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ng Yangming and Lu Xiangshan in the Light of‘On Eradicating the Root and Source of Evil’
1
作者 Ouyang Zhenren 《孔学堂》 2020年第3期I0016-I0023,共8页
This paper,based on Mencius’s ideas,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ang Yangming and Lu Xiangshan in the light of Wang’s“On Eradicating the Root and Source of Evil.”Both Lu and Wang are loyal inheritors of Mencius’... This paper,based on Mencius’s ideas,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ang Yangming and Lu Xiangshan in the light of Wang’s“On Eradicating the Root and Source of Evil.”Both Lu and Wang are loyal inheritors of Mencius’s ideas.e author discusses Wang’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u’s theory focusing on two propositions:one is that the intuitive mind is obscured by ma terial desire,and the other,that utilitarian ideas penetrate the innermost mind.Though Wang’s“On Eradicating the Root and Source of Evil”is inspired by Lu,it moves forward to expand Lu’s viewpoints and thinking,and to restructure the framework of his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dicating the root and source of evil lu xiangshan Wang Yangming intuitive knowledge UTILITARIANISM
下载PDF
辨志、自立与心性:陆象山“易简工夫”的三重成因
2
作者 乔建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7,100,共8页
“易简工夫”是象山工夫论的标识。从纵、横工夫间关系的角度来看,“易简工夫”主要指象山对体悟式的纵向工夫有所偏重。“易简工夫”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为学实践的层面来看,纵向工夫对于冲决私欲、意见之网罗具有强大... “易简工夫”是象山工夫论的标识。从纵、横工夫间关系的角度来看,“易简工夫”主要指象山对体悟式的纵向工夫有所偏重。“易简工夫”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为学实践的层面来看,纵向工夫对于冲决私欲、意见之网罗具有强大效力,而横向工夫却在客观上为意见的滋生提供了空间。从理论思辨的层面来看,主体性意识的萌动使得象山在工夫论中将工夫起点定位于性体呈现的瞬间,在心性论中则欲使本心与天理同一,两边皆以纵向工夫为表征。这些因素相互勾连,形成循环,在象山的讲学活动中不断得到印证与强化,促成了其“易简”的工夫主张。象山发掘出了在成就道德行为与理想人格活动中的主体力量,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哲学史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易简工夫” 本心
下载PDF
陆象山“心同理同”说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
3
作者 彭坚 夏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08-314,共7页
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最早见于《杂说》,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儒家学说的“心”“理”思想,主要内容涵盖了“心”“同”“圣人”和“异”四个方面。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以心为本,高扬主体的自主性,将理纳入心之中,强调心与理同一;同时... 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最早见于《杂说》,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儒家学说的“心”“理”思想,主要内容涵盖了“心”“同”“圣人”和“异”四个方面。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以心为本,高扬主体的自主性,将理纳入心之中,强调心与理同一;同时,他的“心同理同”说以圣人为前提条件,并强调时空差异。坚持文化主体性、坚持“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陆象山“心同理同”说对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同理同”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高濑武次郎的陆象山论
4
作者 符方霞 邓红 《云梦学刊》 2024年第4期67-75,共9页
高濑武次郎是近代日本著名阳明学家,在中国哲学史的其他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他的《陆象山》实为世界第一本论述陆象山的专著,他的《日本之阳明学》一书对陆象山学说也有精彩论述。
关键词 陆象山 高濑武次郎 阳明学 《日本之阳明学》
下载PDF
本末先后:象山学对儒家本旨的溯源
5
作者 邓国坤 《云梦学刊》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本末儒学是阐释与构建象山学的新尝试,也是重塑儒家本旨的话语方式之一。本末是象山论述己学与他学,也是后人阐释象山学的经典范式。本末是象山学的核心纲领,乃至可以命名象山儒学。象山本末论自成体系,包括本末兼备,由本生末,以末扩本... 本末儒学是阐释与构建象山学的新尝试,也是重塑儒家本旨的话语方式之一。本末是象山论述己学与他学,也是后人阐释象山学的经典范式。本末是象山学的核心纲领,乃至可以命名象山儒学。象山本末论自成体系,包括本末兼备,由本生末,以末扩本,本末俱善,故本末儒学可以凸显象山学的内涵与价值。象山构建本末儒学是为了构建自身心学,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融通三教和解决社会问题。象山本末论乃是对体用论的继承与发展,代表了其思想发展与转向。体用论的话语与内涵被融入本末儒学之中,成为融通三教且凸显儒家本旨的典范之一。本末儒学研究可以重构与创新象山学思想体系,溯源与凸显中国本末文化,反思与回应当下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象山学 本末 心学 儒学
下载PDF
陆象山"荆门之政"及其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2,共6页
从南宋心学大师陆象山的"荆门之政",可以引申出如下对现代政治有益的经验教训:(1)象山先生承儒家德治观念,以心学为基础,建构起自己的政治学说。(2)"荆门之政"是象山先生在一年零四个月中创造的政治奇迹。(3)反思... 从南宋心学大师陆象山的"荆门之政",可以引申出如下对现代政治有益的经验教训:(1)象山先生承儒家德治观念,以心学为基础,建构起自己的政治学说。(2)"荆门之政"是象山先生在一年零四个月中创造的政治奇迹。(3)反思象山的"荆门之政",可以获得三个方面的启迪:第一,"荆门之政"实为象山理家治族经验的延伸;第二,现代社会要根除政治生活中的人治现象,不在抛弃儒家的德治观念,相反,倒是应该正确地理解儒家的政治学说;第三,从政者应该具备哲学的思维、哲学的方法、哲学的境界,以哲人的身份从事政治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陆九渊 “荆门之政” 心学 政治 儒家 德治 哲学
下载PDF
陆象山“发明本心”的工夫论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蒋九愚 钟圆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07-313,共7页
象山心学思想体系以“心即理”为基本命题。象山所言之“心”,既是认识心,又是道德本心。象山所言之“理”,既是客观宇宙普遍之理,又是本心所固有的德性价值之理。象山的本心思想,既受到了孟子等人的重要影响,又受到佛老的深刻启发。就... 象山心学思想体系以“心即理”为基本命题。象山所言之“心”,既是认识心,又是道德本心。象山所言之“理”,既是客观宇宙普遍之理,又是本心所固有的德性价值之理。象山的本心思想,既受到了孟子等人的重要影响,又受到佛老的深刻启发。就如何“发明本心”,陆象山提出了“先立乎其大者”“存养本心”“优游读书”等具体的修养方法。在当代社会,象山“发明本心”的工夫论对于人们树立道德信仰、实现心理健康以及转变为学求学的态度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工夫论 发明本心 当代启示
下载PDF
陆学与禅学之辨 被引量:2
8
作者 蒋九愚 宋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38-546,共9页
陆学与禅学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朱、陆之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及其后继者对陆学"全是禅学"的批评和陆学及其后继者对陆学是"圣学"的辩护,各自包含深刻的合理性。陆象山始终坚持尊义去利的义利之辨,并从儒佛二者... 陆学与禅学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朱、陆之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及其后继者对陆学"全是禅学"的批评和陆学及其后继者对陆学是"圣学"的辩护,各自包含深刻的合理性。陆象山始终坚持尊义去利的义利之辨,并从儒佛二者的思维表达方式、公私义利、道之偏正和经世出世等方面去阐明自己旨在"扬儒抑佛"的儒佛观。陆象山对佛教、禅宗的批评,具有浓厚的辩证理性主义色彩,超出了同时代新儒家的思想水平,非二程、朱熹所能比拟。陆象山在思维方式、实践工夫等方面不自觉地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陆学这种禅学化的新儒学,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这一点往往被已有研究成果所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陆学 儒佛之辨 禅学化
下载PDF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晓江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1期13-19,共7页
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 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某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与陆象山 教育理念与制度 反思与启迪
下载PDF
“两头明,中间暗”--朱子对象山心学的批评及其蕴含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东方朔 Jason T.Clower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3期56-72,I0056-I0066,共28页
朱子对象山之学的批评所涉范围甚广,其中一种重要的说法则认为象山说话常常是“两头明,中间暗”,并以此指象山之学为禅学。对此我们需要探讨的是,朱子所谓的“两头明,中间暗”具体所指为何?象山之学毕竟如何表现为“两头明,中间暗”?假... 朱子对象山之学的批评所涉范围甚广,其中一种重要的说法则认为象山说话常常是“两头明,中间暗”,并以此指象山之学为禅学。对此我们需要探讨的是,朱子所谓的“两头明,中间暗”具体所指为何?象山之学毕竟如何表现为“两头明,中间暗”?假如朱子的批评有所针对,则由其针对所透露出来的象山之学的理论问题又是什么?审如是,我们有必要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说明朱子批评的含义,二是顺朱子的批评而呈现象山学之教法上的特点,最后是提出一点拓展性研究,亦即站在当今哲学的立场显示象山之学所可能存在的理论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象山 “中间暗” 知识 确定性
下载PDF
佐藤一斋及其心学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绪璐 Chi Zhen(译)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2期89-99,I0086-I0096,共22页
19世纪日本儒者佐藤一斋长期主持幕府最高学府昌平坂学问所,对于江户后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推动了阳明学在江户社会的中兴。从佐藤一斋的生平、朱陆调和论以及心之思想,可见佐藤一斋的根本思想为阳明学。首先,佐藤一斋对于自... 19世纪日本儒者佐藤一斋长期主持幕府最高学府昌平坂学问所,对于江户后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推动了阳明学在江户社会的中兴。从佐藤一斋的生平、朱陆调和论以及心之思想,可见佐藤一斋的根本思想为阳明学。首先,佐藤一斋对于自己晚王阳明300年出生的巧合有清楚的认识并特别撰文纪念;其次,佐藤一斋的《言志四录》中强调朱陆调和,在官方学问为朱子学的江户社会背景中,为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辩护,表明了其心学倾向;再次,佐藤一斋提出心即天、心之灵光、天心流注等说法,表明其思想与阳明学一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前期是日本市民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佐藤一斋的善恶论及其对躯体、利益和欲望的肯定即此时代思潮的反映,与阳明学盛行的晚明社会似曾相识。虽然佐藤一斋不是激进的阳明学者,但其基本观念和思想无不源于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藤一斋 《言志四录》 江户儒学 阳明学 朱陆调和
下载PDF
试析心学语境中的严羽诗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小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3-26,共4页
与朱熹道学并峙的陆象山心学是南宋后期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严羽诗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心学反对道学将人心与天理割裂开来,明确主张"心即理也";这大大缓解了道学以道德理性压制感性经验所带来的过度理性化的弊端,而在一定程度... 与朱熹道学并峙的陆象山心学是南宋后期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严羽诗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心学反对道学将人心与天理割裂开来,明确主张"心即理也";这大大缓解了道学以道德理性压制感性经验所带来的过度理性化的弊端,而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个体生命情感存在的合理性。这启发严羽诗学建立一种新的诗"悟"观念,这并非一般人所简单理解的感性直觉,它实际是对江西诗派忽略诗意性的一种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理学 严羽诗学
下载PDF
象山学统的形成及其学术源流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汉民 Wang Keyou(译)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4期61-70,166-174,共19页
南宋以后,道学家主要通过创办民间书院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组织,从而形成有各自学术宗旨的地域性学统。陆九渊在家乡创建“槐堂”“象山精舍”讲学,最终完成道学思想与地域学统建构,成为他一生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事业。陆九渊热衷讲学而不... 南宋以后,道学家主要通过创办民间书院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组织,从而形成有各自学术宗旨的地域性学统。陆九渊在家乡创建“槐堂”“象山精舍”讲学,最终完成道学思想与地域学统建构,成为他一生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事业。陆九渊热衷讲学而不注重著述,加之他善于启发人心,讲学效果很好,故而他在槐堂、象山精舍的讲学影响很大、传播很广,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象山学派 象山精舍
下载PDF
论阳明后学对陆象山哲学思想的述评
14
作者 欧阳祯人 Wang Xiaonong(译) 《孔学堂》 CSSCI 2023年第2期54-65,I0060-I0071,共24页
王阳明从三个方面评价象山,第一,陆氏之学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就是孟子之学;第二,陆氏之学简易直截,直承《周易》和孟子,与禅宗的关系不大;第三,在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等问题上与朱熹还有些割舍不开的地方,所以学问还不够纯粹和平,只是... 王阳明从三个方面评价象山,第一,陆氏之学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就是孟子之学;第二,陆氏之学简易直截,直承《周易》和孟子,与禅宗的关系不大;第三,在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等问题上与朱熹还有些割舍不开的地方,所以学问还不够纯粹和平,只是粗些,但是在根本问题上与自己是一致的。阳明去世以后,学界对阳明后学中某些人空谈心性、思想及行为的放荡不羁批判加剧,阳明的及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也开始了对相关问题的自我反省。于是,为了自证清白,阳明后学加大了对象山的事功表彰的力度。阳明的及门弟子大多跟着阳明说。具有史学眼光的黄绾、张元忭、姜希辙和黄宗羲等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评价具有历史的高度,胸怀也逐渐变得开阔起来。不过,象山的哲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阳明及其后学对象山“只是粗些”的批评有失公允。本文借助于牟宗三的相关论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陆象山 朱陆之争 阳明后学 历史定位
下载PDF
对唐君毅谈朱陆异同源流之反思
15
作者 杜保瑞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唐君毅对宋代儒学朱陆之争的解说别具深意,认为两者共出一源、同溯二程,只是在学圣成贤的工夫论上各现峥嵘;其实二贤之论始终相涵、博约相资,不论涵养、致知或省察,只要善会其意,善用其心,皆可使本心呈现、增扩存养;而如对朱陆的会通不... 唐君毅对宋代儒学朱陆之争的解说别具深意,认为两者共出一源、同溯二程,只是在学圣成贤的工夫论上各现峥嵘;其实二贤之论始终相涵、博约相资,不论涵养、致知或省察,只要善会其意,善用其心,皆可使本心呈现、增扩存养;而如对朱陆的会通不以其道,则难免徒生门户之见、意气之争,如古今八百年来诸多学者的轻易之论。唐君毅意旨细腻,分解绵密,虽过多翻折推说,却实为正本清源之举,一扫前人之窠臼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朱熹 陆象山 二程 朱陆之争 工夫论
下载PDF
陆九渊的思想与生活实践
16
作者 许怀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陆九渊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言行一致的实干家、教育家。他从小志向远大,重视生活实际;他关注民生疾苦,勤勉施政;他在象山精舍讲学,成为民办书院的典范。把陆九渊说成"主观唯心主义"是不符合事实的。朱陆异同之争,正是陆... 陆九渊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言行一致的实干家、教育家。他从小志向远大,重视生活实际;他关注民生疾苦,勤勉施政;他在象山精舍讲学,成为民办书院的典范。把陆九渊说成"主观唯心主义"是不符合事实的。朱陆异同之争,正是陆九渊学术竞争力巨大的反映,亦是其学术影响巨大不可磨灭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陆九渊 象山精舍 象山书院 发明本心
下载PDF
象山老学观刍议
17
作者 奚刘琴 《抚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陆象山的老学观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象山认为,无论是从时空还是从同异、是非之理看,都不能简单的视老学为异端;之所以称老学为异端,是从其理论和现实的根据而言的;同时,象山还肯定了老学作为一家之说的可取之处。文章... 陆象山的老学观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象山认为,无论是从时空还是从同异、是非之理看,都不能简单的视老学为异端;之所以称老学为异端,是从其理论和现实的根据而言的;同时,象山还肯定了老学作为一家之说的可取之处。文章从象山对老学的认识、理解出发,对象山的老学思想作出分析和评判,从而丰富、深化象山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 老学 异端 刍议
下载PDF
浅析陆象山的人性论
18
作者 顾厚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陆象山的人性论源于孟子,但又有“心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人性论思想体系。概略地说,一是以“心即理”致思路线构建其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二是以“本心”论证其人性为善,三是以“物欲”和“资禀”观论证其具体人性的善恶... 陆象山的人性论源于孟子,但又有“心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人性论思想体系。概略地说,一是以“心即理”致思路线构建其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二是以“本心”论证其人性为善,三是以“物欲”和“资禀”观论证其具体人性的善恶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人性论 心即理 本心 物欲 资禀
下载PDF
陆九渊的号与荆门象山的名
19
作者 唐定海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年第2期124-125,151,共3页
文摘:陆九渊有“象山居士”、“象山翁”、“象山先生”、“蒙泉守”等多个号。“存斋”和“存斋象山翁”并非陆九渊的号。荆门象山得名很可能源自于陆九渊的号。
关键词 陆九渊 别号 荆门象山
下载PDF
心抑或性:孰为象山学最高范畴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国坤 戴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22-28,共7页
以心为象山学之最高范畴,乃是对陆九渊思想的莫大误解。依据如下:一是思想构成上,性说之占比及其地位,并不弱于心,且陆九渊有以心言性的习惯,其心论即性论。所以,性论实质上才是陆九渊的主要论说。其认为陆九渊"以心为性"与&q... 以心为象山学之最高范畴,乃是对陆九渊思想的莫大误解。依据如下:一是思想构成上,性说之占比及其地位,并不弱于心,且陆九渊有以心言性的习惯,其心论即性论。所以,性论实质上才是陆九渊的主要论说。其认为陆九渊"以心为性"与"论心不论性"者皆为谬论。二是心性关系上,陆九渊之心兼体用,性为体、知为用,"人心"说或"本体之心"说均不能准确呈现象山之心。性存心中,亦为心本,乃心之核心内涵。三是逻辑关系上,天赋而为性,人得性而为心,先有性而后有心,因而心本原于性,性才是象山思想之出发点。四是理论归宿上,陆九渊主张以心复性。陆九渊虽以发明本心闻名,然而归根到底,乃是回复天赋之性,因而性乃是象山思想之最终归宿。总而言之,象山学之最高范畴乃是性,而非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象山学 体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