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in treating Osteoporosi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1
作者 Rui Zhang Qiu-Yan Li +4 位作者 Tian Jin Hua Qu Miao-Ran Wang Xu-Jie Wang Xue-Xue Zhang 《Aging Communications》 2021年第4期6-12,共7页
Objective:To predict the active components,targets of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Methods:The components and targets of all th... Objective:To predict the active components,targets of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Methods:The components and targets of all the herbs of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were obtained from ETCM database,Osteoporosi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target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GeneCards and DrugBank databases,selected based on STRING database for PPI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build the network through the software of Cytoscape,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and Gene Ontology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by R software.Results:181 active compounds and 762 disease-related from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there were 144 disease-related common targets obtained from Venn Diagram.IL6,TNF,PPARA,PPARG,SRC and other 11 targets are the node protein of the whole network.In the multisystem biological reaction process such as neurotransmitter,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Conclusion:Liuwei Dihuang pill may play a co-therapeutic role in Osteoporosi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multi-system biological reaction process such as neurotransmitter,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OSTEOPOROSIS Alzheimer’s Disease Network pharmacology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景全 王金龙 +6 位作者 闫黎 王艺蓉 张新蕾 楚敏 刘晴 施建蓉 董杨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23-30,39,共9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共同分子机制,并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成分靶点数据库(SwissADME)获取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共同分子机制,并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成分靶点数据库(SwissADME)获取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并结合基因和化学物质相互作用预测数据库(STITCH)获取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信息数据库(DisGeNET)获取老年性聋和AD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借助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取核心靶点。利用富集分析数据平台(Metascape)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核心靶点与相关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采用过氧化氢(H2O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六味地黄丸的作用。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观察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结果共获得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86种,主要来自薯蓣皂素、视黄醇、丹皮酚、软脂酸等化合物,六味地黄丸防治老年性聋和AD共有靶点49个,核心靶点为AKT1、TNF、IL-6、MMP-9等。GO分析表明这些共有靶点主要参与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进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有靶点主要涉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NF-α、IL-6、AKT1、MMP-9与相关成分均存在结合可能。细胞实验结果发现,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可以增强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ROS、TNF-α、IL-6水平,增加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AD具有物质基础,其共同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薯蓣皂素、视黄醇、丹皮酚等多种成分,作用于AKT、TNF-α、IL-6、MMP-9等核心靶点,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聋 经典名方 六味地黄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中药研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叶勇 吴吉 +2 位作者 赵凡 朱沁泉 张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结合动物实验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基因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结合动物实验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基因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ASD疾病靶基因;将上述靶基因用韦恩图取交集后再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PPI网络;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及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验证:选用8只SPF级SD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孕鼠组(1只)及模型孕鼠组(7只),采用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alproate,VPA)造模。筛选符合ASD疾病模型的30只雄性仔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生素D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同样筛选出空白仔鼠,为空白组,每组6只。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六味地黄丸悬浮液0.75、1.5、3 g/kg灌胃;维生素D组予维生素D滴剂1480 IU/kg灌胃;模型组、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干预1次/d,连续干预2周。采用三箱社交实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社交情况;ELISA检测各组仔鼠海马体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仔鼠海马体中β-Catenin、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ellular 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ell cycle protein D1,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从六味地黄丸中筛选共得到74个活性成分及205个药物靶基因,3903个ASD疾病靶基因,127个关键靶点及蛋白激酶Bα(protein kinase Bα,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显示主要作用于有机氮原化合物的细胞反应、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动等,KEGG通路富集显示调控TNF、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Wn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中的有效成分可与核心蛋白Akt1结构稳定。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社交能力测试阶段,模型组、维生素D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仔鼠接触陌生鼠1的时间均短于空白组(P<0.05);给药2周后,维生素D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接触陌生鼠1的时间延长(P<0.05)。在社交新颖性测试阶段,模型组、维生素D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仔鼠接触陌生鼠2的时间短于较空白组(P<0.05);给药2周后,维生素D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接触陌生鼠2的时间延长(P<0.05)。矿场实验结果提示,治疗后,中药低、中剂量组活动总路程及中央区域活动路程均增加(P<0.05),维生素D组、中药高剂量组活动总路程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D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GSK-3β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水平降低(P<0.05),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减少(P<0.05);中药低剂量组Cyclin D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有效调控Wnt信号通路,改善VPA诱导的ASD仔鼠社交行为、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六味地黄丸 孤独症谱系障碍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孙文婷 王琬茹 +2 位作者 陈璐 孔维萍 阎小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5期93-97,I0005-I0008,共9页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公共数据库平台TCMSP、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OMIM和TTD对六味地黄汤组成药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PSS的疾病靶标进行检...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公共数据库平台TCMSP、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OMIM和TTD对六味地黄汤组成药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PSS的疾病靶标进行检索,将药物成分靶点与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六味地黄汤治疗pSS的潜在靶点;使用STRING 11.5数据库获得六味地黄汤治疗PSS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差异生物过程及靶点通路;使用Auto Dock 1.5.6及Pymol 2.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之间的亲和力。结果 筛选得到六味地黄汤的药物活性成分74个,作用靶点184个,PSS疾病相关靶点1161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69个。数据分析显示,六味地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海风藤酮和薯蓣皂苷元,六味地黄汤治疗pSS的8个核心靶点包括AKT1、CASP3、JUN、MMP9、NFKBIA、TP53、VEGFA。GO富集主要涉及脂多糖、氧化应激、活性氧代谢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主要涉及抗炎、氧化应激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8个核心靶点与相应的活性成分的结合能均≤-5 kcal/mol,其中槲皮素与8个核心靶点均能较好地结合,可能是六味地黄汤干预pSS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CASP3、JUN、MMP9、NFKBIA、TP53、VEGFA、IL-1β等关键靶点,通过“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其中槲皮素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六味地黄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颖琳 黄发义 +2 位作者 滕月 李晓洁 刘求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7-65,F0003,共10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潜在机制并利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平台筛选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靶点,通过疾病数据库(GeneCards、OMIM、Drugbank、T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潜在机制并利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平台筛选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靶点,通过疾病数据库(GeneCards、OMIM、Drugbank、TTD数据库)获取DR相关靶标并预测六味地黄丸治疗DR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网站和Cytoscape3.7.2软件绘制“复方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结构,同时建立PPI网络模型并找到关键靶点。对六味地黄丸治疗DR的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实现分子对接。结果 (1)获得六味地黄丸活性成分69个,有效成分靶点蛋白203个,DR相关基因3326个,交集靶点121个,核心靶标13个。(2)与DR治疗相关的生物学进程(biological process,BP)包括对脂多糖、氧化应激、化学应激的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提示关键的通路涵盖AGE-RAGE、PI3K-Akt、HIF-1信号通路等。(3)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薯蓣皂苷、山柰酚、β-谷甾醇与核心靶点有良好的亲和力(结合能≤-5.0 kJ·mol-1)。结论 AGEs-RAGE、PI3K-Akt、HIF-1、TNF、IL-17等信号通路具有诱导氧化应激、加重炎症刺激、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功能,在DR病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六味地黄丸中的槲皮素、薯蓣皂苷、山柰酚、β-谷甾醇通过作用于以上通路,达到对DR的干预效果,延缓病程发展,展现出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及临床作用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董晓婷 邓炎招 吴丽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4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明溪县总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消渴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明溪县总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消渴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丸合用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可提升其临床疗效和血糖控制效果,并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丸 六味地黄丸 2型糖尿病 药理作用 临床作用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及组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卢亚南 王素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2期203-206,共4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危害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防护十分重要。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分子影响、纤维化等因素与D...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危害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防护十分重要。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分子影响、纤维化等因素与DN的发生密切相关。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改善糖脂代谢、保护肾功能、调节血压、抗衰老等药理作用。文章对近年来六味地黄丸及配伍药物治疗DN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六味地黄丸治疗DN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糖尿病肾病 六味地黄丸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与超滤联用对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和马钱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8
作者 郭立玮 彭国平 +2 位作者 王天山 徐南平 邢卫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考察大孔树脂吸附与超滤技术联用精制技术对六味地黄丸有关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结果:精制的提取物重量只有原药材的4.6%,而98%的丹皮酚与86%的马钱素被保留。结论:该联用精制技术可有效地减少服用量。
关键词 超滤 大孔树脂 六味地黄丸 丹皮酚 马钱素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杜标炎 王慧峰 +5 位作者 谭宇蕙 吴映雅 张立群 李杰芬 罗惠 易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细胞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探讨建立中西医结合肿瘤自杀基因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培养病毒包装细胞PT67/tk,病毒上清感染肝细胞癌细胞株H22后用G418筛选2周,获得抗性细胞克隆,...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细胞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探讨建立中西医结合肿瘤自杀基因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培养病毒包装细胞PT67/tk,病毒上清感染肝细胞癌细胞株H22后用G418筛选2周,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命名为H22/tk并进行体外丙氧鸟苷(GCV)杀伤试验;证明杀伤活性后,将H22/tk与野生型H22按1∶4的比例混合后接种于昆明种小鼠皮下组织内造模,分为模型对照组、自杀基因治疗组、六味地黄丸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N=20),并设正常对照组(N=10);六味地黄丸治疗从接种第2天起共15 d,GCV治疗从接种第6天起共11 d,观察疗效。【结果】体外实验中GCV对H22/tk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表明体外病毒感染肝癌细胞成功,病毒携带的外源性自杀基因已表达且具有生物学活性。体内实验中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6天各组能触摸到肿瘤,成瘤率100%。自杀基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小鼠移植性肝细胞癌生长速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以瘤块质量计算,其抑瘤率为63.0%(P<0.05);而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和单纯自杀基因治疗抑瘤率分别为46.3%和37.4%,但两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病理检查:各治疗组肉眼可见肿瘤体积均较模型对照组肿瘤体积小,以联合治疗组更明显。镜下可见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密度相对较低,肿瘤周围有较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联合治疗组更明显,各组间差别以炎症细胞浸润最突出。【结论】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 肝肿瘤/中药疗法 基因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杜标炎 张小贺 +3 位作者 谭宇蕙 吴映雅 易华 郭玉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2-156,200,共6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灌胃8 d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药物剂量为32 g.kg-1.d-1)和对照血清(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选择对B16细胞生长和形态影响不...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灌胃8 d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药物剂量为32 g.kg-1.d-1)和对照血清(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选择对B16细胞生长和形态影响不大的血清浓度(体积分数为10%)作为大鼠血清的工作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流式荧光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26/30/32)表达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空白组(无鼠血清)3种Cx几乎不表达,而对照血清和六味地黄丸各浓度含药血清均能提高Cx蛋白的表达,但含药血清的作用更为明显且有显著的量效关系;间接它被荧光法和流式荧光法检测显示类似的结果:对照血清组和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的Cx蛋白荧光强度均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但与对照血清组比较,只有高剂量含药血清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含药血清组Cx蛋白表达反而下降(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具有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 黑色素瘤 基因治疗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肝癌细胞杀伤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标炎 张爱娟 +2 位作者 谭宇蕙 易华 吴映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19-324,共6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协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的作用,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药方药的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确定丙氧鸟苷(GCV)工作浓度(3...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协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的作用,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药方药的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确定丙氧鸟苷(GCV)工作浓度(39.2μmol/L);选用SD大鼠灌胃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并观察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组、GCV对照组、自杀基因治疗对照组,以上3组均为无大鼠血清的对照组。空白血清组、GCV加空白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GCV加含药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中,所有大鼠的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再分为体积分数5%和7.5%2种浓度,每组设6个复孔。将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tk+和CBRH7919/tk-混合,使tk+细胞的比例分别占0%、5%、10%,按3×103个/孔细胞分别接种到96孔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24h后,相应加入体积分数5%或7.5%的大鼠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孵育12h,加入GCV,培养60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Q值(实测药效与理论药效的比值)分析自杀基因系统与含药血清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0.85≤Q<1.15为相加作用,Q≥1.15为协同作用)。【结果】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浓度在体积分数20%以下时未显示明显细胞毒性;血清浓度为体积分数5%和7.5%时,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与单独含药血清组及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比较,联合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强于其他非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性(Q>1.15)。【结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杀伤肿瘤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 基因疗法 自杀基因 肿瘤细胞 培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自杀基因系统杀伤肝癌细胞增效作用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标炎 张爱娟 +3 位作者 谭宇蕙 易华 吴映雅 郭玉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HSV-tk/GCV系统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的增效作用,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药方药的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并确定丙氧鸟苷(GCV)的工作浓度... 【目的】观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HSV-tk/GCV系统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的增效作用,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药方药的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并确定丙氧鸟苷(GCV)的工作浓度(39.2μmol/L);制备SD大鼠4 d和8 d六味地黄丸(剂量为32.gkg-.1d-1)灌胃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灌胃空白血清;用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tk-或tk+与tk-1∶9比例混合细胞按3×103个/孔铺96孔板,分为空白血清组、GCV加空白血清组、10%tk+/GCV加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GCV加含药血清组及10%tk+/GCV联合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又再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个复孔,用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各组分别加入相应空白血清或含药血清,孵育12 h,加入终浓度39.2μmol/L的GCV,培养60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Q值法分析自杀基因系统与含药血清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结果】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GCV加空白血清组、GCV加含药血清组细胞均未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10%tk+/GCV加空白血清组及10%tk+/GCV联合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组均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与空白血清组比较,P<0.05),联合组存活率显著低于10%tk+/GCV加空白血清组(P<0.05);含药血清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联合作用具有协同性(Q>1.15),且有浓度依赖性。给药4 d血清和给药8 d血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系统10%tk+/GCV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 肝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基因治疗 肿瘤细胞 培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治疗黑色素瘤增效作用的缝隙连接机制初探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杜标炎 郭玉荣 +2 位作者 易华 谭宇蕙 吴映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1-658,共8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增效作用的缝隙连接机制。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别为2.5%、5.0%、10.0%六味血清)及10.0%对照血清。采用RT-PCR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B16...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增效作用的缝隙连接机制。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别为2.5%、5.0%、10.0%六味血清)及10.0%对照血清。采用RT-PCR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B16细胞株的缝隙链接蛋白(Cx)26和Cx43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对B16细胞Cx26和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Cx26-309、Cx26-337、Cx26-367、Cx26-2098 SiRNA对Cx26的干扰效率,选用干扰效率最高的Cx26-2098 SiRNA干扰Cx26基因后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HSV-tk/GCV的旁观者效应;MTT法检测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抑制剂甘草次酸(GA)对六味地黄丸联合tk/GCV系统对B16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实验设为对照血清组,2.5%、5.0%、10.0%六味血清组(简称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血清联合GCV组,低、中、高剂量联合GCV组,低、中、高剂量联合GCV加GA组。GCV终浓度为20mol/L,GA终浓度为50mol/L。结果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提高B16细胞中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具有量效依赖关系;对Cx26 mRNA与蛋白的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低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而高剂量是能上调其表达;SiRNA干扰Cx26基因表达后,六味地黄丸联合自杀基因治疗的旁观者效应与没有干扰前比较无明显的变化;低、中、高剂量联合GCV组在GA阻断前细胞抑制率(48.75%、59.39%、69.28%)与阻断后细胞抑制率(29.14%、38.71%、58.13%)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效作用与缝隙连接机制有关,可能是通过提高Cx26和Cx43等缝隙连接蛋白表达而达到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 六味地黄丸 血清药理学 缝隙连接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药物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卞慧敏 张旭 +3 位作者 龚婕宁 朱平 魏凯峰 刘学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药物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致VEC凋亡模型 ,并通过MTT、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的检测 ,观察了药物血清对VEC的保护作用 ,并通过MDA、SOD等指标探讨...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药物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致VEC凋亡模型 ,并通过MTT、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的检测 ,观察了药物血清对VEC的保护作用 ,并通过MDA、SOD等指标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 :六味地黄汤药物血清可减轻LPS对VEC的损伤 ,抑制VEC凋亡发生 ,促进VEC增殖 ;并可通过增加VEC分泌SOD ,清除MDA ,而达到其减轻LPS对内皮细胞损伤的目的。结论 :六味地黄汤具有保护VEC损伤模型的作用 ,这种作用将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药物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 VEC凋亡模型 大肠杆菌内毒素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自杀基因系统治疗黑色素瘤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杜标炎 袁静 +5 位作者 谭宇蕙 吴映雅 张立群 李杰芬 罗惠 易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97-402,共6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黑色素瘤的增效作用,以期探讨建立中西医结合肿瘤自杀基因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培养病毒包装细胞PT67/tk,病毒上清感染黑色素瘤细胞株B16,G418筛选2周,获得抗性细胞克隆...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黑色素瘤的增效作用,以期探讨建立中西医结合肿瘤自杀基因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培养病毒包装细胞PT67/tk,病毒上清感染黑色素瘤细胞株B16,G418筛选2周,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命名为B16/tk并进行体外GCV杀伤试验;证明具有杀伤活性后,将B16/tk与野生型B16按1∶4的比例混合后接种于C57BL/6J小鼠右腋下皮下组织内,以复制小鼠移植性黑色素瘤模型。将复制模型的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六味地黄丸组、自杀基因tk/GCV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N=11),六味地黄丸从接种第2天起治疗25 d,tk/GCV从接种第7天起治疗20 d,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体外杀伤实验显示,GCV对B16/tk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而对野生型B16肿瘤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表明体外病毒感染黑色素瘤细胞成功,病毒携带的外源性自杀基因已表达且具有生物学活性。联合治疗(自杀基因联合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黑色素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治疗组肿瘤质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抑瘤率达到87.1%;而单纯自杀基因组和六味地黄丸组肿瘤质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分别为62.8%和54.4%。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肉眼见治疗组肿瘤体积减小,以联合治疗组更明显。光镜下见治疗组肿瘤细胞密度相对较低,肿瘤周围有较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其中联合治疗组更明显。结果表明:自杀基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小鼠移植性黑色素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自杀基因治疗或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结论】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的免疫机制或其他机制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起到增效作用。该研究工作初步证明了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基因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实验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六味地黄丸/治疗应用 基因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月中 吴金玉 +2 位作者 祁爱容 洪钦国 汤水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所选病例12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按3∶1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86例)给予中医辨证分型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所选病例12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按3∶1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86例)给予中医辨证分型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感染、控制血压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等),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视病情继续用药,原则上不超过2个疗程。观察2组总疗效、中医证型疗效及毒副作用等,比较2组治疗前后不同证型中医症候计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9例,显著缓解30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分别为4例、5例、10例、18例,总有效率为51.35%。治疗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型疗效比较,阴虚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疗效两组相仿(P>0.05)。不同证型患者的中医症候计分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毒性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效果良好,特别是对于阴虚证患者,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IgA/中药疗法 六味地黄丸/治疗应用 四君子汤/治疗应用 附桂八味丸/治疗应用 雷公藤多甙/治疗应用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老年阴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京萍 周乐全 +1 位作者 丁胜元 罗荣敬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老年阴虚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以逃避潜伏期为指标;以长时程增强(LTP)潜伏期缩短百分比及群峰电位(PS)幅值增大百分比为指标,研究六味地黄汤对老年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老年阴虚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以逃避潜伏期为指标;以长时程增强(LTP)潜伏期缩短百分比及群峰电位(PS)幅值增大百分比为指标,研究六味地黄汤对老年阴虚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其机理。结果:与老年大鼠及六味地黄汤治疗组相比,老年阴虚大鼠模型的Norris水迷宫潜伏期延长(P<0.05)、LTP潜伏期延长(P<0.05)、PS幅值增加百分比减小(P<0.05)。而老年组和六味地黄汤治疗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阴虚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较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要差,六味地黄汤对老年阳虚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药理学 阴虚 记忆障碍障 疾病模型 中药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及其活性组分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聂伟 张永祥 周金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六味地黄汤 (LW)及其活性组分 (CA4、CA4 3)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通过MTT法观察了LW及CA4、CA4 3对海马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进而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LW及CA4、CA4 3... 目的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六味地黄汤 (LW)及其活性组分 (CA4、CA4 3)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通过MTT法观察了LW及CA4、CA4 3对海马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进而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LW及CA4、CA4 3对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LW及CA4、CA4 3含药血清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 ,并且稳定线粒体膜电位与其神经保护作用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药理学 海马神经元 线粒体膜电位 六味地黄汤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家伦 雷世庸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6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制备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将免疫功能低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六味地黄汤治疗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并测定小鼠外周...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制备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将免疫功能低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六味地黄汤治疗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并测定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含量。结果六味地黄汤可以使小鼠体重明显增加,提高模型小鼠外周血CD3^+和CD4^+T细胞百分率,促进血清IgM,IgG和IgA的生成。结论六味地黄汤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免疫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现代药理学及化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永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5期15-19,共5页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LW),a class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 with the effect of “nourishing Kidney-Yin”,consists of six herbs including Rehmannia glutinosa (Shudi),Cornus officinalis(Shauz...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LW),a class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 with the effect of “nourishing Kidney-Yin”,consists of six herbs including Rehmannia glutinosa (Shudi),Cornus officinalis(Shauzhuyu),Dioscorea opposita(Shanyao),Alisma orientale(Zexie),Porie cocos (Fuling)and Paeonia suffruticosa (Mudanpi).It has long been used clinically in the treatments of many kinds of diseases with the sign of “Kidney-Yin deficiency”,such as cancer ,diabetes,autoimmue diseases, menopausal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s.The effectiveness of it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during the long-term clinical practices. In our study,the effects and the possible active mechanisms of LW on learning and memory ,neuroendocrine and immune functions were studies from the angle of neuroendocrine immunomodulation (NIM) network.In chemical fraction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immunoactive fractions or components contained in LW,the method of a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pharmacological and chemical studies was employed .The chemical fractionation was begun from the decoction and guided by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W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in several kinds of model animals such as senescence accelerated mice (SAM),chronic hanging stress-loaded mice and corticosterone-treated mice and the mechanism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s were achieved through several ways.LW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lasma level of corticosterone in SAM-prone/8 (SAMP8),a substrain of SAM.SAMP8 showed a marked elevation of plasma level of corticosterone with advancing age in comparison with SAMR1, a substrain of senescence resistant of SAM.LW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ecretion of testosterone by primary cultured testis cells from SAMP8.The immunopharmacolog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W not only improved the immune functions in several immunodeficient model animals such as cyclophospharmide-treated mice and SAMP8, but also modulated or corrected the imbalance of immune functions manifested in autoimmune model animals includig adjuvant arthritis rats and campylobacter jejuni primed mice.Under the guidance of activity evaluation ,several immunoactive fractions and pur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ecoction .The effects of some fractions and compounds were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y possessed potential immuno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e preliminary study suggested that LW possessed wid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the basic effect of LW,we postulate,is modulation the balance of NIM network disturbed in many pathological conditions.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our method employed in the study of LW is an effective and practicable way in modern studies of tradl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药理学 实验研究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