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微乳法合成La(OH)_3纳米棒的形貌控制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尹贻东 洪广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95-1797,共3页
Lanthanum hydroxide nanorods with a diameter of 10-20 nm and length up to 100-200 nm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direct reaction of La(NO3)3 and KOH under hydrothermal microemulsion conditions.X-ray diffraction(XRD) ... Lanthanum hydroxide nanorods with a diameter of 10-20 nm and length up to 100-200 nm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direct reaction of La(NO3)3 and KOH under hydrothermal microemulsion conditions.X-ray diffraction(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were employe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ucture,compositions and morphology of the obtained produc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ar ratio of water to the surfactant CTAB,concentration of La(NO3)3,reactant temperature and reactant time all could affect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the lanthanum hydroxide nanor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la(oh)3
下载PDF
水热LSS法制备La(OH)_3纳米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剑锋 夏昌奎 +2 位作者 曹丽云 吴建鹏 贺海燕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3-686,共4页
采用基于在水热合成的过程中发生于液相、固相和溶液相界面处的相扩散和分离机制的液相(Liquid)-固相(Solid)-溶液相(Solution)(LSS)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规则形状的La(OH)3纳米晶,主要研究了水热反应釜填充比、水热反应温度等工艺因素对L... 采用基于在水热合成的过程中发生于液相、固相和溶液相界面处的相扩散和分离机制的液相(Liquid)-固相(Solid)-溶液相(Solution)(LSS)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规则形状的La(OH)3纳米晶,主要研究了水热反应釜填充比、水热反应温度等工艺因素对La(OH)3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及相组成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纳米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La(OH)3纳米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a(OH)3由直径约为10~40nm的纳米晶组成,晶粒尺寸分布均匀;随着水热反应温度从120℃增加到220℃,La(OH)3纳米晶结晶程度提高,晶粒的平均尺寸从14nm增加到40nm;在60~80%范围内,水热反应釜填充比对La(OH)3纳米晶的粒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S 纳米 la(oh)3
下载PDF
La(OH)_(3)/SiO_(2)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净化含磷废水中的应用
3
作者 林晓燕 练钊华 +2 位作者 林璟 左建良 刘自力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La(OH)_(3)/SiO_(2)气凝胶吸附材料,并利用XRD、SEM、FT-IR、XPS、BET对吸附剂结构、表面形貌等进行表征。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H和共存离子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过...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La(OH)_(3)/SiO_(2)气凝胶吸附材料,并利用XRD、SEM、FT-IR、XPS、BET对吸附剂结构、表面形貌等进行表征。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H和共存离子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过程及吸附热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AER-La0.2(质量比为0.2∶1时)的磷酸根吸附量可达294.1 mg/g(La);且对磷酸根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吸附剂添加量为0.4 g/L时获得最好的吸附能力;在较宽的pH范围内保持了较好的吸附能力。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结果更准确,说明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且主要为单层吸附。吸附热力学的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温度越高对吸附越有利。结合表征手段,推断AER-La0.2的主要吸附作用可能为静电吸引及配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h)_(3)
下载PDF
La(OH)_3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对鸟嘌呤和腺嘌呤的电催化氧化
4
作者 郑崇涛 刘计敏 +2 位作者 王娟 李玲 郭满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以La(OH)3纳米片为修饰剂,制备了基于La(OH)3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LNP/GCE)。采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鸟嘌呤(G)和腺嘌呤(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G和A都表现出了良... 以La(OH)3纳米片为修饰剂,制备了基于La(OH)3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LNP/GCE)。采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鸟嘌呤(G)和腺嘌呤(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G和A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最佳条件下,用差分脉冲伏安(DPV)法对G和A进行了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G和A的浓度在0.1-1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S/N=3)分别为0.01μmol/L和0.03μmol/L。将该修饰电极用于DNA中A和G的同时测定,获得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h)3纳米
下载PDF
La(OH)3纳米棒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净化NO的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艳娟 肖香 +2 位作者 董帆 何詠基 吴忠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907,共9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La(OH)_3纳米棒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UV-vis DRS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催化净化NO的性能.结果表明,La(OH)_3纳米棒具有均匀的形貌结构,且对紫外光有较强吸收,水热温度对La(OH)_3纳米棒微结构...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La(OH)_3纳米棒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UV-vis DRS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催化净化NO的性能.结果表明,La(OH)_3纳米棒具有均匀的形貌结构,且对紫外光有较强吸收,水热温度对La(OH)_3纳米棒微结构和光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水热温度为180°C下样品(La-180)光催化活性最佳且稳定性良好.ESR捕获结果表明,La-180产生的?OH信号强于La-150和La-210,因而具备更优异的光催化活性.La-180产生更多?OH的原因是其UV光吸收增加;La-180纳米棒形貌均一无团聚,增强了电荷分离效率;且La-180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增加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h3 纳米 NO
下载PDF
三维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方伟 孙志敏 +4 位作者 赵雷 陈辉 何漩 杜星 王大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和氢氧化处理制备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Cu(OH)_(2)/CNF)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_(3)N_(4)Foam和Cu(OH)_(2)/CNF均展现出发达的三维微米孔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可从动力学层面优化CO_(2)在气-固催化反应中的传质和吸附,使CO_(2)吸附容量分别达到3.97 cm^(3)/g和3.59 cm^(3)/g,为g-C_(3)N_(4)粉末的2.96倍和2.68倍;同时,Cu(OH)_(2)/CNF样品中还形成大量二维Cu(OH)_(2)纳米片结构,不仅可以拓宽复合材料的光利用范围,还可通过g-C_(3)N_(4)/Cu(OH)_(2)异质结的构建促进光生电子向Cu(OH)_(2)表面转移,提升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制备的Cu(OH)_(2)/CNF复合样品CO产率达到11.041μmol·g^(-1)·h^(-1),为g-C_(3)N_(4)Foam和g-C_(3)N_(4)粉末样品的2.76倍和6.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泡沫 Cu(oh)_(2)纳米 CO_(2) CO_(2)
下载PDF
La_(1.6)(MoO_4)_3∶Eu_(0.4)^(3+)纳米晶合成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春旭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6期931-935,共5页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La1.6(Mo O4)3∶Eu3+0.4纳米晶末,研究了其声子-掺杂-晶格相互作用和发光性质。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表明,在500~900℃退火后,La1.6(Mo O4)3∶Eu3+0.4样品为单一晶相。对样品进行了光致发光(PL)测量,激发Mo6+-O2-电...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La1.6(Mo O4)3∶Eu3+0.4纳米晶末,研究了其声子-掺杂-晶格相互作用和发光性质。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表明,在500~900℃退火后,La1.6(Mo O4)3∶Eu3+0.4样品为单一晶相。对样品进行了光致发光(PL)测量,激发Mo6+-O2-电荷迁移带,观察到Eu3+的系列发光,表明Mo6+-O2-带和Eu3+间存在能量传递,中心波长分别在λ1=469 nm和λ2=426 nm处的两个one-phonon边带,相应的声子能量分别为767和1202 cm-1,分别对应于MoO和Mo—O—Mo伸缩振动。同时,计算了两个局域模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的黄昆因子分别为S1=0.055和S2=0.037,为揭示其三价离子高传导特性及其负热膨胀物理特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1.6(MoO_4)_3:Eu_0.4^3+纳米 one-phonon
下载PDF
磁场处理Gd(OH)_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双折射行为
8
作者 常程康 徐家跃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19-223,共5页
报道了一种具有双折射行为的Gd(OH)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纯相Gd(OH)3纳米粉体。SEM和TEM分析表明该材料为棒状结构,并且棒的生长方向沿着材料的c轴方向。将该材料在PVA水溶液中充分分散后,... 报道了一种具有双折射行为的Gd(OH)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纯相Gd(OH)3纳米粉体。SEM和TEM分析表明该材料为棒状结构,并且棒的生长方向沿着材料的c轴方向。将该材料在PVA水溶液中充分分散后,放置于0.4T磁场中干燥后,获得具有织构(取向)特征的透明复合材料。光学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双折射现象,显示了该技术在偏光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oh)_3 纳米
下载PDF
La(OH)_(3)负载锌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其应用在锌镍二次电池中的性能
9
作者 吴占新 屈亚松 +4 位作者 俞小花 谢刚 张文之 崔鹏媛 李永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784,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将氢氧化镧(La(OH)_(3))负载在锌铝水滑石(Zn-Al LDHs)的表面,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明La(OH)_(3)成功负载在锌铝水滑石表面,并且负载后的锌铝水滑石仍然为六边形片状晶体,且粒径均匀、分散性好。La(OH)_(3)质量... 采用共沉淀法将氢氧化镧(La(OH)_(3))负载在锌铝水滑石(Zn-Al LDHs)的表面,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明La(OH)_(3)成功负载在锌铝水滑石表面,并且负载后的锌铝水滑石仍然为六边形片状晶体,且粒径均匀、分散性好。La(OH)_(3)质量其具有较好的可逆性、更大的正腐蚀电位及较小的电池内阻。5%La(OH)_(3)@Zn-Al LDHs在经过80次循环后,其循环保持率为9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 LDHs Zn-Ni la(oh)_(3)
下载PDF
Enhanced Arsenite Removal Using Bifunctional Electroactive Filter Hybridized with La(OH)_(3)
10
作者 ZHANG Shujing FANG Xiaofeng LIU Yanbiao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2年第3期239-250,共12页
A bifunctional electroactive filter was rationally fabricated for simultaneous oxidation and sequestration of toxic trivalent arsentic As(Ⅲ).A novel nanoscale La(OH)_(3) modified electrochemical carbon nanotube(CNT)n... A bifunctional electroactive filter was rationally fabricated for simultaneous oxidation and sequestration of toxic trivalent arsentic As(Ⅲ).A novel nanoscale La(OH)_(3) modified electrochemical carbon nanotube(CNT)network filter was prepared by a facile electrodeposition strategy.The As(Ⅲ)decontamination kinetics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were both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he flow rate(1.5-6.0 mL/min)and the applied voltage(0-2.5 V).The CNT filter hybridized with La(OH)_(3)(CNT-La(OH)_(3))has demonstrated the ultra-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of 750.2 mg/g for As(Ⅲ),which is ascribed to the combined role of sufficient adsorption sites,flow-through filtration and electric field.XP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s(Ⅲ)decontamination mechanism involved a two-step adsorption-oxidation process.The formation of inner-sphere La-O-As complexes,ligand exchange and electro-adsorption are all parts of the As(Ⅲ)adsorption process.The adsorbed neutrally-charged As(Ⅲ)was further oxidized to negatively-charged As(V)when aided by an electric field,which could be effectively sequestrated by La(OH)_(3).The CNT-La(OH)_(3) filter shows high stability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and can be regenerated with dilute NaOH solution.In this study,all experiment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a promising and effective CNT-La(OH)_(3) electrochemical filter for As(Ⅲ)pollution min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ITE carbon nanotube la(oh)_(3) electrochemical filtration adsorption-oxidation
下载PDF
Co(CO_(3))_(0.5)(OH)·0.11H_(2)O/WO_(3)纳米材料制备及H_(2)S气敏性能
11
作者 桂阳海 吴锦涛 +2 位作者 田宽 郭会师 张心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6-826,共11页
近年来,H_(2)S作为哮喘和慢阻肺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对人体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们对低功耗、高选择性、低检出限和高稳定性H_(2)S传感器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通过两步原位生长的方式合成了Co(CO_(3))_(0.5)(OH)·0.11H_(2)O/WO... 近年来,H_(2)S作为哮喘和慢阻肺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对人体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们对低功耗、高选择性、低检出限和高稳定性H_(2)S传感器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通过两步原位生长的方式合成了Co(CO_(3))_(0.5)(OH)·0.11H_(2)O/WO_(3)纳米材料。以原位水热法合成的WO_(3)纳米片为基底,通过调控水浴反应时间,在WO_(3)纳米片上原位生长了不同的Co(CO_(3))_(0.5)(OH)·0.11H_(2)O/WO_(3)纳米材料。利用FE-SEM、FTIR、XRD和TG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反应20 min所制得的Co(CO_(3))_(0.5)(OH)·0.11H_(2)O/WO_(3)复合材料具有最优异的气敏性能,在最佳工作温度(90℃)下对浓度为50×10^(−6)H_(2)S气体的响应值高达109,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30 s和182 s,对H_(2)S气体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该复合材料在低浓度H_(2)S(3×10^(−6))氛围中,仍具有良好的响应恢复曲线。在一个月内进行的3次重复测试中,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Co(CO_(3))_(0.5)(OH)·0.11H_(2)O/WO_(3)气敏材料的原位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为气敏传感器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为气敏材料的多样性提供了新途径。在环境检测和智能医疗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WO_(3) Co(CO_(3))_(0.5)(oh)·0.11H_(2)O H_(2)S
原文传递
可控合成La(OH)_3纳米球光催化去除NO及其催化性能机制研究
12
作者 刘艳 肖香 +1 位作者 董帆 盛重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62-4268,共7页
以KOH和La(NO3)3·6H2O为前驱体,柠檬酸为保护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三维La(OH)3纳米球光催化剂.通过XRD、SEM、PL和UV-vis DRS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的加入量对La(OH)3的形貌均匀性和催化活性均有较大影响.柠檬酸和... 以KOH和La(NO3)3·6H2O为前驱体,柠檬酸为保护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三维La(OH)3纳米球光催化剂.通过XRD、SEM、PL和UV-vis DRS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的加入量对La(OH)3的形貌均匀性和催化活性均有较大影响.柠檬酸和La(NO3)3·6H2O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1时,得到的样品为形貌均匀的纳米球,光催化活性最佳且稳定性好.这是因为三维的纳米球结构更容易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此外,形貌均匀无团聚,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使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中间产物迅速扩散,从而光催化活性最高.在光催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是最主要的氧化物种.NO可以和产生的·OH和·O-2反应生成HNO2和HNO3,从而去除NO.本文研究结果充实了La(OH)3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基础理论,探讨了La(OH)3光催化活性机理,为La(OH)3应用打开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h)3 3D纳米 NO
原文传递
氢氧化镧纳米晶须制备及增韧改性聚乳酸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鸿璋 韩德全 +4 位作者 于晓丽 曹露雅 王慧 葛瑞祥 芦婷婷 《稀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共9页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度,也是石油基材料最有前途的替代品。然而,PLA固有的脆性限制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本文制备出环境友好型氢氧化镧纳米晶须,在弱碱性环境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长度为3μm~...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度,也是石油基材料最有前途的替代品。然而,PLA固有的脆性限制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本文制备出环境友好型氢氧化镧纳米晶须,在弱碱性环境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长度为3μm~5μm,直径约为80 nm的La(OH)_(3)纳米晶须(LaNWs),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PLA/LaNWs/ESO三元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PLA中添加1.5%的LaNWs时,PLA/LaNWs/ESO复合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力学性能,与纯PLA相比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41.9%,拉伸强度提高了57.4%。因此,LaNWs作为一种优良的增韧材料,未来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h)_(3)纳米晶须
原文传递
磷酸铁锂正极废粉提锂后的硫酸锂除磷和除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立平 黄铿齐 +2 位作者 李煜乾 谭泽 曾德文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2年第1期67-73,77,共8页
针对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粉经硫酸浸出后得到的硫酸锂中氟、磷含量高的问题,开展了水合金属氧化物吸附除杂工作,重点研究了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溶液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共存阴离子浓度等因素对F^(-)、PO_(4)^(3-)吸附规律的影响... 针对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粉经硫酸浸出后得到的硫酸锂中氟、磷含量高的问题,开展了水合金属氧化物吸附除杂工作,重点研究了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溶液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共存阴离子浓度等因素对F^(-)、PO_(4)^(3-)吸附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La(OH)_(3)的吸附效率优于Zr(OH)_(4)或Ce(OH)_(4)。随着吸附剂用量或溶液pH的提高,La(OH)_(3)对F^(-)、PO_(4)^(3-)的吸附容量降低;提高吸附温度或延长吸附时间有利于提高F^(-)、PO_(4)^(3-)的吸附率。此外,提高共存阴离子浓度,有利于强化对同离子的吸附,而对其他共存阴离子的吸附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溶液pH=3.0的体系中,La(OH)_(3)为用量3.0 g·L^(-1)、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60 min的条件下,F^(-)、PO_(4)^(3-)的吸附容量为48.1mg·g^(-1)和49.8mg·g^(-1),吸附率分别为96.0%和97.4%。XRD和EDS结果表明,F^(-)、PO_(4)^(3-)在La(OH)_(3)上的吸附,主要是与OH-间发生了配体交换反应。La(OH)_(3)对F^(-)、PO_(4)^(3-)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高,可实现深度除氟和除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h)_(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