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对ICR小鼠小肠LY6A(Sca-1)及IFN-γ、STAT1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赵敬 杨汉蕾 +1 位作者 陈素素 牟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1-617,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膜壳绦虫感染ICR小鼠小肠组织中LY6A及IFN-γ、STAT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微小膜壳绦虫成虫标本并收集虫卵制作悬液。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定量1 000个/只虫卵灌胃感染,于感染后第2 d和第8 d按照编号... 目的探讨微小膜壳绦虫感染ICR小鼠小肠组织中LY6A及IFN-γ、STAT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微小膜壳绦虫成虫标本并收集虫卵制作悬液。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定量1 000个/只虫卵灌胃感染,于感染后第2 d和第8 d按照编号处死小鼠获取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进行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RT-PCR技术检测LY6A、IFN-γ和STAT1的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肠中LY6A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并用PRM技术对LY6A蛋白和STAT1蛋白进行相对丰度定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后第8 d在肠腔内发现成虫节片,并且虫体寄生处出现急性炎症反应。RT-PCR检测显示感染第2 d实验组LY6A(t=12.57,P<0.001)和STAT1(t=12.13,P<0.001)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7.78,P<0.01);感染后第8 d实验组LY6A(t=10.01,P<0.001)和STAT1(t=11.19,P<0.001)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26.47,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 d实验组LY6A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4.26,P<0.01),感染后第8 d实验组LY6A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8.18,P<0.001)。PRM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 d实验组LY6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6.55,P<0.05),实验组STAT1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感染后第8 d实验组LY6A蛋白(t=4.95,P<0.05)和STAT1(t=2.91,P<0.0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ICR小鼠小肠后LY6A(Sc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幼虫侵入早期呈低表达,成虫期呈高表达;IFN-γ对LY6A的表达不起主导作用,而STAT1可能对LY6A(Sca-1)的表达起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ly6a/Sca-1 ICR小鼠 IFN-Γ STAT1
下载PDF
A systematic survey of LU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reveals a novel human gene,LY6A,which encodes the candidate ortholog of mouse Ly-6A/Sca-1 and is aberrantly expressed in pituitary tumors
2
作者 Dan Liu Chunhui Xu +13 位作者 Yanting Liu Wen Ouyang Shaojian Lin Aining Xu Yuanliang Zhang Yinyin Xie Qiuhua Huang Weili Zhao Zhu Chen Lan Wang Saijuan Chen Jinyan Huang Zhe Bao Wu Xiaojian Sun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458-475,共18页
The Ly-6 and uPAR(LU)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represent a large family of cell-surface markers.In particular,mouse Ly-6A/Sca-1 is a widely used marker for various stem cells;however,its human ortholog is missing.In ... The Ly-6 and uPAR(LU)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represent a large family of cell-surface markers.In particular,mouse Ly-6A/Sca-1 is a widely used marker for various stem cells;however,its human ortholog is missing.In this study,based on a systematic survey and comparative genomic study of mouse and human LU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we identified a previously unannotated human gene encoding the candidate ortholog of mouse Ly-6A/Sca-1.This gene,hereby named LY6A,reversely overlaps with a lncRNA gene in the majority of exonic sequences.We found that LY6A is aberrantly expressed in pituitary tumors,but not in normal pituitary tissues,and may contribute to tumorigenesis.Similar to mouse Ly-6A/Sca-1,human LY6A is also upregulated by interferon,suggesting a conserve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mechanism between humans and mice.We cloned the full-length LY6A cDNA,whose encoded protein sequence,domain architecture,and exon‒intron structures are all well conserved with mouse Ly-6A/Sca-1.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LY6A protein in cells demonstrates that it acts the same as mouse Ly-6A/Sca-1 in their processing and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anchoring to the cell membrane.Collectively,these studies unveil a novel human gene encoding a candidate biomarker and provide an interesting model gene for studying gene regulatory 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family novel human gene ly6a pituitary tumor biomarker nonsynonymous SNP GPI-anchored protein
原文传递
Intermittent fasting boosts antitumor immunity by restricting CD11b^(+)Ly6C^(low)Ly6G^(low) cell viability through glucose metabolism in murine breast tumor model
3
作者 Chenghao Fu Zhehao Liang +13 位作者 Zemiao Niu Ning Chen Yuemin Li Zhenhua Liang Yanwei Huo Hao Xi Rong Wang Yonghuan Yan Xiaoruo Gan Mengtian Wang Yun Huang Yan Zhang Mingming Gao Pin Lü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327-2345,共19页
Intermittent fasting can benefi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or immunotherapy.However,it is still uncertain how to select immunotherapy drugs to combine with intermittent fasting.Herein we observed ... Intermittent fasting can benefi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or immunotherapy.However,it is still uncertain how to select immunotherapy drugs to combine with intermittent fasting.Herein we observed that two cycles of fasting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reast tumor growth and lung tissue metastasis,as well as prolonged overall survival in mice bearing 4T1 and 4T07 breast cancer.During this process,both the immunosuppressive monocytic-(M-)and granulocytic-(G-)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decreased,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interleukin(IL)7R^(+)and granzyme B^(+)T cell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nterestingly,we observed that Ly6G^(low)G-MDSC sharply decreased after fasting treatment,and the cell surface markers and protein mass spectrometry data showe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glucose metabolism restriction suppressed the splenic granulocytemonocyte progenitor and the generation of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and IL-6,which both contribut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G-MDSC.On the other hand,glucose metabolism restriction can directly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Ly6G^(low)G-MDSC,but not Ly6G^(high)subsets.In summary,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glucose metabolism restriction induced by fasting treatment attenuates the immune-suppressive milieu and enhances the activation of CD3^(+)T cells,providing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enhancing immune-based cancer interven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ittent fasting Ly6G^(low)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apoptosis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lucose metabolism restriction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的胰腺癌生存期关键基因识别:FGFBP1、LY6D
4
作者 周利克 邹炎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16-19,共4页
本研究采用了基因表达分析的方法分析了TCGA数据库中的胰腺癌数据集,并通过差异表达分析、Cox回归分析和随机生存森林模型筛选出了6个与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相关的基因。通过深入生存分析,本研究确定了FGFBP1和LY6D两个基因在胰腺癌患者中... 本研究采用了基因表达分析的方法分析了TCGA数据库中的胰腺癌数据集,并通过差异表达分析、Cox回归分析和随机生存森林模型筛选出了6个与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相关的基因。通过深入生存分析,本研究确定了FGFBP1和LY6D两个基因在胰腺癌患者中表达显著相关于生存率,其他4个基因没有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这些结果向我们揭示了胰腺癌生存期预测的关键基因,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个体化治疗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同时需注意到该研究的局限性,如单一数据集的使用以及不同亚型的处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分析 胰腺癌 FGFBP1 LY6D
下载PDF
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永强 姬文婕 +6 位作者 郑春秀 张译丹 彭守春 胡道川 陈雪芬 周欣 魏路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9-914,共6页
目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与肺纤维化病理进展关系密切。文中通过阐述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不同病理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表型偏移与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100只雄性C57 BL/6 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与肺纤维化病理进展关系密切。文中通过阐述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不同病理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表型偏移与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100只雄性C57 BL/6 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和博莱霉素组,经口咽吸入法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及博莱霉素A5,术后第1、3、7、14及21天处死小鼠,病理学方法计算各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inflammation score, IS)及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CVF),常规方法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 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胶原Ⅰ、胶原Ⅲ的mRNA表达量,氯胺T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 hydroxyproline , HY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博莱霉素组小鼠第3天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水肿等炎症程度( IS评价)较等渗盐水组显著增加(P<0.01),第7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博莱霉素组小鼠第14、21天肺组织CVF较等渗盐水组明显增高(P<0.01);与等渗盐水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博莱霉素组第1天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第3天明显增多(25.18±2.06 vs 8.82±1.59, P<0.01),第7天升至高峰(56.56±5.03 vs 3.68±0.79, P<0.01),后呈下降趋势,但第14~21天细胞总数仍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肺泡巨噬细胞比例的变化趋势与细胞总数相一致;而中性粒细胞数量第1、3、7天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9.086±1.268 vs 1.108±0.229、5.551±0.511 vs 0.315±0.100、8.093±0.922 vs 0.249±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博莱霉素组胶原Ⅰ、ⅢmRNA表达水平在第14、21天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 P<0.05);HYP检测结果显示博莱霉素组第7、14、21天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其中第21天达最高值;与等渗盐水组相比,博莱霉素组第1天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P<0.01),此后呈降低趋势,Ly6Clo亚群比例变化与之相反。各组小鼠Ly6Chi单核细胞比例与IS及CVF值均呈正相关(P<0.01,P=0.0013)。结论在博莱霉素A5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不同病理生理阶段外周血中Ly6Chi、Ly6Clo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与肺组织炎性细胞渗出、浸润等病理进程相比,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应对肺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迅速,早期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升高可能与肺组织炎症反应及后期纤维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单核细胞 Ly6C 博莱霉素
下载PDF
石英诱导小鼠矽肺模型中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向国安 苏程程 +6 位作者 张译丹 马永强 周欣 林志春 彭守春 魏路清 姬文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3-459,共7页
目的矽肺是一种以肺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在肺纤维化病理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旨在研究石英诱导小鼠矽肺(pneumosilicosis)模型中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不同病理阶段的变化特... 目的矽肺是一种以肺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在肺纤维化病理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旨在研究石英诱导小鼠矽肺(pneumosilicosis)模型中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不同病理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动态变化与肺炎症损伤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100只雄性C57BL/6小鼠(18~22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和石英组,石英组滴注吸入40 m L石英混悬液(100 mg/kg),等渗盐水组滴注吸入相同体积无菌等渗盐水。经术后第1、3、7、14和28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变化;常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及胶原容积分数。结果病理染色显示,造模后第7天,小鼠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矽结节;与等渗盐水组相比,石英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1.400±0.089)vs(0.920±0.049)、(1.950±0.065)vs(0.525±0.048),P〈0.01],并持续到第28天[(1.520±0.136)vs(0.800±0.089),(5.300±0.776)vs(0.850±0.050),P〈0.01];与相应时间点等渗盐水组比较,石英组BAFL细胞总数于第1天开始升高[(7.693±2.495)vs(2.008±0.901),P〈0.01],在第3天达到高峰[(13.346±3.563)vs(1.044±0.695)],随后第7、14、28天呈现递减趋势,但仍都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石英组BALF巨噬细胞绝对值在第3天时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6.821±2.627 vs 0.980±0.663,P〈0.01),并在第7天维持于高水平状态[(6.697±1.864)vs(1.225±0.601),P〈0.01],后呈下降趋势,但第14及28天巨噬细胞绝对值仍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石英组BALF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第1、3、7及14天都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且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第28天与等渗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英组小鼠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在所有检测时间点均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其中第7天达到高峰[(78.300±2.517)vs(58.750±2.386),P〈0.01];Ly6Clo亚群比例变化与之相反。第7天和第28天的小鼠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占比与相应时间点的IS及CVF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循环Ly6Chi和Ly6Clo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在石英诱导的小鼠矽肺的不同病理时期呈现动态变化,持续性的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升高可能与矽肺的急慢性炎症及后期的纤维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单核细胞 Ly6C 石英
下载PDF
循环单核细胞Ly6C^(high)亚群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增加且与脑梗死面积相关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芯 李红霞 +5 位作者 李玉秀 马永强 罗燕薇 姬文婕 周欣 李玉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观察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30只C57BL/6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堵塞/再灌注组即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线栓法... 目的观察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30只C57BL/6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堵塞/再灌注组即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MCAO/R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12 h、第1天、第2天、第3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取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分为淋巴细胞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及低表达(Ly6Clow)两个亚群,检测各时间点Ly6Chigh及Ly6Clow细胞比例变化。各时间点取小鼠大脑分别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常规HE染色,并经相关性分析探讨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结果与基线相比,MCAO/R组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于术后第1天即明显升高,第2天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与Sham组比较,MCAO/R组小鼠各时间点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TTC染色结果显示,第2天后梗死范围明显增大。术后各时间点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与脑组织梗死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表现显著正相关。结论 MCAO/R模型术后单核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发现,Ly6Chigh亚群于第2天达到高峰,与脑梗死面积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亚群 脑缺血再灌注 流式细胞术 Ly6Chigh单核细胞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Ly6C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霍然 傅小媚 +6 位作者 邓赛 林潮金 王萍 秦爱萍 杨翔宇 李晓红 余细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0-917,共8页
目的探索炎症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产生的外泌体对小鼠淋巴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和Ly6C^(low)两个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鉴定其形态、表面标记及成... 目的探索炎症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产生的外泌体对小鼠淋巴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和Ly6C^(low)两个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鉴定其形态、表面标记及成脂诱导分化能力。脂多糖处理BMSCs 48h,收集上清并提取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法、透射电镜以及粒径分析鉴定外泌体。磁珠分选小鼠腿骨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24 h后,LPS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Ly6C亚群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BMSCs表达CD44、CD90等,不表达CD34、CD45,并有成脂分化能力。外泌体表达CD63,粒径大小为(82.4±3.70)nm,LPS刺激下BMSCs产生较多的外泌体(P<0.01)。与LPS组相比,外泌体可以使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上升(P<0.01),Ly6C^(high)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05),且LPS刺激BMSCs产生的外泌体比正常BMSCs产生的外泌体的作用更加明显(P<0.05)。促炎因子IL-6水平也明显上调(P<0.05)。结论 BMSCs产生的外泌体可以改变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亚群比例,为BMSC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脂多糖 Ly6C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鲈鱼肠道LactobacillussakeiLY1-6对荧光假单胞菌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欢欢 吕欣然 +3 位作者 林洋 孙梦桐 白凤翎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50-155,共6页
目的:从海鱼肠道中筛选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方法: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测序进行菌株生物学鉴定,利用蛋白酶、pH和温度等因素对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乳酸菌... 目的:从海鱼肠道中筛选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方法: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测序进行菌株生物学鉴定,利用蛋白酶、pH和温度等因素对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对荧光假单胞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影响。结果:从鲈鱼肠道中筛选出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LY1—6,经生理生化和16SrRNA测序鉴定为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菌株LY1—6CFS经胃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分别丧失了38.22%、38.00%、22.48%和18.46%。在pH2.5—5.0具有抑菌活性,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初步结果表明LY1—6CFS中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为细菌素。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LY1—6CFS处理使荧光假单胞菌细胞结构被破坏并溶解。结论:来自鲈鱼肠道的清酒乳杆菌LY1—6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类,作用机制为破坏细胞的完整性,可作为控制水产品中荧光假单胞菌腐败生物保鲜的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清酒乳杆菌LY1—6 海水鱼肠道 筛选 水产品保鲜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NS1蛋白与鸡LY6E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万坡 田文霞 +2 位作者 李建丽 程国富 毕丁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7-630,645,共5页
利用细菌双杂交系统,研究了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ol1protein,NS1)和鸡淋巴细胞抗原复合体(LY6E)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用RT-PCR方法克隆了AIV NS1基因和鸡LY6E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将其克隆于... 利用细菌双杂交系统,研究了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ol1protein,NS1)和鸡淋巴细胞抗原复合体(LY6E)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用RT-PCR方法克隆了AIV NS1基因和鸡LY6E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将其克隆于细菌双杂交系统中的2个质粒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诱饵质粒pBT/NS1和重组目标质粒pTRG/LY6E。SDS-PAGE电泳表明,IPTG诱导后它们均得到正确表达。将重组质粒pBT/NS1和pTRG/LY6E共转化报告菌株,获得的阳性共转化子在含有3-AT和链霉素的组氨酸缺失的M9+筛选培养基上生长,表明AIV NS1蛋白和鸡LY6E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为AIV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AIV) NS1蛋白 LY6E蛋白 细菌双杂交 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干细胞抗原-1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恒 唐其柱 邓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干细胞抗原-1是一种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属于Ly6基因家族成员,镶嵌于富含鞘磷脂与胆固醇的细胞膜脂筏结构中,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Sca1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器官的干/祖细胞以及已分化细胞,可调控干/祖细胞的分化与自我更新,并... 干细胞抗原-1是一种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属于Ly6基因家族成员,镶嵌于富含鞘磷脂与胆固醇的细胞膜脂筏结构中,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Sca1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器官的干/祖细胞以及已分化细胞,可调控干/祖细胞的分化与自我更新,并与淋巴细胞激活、肿瘤的发生发展、肌肉组织重塑以及心脏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深入研究Sca1的生物学功能,对阐明Ly6家族的功能、分析脂筏结构中的蛋白相互作用情况、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新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抗原-1 Ly6 GPI-AP 脂筏 信号转导
下载PDF
L6-LY12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接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小文 杨宁宁 +1 位作者 陈丹 鄢君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4,共3页
通过SN比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研究了L6 -LY12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成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参数显著性顺序为 :焊接压力、焊接速度、搅拌头旋转转速。试验表明 ,对于 5mm厚L6 -LY12板材 ,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范围是 :... 通过SN比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研究了L6 -LY12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成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参数显著性顺序为 :焊接压力、焊接速度、搅拌头旋转转速。试验表明 ,对于 5mm厚L6 -LY12板材 ,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范围是 :焊接压力 2 0 0 0~ 30 0 0N ;焊接速度 37.5~ 6 0mm/min ;搅拌头旋转速度 95 0~15 0 0r/min。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2 5 0 0N、37.5mm/min、95 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L6铝与LY12铝合金 工艺参数
下载PDF
LY6板材成形性能的试验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秀华 张凌云 +1 位作者 祁桂根 徐长革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5-16,共2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 5种厚度 (δ1 2、δ1.5、δ1.8、δ2 .0、δ5 .0 )的LY6金属板料的成形性能进行研究 ,并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定其成形性能指标。
关键词 LY6 板材 成形性能 试验 冲压成形
下载PDF
内皮素-1 B型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NLRP3/IL-1β炎症小体通路缓解Ap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彦挺 杜光勇 +2 位作者 夏志强 张伟 赵振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863-869,共7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B型受体拮抗剂BQ-788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24只8周龄ApoE^(-/-)小鼠(遗传背景为C57BL/6小鼠)构建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分为饲喂常规啮齿类动物基础饲料的正常饮食(CHOW)组、饲喂高脂...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B型受体拮抗剂BQ-788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24只8周龄ApoE^(-/-)小鼠(遗传背景为C57BL/6小鼠)构建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分为饲喂常规啮齿类动物基础饲料的正常饮食(CHOW)组、饲喂高脂饮食(HFD)饲料的HFD组和饲喂HFD饲料并给予BQ-788治疗的HFD+BQ-788组。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胸主动脉血管NLRP3炎症小体相关因子Caspase-1 p20、Caspase-1 p45、NLRP3和IL-1β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全血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Ly6C^(high)、Ly6C^(low)亚型细胞数量。油红O染色测定小鼠胸主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HE染色测定斑块“帽”的厚度;Masson染色观察斑块胶原沉积情况。结果与CHOW组相比,HFD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炎症小体相关因子Caspase-1 p20、NLRP3和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单核细胞及全血中促炎单核细胞Ly6C^(high)数量显著增加(P<0.01),全血中抗炎单核细胞Ly6C^(low)数量显著减少(P<0.01)。与HFD组相比,HFD+BQ-788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回落(P<0.05);炎症小体相关因子Caspase-1 p20、NLRP3和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单核细胞及全血中促炎单核细胞Ly6C^(high)数量显著回落(P<0.01),全血中抗炎单核细胞Ly6C^(low)数量显著增加(P<0.01);小鼠胸主动脉血管的油红O阳性着色面积占比显著较低(P<0.0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帽”的平均厚度显著较小(P<0.01);斑块的胶原沉积范围明显较小。结论ET-1B型受体拮抗剂BQ-788可通过抑制NLRP3/IL-1β炎症小体通路缓解Ap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ET-1 B型受体拮抗剂 NLRP3炎症小体 单核细胞 Ly6C^(high) Ly6C low 巨噬细胞
下载PDF
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E的表达与P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少开 左云 +1 位作者 梁素莹 倪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3020-3023,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E(LY6E)的表达与"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氟尿嘧啶"(POF)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一线接受POF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LY6E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E(LY6E)的表达与"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氟尿嘧啶"(POF)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一线接受POF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LY6E的表达情况,计算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统计分析LY6E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近期疗效及临床受益率的关系。结果:45例患者中,LY6E的阳性率为71.1%。未分化-低分化腺癌LY6E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腺癌(78.9%vs 28.6%,P<0.05)。45例患者ORR为31.1%,DCR为55.6%,临床受益率为40.0%。与LY6E(-)患者相比,LY6E(+)患者的ORR、DCR和临床受益率均显著降低(ORR:18.8%vs 61.5%;DCR:43.8%vs 84.6%;临床受益率:28.1%vs 69.2%)(P<0.05)。LY6E的表达与POF方案所致化疗毒副反应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LY6E与晚期胃癌分化程度相关,晚期胃癌患者中LY6E的表达可能成为预测POF方案化疗敏感性的新指标,并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潜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6E POF方案 化疗 晚期胃癌 化疗疗效
下载PDF
人LY6D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的表达和定位
16
作者 邱宇 宁可 +1 位作者 李丰 李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2425-2429,共5页
目的:构建人LY6D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方法:提取HEK293T细胞的m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LY6D基因的CDS序列,并将其亚克隆至pEGFP-C1表达载体中。进一步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转染到工具... 目的:构建人LY6D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方法:提取HEK293T细胞的m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LY6D基因的CDS序列,并将其亚克隆至pEGFP-C1表达载体中。进一步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转染到工具细胞HEK293T中,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然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Y6D在HEK293T细胞内的定位,最后Q-PCR检测过表达LY6D真核表达载体影响EMT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LY6D基因cDNA的编码区序列克隆到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酶切鉴定片断为387 bp,并进一步测序成功。Western blot检测到了pEGFP-LY6D融合蛋白的表达,分子量约为41 kDa。pEGFP-LY6D融合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过表达LY6D真核表达载体减少E-cadherin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LY6D基因cDNA的CDS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LY6D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LY6D过表达可以降低E-cadher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6D基因 质粒构建 基因表达与定位
下载PDF
CCR2抑制剂延缓输尿管结扎小鼠肾纤维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清凤 孙世仁 +2 位作者 段梦露 陈阳 宁晓暄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504393)在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侧输尿管分离术)、UUO模型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和给药组(UUO+RS504393,术前3天开始灌胃给予RS504393 25 mg/kg,早...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504393)在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侧输尿管分离术)、UUO模型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和给药组(UUO+RS504393,术前3天开始灌胃给予RS504393 25 mg/kg,早晚各1次,连续17 d);用Masson染色和HE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程度和炎性细胞变化;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各组小鼠肾脏CCR2及CD11b^+Ly6C^+单核细胞的比例。结果 UUO模型组肾间质炎性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给药组炎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UUO模型组肾脏胶原蛋白沉积面积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给药组胶原沉积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UUO模型组肾脏CCR2比例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5),给药组CCR2比例较模型组减少(P<0.05);UUO模型组肾间质CD11b^+Ly6C^+单核细胞群比例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给药组CD11b^+Ly6C^+单核细胞群比例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CCR2抑制剂RS504393可减少CD11b^+Ly6C^+单核细胞浸润延缓肾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趋化因子受体2 CD11b^+Ly6c^+单核细胞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LY6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发病机制及预后评估价值
18
作者 谢国伟 钱新烨 +6 位作者 孟永昌 卫雅琪 曹天 高璐 张冬 闫军 樊海宁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0期4758-4769,共12页
目的:探究LY6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预后意义,以及致病机制,并构建预后评估模型。方法:Timer2.0在线网站分析LY6D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GEO数据集分析LY6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cbioportal分析LY6D突变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 Plo... 目的:探究LY6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预后意义,以及致病机制,并构建预后评估模型。方法:Timer2.0在线网站分析LY6D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GEO数据集分析LY6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cbioportal分析LY6D突变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网站分析LY6D表达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GSEA富集分析探索LY6D在胰腺癌中参与的信号通路,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探究与LY6D关系密切的基因,最后利用与胰腺癌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构建预后模型。结果:LY6D在胰腺癌中显著高表达,且LY6D高表达患者具有较差预后,同时LY6D突变胰腺癌患者具有较差预后,LY6D富集到细胞粘附通路中,通过促进癌细胞粘附和扩散促进癌症的进展,基于LY6D、PSCA、MSLN构建的预后模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显著意义。结论:LY6D有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和作为分子治疗的重要靶点。基于LY6D、MSLN、PSCA构建的预后模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6D PSCA MSLN 胰腺癌 预后模型
下载PDF
LYPD8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峻 严富国 +3 位作者 陈文山 陈允 黄海平 叶明燕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2042-2046,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含有Ly6/Plaur结构域的高度糖基化的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8(LYPD8)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将收集自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新昌医院的40例CRC患者的CRC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结直肠组织以及正常... 目的探讨含有Ly6/Plaur结构域的高度糖基化的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8(LYPD8)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将收集自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新昌医院的40例CRC患者的CRC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结直肠组织以及正常结直肠组织进行比较,检测不同临床分期患者CRC组织中LYPD8 mRNA表达,STAT3、p65的磷酸化水平以及IL-6、TNF-α的分泌水平;同时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IRES2)构建过表达LYPD8的质粒DNA,检测LYPD8过表达对CR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相比,Ⅰ、Ⅱ、Ⅲ期CRC患者癌组织中LYPD8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Ⅲ期患者降低最明显(P<0.05)。CRC组织中STAT3/p65磷酸化水平及IL-6、TNF-α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5)。SW480细胞中LYPD8过表达,其存活凋亡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迁移个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LYPD8在Ⅰ、Ⅱ、Ⅲ期患者CR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明显降低;LYPD8在CRC细胞中通过诱导STAT3、p65去磷酸化,抑制TNF-α、IL-6的分泌,从而抑制CR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有Ly6/Plaur结构域的高度糖基化的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8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
下载PDF
C4.4A as a biomarker in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0
作者 Benedikte Jacobsen Mette Camilla Kriegbaum +1 位作者 Eric Santoni-Rugiu Michael Plou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4期621-632,共12页
The high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of lung cancer, together with a poor 5-year survival of only approximately 15%, emphasize the need for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s to improve patient treatment. C4.4A, a member ... The high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of lung cancer, together with a poor 5-year survival of only approximately 15%, emphasize the need for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s to improve patient treatment. C4.4A, a member of the Ly6/uP AR family of membrane proteins, qualifies as such a potential informative biomarker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Under nor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it is primarily expressed in suprabasal layers of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a. Consequently, it is absent from healthy bronchial and alveolar tissue, but nevertheless appears at early stages in the progression to invasivecarcinomas of the lung, i.e., in bronchial hyperplasia/metaplasia and 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In the stages leading to pulmon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xpression is sustained in dysplasia, carcinoma in situ and invasive carcinomas, and this pertains to the normal presence of C4.4A in squamous epithelium. In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s, a fraction of cases is positive for C4.4A, which is surprising, given the origin of these carcinomas from mucin-producing and not squamous epithelium. Interestingly, this correlates with a highly compromised patient survival and a predominant solid tumor growth pattern.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suggest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4.4A and the tumor suppressor LKB1. This might provide a link to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C4.4A in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s of the lung and could potentially be exploited for predicting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targeting components of the LKB1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PD3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GNOSIS Solid growth pattern Liver kinase B1 Precursor lesions 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METAPLASIA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 Ly6/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