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卞嵩京论经方汤液派六经提纲
1
作者 徐立思 陈晓晖 +1 位作者 蔡珏 卞嵩京(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伤寒论》六经提纲千百年来观点林立,众说纷纭。经方汤液派,肇始于廖季平,奠基于刘民叔,发展于卞嵩京,于六经提纲有其独到见解,即“太阳病以脉浮为提纲,阳明病以腹满为提纲,少阳病以胸胁苦满为提纲,太阴病以吐利腹痛为提纲,少阴病以下... 《伤寒论》六经提纲千百年来观点林立,众说纷纭。经方汤液派,肇始于廖季平,奠基于刘民叔,发展于卞嵩京,于六经提纲有其独到见解,即“太阳病以脉浮为提纲,阳明病以腹满为提纲,少阳病以胸胁苦满为提纲,太阴病以吐利腹痛为提纲,少阴病以下利脉微细为提纲,厥阴病无提纲可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汤液派 伤寒论 六经提纲 刘民叔 卞嵩京
下载PDF
近代医家刘民叔辨治高血压的学术经验
2
作者 王冬 王也民 郑秀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4-1850,共7页
探讨近代巴蜀医家刘民叔辨治和预防高血压的学术经验。刘民叔根据高血压的病理、症状与转归,辨其为中医之“气血厥逆”。认为高血压病位在心与血脉,与肝相关,核心病机是营卫运行失常,心气热是根本,风是暴发诱因,营卫留止是病机结果。心... 探讨近代巴蜀医家刘民叔辨治和预防高血压的学术经验。刘民叔根据高血压的病理、症状与转归,辨其为中医之“气血厥逆”。认为高血压病位在心与血脉,与肝相关,核心病机是营卫运行失常,心气热是根本,风是暴发诱因,营卫留止是病机结果。心气热则营卫运行时速失常,痰瘀内结,留止于血脉,引起血压升高,常隐匿起病,发为无症状性高血压。在此基础上,若火动生风,风火相煽则病势暴速,形成高血压急症,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220 mmHg,和/或舒张压≥140 mmHg),伴/不伴靶器官损害症状。刘民叔以养藏为防治原则,自制凌霄抵当汤,从心气热、营卫留止、风煽火烈3个病机节点恢复营卫运行常度,以降压、救急和保护靶器官损害,治疗高血压久病乃至脑出血者。预防方面认为,未厥当养藏,重节欲保精;已病慎始,早治防传,填精善后防复,力求断病绝根,防止二次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民叔 高血压 气血厥逆 脑出血 凌霄抵当汤 学术经验
下载PDF
近现代中医名家刘民叔学术特长辑要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大鹏 郭怡 刘川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7期3-6,共4页
刘民叔(1897—1960),四川成都人,近现代中医名家,扶阳大家,师从国学大师廖平(字季平),治学有廖师遗风;刘民叔倡导讲学行道,所谓'大匠诲人,予人以规矩,不予人以巧',以古医为本,创办中国古医学会,刊发《古医汤液丛书》,时年《神... 刘民叔(1897—1960),四川成都人,近现代中医名家,扶阳大家,师从国学大师廖平(字季平),治学有廖师遗风;刘民叔倡导讲学行道,所谓'大匠诲人,予人以规矩,不予人以巧',以古医为本,创办中国古医学会,刊发《古医汤液丛书》,时年《神农本草经》原书真本已佚,刘民叔考订原文,更附逸文,辨异探微,详实引证,作为丛书首篇。著作颇丰,有《鲁楼医案》《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肿胀编》《华阳医说》《伤寒论霍乱训解》《素问痿论释难》《神农古本草经》等。刘民叔堪称火神派大家,尊崇《汤液经》《伤寒论》,又与郑钦安经典火神派有异,重视元气,阴阳并重,与张景岳相似,惟用药杂驳不纯,另有特色;治杂病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常施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养阳,每用大剂附、桂,附子每方少则一二两,多至半斤一斤一剂;强调道地药材,疑难杂病重视扶阳,善用扶阳之黄附块,突出黄附块之温扶元阳。外号'刘火神',擅用姜、桂、附,亦重视其他热性药物,与'祝(味菊)附子'有异,更常以硫黄、砒石入药,时人誉之为'火神',致使江南医风为之一变。创立上下两信丸,合阴阳五行,疗哮喘痼疾,上方阳气升之上午九时服用而增升阳效,下方阳气降之下午三时服用而增敛阴效。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兼通妇、儿科,早年常投麻、桂、白虎、承气原方以治时症;晚年探索中药治疗肿胀、肿瘤等疑难重症。临证用药亦奇亦正,于无法中求法,于不治中求治,匠心独特,出人意料,不可方物;或温或寒,或补或攻,或寒温互用,或攻补兼施,或轻清或峻利,或平淡或剧毒,或剂量逾恒,信手拈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匪夷所思,已臻出神入化境界。附刘民叔心腹内崩,血溢于上,并注于下-重用黄附块,寒痰坚结不解之哮喘-上下两信丸,痰闭证-砒石逐痰开窍,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参硫四逆汤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民叔 近现代中医名家 廖平(字季平) 中国古医学会 古医汤液丛书 刘火神 扶阳学派 黄附块 淡附片 硫黄 砒霜 上下两信丸 哮喘 参硫四逆汤 结核性腹膜炎 肝硬化 中药复方 中医药治疗 学术特长
下载PDF
桐城派的文统与圈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秀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5-20,共6页
桐城派从乾隆时初兴,至民国初逐渐衰歇,延绵二百多年,涉及作家上千人,是清代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作家的诗文风格多样,虽是同属一个流派,但文学创作和主张差异极大。桐城派的文统构建主要有三种表述,基本以师承及交游圈为根本。有些... 桐城派从乾隆时初兴,至民国初逐渐衰歇,延绵二百多年,涉及作家上千人,是清代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作家的诗文风格多样,虽是同属一个流派,但文学创作和主张差异极大。桐城派的文统构建主要有三种表述,基本以师承及交游圈为根本。有些被视为桐城派的作家,如恽敬、张惠言、吴敏树、朱仕琇等人,历来都有争议;有的作家本身极力反对这种流派身份,如吴敏树坚决不认为自己属于桐城派。圈子的特性也导致了流派的一些弊端,最典型的是门派之见和相互间的吹捧。刘大櫆的弟子吴定就否认刘大櫆文章学习过方苞,且认为刘文高于方文。吴汝纶等人对曾克耑的评价就有些言过其实。流派的表面是作家们文学宗旨的统一,实际上是因圈子而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文统 圈子 姚鼐 曾国藩 吴敏树 刘声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