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PI-3和LIPI-4共存对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1
作者 钱瑞宣 李楠 +11 位作者 康立超 马勋 刘彩霞 史唯地 寇丽君 任慧杰 祁亚涛 殷中科 刘璐 王静 王正荣 蒋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7-2036,共10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和LIPI-4)2个LM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侵染HCMEC/D3细胞监测2种菌株对HCMEC/D3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情况;通过鸡胚感染试验评估2株菌对鸡胚半数致死量(LD 50)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来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CMEC/D3细胞凋亡情况,以评估菌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2株菌在BHI培养条件下及感染HCMEC/D3细胞后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LM928和LM873株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LM928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1)。LM873株的LD 50是LM928株的约1000倍;LM928和LM873株的溶血价分别为24和23。LM928株感染24和48 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5;P<0.01),而LM873株的凋亡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M928和LM873株在BHI培养基中培养时,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mpl、inlB、inlC、inlP、actA、plcA、plcB和sig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inlA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下调(P<0.01;P<0.05)。LM928和LM873株侵染HCMEC/D3细胞后,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inlP、actA、plcA、plcB和prf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mpl、inlA、inlB、inlC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LIPI-3和LIPI-4共存降低了LM的毒力,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LIPI-3和LIPI-4在细菌毒力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 lipi-3 lipi-4 毒力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PI-4对脑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寇丽君 刘彩霞 +7 位作者 史唯地 任慧杰 王静 蒋建军 曾东东 吕双飞 孔翠莲 马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 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岛4(LIPI-4)对小鼠脑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小体产生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细菌Lm928和Lm928ΔLIPI-4,采用甲酞胺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髓鞘... 目的 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岛4(LIPI-4)对小鼠脑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小体产生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细菌Lm928和Lm928ΔLIPI-4,采用甲酞胺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水平,q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小体AIM2、NLRP3、NLRC4,炎症因子IL-1β、IL-18等的表达。q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Lm928、Lm928ΔLIPI-4和CLm928ΔLIPI-4侵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过程中炎症小体相关分子及炎症因子表达的水平。结果 小鼠感染Lm928 36 h后脑内EB显著升高,72 h后,血清中MBP含量极显著高于Lm928ΔLIPI-4组(P<0.01),qRT-PCR结果显示Lm928组小鼠脑组织NLRC4和IL-1β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Lm928ΔLIPI-4组(P<0.05)。在侵染HCMEC/D3细胞中,NLRP3和IL-1β的mRNA表达量,Lm928组极显著高于Lm928ΔLIPI-4组(P<0.01);NLRP3的蛋白表达量,Lm928组极显著高于Lm928ΔLIPI-4组(P<0.01);上清液中IL-1β的分泌量,Lm928组极显著高于Lm928ΔLIPI-4组(P<0.01)。结论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PI-4通过参与NLRP3/NLRC4/IL-1β通路,激活炎症小体参与炎症反应,损伤脑组织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 lipi-4 HCMEC/D3 炎症小体 血脑屏障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PI-1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谭炳乾 何启盖 +1 位作者 肖军 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7-633,共7页
参考GenBank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第I毒力岛(LIPI-1)有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段扩增、克隆了分离菌株XFL0605LIPI-1毒力岛全基因序列,序列全长8 558 bp,包括完整的prfA、plcA、hly、mpl、actA和plcB6个基因。对LIPI-1编码的6个... 参考GenBank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第I毒力岛(LIPI-1)有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段扩增、克隆了分离菌株XFL0605LIPI-1毒力岛全基因序列,序列全长8 558 bp,包括完整的prfA、plcA、hly、mpl、actA和plcB6个基因。对LIPI-1编码的6个毒力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各毒力基因反映的进化关系不尽一致,表明李斯特菌株在获得外源性毒力基因方面具有不同步性,各毒力基因来源也不尽相同。应用相应软件对各毒力基因编码蛋白的信号肽、跨膜区进行预测,确定了基因序列中调控蛋白PrfA结合区核苷酸序列。分析并确认了hlyA基因及推导氨基酸序列PEST基序和C端保守11肽序列。研究还发现LM菌株XFL0605actA基因编码604个氨基酸,缺失了105 bp富脯氨酸重复片段编码碱基,只有2个E/DFPPPPXD/E重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第I毒力岛 prfA基因簇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Review. Comparative structures and evolution of mammalian lipase I (LIPI) genes and proteins: A close relative of vertebrate phospholipase LIPH
4
作者 Roger S. Holmes Laura A. Cox 《Natural Science》 2012年第12期1165-1178,共14页
Lipase I (enzyme name LIPI or LPDL) (gene name LIPI [human] or Lipi [mouse]) is a phospholipase which generates 2-acyl 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 a lipid mediator required for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of diverse biol... Lipase I (enzyme name LIPI or LPDL) (gene name LIPI [human] or Lipi [mouse]) is a phospholipase which generates 2-acyl 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 a lipid mediator required for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of diverse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in activating cell surface recaptors. Bioinformatic method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tructures and gene locations for LIPI genes and encoded proteins using data from several mammalian genome projects. LIPI is located on human chromosome 21 and is distinct from other phospholipase A1-like genes (LIPH and PS-PLA1). Mammalian LIPI genes contained 10 (human) or 11 (mouse) coding exons transcribed predominantly on the negative DNA strand. Mammalian LIPI protein subunits shared 61% - 99% sequence identities and exhibited sequence alignments and identities for key LIPI amino acid residues as well as extensive conservation of predicted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tructures with those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pancreatic lipase (PL), with “N-signal peptide”, “lipase” and “plat” structural domains.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ammalian LIPI sequences with LIPH, PS-PLA1 and pancreatic lipase (PL) confirmed predictions for LIPI N-terminal signal peptides (residues 1 - 15);predominantly conserved mammalian LIPI N-glycosylation sites (63NNSL and 396NISS for human LIPI);active site “triad” residues (Ser159;Asp183;His253);disulfide bond residues (238 - 251;275 - 286;289 - 297;436 - 455);and a 12 residue “active site lid”, which is shorter than for other lipases examined. Phylogenetic analyses supported a hypothesis that LIPI arose from a vertebrate LIPH gene duplication event within a mammalian common ancestral genome. In addition, LIPI, LIPH and PL-PLA1 genes were distinct from the vascular lipase (LIPG, LIPC and LPL) and pancreatic lipase (PL) gene fami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ALIAN lipi GENES and PROTEINS Amino Acid Sequence LIPASE I EVOLUTION Phylogeny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Modified Huan'gan Lip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 Type Tic Disorders
5
作者 Xiuping SUN Huiming JING 《Medicinal Plant》 CAS 2023年第3期82-84,共3页
[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dified Huan'gan Lip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 type tic disorders(TD).[Methods]Sixty patien... [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dified Huan'gan Lip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 type tic disorders(TD).[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 type T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4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20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Modified Huan'gan Lip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Haloperidol Tablets.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the 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score,the total score of TCM syndrome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7.5%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80.0%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score of YGTS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TCM syndrom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in groups,P﹤0.01;between groups,P﹤0.01.The recurrence rat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11.1%and 71.4%,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s]Modified Huan'gan Lip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 type T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tic symptoms,and its long-term efficacy is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disorders(TD)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 Modified Huan'gan lipi Decoction ACUPUNCTURE
下载PDF
LIPI评分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与预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朝 韩雪 张爱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肺癌免疫治疗预后指数(LIPI)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80例NSCLC患者。根据L... 目的探讨肺癌免疫治疗预后指数(LIPI)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80例NSCLC患者。根据LIPI评分分为良好组、中等组、较差组,分别有56、82和46例。患者均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一治疗或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比较各组肿瘤疗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血清指标[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预后[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良好组、中等组ORR高于较差组。较差组治疗前后PI3K、PKB、mTOR的差值高于良好组、中等组,良好组低于中等组。较差组治疗前后NKG2D的差值低于良好组、中等组,治疗前后IFN-γ、IL-6的差值高于良好组、中等组,中等组治疗前后NKG2D的差值低于良好组,治疗前后IFN-γ、IL-6的差值高于良好组。较差组治疗前后FACT-L评分的差值低于良好组、中等组,中等组低于良好组。较差组PFS、OS短于良好组、中等组,中等组短于良好组。结论LIPI评分可用于评估PD-1/PD-L1抑制剂治疗NSCLC患者的效果与预后,LIPI评分高的患者在治疗中获益更高、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免疫治疗预后指数 PD-1/PD-L1抑制剂 生存质量 预后
下载PDF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IPI-4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扬扬 康立超 +3 位作者 马勋 李红欢 钱凌霄 李庆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80-2385,共6页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作为四大重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对公共安全及畜牧业发展威胁极大。其毒力岛4(LIPI-4)是新发现的一个潜在毒力因子,与LM的神经感染和母胎感染密切相关。以54株食源性LM的DNA为模板,针...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作为四大重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对公共安全及畜牧业发展威胁极大。其毒力岛4(LIPI-4)是新发现的一个潜在毒力因子,与LM的神经感染和母胎感染密切相关。以54株食源性LM的DNA为模板,针对LIPI-4的6段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的方法检测LIPI-4的携带情况并对携带株的LIPI-4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54株LM中有5株携带LIPI-4基因,携带率为9.26%;5株食源性LM LIPI-4基因的同源性均为100%,与CC1代表株LM09-00558LIPI-4基因的同源性99%以上;对LIPI-4中EIIC结构域分析表明5株食源性LM LIPI-4均为PTSLac家族。食源性LM携带LIPI-4基因且属于PTSLac家族,研究LIPI-4基因对进一步了解LM的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ipi-4 PTSLac家族 PCR
原文传递
LIPI-4EII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关键毒力因子转录调控的影响
8
作者 史唯地 马勋 +8 位作者 刘彩霞 寇丽君 吕双飞 任慧杰 曾东东 王静 孔翠莲 高盛杰 钱瑞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202,共12页
为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毒力岛4(LIPI-4)中膜透性酶(EII)对LM毒力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分别构建EII缺失株(LM928ΔEII)、强启动子回补株(CLM928ΔEII-P_(help))和天然启动子回补株(CLM928ΔEII-P_(native)),测定各菌株... 为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毒力岛4(LIPI-4)中膜透性酶(EII)对LM毒力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分别构建EII缺失株(LM928ΔEII)、强启动子回补株(CLM928ΔEII-P_(help))和天然启动子回补株(CLM928ΔEII-P_(native)),测定各菌株在体外培养中的生长曲线和在永生化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内的增殖情况;RT-qPCR检测体外培养和HCMEC/D3细胞内各菌株9个关键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1)EII基因缺失株LM928ΔEII构建成功,重组回补质粒pIMK2-EII和pIMK2-EII-P_(native)及回补株CLM928ΔEII-P_(help)和CLM928ΔEII-P_(native)构建成功。(2)在体外培养下,EII对LM的生长曲线没有影响。但在侵染HCMEC/D3后,LM928ΔEII在8和12 h的胞内细菌量显著高于LM928(P<0.05),2和4 h的胞内细菌量极显著高于LM928(P<0.01),CLM928ΔEII-P_(native)在2、4和6 h恢复至野生株水平(P>0.05),而CLM928ΔEII-P_(help)在2、4、6、8、10和12 h均极显著低于野生株(P<0.01)。(3)体外培养条件下,相比于野生株,LM928ΔEII中66.7%(6/9)的毒力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CLM928ΔEII-P_(help)中66.7%(6/9)的基因转录水平上升1~4倍,CLM928ΔEII-P_(native)中88.9%(8/9)的基因转录水平倍数变化在1倍以内。在HCMEC/D3细胞内,相比于野生株,LM928ΔEII中66.7%(6/9)的毒力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CLM928ΔEII-P_(help)中33.3%(3/9)的基因转录水平上调1~3倍,CLM928ΔEII-P_(native)中基因转录水平倍数变化在1倍以内。综上,LIPI-4 EII对LM关键毒力因子的转录具有负调控作用。本研究为系统探究LIPI-4参与LM致病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lipi-4 膜透性酶(EII) 缺失株 毒力基因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用药规律
9
作者 李晶 杨亚峰 +2 位作者 王晓燕 孔令霞 陈茁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1期4233-4237,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总结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王教授门诊治疗的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患儿,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处方予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总结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王教授门诊治疗的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患儿,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处方予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分析。结果共收集122首方,涉及中药64味,用药频次前11位分别为麸炒白术、麸炒苍术、炙甘草、炒白芍、蝉蜕、柴胡、陈皮、炒莱菔子、炒酸枣仁、炒僵蚕、珍珠母。药物四气以温寒药居多,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肺居多。药物组合频次超过115次的共30组。得到潜在核心组合6组,潜在新方3首。结论王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用药以寒温并举,辛苦兼施为主,主张肝脾同调,土木并举,选用自拟方柴术调肝理脾汤为基础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脾虚肝亢证 柴术调肝理脾汤 中医儿科学 名医经验 数据挖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与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黄沁 李娥 +1 位作者 桂元 肖婷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与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肠道菌群指标、血糖及血脂指标,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与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肠道菌群指标、血糖及血脂指标,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更低,而其他各项菌群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水平更低,其他各项指标均更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糖、血脂与拟杆菌、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呈负相关(P<0.05),而HDL-C则相反(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与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两者互相影响,抑制2型糖尿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血糖 血脂 相关性
下载PDF
理脾祛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钰凤 范明 马玉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观察理脾祛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理脾祛湿方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 【目的】观察理脾祛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理脾祛湿方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自行退出1例,脱落(因故未按疗程治疗)3例,失访1例;对照组自行退出3例,失访2例。最终2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IBS-S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和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理脾祛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肠道症状,降低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脾虚湿盛 理脾祛湿方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缓肝理脾汤加减方联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梁妙珍 李雪娇 +1 位作者 陈丽军 林晓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缓肝理脾汤加减方(由茯神、白芍、白术、制远志、石菖蒲、郁金等中药组成)联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的... 【目的】观察缓肝理脾汤加减方(由茯神、白芍、白术、制远志、石菖蒲、郁金等中药组成)联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缓肝理脾汤加减方联合刺四缝穴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的抽动肌群、抽动频度、抽动强度、复杂程度及干扰程度等各项抽动症状评分及其总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为68.57%(24/3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卡方检验)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儿YGTSS的抽动肌群、抽动频度、抽动强度、复杂程度及干扰程度等各项抽动症状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35),对照组为8.57%(3/3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低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肝理脾汤加减方联合刺四缝穴治疗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西药盐酸硫必利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抽动障碍 脾虚肝旺型 缓肝理脾汤加减方 四缝穴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肺免疫预后指数联合预后营养指数对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曹雨晴 何苗 +1 位作者 崔娟娟 赵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分析肺免疫预后指数(lung immune prognostic index,LIPI)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2年1... 目的:分析肺免疫预后指数(lung immune prognostic index,LIPI)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106例NSCLC患者,根据免疫治疗后反应情况分为反应组72例、无反应组3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IPI、PNI,分析LIPI、PNI与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反应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LIPI、PNI对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精准-召回(precision-recall,PR)曲线评估联合预测价值。结果:两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LIPI良好患者占比低于反应组,LIPI不良患者占比高于反应组(P<0.05),无反应组PNI低于反应组(P<0.05);LIPI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反应呈正相关,PNI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反应呈负相关(P<0.05);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LIPI、PNI与NSCLC免疫治疗反应情况仍显著相关(P<0.05);LIPI、PNI联合预测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AUC为0.936,明显高于LIPI、PNI单独预测(P<0.05);PR曲线显示AUC为0.852,说明联合预测有较高召回率和精准率。结论:NSCLC患者LIPI、PNI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反应密切相关,且LIPI、PNI联合预测NSCLC免疫治疗反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免疫预后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治疗反应
下载PDF
理脾降浊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网络药理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
14
作者 潘琳琳 相宏杰 +1 位作者 逯艳婷 刘桂荣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8-1719,共12页
目的:研究理脾降浊方(LPJZF)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出LPJZF中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筛选出与T2DM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运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本体(GO)和... 目的:研究理脾降浊方(LPJZF)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出LPJZF中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筛选出与T2DM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运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LPJZF在治疗T2DM中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其次,用LPJZF对T2DM大鼠进行干预,采用蛋白质组学鉴定差异蛋白,然后用KEGG和GO分析探究LPJZF干预T2DM的潜在机制。最后,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评估T2DM潜在靶点与LPJZF活性成分之间的结合亲和力。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共筛选出LPJZF干预T2DM的63个有效成分和135个靶点;蛋白质组学共鉴定出LPJZF干预T2DM的964个差异表达蛋白,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和叉头框蛋白O(FoxO)等4条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2DM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蛋白P53(TP53)、热休克蛋白90 kDa αA类成员1(HSP90AA1)和小鼠双微体2(MDM2)与LPJZF中的黄芩素、芒柄花黄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谷甾醇和豆甾醇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LPTZF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腺B细胞再生,是治疗T2DM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脾降浊方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蛋白质组学 分子对接 活性成分 差异蛋白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4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体外毒力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阮婷玉 康立超 +4 位作者 刘扬扬 李红欢 李楠 马勋 王静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4(LIPI-4)对单增李斯特菌(LM)LM928毒力强弱的影响及其在LM穿越血脑屏障时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IPI-4缺失株,将亲本株与缺失株以不同的MOI值感染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后,通过细胞增殖与... 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4(LIPI-4)对单增李斯特菌(LM)LM928毒力强弱的影响及其在LM穿越血脑屏障时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IPI-4缺失株,将亲本株与缺失株以不同的MOI值感染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后,通过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空斑试验检测细胞病变及细菌胞间迁移率以及胞内增殖试验检测LIPI-4缺失后对LM胞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LIPI-4缺失株。与亲本株相比,LIPI-4缺失株侵染HCMEC后,细胞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空斑形成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胞内增殖速度减慢,胞内增殖12 h时菌量极显著减少(P<0.01)。体外细胞实验表明LIPI-4的缺失显著降低了LM的毒力。研究结果可为LIPI-4在LM穿越血脑屏障时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 lipi-4 血脑屏障 毒力
下载PDF
理脾化痰方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 被引量:28
16
作者 赵学军 李任先 +3 位作者 刘国普 赵立诚 徐勤 郑高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由法半夏、白术、天麻、橘红、丹参等组成的理脾化痰方抗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AS)的可能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组织形态学 (包括光镜和电镜 )、免疫组化和TUNEL等方法观察了该方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探讨由法半夏、白术、天麻、橘红、丹参等组成的理脾化痰方抗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AS)的可能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组织形态学 (包括光镜和电镜 )、免疫组化和TUNEL等方法观察了该方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家兔脂纹脂斑期主动脉内膜形态和相对厚度、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 ,VSMCs)ki- 6 7和凋亡细胞阳性率的影响。【结果】理脾化痰方确能阻抑早期AS的形成 ,观察组主动脉内膜相对厚度小于模型组 (P <0 .0 5) ,VSMCski- 6 7的表达率和凋亡的VSMCs阳性率均低于模型组 (P <0 .0 5)。【结论】该方抗早期AS的机制与其同时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过高水平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脾化痰方 药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症 中医药疗法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调肝理脾方制剂防治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秀兰 冯军安 +4 位作者 张晓晶 管斌斌 朱倩 蔡大勇 孙劲晖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的调肝理脾方制剂保护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程度及其主要作用环节。方法:采用乙醇肝损伤模型小鼠,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观察调肝理脾方三种不同工艺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保护效应,观察血液天门冬氨酸氨基...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的调肝理脾方制剂保护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程度及其主要作用环节。方法:采用乙醇肝损伤模型小鼠,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观察调肝理脾方三种不同工艺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保护效应,观察血液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水平,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调肝理脾方3种工艺制剂能显著降低ALT、AST、TG、MAD(P<0.01),显著缓解肝脏病理变化。结论:调肝理脾方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有保护效应,总体疗效评分显示工艺2组为3种工艺制剂中疗效最好的,而该制剂能通过阻止自由基损伤产生与促进局部损伤修复防治乙醇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方 制剂工艺 乙醇性肝损伤 小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调肝理脾方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洋 程海英 +5 位作者 王鹏 陈鹏 赵鲁卿 张天麒 赵静怡 张声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5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口服药物...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口服药物的疗程为4周,针刺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和随访中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疗效评价、证候疗效评价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结果在单项症状的疗效比较中发现,治疗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总积分等3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中,治疗组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两项指标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体证候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方面,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健康变化等7项指标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中治疗组对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职能、健康变化6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调肝理脾方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调肝理脾方 针刺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理脾阴正方对脾阴虚大鼠能量代谢障碍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俊兰 于漫 +1 位作者 翟美丽 王彩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脾阴虚证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在理脾阴正方干预下发生的变化,分析理脾阴正方通过滋养脾胃、舒展脾气之法以改善脾阴虚证的作用机理,探讨其对能量代谢可能产生的... 目的:观察脾阴虚证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在理脾阴正方干预下发生的变化,分析理脾阴正方通过滋养脾胃、舒展脾气之法以改善脾阴虚证的作用机理,探讨其对能量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采取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之法建立脾气虚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辛热伤阴法复制脾阴虚大鼠模型,对健康对照组、脾阴虚模型组、脾阴虚中药反证组用比色法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结果:(1)脾阴虚模型组回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2)脾阴虚中药反证组回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明显高于脾阴虚模型组(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结论:理脾阴正方能够提高脾阴虚模型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纠正脾阴虚证,其作用可能与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脾阴正方 脾阴虚证 能量代谢
下载PDF
黄芪多糖脂质体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婷 胡庭俊 +4 位作者 林勇 唐章生 曾兰 张妍 蒋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68-2371,共4页
选用体重为(14.43±0.96)g的345尾健康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40 d试验养殖,研究黄芪多糖脂质体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9 d,高、中剂量组黄芪多糖脂质体处理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空... 选用体重为(14.43±0.96)g的345尾健康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40 d试验养殖,研究黄芪多糖脂质体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9 d,高、中剂量组黄芪多糖脂质体处理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低剂量黄芪多糖脂质体处理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与黄芪多糖对照的差异不显著,高、中、低剂量组的饲料转换率(FCR)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低剂量组的饲料转换率略高于黄芪多糖对照,第10天中剂量组的罗非鱼肥满度(CF)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第20~29天,中剂量组的罗非鱼增重率(WGR)及饲料转换率均显著高于黄芪多糖对照组,第30天中剂量组的罗非鱼肥满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和黄芪多糖对照;第30~39天,低剂量组的罗非鱼增重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黄芪多糖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低剂量组的罗非鱼特定增重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饲料转换率与黄芪多糖对照相当。试验结果说明黄芪多糖脂质体可以降低药物的使用剂量,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100~200 mL/kg,可促进罗非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黄芪多糖脂质体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