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allocation method of electric/air braking force of high-speed train considering axle load transfer
1
作者 Feng Guo Jing He 《High-Speed Railway》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is a factor for a smooth,safe,and comfortable braking of trains.A dynamic optimal allocation strategy of electric-air braking forc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solve the probl...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is a factor for a smooth,safe,and comfortable braking of trains.A dynamic optimal allocation strategy of electric-air braking forc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consideration of adhesion difference of train wheelsets in the existing high-speed train electric-air braking force optimal allocation strategies.In this method,the braking strategy gives priority to the use of electric braking force.The force model of a single train in the braking process is analyzed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of adhesion between the wheel and rail of each wheelset after axle load transfer,and then the adhesion of the train is estimated in real time.Next,with the goal of maximizing the total adhesion utilization ratio of trailer/motor vehicles,a linear programming 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constructed.The proportional coefficient of adhesion utilization ratio of each train and the application upper limit of braking force in the function is upda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time point of wheelset adhesion.Finally,the braking force is dynamically allocat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Matlab/Simulink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not only uses the different adhesion limits of each trailer to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braking force undertaken by the motor vehicle,but also considers the adhesion difference of each wheelset.The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and time of motor vehicles during the brak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in br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king force allocation WHEELSET Dynamicity Axle load transfer total Adhesion utilization ratio
下载PDF
Combining graph neural network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omputing force networks
2
作者 Xueying HAN Mingxi XIE +3 位作者 Ke YU Xiaohong HUANG Zongpeng DU Huijuan YAO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5期701-712,共12页
Fueled by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ultra-low-latency and real-time applications with specific computing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the computing force network(CFN)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subject.The primary... Fueled by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ultra-low-latency and real-time applications with specific computing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the computing force network(CFN)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subject.The primary CFN challenge is to leverage network resources and computing resources.Although recent advances i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have brough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network optimization,these methods still suffer from topology changes and fail to generalize for those topologies not seen in training.This paper proposes a graph neural network(GNN)based DRL framework to accommodate network trafic and computing resources jointly and efficiently.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generalization capability in GNN,the proposed method can operate over variable topologies and obtain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the other DR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ing force network Routing optimization Deep learning Graph neural 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原文传递
Employing Power Allocation to Enhance Zero Forcing Scheme Advantages over Multi-Antenna Multiple Relay Networks
3
作者 Abolfazl Falahati Y. Attar Iz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2年第11期736-742,共7页
A multi-antenna multiple relay (MAMR) network is considered and a variation of two-hop zero-forcing amplify-forward relaying method is proposed. Deploying ZF method together with application of diagonal power allocati... A multi-antenna multiple relay (MAMR) network is considered and a variation of two-hop zero-forcing amplify-forward relaying method is proposed. Deploying ZF method together with application of diagonal power allocation matrices at the relays, it is shown that the overall MAMR network is simplified to M independent single antenna multiple relay (SAMR) networks, where M is the number of source and destination antennas. This enables to incorporate network beamforming proposed for SAMR networks. Accordingly, using the BER as the performance metric, we present simulation results to show the proposed approach outperforms the common ZF method address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IMO MULTIPLE Antennas MULTIPLE Relay (MAMR) Networks Zero forcING Power allocation
下载PDF
基于TCP/IP的ForCES传输映射层带宽分配机制研究
4
作者 诸葛斌 王伟明 陈建群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58-261,共4页
提出了能够适应ForCES传输映射层特性的带宽分配机制的RQ-DPP算法。该算法将不同消息放入不同消息队列中,根据概率优先算法对消息队列进行调度,计算消息流占用的带宽权值,根据消息流传输速率和消息队列长度动态调整消息被拒绝入队的概率... 提出了能够适应ForCES传输映射层特性的带宽分配机制的RQ-DPP算法。该算法将不同消息放入不同消息队列中,根据概率优先算法对消息队列进行调度,计算消息流占用的带宽权值,根据消息流传输速率和消息队列长度动态调整消息被拒绝入队的概率,并根据消息种类和拒绝概率动态改变消息调度队列的调度概率。通过ns-2.30仿真实验证明,RQ-DPP算法能满足ForCES传输映射层的带宽分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eS 传输映射层 带宽分配 RQ-DPP
下载PDF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CCI suppression for multiuser MIMO-OFDM downlink in correlated channels 被引量:1
5
作者 Zhang Chengwen Zhang Zhongzhao Ma Yongku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2期213-219,共7页
To minimize the overall transmit power while maintaining a constant data rate and target BER, a downlink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with jointing the exclusive manner and the shared manner is proposed for ... To minimize the overall transmit power while maintaining a constant data rate and target BER, a downlink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with jointing the exclusive manner and the shared manner is proposed for multiuser MIMO-OFDM system in correlated channels. The algorithm allocates all the subcarriers to different users according to their spatial correlations. The users with high spatial correlation are allocated in the same group and the exclusive manner is applied. The shared manner with an improved null broadening method, which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CCI) suppression and decreases the number of transmit antennas required, is applied between the different group users. As the user's direction of departure (DOD) changes very slowly, a looking up table method is used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espite the angle spread of DO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exclusive manner,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mproves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TDMA-ZF (zero forcing) shared manner, the proposed algorithm decreases the total transmit power by at least 1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urce allocation MIMO-OFDM MULTIUSER CCI suppression zero forcing null broadening.
下载PDF
Effects of Labor Allocation Distortion and Distortion-Free Scenarios on Industrial Output in China——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Data of Production Industry Sectors
6
作者 柏培文 《China Economist》 2014年第4期99-113,共15页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abor allocation distortions and various levels of distortion-free labor allocation on social output in China's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Theoretical m...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abor allocation distortions and various levels of distortion-free labor allocation on social output in China's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Theoretical model cre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have led us to the following findings:the quantity of workforce in China's primary industry exceeds the quantity of workforce under the scenario of distortion-free labor allocation and the same is generally true for China's tertiary industry.However,the quantity of labor allocation in secondary industry is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level of distortion-free allocation but the share of allocation distortion overall tends to decline.Labor allocation distortions for various sectors are mainly caused by intra-sectoral allocation distortions and sectoral wage differences,of which the effect of internal distortion factor is the most obvious.In terms of total output,the eliminations of total distortion,wage difference distortion and internal allocation distortion will all cause total social output to exceed original output,and labor reallocation accompanying capital change will not only bring about a further increase of output but may offset the defects of limited potentials of labor resources reallocation.Growth rates with the eliminations of wage difference distortion,internal allocation distortion and superimposed factor can basically explain for the growth rates with the elimination of all distortions.Given this background,it is necessary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t an early date to reduce China s labor allocation distortions and improve overall economic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force allocation distortions OUTPUT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分配向度: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之契合性论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桂花 李旭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是内含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规定的系统性思想,按劳分配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方式,但这一系统思想在现实中表现为生产端、分配端、交换端和消费端的“系统悖论”。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兼容性与实践...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是内含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规定的系统性思想,按劳分配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方式,但这一系统思想在现实中表现为生产端、分配端、交换端和消费端的“系统悖论”。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兼容性与实践契合性应从描述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三重视野观照:现行两套分配体系边界的逐渐消融要求重新审视通往共富之路;按劳分配内蕴的革命性精神是当下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精神;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生产物化趋势与消费人化本性间的张力造成的“劳动”分配标准的弱化呼唤“新质”的分配标准。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影响要求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进行初步构建:在新质生产力的解放初期实行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新质生产力深入发展阶段实行按“所有权”分配;在新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分配方式
下载PDF
数字科技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 被引量:4
8
作者 郭菊娥 陈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核心要素为中间承载,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以数字科技为支撑赋能,建构“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专精特新—科技赋能”逻辑关系。首先,从宏观层面解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指出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要素。其次,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点,阐释三大核心要素引领、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专注深挖、精益求精、别具一格和引领创新指标的承载作用。最后,基于数字科技的持续性创新、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数字人才培育维度,揭示出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更高效地推动技术创新,更灵活地配置资源,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科技 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 革命性技术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下载PDF
生存进化阶段性搜索微粒群算法及其可靠性冗余分配优化应用
9
作者 姚成玉 刘晓波 +2 位作者 陈东宁 张运鹏 吕世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9-1971,共13页
为高效解决含有异质冗余的多态系统(MSS)可靠性优化问题,并弥补微粒群优化(PSO)算法易早熟收敛的不足,从作用力方式和种群拓扑结构两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改进PSO算法中单一的作用力方式,设置前后两个搜索阶段,对应两个搜索阶段分别构... 为高效解决含有异质冗余的多态系统(MSS)可靠性优化问题,并弥补微粒群优化(PSO)算法易早熟收敛的不足,从作用力方式和种群拓扑结构两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改进PSO算法中单一的作用力方式,设置前后两个搜索阶段,对应两个搜索阶段分别构造平衡引斥力方式和双层引力(个体和全局最优解引力、中间适应度微粒引力)方式,提出阶段性搜索微粒群(SPSO)算法;利用生物个体“择友而交”和优胜劣汰的生存体系构建生存进化(SE)拓扑结构,以结构演化和算法进化并行方式将该拓扑结构融入SPSO算法,提出生存进化阶段性搜索微粒群(SPSO-SE)算法,进一步提升算法的优化性能;利用Benchmark函数对所提算法与PSO的改进算法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SPSO-SE算法具有更好的寻优能力。采用SPSO-SE算法对串-并联和桥式结构的多态系统的可靠性冗余分配问题进行优化,得到的系统结构费用更低、可靠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冗余 多态系统 微粒群优化算法 作用力方式 生存进化 Benchmark函数 可靠性冗余分配问题优化
下载PDF
多主体外部监管合力可以助力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多源监管大数据的视角
10
作者 李芳 刘洋 +1 位作者 王松 焦海燕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7—2022年数据,借助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综合描述多主体外部监管大数据,验证外部监管合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作用及具体驱动路径。研究发现,外部监管合力具有“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通过提高会...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7—2022年数据,借助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综合描述多主体外部监管大数据,验证外部监管合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作用及具体驱动路径。研究发现,外部监管合力具有“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通过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降低双重代理成本、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资本配置效率,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力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企业成长性和外部制度环境不同,外部监管合力的监管驱动效应存在差异。研究丰富了多主体外部监管合力共促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为进一步推进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监管合力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信息披露 代理成本 资本配置
下载PDF
我国监狱会见工作力量配备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11
作者 安文霞 《犯罪研究》 2024年第4期70-78,共9页
监狱会见工作力量的配备对于充分发挥会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应然意义上契合监狱会见功能需求的工作力量配备应具有职业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等三个特征。但我国行刑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会见执法理念滞后、会见工作力量配备薄弱、会见工作人... 监狱会见工作力量的配备对于充分发挥会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应然意义上契合监狱会见功能需求的工作力量配备应具有职业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等三个特征。但我国行刑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会见执法理念滞后、会见工作力量配备薄弱、会见工作人员职责不够深化统一等诸多现实困境。未来有必要转变监狱会见执法理念、完善监狱会见相关立法规范。会见工作人员会见工作职责不仅局限于维护会见现场的工作秩序,更重要的还在于为会见双方提供动态信息、系统化支持以及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动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狱法》修改 监狱会见 工作力量配备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测度与提升方略:以京津冀城市群为重点的分析
12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7,共16页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上升,其变动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向变动效果,且资本投入的改善效应最大。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不及珠三角城市群,2014年前后的优化程度亦不如成渝、长三角城市群,但均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北京的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处于高位;2014年后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的资源配置效率由负转正,其他京津冀城市未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了资本要素配置贡献,但劳动和能源配置效率提升相对有限。在新发展格局下,各地要健全区域要素流通市场机制并着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即通过促进劳动力向人才转变、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推广绿色集约生产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拓展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新质生产力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13
作者 朱小艳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基于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独特演变规律,文章深入探究了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有限促进作用,只带来制造业结构合理化,而不会带来制造业结构高度化。针对机器人应用与... 基于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独特演变规律,文章深入探究了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有限促进作用,只带来制造业结构合理化,而不会带来制造业结构高度化。针对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进一步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表明,改善劳动力配置是机器人应用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途径;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劳动力成本较高地区表现得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结构合理化 结构高度化 劳动力配置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践探索
14
作者 周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4-37,共14页
科研服务地方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科研机构尤其地方科研机构及有地方特殊科学使命的单位、人员应是地方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地方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地方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科研服务地方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科研机构尤其地方科研机构及有地方特殊科学使命的单位、人员应是地方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地方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地方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在地方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科研服务地方应坚持正确视角、遵循基本原则,议题有地方针对性。当前我国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利科研为地方服务、地方科研脱离本地实际、地方性科研机构在地方发展或者决策中缺位或者议题不能聚焦于地方发展、地方特色的基础研究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统筹国家层面研究和地方层面研究,优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发展 高质量发展 科研服务地方 科研布局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与行动逻辑 被引量:41
15
作者 闫志利 王淑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0,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新质态”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变”与“跃升”。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新质态”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变”与“跃升”。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实践主体、科技创新、人力资本、资金投入、制度环境等要素的支撑。赋能新质生产力,职业院校需要优化配置教师创新团队、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技能课程、教育管理制度、就业创业教育等要素,并确定相应的行动逻辑,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完整性、多样性和目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要素配置 行动逻辑
下载PDF
面向转向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动态分配策略
16
作者 吴桐 荣劲 +3 位作者 王军年 孙文 初亮 葛林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5-1765,共11页
受轮胎侧偏、载荷横移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在转向制动工况下的动力学行为比直线制动更复杂。深入探究该工况下改善汽车循迹能力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以电子机械制动为载体,进一步研究转向制动工况下... 受轮胎侧偏、载荷横移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在转向制动工况下的动力学行为比直线制动更复杂。深入探究该工况下改善汽车循迹能力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以电子机械制动为载体,进一步研究转向制动工况下的制动力分配策略。首先,以2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为参考,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求解汽车保持稳定行驶时前和后轴车轮所需的最低侧向力。然后,通过在线求解附着椭圆得出可供各车轮制动的最大纵向力。在此基础上,以最大纵向力为依据进一步计算制动力分配系数,实现制动力优化分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能够根据汽车行驶工况、载荷状态和路面附着条件动态调节制动力分配比例,提升了转向制动工况汽车的循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力动态分配 转向制动 电子机械制动 模型预测控制 循迹能力
下载PDF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4
17
作者 罗爽 肖韵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2期29-40,148,149,共14页
基于2013—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证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样本缩尾处... 基于2013—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证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样本缩尾处理、替换测算方法、考虑政策外生冲击在内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线城市>二线及以下”的差异分布格局。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科学技术突破、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提出以打造数字集群为主线、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抓手、以前沿技术突破为重点,希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突破 生产要素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指标体系构建与影响效应检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28,共6页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驱动因素。文章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驱动因素。文章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基于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的中介效应,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劳动力配置 资本配置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昊辰 尹登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共9页
研究目的: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与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其性质作用顺应文明演进日... 研究目的: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与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其性质作用顺应文明演进日益拓展,土地资源配置与生产力发展存在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并与生产关系变革密切相关。(2)着眼学理基础,土地资源配置可通过高效竞争、有序管制、均衡协同、公平分配和智能决策等途径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可归纳为市场、政府、统筹、共享、涌现5项理论逻辑。(3)立足现实问题,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既具有双向赋能的共促逻辑,也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差别逻辑、动态推演的前瞻逻辑和筑牢底线的安全逻辑。研究结论:土地资源配置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对相互促进的孪生体,二者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生转换,未来仍需持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更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新质生产力 人地关系 用地保障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机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志远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这种非线性影响具有强化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从线性影响看,在东部地区最强,在中部地区其次,在西部地区最弱;从非线性影响看,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在中部地区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为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应积极推动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城乡高质量融合提供动力;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要素配置优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高质量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