭长强 +2 位作者 曹影 王培蓓 陈智斌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建立免疫性内耳病(IMIED)模型,并检测内耳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只豚鼠按配对设计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对照组用PBS代替KLH免疫豚鼠;观察血... 目的:建立免疫性内耳病(IMIED)模型,并检测内耳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只豚鼠按配对设计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对照组用PBS代替KLH免疫豚鼠;观察血清中特异性KLH抗体水平、听觉功能及内耳病理形态变化,并行酶免疫组化试验观察内耳IFN-γ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免疫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实验组有7只动物(12耳)出现听损,且血清中特异性KLH抗体水平较免疫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免疫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KLH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实验组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KLH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免疫后内耳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豚鼠内耳有迷路积水。对照组豚鼠内耳组织中无明显IFN-γ表达,实验组IFN-γ表达主要分布在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Corti器及蜗轴小血管周围。结论: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诱导并造成IMIED模型的成功率较高。正常豚鼠内耳中几乎没有IFN-γ表达,而在IMIED豚鼠内耳中IFN-γ有显著表达,提示IMIED发生发展可能与IFN-γ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内耳病 干扰素-Γ 钥孔戚血蓝蛋白 豚鼠
下载PDF
TDAR在药物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霍艳 艾文超 +3 位作者 闻镍 沈连忠 王军志 李波 《中国药事》 CAS 2011年第7期705-709,共5页
目的 TDAR试验被认为是检测药物潜在免疫毒性预测性较好的功能性试验,本文综述总结TDAR检测方法在药物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一般原则,以便同行参考。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对比,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关于TDAR的实验方法和评价,得出在... 目的 TDAR试验被认为是检测药物潜在免疫毒性预测性较好的功能性试验,本文综述总结TDAR检测方法在药物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一般原则,以便同行参考。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对比,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关于TDAR的实验方法和评价,得出在药物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一般原则。结果 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TDAR)是检测免疫功能的主要试验。TDAR通过人为引入外来抗原,反映药物或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整体的影响,目前在药物免疫毒理学研究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结论 TDAR试验是检测药物潜在免疫毒性预测性较好的功能性试验,该试验可以用来在临床前的反复给药毒性试验或者临床试验中检测免疫功能的改变,可以对候选药物的免疫调节和免疫毒性特点进行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TDAR) 钥孔戚血蓝素(KLH) 绵羊红细胞(SRBC) 免疫毒性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两侧南极帽贝种群结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森铭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7-205,共9页
本文对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东、西海岸的帽贝种群的个体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样品于2003年2月南半球夏季在菲尔德斯半岛东面的长城湾长城站一侧和企鹅岛西侧潮间带以及半岛西岸地理湾潮间带采集。在上述三个站点作断面随机取样,分... 本文对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东、西海岸的帽贝种群的个体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样品于2003年2月南半球夏季在菲尔德斯半岛东面的长城湾长城站一侧和企鹅岛西侧潮间带以及半岛西岸地理湾潮间带采集。在上述三个站点作断面随机取样,分别统计了南极帽贝(Na-cella concinna Strebel,1908)密度和个体大小。结果表明,除了半岛两侧帽贝种群密度不同外,半岛东、西两侧帽贝个体大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海岸地理湾帽贝壳长明显较大,大于企鹅岛帽贝平均壳长1cm以上,其他生长指标也大于东海岸的帽贝。西海岸帽贝个体的腹足面积和壳高的回归直线的斜率均大于东海岸帽贝的对应值。东、西海岸帽贝的腹足与帽贝的壳高存在异速生长状况(allometry),西海岸帽贝异速生长差异高于东海岸的帽贝。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当地低密度帽贝种群与西海岸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环境差异导致西岸产生大个体帽贝。菲尔德斯东、西海岸环境因子,如风浪、冰块冲击作用以至生物捕食产生的环境压力,不仅作用于种群个体的生长状态,而且也作用于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南极帽贝(Nacella concinna) 种群 异速生长 密度
下载PDF
抗原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体液免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睿 杨小强 +4 位作者 江小斌 王洪城 陈秀霞 方冬兰 龚晖 《渔业研究》 2017年第3期165-171,共7页
以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为抗原、Montanide ISA 763 A为佐剂开展金鱼免疫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评估金鱼体液免疫应答情况,以期为其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试验在水温15~18℃时进行,采用(20±3)g体重... 以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为抗原、Montanide ISA 763 A为佐剂开展金鱼免疫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评估金鱼体液免疫应答情况,以期为其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试验在水温15~18℃时进行,采用(20±3)g体重的健康鱼150尾,随机均分为三组,第一组使用(KLH+Montanide ISA 763 A)免疫,第二组仅使用KLH免疫,第三组注射等量的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为对照,历经三次免疫并对4次采样的血清样本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均检测到较高的抗KLH抗体水平,在第二次、第三次免疫后,添加ISA佐剂的第一组抗体仍维持较高水平,而在仅用KLH免疫的第二组抗体水平下降,并降低到对照组水平,表明使用(KLH+Montanide ISA 763 A)免疫金鱼可以获得更加持久和稳定的免疫效果,而仅注射KLH的免疫效果较为短暂。研究还说明金鱼在低温情况下,可以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钥孔戚血蓝蛋白 金鱼 体液免疫 Montanide ISA 763 A
下载PDF
钥孔戚血蓝蛋白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Th1/Th2失衡的研究
18
作者 宋宁 李淑瑾 +3 位作者 丛斌 魏春华 丛军 倪志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Th1/Th2失衡的特点,为药物干预Th1/Th2失衡奠定基础。方法以KLH(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Balb/C小鼠并分离其脾细胞,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IL-12p40和Th2... 目的探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Th1/Th2失衡的特点,为药物干预Th1/Th2失衡奠定基础。方法以KLH(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Balb/C小鼠并分离其脾细胞,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IL-12p40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以及血清Th1型抗体IgG2a和Th2型抗体IgG1水平。结果①免疫小鼠出现脾肿大、脾细胞计数升高。②免疫小鼠脾细胞IL-2于24 h明显升高,48 h达高峰;IL-4、IFN-γ和IL-5于24 h轻度升高,96 h达高峰;各时间点IL-12p40均较低。③不同剂量基础或强化免疫均可致细胞因子升高,IL-4/IFN-γ升高。④免疫小鼠血清IgG1、IgG2a升高,以IgG1明显。结论KLH+CFA可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发生Th2型优势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钥孔戚血蓝蛋白 BALB/C小鼠 TH1/TH2
下载PDF
聚乙二醇200基硝苯柳胺与钥孔戚血蓝蛋白的相互作用
19
作者 吴勇权 郭维 +4 位作者 许丽荣 唐彪生 赵娇娇 郑绿茵 范小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CD)研究了聚乙二醇200基硝苯柳胺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聚乙二醇200基硝苯柳胺对KLH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由Van’t...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CD)研究了聚乙二醇200基硝苯柳胺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聚乙二醇200基硝苯柳胺对KLH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H和△S平均值,结合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得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5.76 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聚乙二醇200基硝苯柳胺能够被KLH存储和转运,但结合时对蛋白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圆二色光谱的数据表明相互作用后KLH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KLH的α-螺旋的含量从43.1%下降到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柳胺 钥孔戚血蓝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圆二色谱
下载PDF
大鼠激活转录因子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20
作者 夏梅 任琎 +5 位作者 蒋青桃 李妍 唐小军 邱文 赵聃 王迎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大鼠激活转录因子3(ATF3)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根据软件预测的结果合成偶联有匙孔绒血蓝蛋白(key holeli mpet hemocyanin,KLH)的大鼠ATF3第168-181位氨基酸多肽。随后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大鼠ATF...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大鼠激活转录因子3(ATF3)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根据软件预测的结果合成偶联有匙孔绒血蓝蛋白(key holeli mpet hemocyanin,KLH)的大鼠ATF3第168-181位氨基酸多肽。随后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大鼠ATF3的mAb。采用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该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和亚类;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性。结果获得一株可稳定分泌抗大鼠ATF3 mAb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ATF3单抗的亚型是IgG1,轻链为κ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单抗能够特异性识别大鼠细胞内表达的ATF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Thy-1肾炎(Thy-1N)大鼠肾细胞胞质及细胞核内均有ATF3表达,但细胞核内的表达量较为显著。结论成功制备了一株抗大鼠ATF3的mAb,为进一步研究ATF3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可用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转录因子3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WESTERN BLOT THY-1肾炎 匙孔绒血蓝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