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SDW速度随激光参数和环境气体压强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倩 洪延姬 +1 位作者 叶继飞 文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对LSDW速度随入射激光能量、激光聚焦角度和环境气体压强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入射单脉冲激光能量越大,聚焦角度越小,环境气体压强越小,LSDW的传播速度越大。实验测量得到的LS-DW速度随入射激光能量、聚焦角度和环境气... 对LSDW速度随入射激光能量、激光聚焦角度和环境气体压强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入射单脉冲激光能量越大,聚焦角度越小,环境气体压强越小,LSDW的传播速度越大。实验测量得到的LS-DW速度随入射激光能量、聚焦角度和环境气体压强的变化规律与一维理论公式中体现的规律完全一致。将相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二者在定性上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但在定量上有所差别,因此需要对现有一维理论公式进行修正,以便更深入地研究LSDW的传播演化规律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激光推进 激光维持的爆轰波(lsdw) 波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二元激光等离子体的时空演化机制研究
2
作者 赵洋 张雷 +3 位作者 程年恺 尹王保 侯佳佳 白成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67-2073,共7页
由于等离子体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的光谱源,其内部粒子的分布结构将直接影响LIBS谱线的信噪比,因此研究等离子体粒子分布结构和动态膨胀过程对提高LIBS的定量测量精度具有指导意义。利用时间、空间、波长分辨的双波长差分成像技术... 由于等离子体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的光谱源,其内部粒子的分布结构将直接影响LIBS谱线的信噪比,因此研究等离子体粒子分布结构和动态膨胀过程对提高LIBS的定量测量精度具有指导意义。利用时间、空间、波长分辨的双波长差分成像技术分析激光诱导铝锡合金产生的二元等离子体,获取等离子体内各态粒子发射率的时空分布图像,以期探索不同激光支持吸收波(LSAW)类型的等离子体内各态粒子时空分布结构的演化机制。实验通过低、高激光辐照度的脉冲激光,分别构建了激光支持燃烧波(LSCW)和激光支持爆轰波(LSDW)型等离子体。通过观察等离子体的形态、内部结构、粒子分布、粒子寿命,结合元素的物理性质及谱线属性,分析了激光与金属及等离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二元激光等离子体的时空演化机制。结果表明:(1)激光辐照度会改变等离子体的粒子分布结构;(2)低辐照度激光诱导产生的LSCW型等离子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分布,激光主要吸收区位于蒸汽等离子体,此时粒子的寿命较短,分布结构主要依赖于元素熔点,低熔点元素会先从难混溶合金表面熔化并析出,分布于蒸汽等离子体顶部;(3)高辐照度激光产生等离子体的传播模型为LSDW型,其内部蒸汽等离子体与冲击气体层有很大的混合区域,激光主要被冲击气体层所吸收,此时粒子寿命延长,分布结构主要依赖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高激光辐照度会使难混溶合金表面烧蚀区域内的粒子同时汽化,粒子速度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粒子飞行速度快,分布在蒸汽等离子体顶部。以上等离子体粒子分布结构的时空演化机制有望普适于其他元素甚至多元等离子体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激光支持燃烧波 激光支持爆轰波 粒子分布
下载PDF
激光驱动飞片的动量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翔 苏伟 +1 位作者 李东杰 高扬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1-823,共3页
文章以激光支持的爆轰波(LSDW)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约束和无约束条件下激光驱动飞片的动量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激光的能量、脉宽、靶面大小对飞片动量的影响,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为下一步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激光 lsdw 飞片 动量
下载PDF
基于激光驱动的飞片动能数值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翔 苏伟 +1 位作者 李东杰 高扬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4,共2页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在新型动高压加载、模拟太空粒子运动规律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基于激光驱动的飞片动能数值计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激光支持的爆轰波(LSDW)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作用于飞片上的爆轰波压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在新型动高压加载、模拟太空粒子运动规律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基于激光驱动的飞片动能数值计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激光支持的爆轰波(LSDW)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作用于飞片上的爆轰波压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冲量定理以及动量与动能的对应关系解析得到飞片的动能计算式。最后,以铝飞片为例,详细分析了激光的功率密度、脉宽、飞片直径和厚度对飞片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密度越高,脉宽越长,飞片直径越大,厚度越小,飞片获得的动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lsdw 等离子体 功率密度
下载PDF
软土地基格栅式地下连续墙与群桩桥梁基础竖向承载性状对比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九江 程谦恭 +1 位作者 文华 曹建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33-1744,共12页
在软基上修建高速铁路,其桥梁墩台须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轨道线路对沉降的严格要求,而新型桥梁基础——格栅式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格栅式地连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为分析软土地基高铁格栅式地连墙桥梁基础的承... 在软基上修建高速铁路,其桥梁墩台须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轨道线路对沉降的严格要求,而新型桥梁基础——格栅式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格栅式地连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为分析软土地基高铁格栅式地连墙桥梁基础的承载性状,对采用相近材料用量的3种基础形式(群桩与单室、两室格栅式地连墙)进行了两组对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下,单室与两室格栅式地连墙的沉降量相近,群桩基础的沉降量较大,单室与两室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群桩的116.7%与120.4%;群桩侧摩阻力呈"L"形分布,格栅式地连墙外摩阻力呈不对称"M"形分布,其土芯侧摩阻力的发挥主要集中在墙体端部以上约占墙体深度1/4的部位;3种基础形式的承台土反力及侧摩阻力的荷载分担百分比均较小,基础承载特性均表现为摩擦端承墙(桩);相同荷载下,群桩的单位端阻力大于格栅式地连墙基础,而相同单位端阻力下,群桩的沉降量亦大于格栅式地连墙基础;在软土地基,当不能利用土体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时,采用地下连续墙基础替代群桩将会起到提高基础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栅式地下连续墙 群桩 深厚软土 沉降 竖向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接触面参数反演的格栅式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竖向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九江 文华 +2 位作者 程谦恭 张建磊 李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56-1465,共10页
格栅式地下连续墙是一种新型的桥梁基础形式,其竖向承载特性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在接触面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接触面参数反演的简化分析方法。然后,基于接触面参数反演方法,利用FLAC3D对日本青森大桥主塔P... 格栅式地下连续墙是一种新型的桥梁基础形式,其竖向承载特性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在接触面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接触面参数反演的简化分析方法。然后,基于接触面参数反演方法,利用FLAC3D对日本青森大桥主塔P9基础(六室墙)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的Q–s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接触面参数反演方法的正确性;基础的外侧摩阻力沿墙身在深度和宽度方向上表现为空间差异分布,外侧摩阻力在外墙边角位置处的发挥程度最高,且外墙短边的外侧摩阻力发挥程度略高于外墙长边;由于格室数目较多,六室墙内部土芯应力重叠现象严重,即"群墙效应"明显,从而使得内摩阻力的发挥十分有限;在较大荷载下,端部边角位置处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在基础设计时应引起重视;在加载过程中,基础的荷载传递特性表现为逐渐由"端承–摩擦墙"向"摩擦–端承墙"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分析 接触面参数反演 格栅式地下连续墙 竖向承载特性
下载PDF
纳秒激光脉冲烧蚀硅产生的空洞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宽州 张秋慧 韩敬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2,共4页
纳秒激光脉冲烧蚀硅产生的微纳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激光与硅相互作用过程涉及复杂动力学过程,本文利用1064nm、10ns激光脉冲烧蚀硅产生空洞结构,同时利用相爆炸理论对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爆炸使得硅材料发生剧烈的去... 纳秒激光脉冲烧蚀硅产生的微纳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激光与硅相互作用过程涉及复杂动力学过程,本文利用1064nm、10ns激光脉冲烧蚀硅产生空洞结构,同时利用相爆炸理论对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爆炸使得硅材料发生剧烈的去除,在烧蚀中心产生深坑,而烧蚀产物在相爆炸的巨大压力作用下,高速飞溅,在坑外侧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激光脉冲 相爆炸 电离 激光支持的爆轰波
下载PDF
石墨烯在强激光作用下的损伤特性研究
8
作者 张秋慧 蒋威 卢晓翔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石墨烯作为目前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具有出色的光电特性。实验研究了单层石墨烯在532nm连续激光作用下的损伤特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到了其损伤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在532nm连续激光作用下并未出现明显的去除现象,其损伤形... 石墨烯作为目前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具有出色的光电特性。实验研究了单层石墨烯在532nm连续激光作用下的损伤特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到了其损伤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在532nm连续激光作用下并未出现明显的去除现象,其损伤形貌呈波纹层状断裂。基于激光支持的爆轰波(LSDW)理论对损伤形貌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损伤 激光支持支持的爆轰波
下载PDF
金属蒸汽中的激光维持爆震波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成海 裴文兵 +1 位作者 颜军 樊福如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应用我们发展的一个激光与金属蒸汽相互作用的简化物理模型对激光维持爆震波的点火机理、传播规律作了数值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计算得到的LSD波阈值与激光脉宽的关系表现出典型的幂规律I_(th)∝τ^(-1/2)。此外,还得到了一些关于LS... 应用我们发展的一个激光与金属蒸汽相互作用的简化物理模型对激光维持爆震波的点火机理、传播规律作了数值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计算得到的LSD波阈值与激光脉宽的关系表现出典型的幂规律I_(th)∝τ^(-1/2)。此外,还得到了一些关于LSD波屏蔽效应的有益结果。在LSD波充分发展的阶段,LSD 波阵面的光学厚度可达5—10的量级,这表明LSD波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金属蒸气 点火 LSD波 爆震波
下载PDF
Soil arching effect of Lattice-Shaped Diaphragm Wall as bridge foundation 被引量:4
10
作者 Jiujiang WU Lingjuan WANG Qiangong CHE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46-454,共9页
As a new type of bridge foundation, Lattice-Shaped Diaphragm Wall (hereinafter for LSDW) is highly concerned in relevant construction area but its research is far from achievement. Based on PFC2D, the soil arching e... As a new type of bridge foundation, Lattice-Shaped Diaphragm Wall (hereinafter for LSDW) is highly concerned in relevant construction area but its research is far from achievement. Based on PFC2D,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of LSDWs is studied thoroughly in this paper and the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t turns out to be that a differential wall-soil settlement can be found at the lower location of soil core of an LSDW which is one of the trigger factors of soil arching; meanwhile,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degree can reflect the exertion degree of soil arching; the shape of soil arching is basically a hemisphere 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theory proposed by Hewlett and Randolph; normally, the chamber number is a negative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arching;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distance of two adjacent wall elements and the foundation depth, and a relatively large or small value of these factors is disadvantageous to the exertion of soil arching; in addition,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increase with the growth of stiffness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particles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particles has in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arching effect compared with particle stiff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w soil arching PFC2D shape of soil arching influencing facto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