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江云 高月求 +2 位作者 朱明清 李曼 张鑫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利用D12492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为NAFLD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组,正常组20只采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模型。分别在第4周、第8周、... 目的:利用D12492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为NAFLD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组,正常组20只采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模型。分别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进行体质量、肝质量、肝组织匀浆检测,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肝脏三酰甘油等指标变化,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从第4周开始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P<0.01),而肝脏质量从第8周开始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与正常组小鼠比较,从第8周模型组小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P<0.05~P<0.01);各时间点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从第12周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三酰甘油含量升高(P<0.05和P<0.01)。肝组织HE染色示:从第12周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见脂肪变,并散布全肝,肝细胞肿胀,细胞质易见脂肪空泡,肝细胞有炎性改变;至第16周模型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较前严重,且出现大量炎细胞的浸润。结论:通过高脂饮食诱导的非NAFLD小鼠模型是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简单,重复性强,可为NAFLD的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C57bl/6小鼠 高脂饮食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冯琼 王妮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703-705,70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外周血Th9细胞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两院收治的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6例(A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4例(B组),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对...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外周血Th9细胞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两院收治的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6例(A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4例(B组),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对象外周血Th9细胞表达水平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功能指标与外周血Th9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B组患者外周血Th9细胞亚群占比显著高于A组患者和对照组(P<0.05);A组患者外周血Th9细胞亚群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患者血清AST、ALT、ALP、γ-GT、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A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γ-GT、TBIL水平与外周血Th9细胞表达均呈正相关(r=0.562、0.536、0.574、0.504,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呈高表达,且与AST、ALT、γ-GT、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功能试验 Th9细胞/血液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惠 凌青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1年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1.43%(30/42),高于对照组的51.16%(22/4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抑制中晚期肝癌患者肿瘤生长的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患者1年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 肝肿瘤/外科学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甲胎蛋白类/血液 CA-125抗原/血液
下载PDF
267例脂肪肝与血脂、血糖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贺凤义 陈焕春 +2 位作者 刘宏 王春霞 王云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426-427,共2页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发病状况及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2005年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 269人,经肝脏B超诊断为脂肪肝者作为研究组,同时从单位体检资料中抽取年龄、性别、体重与研究对象组相似且数量大致...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发病状况及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2005年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 269人,经肝脏B超诊断为脂肪肝者作为研究组,同时从单位体检资料中抽取年龄、性别、体重与研究对象组相似且数量大致相当的非脂肪肝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进行血脂和血糖检查。【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1.04%;脂肪肝组高脂血症、高血糖检出率明显高与非脂肪肝组,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的发生率与血脂、血糖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血液 脂类/血液 血糖/分析
下载PDF
辅酶Q10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肝脏酶活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谢晓莉 郭文怡 +4 位作者 李虎 王海昌 范延红 许爱斌 杨省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9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观察辅酶Q10(CoQ10)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肝脏酶活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50例冠心病伴血脂水平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 【目的】观察辅酶Q10(CoQ10)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肝脏酶活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50例冠心病伴血脂水平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CoQ10 30mg/d,分3次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CoQ10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体内CoQ10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O.05);ALT、AST未见显著性增高(P〉0.05);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HDL-C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内CoQ10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ALT、AST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脂水平除LDL-C明显降低(P〈0.05)外,其余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CoQ10及血清转氨酶、血脂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CoQ10可避免阿托伐他汀引起的转氨酶增高,并能增强他汀的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症 高脂血症/药物疗法 肝/酶学 脂类/血液 泛醌/投药和剂量 斯伐他汀/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围手术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测定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邓伟 赫军 陈泛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562-564,568,共4页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996至2005年间肝硬化患者72例,对其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66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A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B组),酒精性肝硬化...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996至2005年间肝硬化患者72例,对其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66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A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B组),酒精性肝硬化2例(C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D组)。结果随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A~D组分别为(3460±835)U/L(ALB≥35g/L)、(2730±920)U/L(ALB30~35g/L)、(2190±866)U/L(ALB25~30g/L)、(2134±672)U/L(ALB<25g/L),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血清胆碱酯酶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ChildC级组与ChildB级组、ChildB级组与ChildA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A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A级、ChildB级、ChildC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B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B级、ChildC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肝功能分级为ChildC级患者无论手术前为ChildA级、ChildB级还是ChildC级,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并发症的患者术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统计学差别呈显著性(P<0.05)。接受手术的66名患者中,有5人术后出现肝昏迷,一例严重者死亡,术前血清胆碱酯酶均低于1900U/L。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分级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外科学 胆碱酯酶类/A液 肝功能试验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s P-selectin和IL-18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展 周会新 王双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9期1409-1410,共2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sP-selectin)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肝肝硬化及不同分期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7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selectinI、L-18水平及肝功能。【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P-... 【目的】探讨P-选择素(sP-selectin)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肝肝硬化及不同分期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7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selectinI、L-18水平及肝功能。【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P-selectin、IL-18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增加;血清sP-selectinI、L-18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呈明显相关性。【结论】测定二者的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对判断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血液 P-选择素/血液 白细胞介素-18/血液
下载PDF
72例老年脂肪肝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敏 刘华 孙华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42-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老年脂肪肝患者72例和正常对照63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K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及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指标,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脂肪肝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老年脂肪肝患者72例和正常对照63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K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及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指标,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脂肪肝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血沉和血沉K值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01;0.02).[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明显异常,高血脂及血液粘度增加可能促使脂肪肝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脂类/血液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清AFU与AFP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9
作者 郑雅娜 左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5期719-72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450例PHC、114例肝硬化、311例转移性肝癌、58例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及20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FU与甲胎蛋白(AFP),并对95例手术后患者随访测定AFU。【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450例PHC、114例肝硬化、311例转移性肝癌、58例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及20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FU与甲胎蛋白(AFP),并对95例手术后患者随访测定AFU。【结果】PHC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血清AFU和AFP对PHC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7.2%和80.1%,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1.8%。PHC手术切除癌肿后血清AFU活性明显下降,复发时可再度升高。【结论】AFU对PHC的诊断和复发监测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诊断 甲胎蛋白类/血液 岩藻糖甘酶/血液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sP-选择素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展 周会新 王双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sP-选择素)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肝硬化患者,测定sP-选择素、肝功能及Ⅳ型胶原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sP-选择素及Ⅳ型胶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sP-选择素)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肝硬化患者,测定sP-选择素、肝功能及Ⅳ型胶原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sP-选择素及Ⅳ型胶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P-选择素与肝功能、肝功能Child分级和Ⅳ型胶原水平明显相关。【结论】血清sP-选择素水平可能是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活动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血液 P选择素/血液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婧婧 金燕 张运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9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检测,应用免疫斑点法(Euroassay)进行抗肝肾微粒体-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检测,应用免疫斑点法(Euroassay)进行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肝溶质抗原-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M2型(AMA-M2)检测,并结合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中,PBC 51例,占20.5%,其余197例原因不明。PBC患者的AMA-M2抗体均为阳性,ANA阳性32例占62.7%。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核膜型和核点型。PBC患者ALP、GGT及免疫球蛋白M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51例PBC中,4例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其中1例抗SLA/LP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型重叠,1例抗LKM-1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型重叠,2例ANA,SMA抗体阳性,提示PBC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重叠综合症。【结论】自身抗体及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PBC患者存在PBC/AIH重叠综合征;对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血液 自身抗体/A液
下载PDF
贝飞达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6的变化及预防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秀兰 陈寅 +1 位作者 胡艳娟 王恩湘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1496-1498,共3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应用贝飞达联合乳果糖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6水平的变化以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生率,寻找一种能够更有效降低SBP发生的方法。【方法】1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对照...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应用贝飞达联合乳果糖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6水平的变化以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生率,寻找一种能够更有效降低SBP发生的方法。【方法】1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贝飞达+乳果糖联用,疗程3个月。【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及TNFα、IL-6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及TNFα、IL-6明显下降,SBP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贝飞达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患者可有效的降低血浆中内毒素及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SB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药物疗法 内毒素类/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白细胞介素6/血液 腹膜炎/预防和控制 乳果糖/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的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杰晶 徐娟 +2 位作者 申洁 白胜江 刘玉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SIRT7)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三个医院就诊的205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10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SIRT7)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三个医院就诊的205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10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SIRT7表达水平。分析SIRT7水平与NAFL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NAFLD组SIRT7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NAFLD病情加重,SIRT7表达水平逐渐降低。SIRT7诊断中重度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0、75.61%和87.8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SIRT7均是进展为中重度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FPG、TC、TG、ALT、AST和SIRT7构建的预测中重度NAFLD的列线图模型的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极高,C-index为0.963。【结论】NAF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7表达水平低提示其病情严重。由FPG、TC、TG、ALT、AST和SIRT7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精准度,可有效判断中重度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单核细胞/血液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质类/血液
下载PDF
肝脾双介入对原发性肝癌血清sIL-2R和VEGF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邓俊 陈卫 +2 位作者 陆忠华 裴豪 杨小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7期1239-1240,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cE)联合脾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HCC患者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cE)联合脾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HCC患者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45例行TACE联合脾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slL-2R和VEGF,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HCC患者sIL-2R及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sIL-2R和VEGF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肝脾双介入治疗后sIL-2R和VEGFR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HCC患者TACE联合脾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A液 受体 白细胞介素2/A液 内皮生长因子/A液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与门脉高压的关系及意义
15
作者 欧文胜 刘展 阳学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498-499,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变化与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54例肝硬化患者(其中30例合并腹水)和25例正常人的血浆AT-Ⅱ水平。同时,B超测门静脉宽度,胃镜测食管静脉宽度。...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变化与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54例肝硬化患者(其中30例合并腹水)和25例正常人的血浆AT-Ⅱ水平。同时,B超测门静脉宽度,胃镜测食管静脉宽度。【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AT-Ⅱ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合并腹水患者比无腹水患者增高明显。门静脉和食管静脉宽度随与AT-Ⅱ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AT-Ⅱ可能在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AT-Ⅱ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血液 血管紧张素Ⅱ/血液 高血压 门静脉
下载PDF
骨髓血甲胎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黄建华 吕新生 尹楚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为了探索骨髓血甲胎蛋白(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和/或手术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29例。采取患者骨髓血和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AFP含量,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配对统计学分析。结果骨髓... 目的为了探索骨髓血甲胎蛋白(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和/或手术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29例。采取患者骨髓血和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AFP含量,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配对统计学分析。结果骨髓血AFP的含量为4364±965μg/L,血清AFP含量为4101±910μg/L,两者对肝细胞癌的诊断阳性率均为552%(16/2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者与其相对应组比较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血与外周静脉血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具有同样价值,因其采集较静脉血困难,不宜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甲胎蛋白 血液 骨髓
下载PDF
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1水平与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涛 张文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368-1370,13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l(APPL1)水平与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于本院... 【目的】探讨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l(APPL1)水平与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APPL1、胆碱酯酶(CHE)、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分析乙肝肝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比较观察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B7-H3、APPL1水平,分析血清B7-H3、APPL1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饮酒史、营养不良、胆汁淤积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B7-H3、APPL1水平高于对照组,CHE、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营养不良、胆汁淤积及血清CHE、TG、TC、APPL1、B7-H3水平均为乙肝肝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血清APPL1、B7-H3水平低于E级患者,B级患者低于C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与血清B7-H3、APPL1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573.0.690,均P<0.05)。【结论】血清B7-H3、APPL1水平同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动态监测B7-H3、APPL1水平对临床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并发症 肝硬化/病因学 抗原 CD86/血液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类/血液
下载PDF
壳聚糖和中药复方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蒋莉 戚晓红 +3 位作者 吴翠贞 李晓宇 李跃华 阙伶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壳聚糖和中药首乌、丹参、牛膝的复方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在小剂量的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药物,以肝脏的脂质含量为衡量指标,观察药物预防结果。结... 目的:观察壳聚糖和中药首乌、丹参、牛膝的复方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在小剂量的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药物,以肝脏的脂质含量为衡量指标,观察药物预防结果。结果:四氯化碳损伤肝脏合并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的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增加,SOD活力明显降低,镜检显示肝细胞肿胀,内部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而药物防治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TG、TC值显著降低,肝细胞的脂变程度明显小于模型组,表现为脂滴减少,脂变面积缩小,SOD活力逐渐升高并恢复正常,其改善程度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应用中、高剂量的药物还可使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药物对脂肪肝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其机理除了减少脂肪自肠道的吸收外,还可能有保护肝脏、提高肝抗氧化能力,促进其对脂质的氧化与转运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壳聚糖 首乌 丹参 牛膝 甘油三酯 胆固醇 丙氨酸 转氨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特异性下调LKB1的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沙亮 何剑波 +5 位作者 李科志 陈闯 黄山 赵荫农 连芳 邬国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875-879,共5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下调LKB1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系SK-hep-1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中LKB1表达情况。设计并合成LKB1特异性双链小干扰RNA(LKB1-siRNA),转染到高表达LKB1的... 目的研究特异性下调LKB1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系SK-hep-1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中LKB1表达情况。设计并合成LKB1特异性双链小干扰RNA(LKB1-siRNA),转染到高表达LKB1的人肝癌细胞株SK-hep-1中靶向沉默LKB1基因表达,并设置阴性对照组(NC组)。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KB1基因的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能力。通过体外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LKB1表达沉默后对人肝癌细胞株SK-hep-1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人肝细胞HL7702相比,LKB1基因和蛋白在人肝癌细胞SK-hep-1中高表达(P值均<0.05)。与NC组相比,siLKB1-1处理组SK-hep-1细胞中的LKB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NC组相比,siLKB1-1转染的SK-hep-1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1.393±0.022 vs 1.128±0.032、147±19 vs 83±21、113±13 vs 75±17;t值分别为15.313、14.879、8.791;P值均<0.001)。结论 LKB1有可能参与抑制肝癌增殖、侵袭迁移的过程并影响肝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LKB1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细胞运动
下载PDF
大鼠肝血窦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及防护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永福 秦保明 叶学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 研究肝血窦内皮细胞(SEC)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及防护方法。方法 采用大鼠肝部分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丹参和异搏定作为实验组,观察缺血45 min 及再灌注30 min 后SEC 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OF... 目的 研究肝血窦内皮细胞(SEC)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及防护方法。方法 采用大鼠肝部分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丹参和异搏定作为实验组,观察缺血45 min 及再灌注30 min 后SEC 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OFR) 和钙离子拮抗剂的关系,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值。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SEC 有损伤,但与OFR和细胞内钙超载无关;丹参可防护其损伤,而异搏定不能,但二者均可使肝功能损害减轻。结论 OFR 和细胞内钙超载不是SEC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丹参可防护SEC 及肝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异搏定不能防护SEC 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可防护肝细胞损伤,保护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上皮细胞/超微结构 肝/血液供给 丹参/药理学 异搏定/药理学 细胞低氧/药物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