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under George Steiner's Fourfold Translation Motion Theory-A Case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of Fu Sheng Liu Ji
1
作者 朱志遥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4期164-167,共4页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1970s, the focu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been shifted to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 t...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1970s, the focu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been shifted to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manifes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Fu Sheng Liu Ji by Shen Fu on the basis of George Steiner's fourfold translation motion theory, namely"trust", "aggression","incorporation"and"compensation". By the study, we may obtain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translation is shaped by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us affirming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later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 Sheng liu ji the fourfold TRANSLATION MOTION th
下载PDF
西汉昌邑王国辅臣规谏刘贺的政治意蕴
2
作者 陈金凤 韩超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2-67,82,共7页
西汉昌邑王国国主刘贺的两大辅臣王吉、龚遂,基于儒士本色和自己的政治追求,积极规谏刘贺以止其非,教导刘贺成为积极有为的王国之主。值刘贺被权臣霍光选为嗣君并登帝位之时,两人又着力规谏刘贺要恪守家国的忠孝礼制,和好霍光。王吉、... 西汉昌邑王国国主刘贺的两大辅臣王吉、龚遂,基于儒士本色和自己的政治追求,积极规谏刘贺以止其非,教导刘贺成为积极有为的王国之主。值刘贺被权臣霍光选为嗣君并登帝位之时,两人又着力规谏刘贺要恪守家国的忠孝礼制,和好霍光。王吉、龚遂因各自的性格和人生履历,规谏刘贺的内容与方式虽不尽相同,但都富含作为王国辅臣的能力与智慧,特别是在刘贺被选为嗣君的关键时刻,他们向霍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输诚的心声,从而在刘贺政治失败后只是受到了较轻的刑罚。王吉、龚遂规谏的刘贺言行及其政治宿命,从一个特别的层面揭示出西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对地方王国政治的深刻影响,以及昭宣之际的霍光政局的政治文化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吉 龚遂 刘贺 霍光 规谏 政治
下载PDF
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3
作者 刘兴隆 王一童 +1 位作者 陈丽平 刘进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对本书含细辛方组成药物进行考证、梳理;通过分类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频率等,结合方剂主治,对含细辛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结... 目的:探讨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对本书含细辛方组成药物进行考证、梳理;通过分类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频率等,结合方剂主治,对含细辛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结果:本书15首含细辛方共配伍药物39味,累计运用92次;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三味药为蜀椒与桂各11次、姜9次。按功效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最多的为温里药,其使用总频次为41次;使用频率排第二的药类为化痰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各使用7次。按药性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药物药性以温热类药物为主,共使用63次。结论:本书含细辛方配伍规律是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异类药物相反相成运用为辅。“细辛-花椒-桂-姜”的配伍结构辛温散寒、通痹止痛,既切中病机,又针对症状,是本书细辛方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的配伍规律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治六十病和齐汤法》 细辛方 细辛-花椒-桂-姜 组方配伍规律
下载PDF
论刘宋时期嵇康形象的符号化及文化意义
4
作者 李鹏 周忠元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32,共8页
嵇康名士形象的多方位立体解读与构建,主要完成于刘宋时期。陈寿《三国志》对嵇康记载简略,刘宋时期是嵇康事迹、传记撰写最为丰富的重要阶段。在刘宋时期,嵇康的形象更加固定,呈现出文化符号的特征。他们以绘画方式将嵇康名士形象可视... 嵇康名士形象的多方位立体解读与构建,主要完成于刘宋时期。陈寿《三国志》对嵇康记载简略,刘宋时期是嵇康事迹、传记撰写最为丰富的重要阶段。在刘宋时期,嵇康的形象更加固定,呈现出文化符号的特征。他们以绘画方式将嵇康名士形象可视化,以文学描写将其固定化,以“嵇生琴”等文学意象加以强化。相较于两晋士人对嵇康艺术的、审美的、毫无功利的、纯粹的欣赏与赞美,刘宋士人对嵇康的接受与理解则有其深切的政治动因。刘宋士人对嵇康的追念既是对现实的对抗,又是情感上获得共鸣与自我宽解、心灵寄托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嵇康的立体多重艺术形象及文化符号意义,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士人 嵇康形象 文化符号
下载PDF
刘基战略思想刍议
5
作者 郑晓华 王珏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刘基战略思想是在参加元末农民战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用于指导元末农民战争和明初统一战争实践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通过弱军战胜强军以求生存,兼顾时代呼声反抗元朝暴政,以及辅佐朱元璋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构成刘基战略思想... 刘基战略思想是在参加元末农民战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用于指导元末农民战争和明初统一战争实践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通过弱军战胜强军以求生存,兼顾时代呼声反抗元朝暴政,以及辅佐朱元璋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构成刘基战略思想的基本底色,总体而言,可归结为三方面内容:一、建设巩固根据地;二、在被动中争取主动;三、“得算多(者)胜”“待时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战略思想 农民战争
下载PDF
制造刘伯温:刘基形象构建与传播刍议
6
作者 吕杨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97,共20页
明代开国文臣刘基在民众心目中是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才能不逊于张良、诸葛亮的高大形象。事实上,刘基只是朱元璋创业和开国时期众多幕僚之一,在世时宦海沉浮并不得志。刘基去世后,由于他是唯一未遭政治清算的开国伯爵,且具备天文知识,... 明代开国文臣刘基在民众心目中是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才能不逊于张良、诸葛亮的高大形象。事实上,刘基只是朱元璋创业和开国时期众多幕僚之一,在世时宦海沉浮并不得志。刘基去世后,由于他是唯一未遭政治清算的开国伯爵,且具备天文知识,故成为史家拔高、吹捧朱元璋的最佳陪衬人选。基于此原因,明代史家对刘基的传记书写刻意模仿《史记·留侯世家》的书写模式,受三国文化影响,又融入了大量三国文化元素。此类历史书写模式,虽然使刘基迅速登上神坛,并为民众所接受,但却导致刘基的历史叙述严重失真。特别是在明清野史、民间传说穿凿附会、层累叠加下,经浙籍官员推波助澜,被官方有意制造的刘伯温形象通过小说、话本、戏剧等文学形式进行传播,使刘基历史地位陡升,但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的历史事迹却早已失去本来面貌。时至今日,民间只知制造出的刘伯温,而不知历史上真实的刘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朱元璋 《史记》 《三国演义》 浙籍官员
下载PDF
文学作品英译本中的重构现象研究--以《浮生六记》四部英译本为例
7
作者 胡小兵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8-101,共4页
文学作品的英译一直被视为翻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传统翻译观强调译本应对原文进行忠实再现,而现代翻译理论则开始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认为翻译过程是对原作品的一种改写与重构。本文以文学作品《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 文学作品的英译一直被视为翻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传统翻译观强调译本应对原文进行忠实再现,而现代翻译理论则开始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认为翻译过程是对原作品的一种改写与重构。本文以文学作品《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四部英文译本的深度比较,从副文本、叙事结构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对文学翻译中的重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文学翻译中的译本重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这种重构不仅丰富了译作的多样性,而且提高了文学作品译本在异域文化中的传播性与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英译 译本研究 重构现象
下载PDF
刘基诗文跨媒介转化与开发的现实基础、理论与策略
8
作者 康楠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刘基诗文是承载、印证刘基人生轨迹的看点,具有先天的资源、价值优势,可适应在多元媒介间的迁移与转化。采捃刘基行吟于浙江诗路的履痕,以跨媒介视角观照刘基诗文与浙江诗路的联系,可于浙江诗路的统一叙事逻辑中丰富刘基诗文媒介产品纬... 刘基诗文是承载、印证刘基人生轨迹的看点,具有先天的资源、价值优势,可适应在多元媒介间的迁移与转化。采捃刘基行吟于浙江诗路的履痕,以跨媒介视角观照刘基诗文与浙江诗路的联系,可于浙江诗路的统一叙事逻辑中丰富刘基诗文媒介产品纬度,拓展诗文的文化创意应用场景及文旅开发空间格局。在跨媒介转化与开发中,刘基诗文将由单篇诗文的碎片化解读转向对情感意蕴的整体性诠释,浙江诗路文化景观也会从各自分散独立运行演变为因地制宜协同发展,最终实现诗人、诗文与诗路的多轨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诗文 跨媒介 浙江诗路 文旅开发
下载PDF
论杨绛记忆书写的伦理与诗学
9
作者 孙大坤 《长江学术》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作家姿态和自我意识,及其对所忆内容的取舍着墨和对“改造”成效的自审,不仅从形式上丰富了新时期的记忆书写,同时也提示了知识分子反思历史的别样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文化记忆 《干校六记》 《将饮茶》
下载PDF
从《针方六集》论“八脉交会穴”
10
作者 杨帅 秦丽娜 宋裕如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3期69-72,共4页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之作,其中有大量篇幅对八脉交会穴进行了论述,有较强的实用性,被称为“针家纪纲”。文章对《针方六集》中“八法”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出“八法”形成不晚于元代窦杰的《针经指南》,并...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之作,其中有大量篇幅对八脉交会穴进行了论述,有较强的实用性,被称为“针家纪纲”。文章对《针方六集》中“八法”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出“八法”形成不晚于元代窦杰的《针经指南》,并通过《医学小经》以歌诀形式流传。《针方六集》提出了“列缺本络手阳明,心主犹乎心,又肝肾之邪同一治,皆不及之及也”,将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全部囊括其中;首次以伤寒六经“表、里、半表半里”理论解释“八脉”交会穴的治疗原理,提出了后溪穴与申脉穴主治在表之疼痛性疾病,内关穴与公孙穴主治在里之胃肠、心胸疾病,临泣穴与外关穴主治在半表半里之肝胆、三焦疾病。系统整理了八脉交会穴定位(值得注意的是照海穴、申脉穴、列缺穴的定位),强调“解结”与四穴同取,同时需要在针刺得气基础上进行补泻,以症状好转为一次治疗结束的标志等。文章最后以临床案例进行验证,并对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现状予以分析,提出了相应观点,以期为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提供少许启发,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针方六集》 八脉交会穴
下载PDF
试析魏晋玄学下嗜酒的阮籍与刘伶
11
作者 陈浩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魏晋之际是中国古代政权与思想文化之大变局。在“食药饮酒”成风,儒学式微、玄学兴起的魏晋时期却孕育出像“竹林七贤”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名士团体。“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与刘伶面对同样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环境,都选择通过嗜酒方式以达避... 魏晋之际是中国古代政权与思想文化之大变局。在“食药饮酒”成风,儒学式微、玄学兴起的魏晋时期却孕育出像“竹林七贤”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名士团体。“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与刘伶面对同样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环境,都选择通过嗜酒方式以达避祸、入玄、反抗等目的,都在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人先生”形象并为之效仿。然而,两人在现实中的行动却因思想上的差异显得不尽相同,并导致两人最终走向不同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刘伶 嗜酒 玄学
下载PDF
从《柳氏传》到《玉合记》的嬗变原因考察
12
作者 薛丽娜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唐代小说《柳氏传》在后世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改编。其中,明代传奇《玉合记》是较为贴近原作且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改编。从《柳氏传》到《玉合记》的嬗变受到文体特征、创作者心态以及时代风气等多方面影响。传奇的庞大体制促使《玉合记... 唐代小说《柳氏传》在后世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改编。其中,明代传奇《玉合记》是较为贴近原作且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改编。从《柳氏传》到《玉合记》的嬗变受到文体特征、创作者心态以及时代风气等多方面影响。传奇的庞大体制促使《玉合记》增添人物、细化情节;为满足舞台表演需要,设计更丰满合理、极具巧合性的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增加滑稽内容以适应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由于创作者身份和心态的转变,作品主题由政治反思转变为个人理想寄寓。《玉合记》强调忠义、贞节,歌颂自由恋爱,深受明代时代风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氏传》 《玉合记》 文体改编 文人心态 时代风气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永州八记》的再阐释
13
作者 陈珊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使其所处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谪永州时的代表之作,从空间角度解读《永州八记》有助于对其文学创作进行更深入地挖掘。在《永州八记》中蕴含着居住空间、游历空间、文本空间...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使其所处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谪永州时的代表之作,从空间角度解读《永州八记》有助于对其文学创作进行更深入地挖掘。在《永州八记》中蕴含着居住空间、游历空间、文本空间三层空间。居住空间是创作的基础,为柳宗元提供了游历的可能性,营造了佛意的思想环境。而与现实空间有巨大差异的游历空间,则真实反映出《永州八记》山水之乐下掩盖的内心之苦。文本空间则是柳宗元对自我的建构,他通过以自我为参照的书写,在《永州八记》中建构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文本空间,并对空间进行改造,将自己的理想精神和人格精神寄托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永州八记》 空间视域
下载PDF
邹绍先与刘长卿、皇甫冉、张继交游暨任河南租庸判官时间新考
14
作者 赵鹿园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邹绍先赴河南任租庸判官,因刘长卿、皇甫冉、张继赠诗送别而值得关注。邹绍先任官时间,学界考订不一,多不自洽处。根据赠诗题目中“陈留”“毗陵”“洪州”的位置关系,结合三诗的形制特点,知三首诗为三诗人同在毗陵所作。根据三诗内容典... 邹绍先赴河南任租庸判官,因刘长卿、皇甫冉、张继赠诗送别而值得关注。邹绍先任官时间,学界考订不一,多不自洽处。根据赠诗题目中“陈留”“毗陵”“洪州”的位置关系,结合三诗的形制特点,知三首诗为三诗人同在毗陵所作。根据三诗内容典故,综合安史之乱以来尹子奇、史思明乱河南等史料及刘长卿、皇甫冉、张继交游轨迹,可考订邹绍先任官时间在乾元二年(758)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绍先 刘长卿 皇甫冉 张继 租庸判官 时间考
下载PDF
清刘文淇、刘毓崧地理方志校勘述评——以《宋元镇江志校勘记》《舆地纪胜校勘记》为例
15
作者 孙靖 王媛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2期62-70,162,共10页
清人刘文淇、刘毓崧父子共同完成了4卷《宋元镇江志校勘记》和52卷《舆地纪胜校勘记》。针对未经编次的辑本宋、元《镇江志》,刘氏校正了文字段落、类目篇章、行款格式等,厘清了混杂的诸志并各复其貌。还利用新发现的影宋抄本《舆地纪胜... 清人刘文淇、刘毓崧父子共同完成了4卷《宋元镇江志校勘记》和52卷《舆地纪胜校勘记》。针对未经编次的辑本宋、元《镇江志》,刘氏校正了文字段落、类目篇章、行款格式等,厘清了混杂的诸志并各复其貌。还利用新发现的影宋抄本《舆地纪胜》,爬梳群籍、着力他校,通过地志体例特征,以理校的方式,配以精深的小学功底,最大程度存真复原。在整个校勘过程中,刘氏态度通达、实事求是,还归纳总结了校勘理论,虽偶有失误,但瑕不掩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文淇 刘毓崧 《镇江志》 《舆地纪胜》 校勘
下载PDF
汉魏晋易代之际文学思想交融与理论突破
16
作者 王洪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7-86,共10页
按照文质相复的历史循环理论来衡量,魏晋是一个主文的时代。刘勰将“质文代变”转换成文学理论命题。从文学发展史上来看,魏晋是一个灿烂的文学时代,而这个时代得到了史学观念与文学理论的双重支持。西汉末叶扬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 按照文质相复的历史循环理论来衡量,魏晋是一个主文的时代。刘勰将“质文代变”转换成文学理论命题。从文学发展史上来看,魏晋是一个灿烂的文学时代,而这个时代得到了史学观念与文学理论的双重支持。西汉末叶扬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的儒家文学观念,于汉末魏初“唯才是举”大时代背景下有了“诗赋欲丽”的隔空响应与理论续写。过度重视生活奢靡享受,追求生活的无上质量,钟情心神的快乐精彩,甚至对于美好的容颜、外在的神采风姿也是趋之若鹜,在文学上必然更加重视与追求绮丽的文采,从而形成靡丽的形式主义文风。在“灵均余影”与“瞻望魏采”双重因素影响下,“诗缘情而绮靡”的文学批评理论应运而生。虽然魏晋文学自觉说已经被证伪,但文学脱离了儒家教化的羁绊,在魏晋得以实现回归文学本位,追求文学个性以及华美辞采、任情任性,这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巨大进步。一个区别于汉风唐韵的华丽的文学时代令后世瞻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晋 易代 刘勰 扬雄 陆机 文学思想
下载PDF
中藏医名方六味锦鸡儿汤散降尿酸作用机理研究
17
作者 向阳 张敏 +1 位作者 胡红梅 岳崇俊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尿酸代谢及肾脏炎症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模型组(B),别嘌醇组(C),六味锦鸡儿汤散高(D)、中(E)、低(F)剂量组,每组8只。除A组外,各组采用灌胃氧嗪酸钾(... 目的:探讨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尿酸代谢及肾脏炎症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模型组(B),别嘌醇组(C),六味锦鸡儿汤散高(D)、中(E)、低(F)剂量组,每组8只。除A组外,各组采用灌胃氧嗪酸钾(1.5 g/kg)、腺嘌呤(0.1 g/kg)造模4周,造模成功后D(1.6 g/kg)、E(0.8 g/kg)、F(0.4 g/kg)组采用六味锦鸡儿汤散水煎液进行灌胃,C组灌胃别嘌醇(30 mg/kg),A组、B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治疗6周后,麻醉大鼠,收集样本,采用生化检测血清SUA、Cr、BUN含量及XO活性,WB检测肾脏GLUT9、URAT1、OAT1、OAT3、TLR2、TLR4、MyD88、NF-κB、NLRP3、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组在SUA、Cr、BUN及血清XO活性水平上较A组显著升高(P<0.05),D、E、F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5);B组肾脏GLUT9、URAT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显著降低(P<0.05);B组肾脏OAT1、OAT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A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B组肾脏NF-κB、NLRP3、TLR2、TLR4、MyD88、IL-1β蛋白较A组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显著下调(P<0.05)。结论: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可通过抑制尿酸生成关键性酶的表达,加速肾脏尿酸排泄,同时可通过抑制尿酸盐诱发的肾脏炎症减轻组织损伤,进而对HUA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锦鸡儿汤散 高尿酸血症 藏药 血浊
下载PDF
刘宋时期的《赋集》编纂及其学术意义
18
作者 董龙光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63-78,305,共17页
南朝宋(刘宋)出现了三部《赋集》,分别由谢灵运、刘义宗和宋明帝刘彧编纂。魏晋以后辞赋数量激增使编纂《赋集》有了必要性,刘宋时期的国家典籍整理与私人校书、藏书事业的兴起,为文学总集编纂提供了重要材料来源。此时辞赋成为书写刘... 南朝宋(刘宋)出现了三部《赋集》,分别由谢灵运、刘义宗和宋明帝刘彧编纂。魏晋以后辞赋数量激增使编纂《赋集》有了必要性,刘宋时期的国家典籍整理与私人校书、藏书事业的兴起,为文学总集编纂提供了重要材料来源。此时辞赋成为书写刘宋王朝合法化、荣耀化的重要元素,也能有效在政治生活中传递政治意图;晋末宋初崇尚知识的风气影响了辞赋创作及取士,是辞赋成为重要文体的可能条件。作为我国第一次出现的专门性赋体总集,刘宋《赋集》不仅为当时的皇室成员提供习赋范本,而且反映了时人崇尚丽辞的审美趣向,并在探索编纂体例、辨析文体、保存赋体作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赋集》 谢灵运
下载PDF
刘基的八闽情缘及其影响
19
作者 刘涛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1-68,共8页
围绕刘基与福建关系史料,考察其史迹、交游、诗文、著述出版等方面,揭示其历史影响。从中发现,刘基曾到访建宁、福州等地,与闽人陈子晟、黄汶仁交好,闽地来友黄慎之,题赠前往闽地的友人高、鲍二生,为闽人后裔陈浩撰写墓志铭,述及闽人祖... 围绕刘基与福建关系史料,考察其史迹、交游、诗文、著述出版等方面,揭示其历史影响。从中发现,刘基曾到访建宁、福州等地,与闽人陈子晟、黄汶仁交好,闽地来友黄慎之,题赠前往闽地的友人高、鲍二生,为闽人后裔陈浩撰写墓志铭,述及闽人祖源叙事,称颂其挚友石末平定闽乱。闽人彭韶曾凭吊刘基,林富、陈烈曾先后重刻正德、隆庆刘基文集,江从春曾参与校正嘉靖刘基文集,张燮曾收藏成化刘基文集,并参考嘉靖刘基文集撰写读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交游 文集 八闽 明代
下载PDF
儒家礼容纲目演变与《新书·容经》的生成——以出土竹简为参照
20
作者 陈丹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4,共6页
考察《新书·容经》文本结构可知,以制度、轶事、古语立说的后半篇为阐释礼容的“传记”,历叙礼容大纲、细目及禁忌事项的前半篇,才是记录礼容纲目的“容经”。追溯贾谊的礼学师承,此“容经”源于战国晚期的荀子。在荀子之前的七十... 考察《新书·容经》文本结构可知,以制度、轶事、古语立说的后半篇为阐释礼容的“传记”,历叙礼容大纲、细目及禁忌事项的前半篇,才是记录礼容纲目的“容经”。追溯贾谊的礼学师承,此“容经”源于战国晚期的荀子。在荀子之前的七十子后学礼论中,以情境为据而象征国家礼法的《周礼》“六仪”,与以身体为本而蕴含君子德行的《礼记》“九容”,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类礼容纲目。归纳由“六仪”“九容”到“容经”的纲目演变,能够还原“容经”文本的生成过程。《新书·容经》的编纂进而促成了“容经”的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六仪” 《礼记》“九容” 《新书·容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