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清省”到“自然”:论陆云的审美理念
1
作者 苑宇轩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追求“清省”是陆云一切文学活动的核心要旨。梳理“清省”这一概念可以发现,“省”在陆云文论的语境中是针对已成型作品的二次创作,属文章修改的方法论;“清”则是一个具备天然美学属性的范畴,陆云言“清”包含文学创作论与文学阅读论... 追求“清省”是陆云一切文学活动的核心要旨。梳理“清省”这一概念可以发现,“省”在陆云文论的语境中是针对已成型作品的二次创作,属文章修改的方法论;“清”则是一个具备天然美学属性的范畴,陆云言“清”包含文学创作论与文学阅读论两大方面。“清省”文学观的最终旨归是实现“自然”的文学审美理想,“清省”是作品的具体要求,“自然”则是精神与境界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 清省 自然 审美理念
下载PDF
“地方性”写作的多种面向:新世纪湖南诗人片论
2
作者 曹露丹 荣光启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4-192,共9页
新世纪以来新诗写作甚为繁盛,但仍难免读者对其现实性、诗意不足的指责。“地方主义”诗歌运动,有力地回应了这一问题。代表性诗人为湖南的谭克修、路云和草树,三人的出发点比较一致:诗的“地方性”强调生活不在别处,具有真实经验的生... 新世纪以来新诗写作甚为繁盛,但仍难免读者对其现实性、诗意不足的指责。“地方主义”诗歌运动,有力地回应了这一问题。代表性诗人为湖南的谭克修、路云和草树,三人的出发点比较一致:诗的“地方性”强调生活不在别处,具有真实经验的生活地域或文化空间才是文学世界的展开之处。城市规划设计师出身的谭克修,是运动的发起人,其写作主要面向“城市叙事”。路云则是面向湖湘文化在当代处境中如何延续屈骚传统?而草树对问题的思虑是哲学化的“:地方”甚至不是资源与方法,而是写作的本源、本体,生活世界、人与语言三者无法分割。另外,李不嫁、刘年诗歌的“地方性”,是一种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二人的作品已成为口语化新诗的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写作 湖南诗人 谭克修 路云 草树
下载PDF
《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红 傅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1,共3页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理论精妙,文字晦涩,虽经众多专家注释、研究,仍有个别词句难以理解,"陆云精艺"就是一例。陆云,是著名文学家,但未有文献证明陆云具有高超的建造技艺。从陆云及其作品入手,认为"...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理论精妙,文字晦涩,虽经众多专家注释、研究,仍有个别词句难以理解,"陆云精艺"就是一例。陆云,是著名文学家,但未有文献证明陆云具有高超的建造技艺。从陆云及其作品入手,认为"陆云精艺"存在疑义,并根据《园冶》存在错字的事实,推测"陆"为文字之误。通过文献查找,提出"陆云精艺"应为"陵云精艺",并根据文献中对陵云阁的描述,论述其的可能,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冶》 陆云 陵云阁 建造技艺
下载PDF
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运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1-568,共8页
陆云诗学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而非"清省"或"清"。以"自然"为审美本体,以"清"为审美理想,以清工、清美、清利、清绝、清省、清约、清新、清妙为审美标准,既是陆云诗学思想的体系构成... 陆云诗学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而非"清省"或"清"。以"自然"为审美本体,以"清"为审美理想,以清工、清美、清利、清绝、清省、清约、清新、清妙为审美标准,既是陆云诗学思想的体系构成,也是其理论逻辑的三个基本层次。从渊源上说,陆云自然本体论远承道家,近嗣玄学;从影响上说,从兰亭雅集"以玄对山水"到陶诗追求的自然、适性、圆融的审美境界,无不受陆云自然本体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 自然 本体 诗学 清省
下载PDF
论《九愍》对《九章》、九体的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运好 吴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21,192,共10页
陆云《九愍》,内容模仿《九章》,兼采《离骚》《渔父》,“祖宗原意”是《九愍》的创作原则,故行文口吻,抒写情感,乃至意象选取,一如屈辞,但一线两点的结构、和而不同的立意、化壮为悲的风格,则又不同于《九章》;体裁源于汉代“九体”,... 陆云《九愍》,内容模仿《九章》,兼采《离骚》《渔父》,“祖宗原意”是《九愍》的创作原则,故行文口吻,抒写情感,乃至意象选取,一如屈辞,但一线两点的结构、和而不同的立意、化壮为悲的风格,则又不同于《九章》;体裁源于汉代“九体”,兼采《九歌》,故前后立意连贯,成为完整组诗,但叙述统一,取象连贯,立意本乎屈辞,句式近于骚体,则又不同于汉代“九体”。简言之,因袭“九体”,却又回归屈辞文本,最大限度地真实呈现屈子的精神境界和文体风格;模拟《九章》,却又综辑屈辞,最大限度地在模拟中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和风格,从而使《九愍》成为“九体”中最为圆熟的作品。比较《九愍》与《九章》及其与汉代“九体”之异同,可从文本、文体两个方面昭示《九愍》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 九愍 九章 九体
下载PDF
《园冶》“陆云精艺”句再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贾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明代计成的造园理论名著《园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典故,语句深奥,难以全盘索解。其中《兴造论》中有"陆云精艺"一句,存在疑义,各家注释未臻完善。通过仔细审读原文3处相关记载,针对《〈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 明代计成的造园理论名著《园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典故,语句深奥,难以全盘索解。其中《兴造论》中有"陆云精艺"一句,存在疑义,各家注释未臻完善。通过仔细审读原文3处相关记载,针对《〈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一文所论证的"陆云精艺"应为"陵云精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此处的"陆云"实为人名而非建筑之名,并对陆云代表作《登台赋》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解读,以供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冶》 陆云 《登台赋》
下载PDF
卢云亭学术生命路径与学术树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祖群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1-97,109,共8页
运用传统的生命路径(life path)方法,统计已故当代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学家卢云亭教授的全部学术作品和学术活动,按照时间纬度建立其学术生命路径曲线和时序分布图,以分析他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的分布情况及变迁过程。一方面,反映... 运用传统的生命路径(life path)方法,统计已故当代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学家卢云亭教授的全部学术作品和学术活动,按照时间纬度建立其学术生命路径曲线和时序分布图,以分析他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的分布情况及变迁过程。一方面,反映其著作量、学术活动数量随国情变动而出现的起伏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特定时段的学科分布变化,体现卢云亭教授个人学术偏好的转徙,也可反映中国旅游学25年间的变化轨迹。结合生命树方法构建卢云亭教授一生经营的学术群落的整体景观,同时进一步反射出中国旅游学的整体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云亭 学术生命路径 学术树 旅游地理学
下载PDF
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 被引量:3
8
作者 冷卫国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3,共5页
西晋是赋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浏亮”与“清”,是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的核心,也是西晋赋论受玄学思维的影响,走向成熟与深化的标志。陆氏兄弟的赋学批评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赋体物而浏亮”,在曹丕提出的“诗赋欲丽”的基础上,进... 西晋是赋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浏亮”与“清”,是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的核心,也是西晋赋论受玄学思维的影响,走向成熟与深化的标志。陆氏兄弟的赋学批评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赋体物而浏亮”,在曹丕提出的“诗赋欲丽”的基础上,进一步划清了诗与赋的分野;对声韵的重视,是促使永明声律说出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情的感发作用的强调,则是对汉代赋学批评奉“讽谏”为圭臬的彻底突破。在继承建安、正始赋学批评的基础上,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完成了对汉代赋学批评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赋学批评
下载PDF
论陆云“文贵清省”的创作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姜剑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4-98,共5页
“文贵清省”是陆云《与兄平原书》中提出的关于创作与鉴赏的思想主张。文章重点讨论陆云“清省”说的思想内涵,分析“清省”与重“情”的联系,同时,深入剖析陆云“清省”说之所以产生的关于个人性格气质与社会文化思潮方面的种种复杂... “文贵清省”是陆云《与兄平原书》中提出的关于创作与鉴赏的思想主张。文章重点讨论陆云“清省”说的思想内涵,分析“清省”与重“情”的联系,同时,深入剖析陆云“清省”说之所以产生的关于个人性格气质与社会文化思潮方面的种种复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 创作思想 《与兄平原书》 "文贵清省" 思想内涵 性格 社会思潮
下载PDF
理境:陆云对赋体之开拓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运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9,192,共9页
理境,不惟是诗,也是赋的基本审美形态。从对话说理,到通篇说理;再从单纯说理,到藉象说理,使赋之说理,从最初游离于文本体物言志的书写体系之外,逐渐融入文本体物言志的书写体系之中,从而形成理境。赋之理境的形成,楚辞开其端,汉赋拓其宇... 理境,不惟是诗,也是赋的基本审美形态。从对话说理,到通篇说理;再从单纯说理,到藉象说理,使赋之说理,从最初游离于文本体物言志的书写体系之外,逐渐融入文本体物言志的书写体系之中,从而形成理境。赋之理境的形成,楚辞开其端,汉赋拓其宇,魏晋毕其功。其中,陆云是魏晋赋理境形成的关键人物。因象成思,藉思成理,由本质抽象,到哲理升华,从而使象、情、理构成互生互证的圆融关系,是其理境的营构特点;藉象言理,藉事说理,藉志成理,是其理境的展开方式。寓理于象,理由象生;藉思成理,情理合一;说理精警,清省雅洁,是其理境的审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 理境
下载PDF
以情纬物,藉思成理:论陆云赋的艺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成林 刘运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如果说陆机以情境胜,以文辞胜,以诗笔写赋,格调偏于沉郁,那么陆云则以理境胜,以结构胜,诗赋界限判然,其格调偏于上扬。陆云赋的物象描摹,无论是平面静态抑或立体动态,无论是大处落笔抑或细处渲染,有层叠铺排,却绝少繁缛,用笔清省,又简... 如果说陆机以情境胜,以文辞胜,以诗笔写赋,格调偏于沉郁,那么陆云则以理境胜,以结构胜,诗赋界限判然,其格调偏于上扬。陆云赋的物象描摹,无论是平面静态抑或立体动态,无论是大处落笔抑或细处渲染,有层叠铺排,却绝少繁缛,用笔清省,又简约有致;藉物言理,叙述说理,因景寓理,则是陆云赋以情纬物、藉思成理的三种基本方式,情、景、理生生互证,构成了其独特的理境;注意"转句"与"结"的起承关合,文句之间的"流泽""无间",杜绝"言语流行断绝"等,又使其赋的艺术结构主旨突出而严谨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赋 表达体式 理境 结构
下载PDF
作家·文本·超文本——我的“二陆”研究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运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作家、文本、超文本,是作家作品研究的三大核心命题。从别集整理入手,由文本研究走向作家整体研究,再由文本批评走向超文本批评,是作家作品研究的基本路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是文学存在的基本审美形态,如何在作品“一花”“一... 作家、文本、超文本,是作家作品研究的三大核心命题。从别集整理入手,由文本研究走向作家整体研究,再由文本批评走向超文本批评,是作家作品研究的基本路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是文学存在的基本审美形态,如何在作品“一花”“一树”的表象中,揭示作家对“一世界”“一菩提”的终极关怀,是作家作品研究的重要使命。“二陆”研究,正是遵循上述的基本研究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作家 文本 超文本
下载PDF
日本枯山水的禅宗理念在现代日本园林中的表达方式——以日本科学未来馆外环境设计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章俊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0,共4页
禅宗对于日本人来说非常熟悉,它对日本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禅宗触及日本人的多个生活层面,同样也对以枯山水庭院为代表的日本传统庭院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分析禅宗在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中的表达为引导,以日本科学未来馆外... 禅宗对于日本人来说非常熟悉,它对日本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禅宗触及日本人的多个生活层面,同样也对以枯山水庭院为代表的日本传统庭院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分析禅宗在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中的表达为引导,以日本科学未来馆外环境设计为例,试图通过以场地的设计主题到空间形式和素材选用等的分析为基础,阐述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中常用的"禅"在日本现代设计中是如何进行传承并创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枯山水园林 日本现代设计 日本科学未来馆 运用
下载PDF
“二陆”的悲情与创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跃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被钟嵘称为"二陆",陆氏为东南望族,"二陆"的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为吴国的大司马。吴亡,陆机、陆云隐退故里10年,后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受到器重,但政治上... 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被钟嵘称为"二陆",陆氏为东南望族,"二陆"的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为吴国的大司马。吴亡,陆机、陆云隐退故里10年,后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受到器重,但政治上却不得志,陆机甚至死于"八王之乱"。陆机和陆云的性格迥异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就形成了不同的风貌,陆机繁缛,陆云鲜净。然而两人都很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传承的作用。陆机的作品《文赋》精微地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在艺术构思、谋篇布局、美学标准和文体的分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文学创作 《文赋》
下载PDF
关于陆机、陆云思想中的儒玄冲突对其创作心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阳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0-42,共3页
儒、玄文化的冲突是陆机、陆云思想矛盾的重要原因,也导致了二陆创作的复杂心态,具体表现为:追求功名与向往自由;追求仁德与及时享乐。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儒学 玄学 创作心态
下载PDF
唐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江晓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5-100,共6页
唐德宗年间两税法的正式颁行,标志着以租庸调为支柱的唐前期财政体系的完全解体,以两税法为核心的唐后期财政新型体系的正式确立,地方财政税收由国家统购统支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级划分。北宋踵随唐代的两税三分制,但其内涵已... 唐德宗年间两税法的正式颁行,标志着以租庸调为支柱的唐前期财政体系的完全解体,以两税法为核心的唐后期财政新型体系的正式确立,地方财政税收由国家统购统支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级划分。北宋踵随唐代的两税三分制,但其内涵已迥然不同。对于茶、盐、酒等榷利,唐代为中央保留的直接受益税目,宋代则直到北宋末年才完全收为中央所有。对于地方两税收支的调控和管理,唐代主要通过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等措施,宋代则主要由派驻各路的转运使督责完成上供税收,地方经费也由朝廷统一控制与管理。唐代中央在实行两税三分制后,为保证国家税收与藩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北宋朝廷则在地方财政经历了颇为宽松的时期后,从真宗朝始逐渐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挤压,直到徽宗年间一切财权收归中央的进程始告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地方财政 两税三分制 征榷之利 路转运使 提举常平司
下载PDF
论陆机陆云兄弟之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永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8-26,共9页
陆机、陆云兄弟是西晋之世江南士人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吴亡之后 ,为了建功立业 ,维续门第 ,陆氏兄弟赴北求仕。由于当时强烈的地域观念和敌对意识 ,他们屡遭北人之轻辱 ,只得在政治的夹缝中谋求进取与生存 ,但最终仍受到北人的陷害。作... 陆机、陆云兄弟是西晋之世江南士人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吴亡之后 ,为了建功立业 ,维续门第 ,陆氏兄弟赴北求仕。由于当时强烈的地域观念和敌对意识 ,他们屡遭北人之轻辱 ,只得在政治的夹缝中谋求进取与生存 ,但最终仍受到北人的陷害。作为儒学世族精英人物 ,陆氏兄弟为人与从政皆以儒学为准则 ,这在西晋末年的乱局中必然遭到为非作歹的佞小的妒恨。作为南人 ,陆氏兄弟在北方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与有力的援助 ,终于遭到杀身灭族之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南人 北人 士人 佞小
下载PDF
接受与影响:论二陆与西晋文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运好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69-79,共11页
二陆(陆机、陆云)出身东吴,仕宦洛阳。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二陆的文学审美取向与南方、洛下文学构成了双重关联。南方文学以儒学为本的思想、谠言謇谔的风骨、袭故弥新的文学精神、不拘一格的艺术技巧,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二陆来说,必... 二陆(陆机、陆云)出身东吴,仕宦洛阳。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二陆的文学审美取向与南方、洛下文学构成了双重关联。南方文学以儒学为本的思想、谠言謇谔的风骨、袭故弥新的文学精神、不拘一格的艺术技巧,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二陆来说,必然接受其滋润与沾溉。西晋文学的审美取向,风格上繁缛之辞和轻绮之笔交错,取材上儿女情多和风云之气并存,也直接影响了二陆创作的审美取向。二陆由重辞藻转向重抒情、由重楚音转向重新声、由重表达转向重文体,正是洛下文学直接影响的产物。然而,二陆诗歌主体鲜明,提升了西晋拟古的诗境;孑民之痛,拓展了西晋抒情的内容;悲怆之音,影响了西晋文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南方文学 西晋文学
下载PDF
《文赋》“短韵”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春蕊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94-96,共3页
“短韵”不是指小文章,而是指赋文写作当中的事类单薄,不能使所赋对象浏亮明白。并进一步讨论了“韵”与文思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文赋》 “短韵” 中国 文学评论 陆机
下载PDF
明代近体律诗题标"平水韵"缉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文凡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6期49-53,共5页
金大定年间(1161-1190),王文郁将宋人《广韵》206部合并为106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大定六年(1166)由平水(地名)书坊首次刊行,定名为《增注礼部韵略》,这是我国最早诞生的"平水韵"。由元到明,特别... 金大定年间(1161-1190),王文郁将宋人《广韵》206部合并为106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大定六年(1166)由平水(地名)书坊首次刊行,定名为《增注礼部韵略》,这是我国最早诞生的"平水韵"。由元到明,特别是到了明代。诗人已经非常普遍自觉地将"平水韵"用法规则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而且在明显的诗题处标示出来,是诗韵史上辉煌的时期。当时诗人将"平水韵"用法规则,逆推于唐诗宋诗,对唐诗宋诗声韵格律的研究也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近体律诗 平水韵 缉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