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护条款的适用--以民事司法实践为视角
1
作者 罗芳 陶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4-90,共7页
《民法总则》(现《民法典》)第185条和《英雄烈士保护法》中有关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的多数规定已成为我国审理涉及侵害英烈人格利益纠纷的民事案件的主要依据。结合若干相关案例,对这些规定在民事司法适用中的要点进行梳理时发现,这些规... 《民法总则》(现《民法典》)第185条和《英雄烈士保护法》中有关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的多数规定已成为我国审理涉及侵害英烈人格利益纠纷的民事案件的主要依据。结合若干相关案例,对这些规定在民事司法适用中的要点进行梳理时发现,这些规定中还存在“英雄烈士”的含义不明,禁止将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用于营利性活动的规定不周延,未明确英雄烈士近亲属的范围和顺位,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适用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被淡化和相关的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今后在修订已有规定或出台新相关规定时,应针对这些问题和结合已有的司法实践经验来完善对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烈士 人格利益 民事司法实践 英烈保护法 民法典
下载PDF
中国政治文化对公共政治讨论话语的影响——以立法听证会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善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10,共14页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行为者并非"纯理性人",而是"情况中的主体"(situated agency)。在立法听证会上,代表们从自身政治身份的合法性、论点论据的合理性、话语方式的合情性等方面来构建自己的政治话语。基于此,...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行为者并非"纯理性人",而是"情况中的主体"(situated agency)。在立法听证会上,代表们从自身政治身份的合法性、论点论据的合理性、话语方式的合情性等方面来构建自己的政治话语。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两个立法听证会上41个代表发言中的545个论证点进行文本分析,以考察当前中国公共政治讨论中精英与民众代表的话语特征,探讨这些特征的中国政治文化根源。在听证过程中,听证代表对政府以及自身政治身份的认知、论证的"实用理性"特质、政治文化中"言路"对代表论证的"塑形"作用、听证代表们对"民生"这一价值观的运用是本文的四项基本假设。分析显示,听证会代表们紧密围绕听证事项进行论证,积极运用职业经验和相关事实与知识,主动调动民生、平等等核心价值观,以维护自身合法性、巩固观点、增强论证的理性程度。精英和民众代表与政府对话的话语形态明显不同,体现出"理性辅政"和"理性倾诉"两种中国公共政治讨论的雏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政治 政治讨论 公共管理 政治文化 协商政治 听证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