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iggering Mechanism for the Largest Aftershock (M_S=6.3) of the Great Luhuo Event (M_S=7.6) in 1973
1
作者 Liu Guiping, Fu Zhengxiang and Ma Ming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36,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3年第1期42-50,共9页
The Great Luhuo Event ( M S=7 6) occurred on February 6, 1973 in Sichuan Province. There were a lot of aftershocks in the source area. The largest aftershock ( M S=6 3) occurred along a normal fault zone between the X... The Great Luhuo Event ( M S=7 6) occurred on February 6, 1973 in Sichuan Province. There were a lot of aftershocks in the source area. The largest aftershock ( M S=6 3) occurred along a normal fault zone between the Xianshuihe Fault and the Ganzi Yushu fault. Based on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surface rupture, coseismic dislocation and seismo\|geological tectonics of the event, an elastic dislocation model of the Great Luhuo Event with a strike slip mechanism was designed and the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 ( ΔCFS) in the slip direction on normal faults along and surrounding the source zone due to the event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gest aftershock occurred in an area with ΔCFS >0, and that ΔCFS =4 5MPa. Therefore, the largest aftershock was probably triggered by the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Great luhuo Event The largest aftershock The Coulomb Failure Stress triggering
下载PDF
LUHUO COUNTY:OASIS IN THE PLATEAU
2
《China's Tibet》 2000年第4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luhuo COUNTY:OASIS IN THE PLATEAU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SfM及LaDiCaoz的地震地表破裂定量参数提取——以炉霍扎交村一带地震典型地表破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程 梁明剑 +2 位作者 周文英 吴微微 刘书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以炉霍县虾拉沱镇扎交村一带典型地震地表破裂为例,基于无人机SfM方法获取研究区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采用LaDiCaoz软件对其位错定量参数进行提取,并详细介绍相关技术流程。结果表明:1)LaDiCaoz得到的炉霍扎交村一带典型山脊... 以炉霍县虾拉沱镇扎交村一带典型地震地表破裂为例,基于无人机SfM方法获取研究区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采用LaDiCaoz软件对其位错定量参数进行提取,并详细介绍相关技术流程。结果表明:1)LaDiCaoz得到的炉霍扎交村一带典型山脊位错地貌的水平位错为6.3(+0.5/-0.7)m,垂直位错为0.4(+0.1/-0.1)m,其水平位错量是受至少3次强震影响而累积的结果;2)无人机SfM方法可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获取小范围区域内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形地貌数据,数据质量可满足活动断裂的精细结构研究和定量参数提取,在川西高海拔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利用LaDiCaoz进行位错提取,可进一步减小人为因素产生的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可检验,实现了对活动断裂位错量提取的半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霍地震 典型位错 定量参数 SfM方法 LaDiCaoz软件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北部断裂岩特征与变形行为研究
4
作者 白明坤 李海兵 +4 位作者 郑勇 吴琼 CHEVALIER Marie-Luce 潘家伟 任治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98-4019,共22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陆内活动性最强、强震频率最高的活动断裂之一,断裂岩以及大地测量学研究发现该断裂带可能具有广泛的蠕滑变形。研究该断裂带几何结构和变形行为有助于认识蠕滑与粘滑机制,并为评估其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科学依据。本...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陆内活动性最强、强震频率最高的活动断裂之一,断裂岩以及大地测量学研究发现该断裂带可能具有广泛的蠕滑变形。研究该断裂带几何结构和变形行为有助于认识蠕滑与粘滑机制,并为评估其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科学依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北部断层剖面及其中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构造观察、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方法,对断裂带的几何结构、断裂岩物理特征与矿物组成等开展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炉霍段北部的最新主断面位于断裂变形带东部边界,走向N110°,倾向北东,倾角约50°,具有左行走滑兼正断的运动学特征;主断面附近的断层泥相对发育,上盘以棕色为主,宽约3cm,下盘以黑色为主,宽约20~30cm,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石英。靠近主断面强矿物含量达70%以上,矿物颗粒均以棱角状、长条状为主,存在矿物颗粒被截切形成平直截切面的现象,指示其应以粘滑变形行为为主;断裂带内的断层泥透镜体则显示,粘土矿物含量极高(>60%),定向明显且面理发育,Al和K元素富集等现象,指示可能存在前期蠕滑变形行为。上述结果指示,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可能经历了从蠕滑到粘滑变形行为的转变。以上研究结果与鲜水河断裂带以高角度左行走滑,广泛存在蠕滑变形的认识不同,表明断裂带变形行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不一致的特征,除了围岩性质和流体作用以外,断裂的空间几何结构也是重要的控制因素。新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更深入了解大型走滑断裂带变形行为、孕震机制以及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 断裂几何结构 变形行为 蠕滑/粘滑 断层泥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7.9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明辉 王东辉 +1 位作者 高延超 白永健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局部具挤压性质,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且往复迁移等特点。鲜水河断裂带发生的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基于前...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局部具挤压性质,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且往复迁移等特点。鲜水河断裂带发生的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基于前人资料之上,结合现场调查,对炉霍7.9级地震诱发滑坡的类型、规模、分布规律、运动特征,地震滑坡与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的敏感性以及滑坡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今后该地区地震滑坡灾害的防治减灾提供必要的的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炉霍7 9级地震 地震滑坡 地质灾害
下载PDF
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 5.3级地震强震记录与震害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周荣军 赖敏 +4 位作者 李大虎 梁明剑 龙锋 黎小刚 龚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四川数字强震台网中的9个台站获取了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级地震完整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高频成分丰富,频谱主要成分集中在0.1~0.3s之间,最大加速度值为炉霍台EW向405.8cm/s2。震后的地震宏观考察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极震区地震... 四川数字强震台网中的9个台站获取了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级地震完整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高频成分丰富,频谱主要成分集中在0.1~0.3s之间,最大加速度值为炉霍台EW向405.8cm/s2。震后的地震宏观考察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极震区地震烈度达Ⅶ度,等震线沿鲜水河断裂呈NW-SE向的不规则椭圆形,NW部的面积明显大于SE部。综合分析认为,震区建筑物自振周期与本次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的高频成分高度吻合是震害偏重的主要原因,"崩科"藏式建筑抗震性能较差亦加重了震害。联系到本次地震P波向NW方向传播速度明显快于SE方向、等震线形态以及余震稀少等事实,推测这次地震系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的远程触发,导致鲜水河断裂上应力调整而产生弹性回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记录 震害 炉霍Ms 5 3级地震 鲜水河断裂
下载PDF
1973年炉霍大地震(M_S=7.6)最大余震(M_S=6.3)的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桂萍 傅征祥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82,共8页
1973年 2月 6日在四川省炉霍发生MS7 6大地震 ,震后在震中周围出现丰富的余震 ,其最大余震 (MS6 3)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和玉树 -甘孜断裂之间的正断层活动区内。本文根据震源机制解、地表破裂、同震位错分布、地震地质构造等资料 ,建立... 1973年 2月 6日在四川省炉霍发生MS7 6大地震 ,震后在震中周围出现丰富的余震 ,其最大余震 (MS6 3)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和玉树 -甘孜断裂之间的正断层活动区内。本文根据震源机制解、地表破裂、同震位错分布、地震地质构造等资料 ,建立炉霍走滑大地震破裂的弹性位错模型 ,计算该大地震在周围正断层滑动方向上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ΔCFS)。结果表明 ,最大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 (ΔCFS >0 )的地区 ,ΔCFS =4 5MPa。因此认为 ,最大余震可能是由主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触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3年 炉霍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地质构造 震源机制解 地表破裂
下载PDF
鲜水河地震带炉霍段泥石流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蒋瑜阳 唐川 杨泰平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鲜水河地震带是我国8大地震带之一,其附近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烈。鲜水河地震带炉霍段是泥石流多发段,该地带的泥石流发育特征与活动断裂分布、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因子密切相关。结合GIS技术,分别从地质构造、地理位势、地层岩性、水文... 鲜水河地震带是我国8大地震带之一,其附近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烈。鲜水河地震带炉霍段是泥石流多发段,该地带的泥石流发育特征与活动断裂分布、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因子密切相关。结合GIS技术,分别从地质构造、地理位势、地层岩性、水文气象和人类活动5个方面揭示了该区域泥石流的成因和分布特征。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发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其发育程度与距离鲜水河断裂带的远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地震带炉霍段 泥石流 GIS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东辉 田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共计241个地震滑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973年179个地震滑坡分布与烈度及震中距的关系,分析了241个地震滑坡发育的滑动方向、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相对高程及在断裂不同位置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炉霍断裂地震滑坡规模以小型为主;(2)集中于Ⅸ~Ⅹ度烈度区内;(3)距震中0~5km及10~15km范围内密度最大;(4)滑动方向多与断裂斜交,交角介于35&#176;~75&#176;;(5)断裂南东段滑坡数量多于北西段,北东盘多于南西盘,北西段的北东盘滑坡个体面积较大;(6)滑坡多发育于T2-3 r地层中;(7)主要分布于斜坡的中下部,相对高程主要介于30~60m;(8)发育坡度多介于30&#176;~45&#176;,具有规模越大,坡度越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炉霍 地震滑坡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炉霍-道孚蛇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宽忠 李振江 +1 位作者 黄成 徐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在1∶25万炉霍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川西高原炉霍-道孚一带发现了大量的蚀变单辉橄榄岩、蛇纹石化辉石岩、辉长岩、蚀变玄武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它们多呈构造残片状散布于中上三叠统如年各岩组变质砂板岩复理石地层中。通过对这些残片的深... 在1∶25万炉霍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川西高原炉霍-道孚一带发现了大量的蚀变单辉橄榄岩、蛇纹石化辉石岩、辉长岩、蚀变玄武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它们多呈构造残片状散布于中上三叠统如年各岩组变质砂板岩复理石地层中。通过对这些残片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它属蛇绿岩组合,并可以重塑较完整的蛇绿岩层序,暂以道孚蛇绿岩称之,道孚蛇绿岩的发现为重新认识炉霍-道孚一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区域构造格架及地层区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霍-道孚 蛇绿岩 构造残片 初始洋盆
下载PDF
关于如年各组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刚 陈洪德 +3 位作者 江元生 张宽忠 魏永峰 刘涓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分布于炉霍-道孚断裂带的如年各组为一套深海环境形成的构造变形强烈的含硅质岩复理石沉积,与大量的蛇绿岩残片和古生界灰岩等外来岩块共存,具有基质、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共存的沉积-构造混杂特征,时代可限制在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 分布于炉霍-道孚断裂带的如年各组为一套深海环境形成的构造变形强烈的含硅质岩复理石沉积,与大量的蛇绿岩残片和古生界灰岩等外来岩块共存,具有基质、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共存的沉积-构造混杂特征,时代可限制在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诺利期。为了与理塘蛇绿岩群及金沙江蛇绿岩群相对比,将其更名为如年各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霍-道孚断裂带 如年各组 沉积-构造混杂 蛇绿岩套
下载PDF
炉霍山歌的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影 刘瑛 +2 位作者 林俊华 彭绍文 罗杰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15,共11页
炉霍山歌是炉霍人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紧贴生产生活,是炉霍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本文从炉霍山歌的分类入手,对内容、功能、音乐特征、歌词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炉霍山歌 分类 艺术特征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旦都土林构造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东 范晓 +3 位作者 王兆成 徐刚 邵志伟 侯宝平 《四川地质学报》 2012年第1期6-9,共4页
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破碎带在四川省炉霍县旦都一带发育成土(石)林构造。其原岩为中-上三叠统如年各岩群(一套含灰岩滑塌块体的火山-构造混杂岩地层单位)变质砂岩夹板岩,在再脆性变形机制下断裂破碎形成。其内发育一组倾角较缓的劈理构造... 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破碎带在四川省炉霍县旦都一带发育成土(石)林构造。其原岩为中-上三叠统如年各岩群(一套含灰岩滑塌块体的火山-构造混杂岩地层单位)变质砂岩夹板岩,在再脆性变形机制下断裂破碎形成。其内发育一组倾角较缓的劈理构造,可能是重力与地震波联合作用的产物。其内的擦痕、阶步构造显示至少存在早期右行,晚期左行两个活动阶段,并且左行走滑常伴有逆冲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林 鲜水河断裂 炉霍 断裂破碎岩 地震波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炉霍地震滑坡触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雪晴 母剑桥 石思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2-56,共5页
1973年炉霍县发生的7.9级地震造成了179个滑坡,基于这179个地震滑坡,利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触发炉霍县地震滑坡的6个主要因素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临空条件、地形地貌和海拔高程,并用层次分析法的3种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法、... 1973年炉霍县发生的7.9级地震造成了179个滑坡,基于这179个地震滑坡,利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触发炉霍县地震滑坡的6个主要因素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临空条件、地形地貌和海拔高程,并用层次分析法的3种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法、算术平均法、特征向量法)综合分析这6个因素影响炉霍地震滑坡发生的重要程度。结果显示:地质构造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高出了排在第二的地形地貌因素的1.7倍;再其次是水文条件、地层岩性、临空条件,最次为海拔高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霍地震滑坡 触发因素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论川西炉霍裂谷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矿质来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小春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54-261,共8页
扼要介绍了川西炉霍裂谷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特征, 通过地层和岩石中元素丰度特征,稀土元素、同位素、微量金的可化性实验等系统分析, 提出炉霍裂谷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三叠纪地层中的细碎屑质浊积岩建造和裂谷海底火山作... 扼要介绍了川西炉霍裂谷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特征, 通过地层和岩石中元素丰度特征,稀土元素、同位素、微量金的可化性实验等系统分析, 提出炉霍裂谷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三叠纪地层中的细碎屑质浊积岩建造和裂谷海底火山作用提供的深源物质。并讨论了矿质初始富集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矿质来源 炉霍裂谷 金矿床
下载PDF
四川炉霍—道孚小区如年各岩组构造地层解析
16
作者 徐刚 江元生 +3 位作者 徐天德 魏永峰 文建华 孙宝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7,共9页
"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法"是一种近年来在造山带地质填图中取得较大成就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的如年各岩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析,从物态、时态、相态、位态和变形、变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认为如... "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法"是一种近年来在造山带地质填图中取得较大成就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的如年各岩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析,从物态、时态、相态、位态和变形、变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认为如年各岩组在纵向上构造叠置,整体有序,局部无序;横向上各岩性层不能稳定延伸,构成大级别的构造透镜网络系统,显示如年各岩组经历了早期沉积混杂和后期构造混杂双重效应才构成了目前这样一套典型的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体。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如年各岩组的研究程度,而且重新阐述了如年各岩组的原始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年各岩组 构造 地层 四川炉霍—道孚小区
下载PDF
炉霍地震遗迹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科学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忠东 高竹军 《四川地质学报》 201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炉霍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鲜水河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地震,最近一次为1973年2月6日发生的7.9级大地震。本文在文献查阅基础上,对炉霍县历次地震遗迹下的断陷盆地、地裂缝、地鼓包等地震遗迹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研究了地震遗迹的类型... 炉霍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鲜水河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地震,最近一次为1973年2月6日发生的7.9级大地震。本文在文献查阅基础上,对炉霍县历次地震遗迹下的断陷盆地、地裂缝、地鼓包等地震遗迹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研究了地震遗迹的类型、规模、特征、空间分布等规律,浅析了炉霍地震遗迹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地震遗迹 科学价值 炉霍
下载PDF
炉霍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18
作者 徐刚 江元生 +1 位作者 孙宝伟 文建华 《四川地质学报》 201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对如年各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并根据其中的放射虫硅质岩及辉长岩U-Pb测试结果,将其时代限制在中三叠世拉丁期至晚三叠世诺利期。如年各组中蛇绿岩残片的首次发现,表明炉霍-道孚构造带曾经有初始洋盆的形成。
关键词 如年各组 炉霍-道孚构造混杂带 蛇绿岩 初始洋盆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鲜水河断裂带蠕滑型滑坡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筱怡 杨志华 +2 位作者 郭长宝 申维 宿方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5-977,共13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川滇地块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断裂带沿线岩土体结构破碎强烈,在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断裂蠕滑和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断裂带沿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前人研究的...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川滇地块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断裂带沿线岩土体结构破碎强烈,在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断裂蠕滑和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断裂带沿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短基线集(SBAS-InSAR)的方法,基于日本对地观测卫星(ALOS-1)所获得的2007—2011年期间15景PALSAR数据,对鲜水河断裂带道孚至炉霍段的活动速率进行分析计算,获取了该段断裂带内蠕滑型滑坡5年间的时间序列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道孚至炉霍段近年来以蠕滑滑动为主,蠕滑速率为(9.4±0.78)mm/a,断裂的蠕滑作用对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带内滑坡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距离鲜水河断裂带越近,影像间相干性越强,稳定的相干点越多,干涉效果越好,滑坡滑动累计位移越大。沿鲜水河断裂道孚至炉霍段,共识别出98个蠕滑型滑坡,沿鲜水河断裂带两侧呈线性展布,并分析了典型蠕滑型滑坡的地表形变特征。基于SBAS-InSAR的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地表的缓慢变形以及区域性蠕滑型滑坡的发育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于鲜水河断裂带沿线防灾减灾及类似构造活动地区的地质灾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基线集 鲜水河断裂 蠕滑 滑坡
下载PDF
节日作为地方民俗和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以炉霍望果节为视点的考察和思考
20
作者 李祥林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72-78,共7页
节日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振兴传统节日是当今国策。以秋收祈福为主题的望果节是藏族传统节日,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望果节作为民俗类项目已由西藏自治区申报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望果节在藏东康北地区炉霍... 节日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振兴传统节日是当今国策。以秋收祈福为主题的望果节是藏族传统节日,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望果节作为民俗类项目已由西藏自治区申报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望果节在藏东康北地区炉霍县至今有良好的在地化保存与传承,是藏族望果节之不可多得的地方化版本,并且在当今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得到积极地发扬光大。望果节的厚重意蕴在于积淀历史文化、延续民族传统、凸显地方特色、提升文化自信、沟通群体情感、促进社会交往、增强文化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从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需要整体性把握和系统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果节 炉霍县 地方节日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