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7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中药处方分析
1
作者 魏良兵 冉晴雨 +1 位作者 胡兴民 高家荣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83-188,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录入整理处方相关信息数据,建立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相关信息,探究用于COVID-19治疗的中药方剂信息,挖掘方剂中药物配伍的关联模式,并应用聚类方法揭示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张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经分析,处方病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数最多,占40.40%;在中药治疗COVID-19的方案中,处方包含11~15种药材的频率最高,占比达48.49%;用药剂量在10~15 g的处方频率最高,占比达到66.67%;中药处方用药天数多在3 d以内;中药处方所花金额小于100元的处方占66%;对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发现补益药使用最多,占22%,其次是清热药18.5%;在分析用于COVID-19的中药处方中,甘草、白术、苦杏仁、茯苓、陈皮、柴胡和黄芩等药材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黄芩与甘草、柴胡以及半夏的组合在处方中尤为常见。这些药材的配伍显示出较高的关联性,表明它们在治疗中往往被一起使用。结论黄芩、甘草、柴胡和半夏在COVID-19的中药治疗中存在协同应用模式;在治疗中药处方中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相关药物与类方组合为诊治COVID-19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中药 处方分析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纵隔气肿八例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研究
2
作者 付强 任作雷 +5 位作者 林志强 龚剑峰 王长征 王婷 胡雅兰 谭举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1—2023-01-30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患儿年龄、性别、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8例患儿年龄3岁7个月~12岁,男女比3∶5,高分辨率CT(HRCT)均显示双肺感染合并纵隔气肿。气肿多同时累及颈部及胸壁。肺部表现多种多样:胸膜下磨玻璃影、实变、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网格征等,未见大片实变及“白肺”。1例患儿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表现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明显气促,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可不显著。4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用阿奇霉素,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8例患儿均给予氧疗。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明显气急,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无好转,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3d后好转撤机。5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后复查胸部CT,纵隔气肿均完全吸收,肺部病灶明显好转。结论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者多为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少见。可同时合并颈部及胸壁积气。肺部病变可累及间质或实质、双肺均受累,表现形式多样。起病多有明显气急,积极氧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积极使用IVIG,适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用呼吸机人工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纵隔气肿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预防的专家建议》解读——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面临的问题
3
作者 程晨 王亚娟 史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新生儿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在一些新生儿聚集的场所,如月子中心、新生儿病房,有暴发流行的报道。针对流行性感冒已经有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但是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而言,主要治疗措施则是对症... 新生儿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在一些新生儿聚集的场所,如月子中心、新生儿病房,有暴发流行的报道。针对流行性感冒已经有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但是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而言,主要治疗措施则是对症支持治疗,因此预防尤为关键。该文紧扣《新生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预防的专家建议》,围绕近年来有突破性进展的RSV防控进行深入解读,包括新生儿生理及免疫特点、RSV感染的疾病负担及传播途径、新生儿RSV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远期危害,以及RSV特异性预防手段、国外具体操作推荐及预防经验,为中国新生儿RSV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疾病负担 被动免疫 单克隆抗体 新生儿
下载PDF
犬冠状病毒和犬细小病毒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宫英杰 扈富哥 +4 位作者 王蕾 毕振威 钱晶 王建发 谭业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验证与临床样品检验。结果:CCoV与CPV阳性参考质粒浓度在10^(2)~10^(7) copies/μL,CCoV与CPV的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9与0.996,线性关系良好,CCoV与CPV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38%,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113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普通PCR比较,该方法对CCoV和CPV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2%和40.7%。研究表明,本试验建立的CCoV和C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效果良好,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调查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冠状病毒 犬细小病毒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下载PDF
5-氨基乙酰丙酸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王凯月 姜丹丹 +7 位作者 郑宇航 李均同 吴香菊 胡悦 齐静 丛晓燕 孙英峰 杜以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的抗病毒功能,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为了研究5-ALA抗PRRSV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的抗病毒功能,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为了研究5-ALA抗PRRSV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5-ALA对永生化猪肺泡巨噬细胞(PAM-KNU)的细胞毒性,通过预防、直接杀灭和治疗3种给药方式来判定5-ALA抑制PRRSV增殖的最佳作用方式和最佳作用浓度。结果:当药物浓度为1 mmol/L时,病毒滴度及其cDNA拷贝数水平显著下调,同时,5-ALA对PRRSV的预防作用和直接杀灭作用优于其治疗作用;从吸附、内化、早期胞内复制3个环节检测5-ALA对PRRSV复制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5-ALA在感染细胞的内化环节和早期胞内复制环节起作用。本研究证实了5-ALA可以抑制PRRSV复制,为预防和治疗PRRSV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5-氨基乙酰丙酸 病毒
下载PDF
TRIM蛋白在宿主抗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6
作者 胡欣妍 高明阳 +4 位作者 杨宣叶 王进千 吴玉湖 马晓霞 张德荣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泛素化是所有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之一,可调节数千种蛋白,其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可诱导蛋白酶体降解靶蛋白,随后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在多种细... 泛素化是所有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之一,可调节数千种蛋白,其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可诱导蛋白酶体降解靶蛋白,随后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在多种细胞生命周期中发挥调节作用,并在细胞生命过程中的许多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结构域蛋白(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s,TRIMs)是一类可以在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发育及凋亡、蛋白质质量控制、固有免疫反应、自噬、癌症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本文着重阐述了TRIMs在抗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包括对流感病毒蛋白的直接作用,对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的调节以及对病毒自噬的诱导,为流感的防治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TRIM家族成员介导的抗流感病毒感染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泛素化 病毒免疫 TRIM家族
下载PDF
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进展
7
作者 魏贤超 罗红芳 《医学综述》 CAS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作为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存在引起疾病流行或大流行的风险,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包括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猴痘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触发多种机制,引起... 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作为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存在引起疾病流行或大流行的风险,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包括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猴痘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触发多种机制,引起肺组织细胞的溶解和坏死,最终导致肺损伤和肺部后遗症。目前对于大多数病毒感染仍缺乏有效抗病毒药物,且疫苗研发困难,是临床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未来对病毒的免疫治疗及疫苗的研发是呼吸道病毒治疗和预防的热点,如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开发具有多重效价的呼吸道病原体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 猴痘病毒 埃博拉病毒
下载PDF
2020-2023年西安地区猫杯状病毒流行情况调查
8
作者 于仕佳 陈冰洁 +1 位作者 张欣珂 杜涛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为了解西安地区猫杯状病毒(FCV)病发病率与季节、猫的性别、品种、年龄、临床症状、血液检查结果等的相关性,将西北农林科大西安动物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FCV感染阳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显示,西安地区FCV发病率为3.20%,怀... 为了解西安地区猫杯状病毒(FCV)病发病率与季节、猫的性别、品种、年龄、临床症状、血液检查结果等的相关性,将西北农林科大西安动物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FCV感染阳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显示,西安地区FCV发病率为3.20%,怀疑病例的阳性检出率为45.81%,其中英国短毛猫发病率最高,占阳性病例总数的18.29%。此外,FCV感染与猫的品种和性别无相关性,而且发病无季节性。年龄方面,1周岁以下的猫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总数的65.33%。口炎、牙龈炎以及上呼吸道症状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其中口炎和牙龈炎与FCV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调查结果可为FCV感染在西安地区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状病毒 流行情况
下载PDF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9
作者 刘存 刘砚涵 +6 位作者 祝夕超 李法凯 张栋 邵新宇 田野 孙圣福 陈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准品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86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其检测病毒系列含量下限为14.4拷贝/μL;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鸽新城疫病毒、鸽疱疹病毒、鸽腺病毒等病毒及鸽组织DNA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454%~0.473%,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367%~0.869%。与传统普通PCR方法相比,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更高,临床样品PiCV检出率更高,两者检测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检测鸽圆环病毒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PiC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主动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荧光定量PCR Rep基因 检测
下载PDF
基于真核表达塞内卡病毒A VP2蛋白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10
作者 裴宗飞 于凯蓝 +2 位作者 安欣娜 陈俊雯 张永宁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为建立检测塞内卡病毒A(SVA)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试验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VA的主要结构蛋白和保护性抗原VP2,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VP2的免疫反应性,并使用氨基三乙酸镍(NiNTA)树脂亲和纯化重组VP2... 为建立检测塞内卡病毒A(SVA)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试验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VA的主要结构蛋白和保护性抗原VP2,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VP2的免疫反应性,并使用氨基三乙酸镍(NiNTA)树脂亲和纯化重组VP2蛋白。以纯化的VP2蛋白为包被抗原,利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最优的抗原包被浓度和待检血清稀释度,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确定临界值,建立了检测SV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评估了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与IFA的检测符合率。结果显示,重组VP2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内呈现可溶性表达,能够被SVA VP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F5识别;经Ni-NTA纯化后,获得了分子量约31 kDa的重组VP2蛋白;间接ELISA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100,最佳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0000;阴阳性临界值为0.287;与口蹄疫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伪狂犬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了实验室保存的52份猪血清样本,与IFA的检测符合率为96.15%(50/52)。综上,本试验间接ELISA的成功建立为SVA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SVA) VP2蛋白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间接ELISA 抗体
下载PDF
福建省赤腹松鼠源盖塔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11
作者 鄢梓晴 粟硕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虫媒传播病毒,主要感染养殖动物,遗传多样性高,具有流行风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来自福建省的死亡野生赤腹松鼠中首次发现了GETV,结合一代测序技术进一步鉴定到赤腹松鼠肺组织感染... 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虫媒传播病毒,主要感染养殖动物,遗传多样性高,具有流行风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来自福建省的死亡野生赤腹松鼠中首次发现了GETV,结合一代测序技术进一步鉴定到赤腹松鼠肺组织感染GETV,并成功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GETV/RS/China/2022毒株。基于GETV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源自野生啮齿目动物的GETV/RS/China/2022毒株属于罕见GETV谱系Ⅱ型衍生株,这提示了GETV宿主谱的扩展以及野生动物对甲病毒进化和传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目动物 盖塔病毒 病毒 系统发育分析 野生动物
下载PDF
牦牛源牛肠道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2
作者 林伟山 韩元 +5 位作者 马豆豆 李春花 童生林 李秀萍 雷萌桐 王光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牦牛源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试验根据GenBank中牦牛源BEV-NH2株3D基因序列(登录号为PP746571)设计可用于检测青海牦牛源BE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构建标准质粒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牦牛源...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牦牛源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试验根据GenBank中牦牛源BEV-NH2株3D基因序列(登录号为PP746571)设计可用于检测青海牦牛源BE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构建标准质粒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分别应用该方法及普通RT-PCR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地区6个牦牛繁育基地的286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建立的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单一,Tm值在85.6~85.8℃之间,无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质粒浓度在3×10^(2)~3×10^(8)copies/μL范围内时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Ct值在10.88~29.63之间,回归方程为y=-3.16x+38.01,R^(2)=0.9964;仅可检测到牦牛源BEV-NH2株,检测不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MY01株、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MY20株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QL21株;对牦牛源BEV的最低检测限为3×10^(2)copies/μL;当模板浓度为3×10^(2)copies/μL、3×10^(3)copies/μL和3×10^(7)copies/μL时,Ct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8%、1.74%和0.15%,均在1.80%以下。286份牦牛粪便样品中,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出BEV阳性样品182份,阳性率为63.64%;采用普通RT-PCR方法检出BEV阳性样品114份,阳性率为39.86%;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76.22%。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牦牛腹泻临床样本的BEV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肠道病毒 3D基因 腹泻 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谱系8毒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制
13
作者 任语馨 张杰 +4 位作者 高雁怩 孙杨杨 张路捷 白娟 姜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存在多种基因亚型(谱系)和抗原性差异,为了鉴别不同谱系流行毒株,选取PRRSV谱系8毒株BB0907(高致病性毒株)非结构蛋白2(NSP2)高变区基因片段(tNSP2),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制备获得NSP2重组蛋白,并免疫...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存在多种基因亚型(谱系)和抗原性差异,为了鉴别不同谱系流行毒株,选取PRRSV谱系8毒株BB0907(高致病性毒株)非结构蛋白2(NSP2)高变区基因片段(tNSP2),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制备获得NSP2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结果:研制出5株NSP2单克隆抗体(3D6、6B2、6C3、8C2和8H6),小鼠腹水ELISA抗体效价均达1∶216000;5株单抗轻链类型都为Kappa型,3D6、6B2和6C8的重链类型为IgG1,8C2的重链类型为IgG2b,8H6重链类型为IgG2a;通过构建tNSP2蛋白截短体,Western blot鉴定出4个抗原表位,即^(485)GPLNFPTPSE^(494)、^(555)FPLAPSQNMG564、575EVLSEISDIL^(584)和^(585)NDTPAPVS^(593);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单抗均能与PRRSV谱系8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但与谱系1和谱系5毒株不反应。本研究为PRRSV分离毒株抗原鉴别诊断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2 单克隆抗体 B细胞表位
下载PDF
凡纳对虾parkin共调基因和parkin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中的表达分析和SNP开发
14
作者 薛倩 李旭鹏 +5 位作者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9,共16页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PACRG和parkin在抗WSSV中的功能进行探讨,对其mRNA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特征分析,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对虾感染WSSV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PACRG和parkin的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空间定位。利用PCR和Sanger测序技术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进行抗WSSV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ACRG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00bp,编码199个氨基酸,预测包含一个ParcG结构域。parkinORF序列全长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预测包含UBQ、IBR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结构。与多物种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凡纳对虾PACRG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同源性高达89.70%;凡纳对虾parkin氨基酸序列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同源性高达93.45%。PACRG和parkin蛋白的保守性较高。感染WSSV后,PACRG和parkin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和眼柄中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眼柄中PACRG和parkin表现出极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在肌肉中,PACRGmRNA和WSSV在空间位置上呈现高度重叠状态。结合上述结果,推测PACRG和parkin在凡纳对虾与WSSV的互作中发挥功能。在PACRG中筛选到2个SNP位点,在parkin中筛选到15个SNP位点,其中位于parkin非翻译区(UTR)的5个SNP位点与抗WSSV性状显著相关。本文为研究凡纳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parkin共调基因(PACRG) PARKIN基因 SNP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5
作者 李佳晋 杨克礼 +3 位作者 朱啟超 任曼 江昌盛 李升和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S1蛋白为研究对象,构建PEDV S1的杆状病毒系统并稳定表达高纯度的S1蛋白,制备高特异性的S1蛋白多克隆抗体。基于多种基因型PEDV S1基因序列信息,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理化特性、跨膜结构域、抗原表位和... 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S1蛋白为研究对象,构建PEDV S1的杆状病毒系统并稳定表达高纯度的S1蛋白,制备高特异性的S1蛋白多克隆抗体。基于多种基因型PEDV S1基因序列信息,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理化特性、跨膜结构域、抗原表位和二级结构等性质。进一步对S1基因序列进行适用于昆虫细胞表达的密码子优化,通过基因合成、载体构建、杆粒转化、细胞培养等步骤,构建适用于表达PEDV S1重组蛋白的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和超滤技术纯化S1重组蛋白,将其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多克隆抗血清(多抗血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成功证明了本研究所建立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能够有效地表达S1重组蛋白。ELISA和IFA验证了所得抗体在特异识别PEDV感染Vero细胞方面的有效性。本文成功构建了PEDV S1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稳定表达了高纯度的S1蛋白,并制备了具有高特异性的S1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未来猪流行性腹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1蛋白 生物信息学 杆状病毒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及其对病毒感染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进千 汪梦竹 +5 位作者 杨宣叶 高明阳 胡欣妍 吴玉湖 张丽娟 刘俊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线粒体自噬能够清除多余线粒体和受损线粒体,是细胞维持线粒体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机制,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包括凋亡、固有免疫、炎症、细胞分化、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外界环境变化敏感,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 线粒体自噬能够清除多余线粒体和受损线粒体,是细胞维持线粒体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机制,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包括凋亡、固有免疫、炎症、细胞分化、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外界环境变化敏感,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等]侵入宿主细胞,可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过程,实现免疫逃逸和子代病毒的大量扩增。本文针对线粒体自噬的途径和机制及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系统性阐述,旨在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 病毒感染 免疫逃逸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干预流感病毒肺炎小鼠前后肺部菌群变化的研究
17
作者 杨钦惠 郝欧美 +1 位作者 张柯欣 李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究小鼠感染流感病毒肺炎前后肺部菌群的变化及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对小鼠肺部菌群的影响。方法采取滴鼻造模的方法建立流感病毒肺炎小鼠模型,经麻杏石甘汤或生理盐水干预不同时间后,提取小鼠肺组织进行16S rDNA测序数据处理及个性... 目的探究小鼠感染流感病毒肺炎前后肺部菌群的变化及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对小鼠肺部菌群的影响。方法采取滴鼻造模的方法建立流感病毒肺炎小鼠模型,经麻杏石甘汤或生理盐水干预不同时间后,提取小鼠肺组织进行16S rDNA测序数据处理及个性分析,探究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肺部菌群的影响。结果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泛菌属、志贺菌属相对丰度增加。麻杏石甘汤组和奥司他韦组能降低变形菌门、志贺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给药7 d后麻杏石甘汤组、奥司他韦组小鼠肺部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给药7 d后,除模型组外各组样品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给药3 d后,组间肺菌群构成有差异。结论麻杏石甘汤干预流感病毒肺炎小鼠后,抑制小鼠肺部菌群中的有害菌增长,减少肺组织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流感病毒 肺部菌群 Alpha多样性分析 Beta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宿主细胞敲除G3BP2基因对塞内卡病毒复制的影响
18
作者 郭承意 董钰蓓 +4 位作者 温家成 延君芳 高雁怩 姜平 白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Ras GTP酶激活蛋白SH3结构域结合蛋白2(G3BP2)基因敲除的293T细胞系,并初步探讨了G3BP2基因缺失对于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增殖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试验观察病毒感染是否引起应激颗粒的产生...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Ras GTP酶激活蛋白SH3结构域结合蛋白2(G3BP2)基因敲除的293T细胞系,并初步探讨了G3BP2基因缺失对于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增殖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试验观察病毒感染是否引起应激颗粒的产生;设计、构建靶向G3BP2基因的px459-sg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进293T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以及亚克隆得到细胞株,经过Western blot、基因测序的方式鉴定细胞株;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Western blot、RT-qPCR、噬斑试验分别检测SVA感染后病毒蛋白VP1的表达水平、VP1的拷贝数和细胞上清液的病毒滴度;设计并构建SVA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测定病毒启动子的启动活性。结果:病毒感染引起应激颗粒的产生;筛选得到1株G3BP2基因缺失10 bp的293T细胞系(HEK 293T G3BP2^(-/-)),其细胞活力与未敲除细胞相比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RT-qPCR、噬斑试验均显示G3BP2敲除后显著抑制了病毒的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表明G3BP2敲除后下调了病毒的翻译启动活性。综上,本研究获得了1株HEK 293T G3BP2^(-/-)细胞系,该细胞通过下调病毒的启动活性抑制病毒的增殖,为进一步探讨G3BP2对SVA复制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3BP2基因 基因敲除 塞内卡病毒A 复制
下载PDF
长春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类型分布及特征分析
19
作者 周平平 杜珍武 +2 位作者 秦续元 陈佳欣 张桂珍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与基因分型特征,为本地区HPV感染引发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4年3月在长春肿瘤医院进行首次HPV分型检测的675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HPV的感染情况及不同基因分...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与基因分型特征,为本地区HPV感染引发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4年3月在长春肿瘤医院进行首次HPV分型检测的675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HPV的感染情况及不同基因分型感染特点。结果6750例样本中HPV感染阳性率为20.46%(1381/6750),其中高危HPV感染率为18.16%(1226/6750),以单一基因类型HPV感染为主,存在多种基因类型混合感染(2~6种)。高危型HPV16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PV52、HPV58、HPV51和HPV53。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危型感染率最高[25.28%(135/534)],其次是15~30岁人群[24.26%(163/672)],这两个年龄段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老年人HPV基因型混合感染率为8.43%(45/53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P<0.05)。结论长春地区女性HPV感染患者中单纯高危型占比较高,高危型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占比最高,60岁以上老年人是本地区HPV感染防治的重点关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感染
下载PDF
谱系1和8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20
作者 邹舟 黎颖 +2 位作者 韦莹莹 刘惠僮 韦祖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7,共9页
2023年从广西疑似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猪场的病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PRRSV,将其命名为GXWZ20230831。采用RT-PCR扩增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测序,分析遗传进化特点。结果显示,GXWZ20230831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且产... 2023年从广西疑似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猪场的病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PRRSV,将其命名为GXWZ20230831。采用RT-PCR扩增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测序,分析遗传进化特点。结果显示,GXWZ20230831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且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该毒株全基因组长度为15019个核苷酸(nt),与基因2型PRRSV谱系1 NADC30-like毒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4.0%,与基因1型PRRSV代表毒株Lelystad virus同源性最低,仅为60.0%;通过Nsp2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GXWZ20230831存在NADC30-like典型的131(111+1+19)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模式;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相比,GXWZ20230831的GP5蛋白在非中和抗原表位发生了V27A、V185A以及R191K 3处突变,同时在GP5蛋白中存在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构建的全基因组序列、nsp2基因、ORF5基因遗传进化树均显示该毒株处于谱系1的分支;重组分析表明,GXWZ20230831是1株以谱系1经典毒株NADC30为骨架,谱系8毒株提供重组片段的重组毒株,重组断点位于基因组的nsp1(458-1821 nt)和Nsp4(5405-8179 nt)中。研究结果可为掌握广西地区的PRRSV遗传变异规律提供参考,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鉴定 重组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