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缺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
1
作者 杨彧婷 童伯瑛 游世晶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列缺穴是针灸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任脉,且为针灸临床“四总穴”之一。本人在查阅古今针灸经典及相关文献记载中,发现列缺穴除了可治疗头项病证“头项寻列缺”,还可用于肺系上焦系统、中焦系统、下焦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列缺穴是针灸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任脉,且为针灸临床“四总穴”之一。本人在查阅古今针灸经典及相关文献记载中,发现列缺穴除了可治疗头项病证“头项寻列缺”,还可用于肺系上焦系统、中焦系统、下焦系统等疾病的治疗,试图将列缺穴的穴性归纳为“通上、调中、澈下”,从穴性含义、穴名解释、列缺穴性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列缺的穴性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缺穴 穴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头项寻列缺”对循经感传与骨骼肌-肌筋膜系统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3
2
作者 罗鹏 乔海法 +1 位作者 李永丰 李志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经络学说为针灸学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关键构成之一,经络存在内属腑脏、外络肢节特点,基于此,人的躯体上下内外建立连接,同时其与整个生理病理过程皆相关。功能包括调虚实、处百病、决生死,因此“不可不通”。尤为关键的... 经络学说为针灸学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关键构成之一,经络存在内属腑脏、外络肢节特点,基于此,人的躯体上下内外建立连接,同时其与整个生理病理过程皆相关。功能包括调虚实、处百病、决生死,因此“不可不通”。尤为关键的是,通过经络学说不仅能够掌握解剖学不能体现的不同躯体部位间的关系,同时能够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因此,在客观描述经络现象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基础上,对经络所能反映的躯体不同部位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索,阐明其联系规律、特点和机制,以及这种联系规律的科学价值,可为正确认识经络的内涵提供有力支撑。实验证实人体体表和体表、体表和内脏间皆有上下内外特定联系特征,对此发现,经络学说进行了阐述,同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其中“头项寻列缺”理论体现了基于手太阴肺经脉体表循行路线的列缺穴与颈项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对针灸治疗颈项部疾病具有广泛、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因此,基于“头项寻列缺”所体现的循经感传现象,对循经感传与骨骼肌-肌筋膜系统的相关研究进展做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缺 针刺 循经感传 骨骼肌 肌筋膜链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单刺列缺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凤玲 程井军 +1 位作者 李慧丽 张诗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0期44-46,共3页
原发性痛经是一类青春期女性多发的妇科疾病,其不适症状严重危害到女性的工作、生活及身体健康。针刺可快速缓解痛经症状,且长期疗效佳。本文基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主要从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脏腑经络气机、腕踩全息以及脏腑别通... 原发性痛经是一类青春期女性多发的妇科疾病,其不适症状严重危害到女性的工作、生活及身体健康。针刺可快速缓解痛经症状,且长期疗效佳。本文基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主要从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脏腑经络气机、腕踩全息以及脏腑别通等角度来进行浅析,厘清列缺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部分取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列缺 单刺 理论探析
下载PDF
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庞博 程为平 +2 位作者 栾媛 程光宇 韩继东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通过运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研究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针刺受试者左侧列缺穴,在针刺前(针刺前10 min)、入针后(进针得气时)、... 目的:通过运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研究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针刺受试者左侧列缺穴,在针刺前(针刺前10 min)、入针后(进针得气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出针后10 min)运用TCD分别记录志愿者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针刺左侧列缺穴可增加双侧ACA的血流速度,并有后遗效应,对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有正性影响,临床治疗ACA缺血性疾病可选用列缺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列缺穴 大脑前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CK及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超 张佳丽 +5 位作者 刘昭 刘密 严洁 常小荣 郭礼娜 艾坤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CK及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为证实心包经穴位与心之间的相对特异性联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CK及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为证实心包经穴位与心之间的相对特异性联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冠脉30 min,再灌注60 min;C组、D组和E组在造模前7 d,每日分别取内关、列缺及合谷给予电针刺激20 min。比较各组肌酸激酶(CK)及心肌formazan含量变化。结果 B组、C组、D组和E组血清CK及心肌formazan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组、D组和E组血清CK含量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心肌formazan含量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血清CK及心肌formazan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从而对心脏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肌酸激酶 心肌细胞活性 内关 列缺 合谷
下载PDF
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庞博 程为平 +2 位作者 栾媛 程光宇 肖秉龙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探究列缺穴对不同性别受试者ACA的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分为3组进行试验,分别为男女混合组30例、女性组15例、男性组1... 目的探讨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探究列缺穴对不同性别受试者ACA的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分为3组进行试验,分别为男女混合组30例、女性组15例、男性组15例。针刺受试者左侧列缺穴,在针刺前(针刺前10 min)、入针后(进针得气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出针后10 min)运用TCD分别记录志愿者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1)男女混合: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2)女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3)男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10 min后,左侧大脑前动脉PI与行针时比较有所增加(P<0.05)。结论针刺左侧列缺穴可增加健康青年双侧ACA血流速度,其中女性结果明显优于男性。列缺穴可作为女性ACA缺血性疾病的首选治疗穴位。男性选穴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缺穴 大脑前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Bi^(3+),Eu^(3+),Tb^(3+)掺杂Lu_3TaO_7的发光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文鹏 张庆礼 +7 位作者 杨华军 周鹏宇 孙敦陆 高进云 谷长江 罗建乔 王迪 殷绍唐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3,共4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3+)、Eu^(3+)、Tb^(3+)掺杂的Lu_3TaO_7。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三种离子掺杂的Lu_3TaO_7均呈现出强的荧光发射,其中Bi^(3+)具有峰位在431 nm处的一强发射宽带,衰减寿命为1...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3+)、Eu^(3+)、Tb^(3+)掺杂的Lu_3TaO_7。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三种离子掺杂的Lu_3TaO_7均呈现出强的荧光发射,其中Bi^(3+)具有峰位在431 nm处的一强发射宽带,衰减寿命为16.8μs,Eu^(3+)、Tb^(3+)则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锐发射峰,衰减寿命分别为1.26 ms和1.20 ms。因此,它们均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重闪烁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闪烁体 Lu3TaO7 发光
下载PDF
浮区法生长Lu_2Si_2O_7:Ce晶体的缺陷、光学和闪烁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冯鹤 任国浩 +4 位作者 丁栋舟 李焕英 徐军 杨秋红 徐家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1-895,共5页
通过浮区法制备得到LPS:0.5%Ce单晶样品,并对其包裹体、开裂、闪烁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晶体的电子探针谱、透过谱、77~500 K下的紫外激发发射谱、X射线激发发射谱和77~500 K下的衰减时间谱。研究发现晶体中存在解理开裂和热应... 通过浮区法制备得到LPS:0.5%Ce单晶样品,并对其包裹体、开裂、闪烁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晶体的电子探针谱、透过谱、77~500 K下的紫外激发发射谱、X射线激发发射谱和77~500 K下的衰减时间谱。研究发现晶体中存在解理开裂和热应力开裂,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包裹体,分别包含[Si3O9]6-、23[SiO]n阴离子团和过量的SiO2。由于采用空气为生长气氛,样品中部分Ce3+被氧化为Ce4+。浮区法LPS:0.5%Ce表现出较高的发光效率,约为32000 ph/MeV。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紫外激发发射谱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发射谱谱线随着温度的升高展宽,导致自吸收的增加。衰减时间的温度转变点位于450 K,表明LPS:Ce闪烁晶体适用于高温环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闪烁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2Si2O7 CE 浮区法 单晶 缺陷 闪烁性能
下载PDF
煅烧制度对Lu_2Ti_2O_7粉体生长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宝让 高慧 +1 位作者 张乃强 徐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采用熔盐法制备Lu2Ti2O7粉体,研究了不同煅烧工艺对粉体形貌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Lu2Ti2O7粉体合成的工艺条件,并在利用XRD、SEM等方法分析表征样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的粉体形貌生长转变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形核速率和生长速率对粉体... 采用熔盐法制备Lu2Ti2O7粉体,研究了不同煅烧工艺对粉体形貌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Lu2Ti2O7粉体合成的工艺条件,并在利用XRD、SEM等方法分析表征样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的粉体形貌生长转变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形核速率和生长速率对粉体的颗粒尺寸和形状影响很大,过快的形核速率和生长速率有利于多面棱柱状晶粒的生长,反之则有利于八面体形状的晶粒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2Ti2O7 熔盐法 生长机制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白光LED用绿色荧光粉Ca_8MgLu(PO_4)_7∶Tb^(3+)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飞燕 董志月 +2 位作者 刁贵强 刘必富 蔡婉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2-113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种单一纯相绿色荧光粉Ca8Mg Lu(PO4)7∶Tb3+,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E,PL)和荧光寿命曲线研究了Ca8Mg Lu(PO4)7∶Tb3+的发光性能。Ca8Mg Lu(PO4)7∶Tb3+能被378nm的近紫外光激发,Tb3+发生5D4-7F5跃迁发出...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种单一纯相绿色荧光粉Ca8Mg Lu(PO4)7∶Tb3+,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E,PL)和荧光寿命曲线研究了Ca8Mg Lu(PO4)7∶Tb3+的发光性能。Ca8Mg Lu(PO4)7∶Tb3+能被378nm的近紫外光激发,Tb3+发生5D4-7F5跃迁发出绿光,色坐标为(0.324,0.592)。Ca8Mg Lu(PO4)7∶Tb3+的量子效率可达84%,热猝灭性能良好:在150℃和200℃的发光强度积分分别是25℃的90.71%和86.36%。研究结果表明Ca8Mg Lu(PO4)7∶Tb3+是一种理想的适于NUV-LED芯片激发的白光LED用绿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白光LED Ca8Mg Lu(PO4)7∶Tb3+
下载PDF
Lu_2Ti_2O_7薄膜的溶胶凝胶合成及电学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宝让 杨洋 +1 位作者 杨智伟 程伟良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50-3057,共8页
研究了Lu2Ti2O7薄膜的结构、制备和性能.以Si作为基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各种因素:煅烧温度、保温时间、转速和涂层的数量等对薄膜质量包括表面均方根粗糙度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薄膜的电学性能.研究表明:在650~1 050 ℃... 研究了Lu2Ti2O7薄膜的结构、制备和性能.以Si作为基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各种因素:煅烧温度、保温时间、转速和涂层的数量等对薄膜质量包括表面均方根粗糙度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薄膜的电学性能.研究表明:在650~1 050 ℃能够形成Lu2Ti2O7相,在750 ℃时能够获得Lu2TiO5含量较少的理想薄膜.研究同时表明:温度对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影响相对较大.Lu2Ti2O7薄膜电学性能研究表明:保温时间有利于Lu2Ti2O7的低温相变和Lu2TiO5相的形成,但是对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采用硝酸镥和二氧化钛作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致密的Lu2Ti2O7薄膜,该薄膜制备过程中有中间相Lu2 Ti5产生,但该相可通过改变前驱体比例、延长保温时间或者提高煅烧温度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2Ti2O7薄膜 溶胶凝胶法 电子显微镜 电学性能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Lu-Si-O体系在高温水蒸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12
作者 洪智亮 成来飞 +2 位作者 鲁琳静 张立同 王一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三种镥硅酸盐体系粉体材料.以氧化物的摩尔比来表示此三种粉体,分别为:Lu2O3.SiO2、Lu2O3.2SiO2和Lu2O3.2.26SiO2.在1400℃、50%H2O-50%O2静态常压气氛下,研究了它们的耐水蒸气腐蚀性能.以单位面积重量变化率表征材...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三种镥硅酸盐体系粉体材料.以氧化物的摩尔比来表示此三种粉体,分别为:Lu2O3.SiO2、Lu2O3.2SiO2和Lu2O3.2.26SiO2.在1400℃、50%H2O-50%O2静态常压气氛下,研究了它们的耐水蒸气腐蚀性能.以单位面积重量变化率表征材料的耐水蒸气腐蚀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分析手段,揭示了镥硅酸盐体系在高温水蒸气环境中的腐蚀机制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三种原始粉体主要物相依次为:Lu2SiO5+Lu2Si2O7、Lu2Si2O7+SiO2和Lu2Si2O7+SiO2.在水蒸气作用下,Lu2SiO5相与Al2O3反应生成新相Lu3Al5O12,而Lu2Si2O7相并未受到水蒸气的作用而发生任何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2SiO5 Lu2Si2O7 环境障碍涂层 水蒸气腐蚀
下载PDF
Medicinal plant-based saponins targeting COVID-19 M^(pro)in silico
13
作者 Mohd Rehan Shafiullah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1年第3期37-65,共29页
Background:Recently,the Chinese scientists Liu et al.demonstrated a crystallized form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main protease(M^(pro)),the best target of the drug,which was published in Nature... Background:Recently,the Chinese scientists Liu et al.demonstrated a crystallized form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main protease(M^(pro)),the best target of the drug,which was published in Nature in June 2020.Many components of herbs are determined as the potential inhibitor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M^(pro)such as quercetin,cirsimaritin,hispidulin,and flavonoids.Methods:Library of herb-based bioactive saponins are analyzed with 6LU7 M^(pro)using AutoDock tools 1.5.6,BIOVIA Discovery Studio 2017 R2,Chimera 1.13.1,and AutoDock Vina to evaluate their potency against COVID-19 M^(pro).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s,including hydroxychloroquine,chloroquine and nelfinavir,are used as positive controls for comparison.Results:Binding energies of 60 saponins with 6LU7 M^(pro)are obtained in which approximately 34 saponins are more effective on COVID-19 M^(pro)than hydroxychloroquine,chloroquine,and nelfinavir.13 saponins exhibit high potency against COVID-19 M^(pro)due to more binding energies than 10 kcal/mol.Conclusion:Further research on all effective saponins is needed to evaluate the real medicinal potential against 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NINS COVID-19 Molecular docking 6lu7 M^(pro) SARS-CoV-2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Anti-Influenza Drugs with CoVID-19 Protein
14
作者 Kassim F. Adebambo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science》 2020年第2期45-60,共16页
Coronavirus (CoVID-19) is a new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which started in the Wuhan, China, the spread of this virus has now reached a global stage, urgent need is therefore needed to find new drug molecules wh... Coronavirus (CoVID-19) is a new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which started in the Wuhan, China, the spread of this virus has now reached a global stage, urgent need is therefore needed to find new drug molecules which can either be used as a first aid intervention or slow down the multiplication rate of the virus within the system.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this research looked into the existing antiviral drugs and screened them for their inhibitory properties towards the CoVID-19 protein. Recently,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VID-19 (6LU7) protein has been established, this gives us the possible drug target site in CoVID-19. The binding affinity of the six compounds was screened using MOE (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 software, four compounds (Zanamivir, Peramivir, Rimantidine, and Oseltamivir) out these six compounds have been approved by the Food Drug and Administration (FDA). The molecular docking calculation, Higher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 and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 calculation were used to hypothesise the bioactivity of the FDA approved drug against the CoVID-19 protein. The calculation showed that Pimodivir tops the list of the anti influenza drug which can be used as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patient. Apart from Pimodivir, Laninamivir Octanoate is also a very good drug which might be used to inhibit CoVID-19 protein. It was also discovered that based on binding property of Rimantadine, it might be suitable for Fragment Based Drug Design (FBDD) approach which might lead to the discovery of completely new drug entity. Stability of the new protein structure was studied using GROMACS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tein structure was achieved over a range of time, this confirmed that 6LU7 crystal structure might be a suitable protein crystal structu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towards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Finally, based on the molecular docking result, Pimodivir and Laninamivir Octanoate might b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Molecular Docking 6lu7 Protein Simulations FDA Approved Drugs MOE Software
下载PDF
宣肺利气法针刺治疗促进胃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展明 李丽君 +4 位作者 张子敬 谢晓华 谢波 高志清 龙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584-1587,共4页
【目的】观察宣肺利气法针刺治疗对胃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0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宣肺利... 【目的】观察宣肺利气法针刺治疗对胃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0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宣肺利气法针刺手太阴肺经孔最、尺泽、列缺等穴,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恢复全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恢复全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0 h、72.9 h、2.6 d、16.0 d,对照组分别为45.0 h、82.6 h、3.4 d、21.0 d。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恢复全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也无肠梗阻需再次手术者。【结论】宣肺利气法针刺治疗对胃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利气法 针刺治疗 胃肠癌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孔最穴 尺泽穴 列缺穴
下载PDF
探讨“头项寻列缺”的中医理论渊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玉洁 乔海法 +3 位作者 王强 李杰 鲁刚 王渊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追溯"头项寻列缺"的理论渊源,明确"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的中医理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通过分析列缺穴的由来和定义、定位及主治配伍、脏腑别通等角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机制;从偏正头痛、颈项强痛等头项部疾患... 为了追溯"头项寻列缺"的理论渊源,明确"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的中医理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通过分析列缺穴的由来和定义、定位及主治配伍、脏腑别通等角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机制;从偏正头痛、颈项强痛等头项部疾患探索列缺穴与头项部疾病的关系,以及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的中医理论基础和机理。针刺列缺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头项部强直疼痛,明确了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的中医理论基础。列缺穴与头项部疾病之间密切相关,且为四总穴中调治头项的要穴,其对于治疗偏正头痛、颈项强痛等头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项部 列缺 脏腑别通
下载PDF
电针肺经原络穴治疗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龙莹 张子敬 +2 位作者 黄展明 陈佳芸 谢晓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518-52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肺经原络穴治疗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肺经原穴太渊、络穴列缺治疗。观察2组患... 【目的】观察电针肺经原络穴治疗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肺经原穴太渊、络穴列缺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的发生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发生腹胀腹痛1例、恶心呕吐2例,无肺部感染发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腹胀腹痛8例、恶心呕吐4例,肺部感染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60%(14/30)。治疗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肺经原络穴治疗大肠癌术后肠梗阻操作安全、简便,能明显地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太渊穴 列缺穴 肠梗阻 大肠癌术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头项寻列缺”探讨经脉体表的特异性联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文英 袁海光 +2 位作者 刘亚楠 张敏 乔海法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99-102,共4页
“头项寻列缺”,最早记载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尤擅头项部疾病,其临床疗效显著,但其机制尚未捋清。本论文基于循证医学角度,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头项寻列缺”的理论机制、研究现状和机理方面去探析列缺穴与... “头项寻列缺”,最早记载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尤擅头项部疾病,其临床疗效显著,但其机制尚未捋清。本论文基于循证医学角度,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头项寻列缺”的理论机制、研究现状和机理方面去探析列缺穴与头项部的特定联系,进而为经脉体表-体表的特异性联系提供客观依据,同时探讨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发展,以期为今后针灸临床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对促进针灸理论研究与临床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缺穴 特异性联系 体表
下载PDF
针刺不同位置“列缺”穴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爱 王凡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S1期44-45,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位置的"列缺"穴的针刺效应有无差异,对列缺穴的正确定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针刺列缺穴对慢性咽炎进行治疗。选60例慢性咽炎患者将随机分为列缺Ⅰ组和列缺Ⅱ组,分别针刺不同位置的"列缺"穴,观... 目的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位置的"列缺"穴的针刺效应有无差异,对列缺穴的正确定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针刺列缺穴对慢性咽炎进行治疗。选60例慢性咽炎患者将随机分为列缺Ⅰ组和列缺Ⅱ组,分别针刺不同位置的"列缺"穴,观察二者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两组都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咽炎的临床症状(P<0.05),根据两组之间对比,慢性咽炎症状的改善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本次实验得出现对于列缺穴位置还无法进行正确判断,但也不能排除列缺Ⅱ中的位置不是列缺穴的正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确定位 列缺穴 慢性咽炎疗效 针刺位置
下载PDF
基于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对“头项寻列缺”经典理论的验证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滔涛 林宇仪 +4 位作者 郑谅 余瑾 许铛瀚 宏旭波 张书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5-27,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列缺穴对项背部皮肤表面血流量的变化,以验证“头项寻列缺”的经典针刺理论。方法应用激光散斑成像仪观察28例健康受试者在针刺列缺前后项背部皮肤表面血流量的变化。将受试者项背部划分为颈项部整体区域和大椎穴区、双侧... 目的观察针刺列缺穴对项背部皮肤表面血流量的变化,以验证“头项寻列缺”的经典针刺理论。方法应用激光散斑成像仪观察28例健康受试者在针刺列缺前后项背部皮肤表面血流量的变化。将受试者项背部划分为颈项部整体区域和大椎穴区、双侧大杼穴区、双侧百劳穴区,分别在针刺前、针刺即刻、进针5 min、出针即刻及出针后30 min检测上述区域皮肤血流的变化。结果颈项区、左大杼区、右大杼区血流量在进针5 min、出针即刻、出针30 min与进针前比均明显增加(P<0.05),大椎区血流量在进针5 min、出针即刻与进针前比均明显增加(P<0.05),右百劳区血流量在出针30 min与进针前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刺列缺穴可以通过增加项背部及其附近相关穴位、尤其是大杼穴区域皮肤表面血流量,改善局部的组织代谢,从而使项背部气血运行恢复正常,有利于头项部位疾患的恢复,提示这可能是列缺治疗头项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 列缺 皮肤血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