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INino和LaNina循环的海—气热交换研究
1
作者 马开玉 高国栋 +1 位作者 姚华栋 姜达雍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本文利用1987和1974两个EINina年2°×2°格点COADS资料,计算了30°S-30°N热带太平洋面感热、潜热、有效长波辐射、射入太阳辐射通量及热量收支,得出:EINino和LaNina期间洋面热交换的差异主要发生在赤道洋面,厄瓜... 本文利用1987和1974两个EINina年2°×2°格点COADS资料,计算了30°S-30°N热带太平洋面感热、潜热、有效长波辐射、射入太阳辐射通量及热量收支,得出:EINino和LaNina期间洋面热交换的差异主要发生在赤道洋面,厄瓜多尔和秘鲁西部洋面最为明显;EINino期间,赤道洋面感热和潜热交换加强,有效长波辐射和太阳辐射减弱,洋面净获得(损失)热量减少(增加);LaNina期间,赤道洋面感热和潜热交换减弱,有效长波辐射和太阳辐射增强,洋面净获得(损失)热量增加(减少)。最后概括出一个EINino和LaNina循环的海—气热交换机制模型,并估计得出EINino和LaNina循环的周期约为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Nino和lanina循环 海—气热交换
下载PDF
ElNino和LaNina期间及前期赤道太平洋洋面温、压、风场的特征分析
2
作者 马开玉 高国栋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168-173,共6页
利用赤道太平洋洋面(11°S—11°N,120°E—80°W)1950—1987年2°×2°格点资料,计算和分析了ElNino和LaNina期间及前期1—6个月温、压、风的距平值,结果发现... 利用赤道太平洋洋面(11°S—11°N,120°E—80°W)1950—1987年2°×2°格点资料,计算和分析了ElNino和LaNina期间及前期1—6个月温、压、风的距平值,结果发现.ElNino。和LaNina前3个月赤道太平洋洋面温、压、风场有明显变化的征兆,证实了ElNino和LaNiha形成过程中赤道太平洋洋面气压、风和温度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ElNino前3个月到ElNino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洋面气压负距平发展,西太平洋洋面正距平发展,赤道洋面水平气压梯度下降,西风增强,赤道中、东太平洋洋面温度逐渐上升,正距平发展;LaNina的情形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lanina 温度 气压 反馈机制
下载PDF
介绍世界上一种新的气象论点-LaNina现象——东京通讯(四)
3
作者 孙沈清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89年第Z1期63-64,共2页
日本长时间持续阴雨,美国大面积干旱,孟加拉特大洪水,欧洲酷热等都是去年夏季出现的世界性异常气象.美国气象学者把去年的世界气象异常的原因归结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原文是LaNina是西班牙语,其原意为女孩子.这种现象是指... 日本长时间持续阴雨,美国大面积干旱,孟加拉特大洪水,欧洲酷热等都是去年夏季出现的世界性异常气象.美国气象学者把去年的世界气象异常的原因归结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原文是LaNina是西班牙语,其原意为女孩子.这种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地区水温异常下降.大家早已熟知,这个地区水温明显上升叫厄·尼诺现象,也被认为是引起世界性气象异常的原因.厄·尼诺(ELNino)也是西班牙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异常 lanina 特大洪水 东太平洋 大面积干旱 地球流体力学 性异常 赤道锋 东北信风 阻塞高压
下载PDF
ENSO循环与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 被引量:14
4
作者 蓝永超 马全杰 +2 位作者 康尔泗 张济世 张智慧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分析了黄河上游径流主要形成区———唐乃亥以上流域的气象和水文特性 ,在此基础上 ,根据ElNino现象及LaNina现象与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的对应关系 ,探讨了ENSO事件对黄河上游径流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 ,ENSO现象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 分析了黄河上游径流主要形成区———唐乃亥以上流域的气象和水文特性 ,在此基础上 ,根据ElNino现象及LaNina现象与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的对应关系 ,探讨了ENSO事件对黄河上游径流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 ,ENSO现象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丰枯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 ,伴随着ElNino事件的发生 ,黄河上游出现枯水的概率较大 ,而黄河上游的洪水常伴随着LaNina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 Nino lanina 黄河上游 径流丰枯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及其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晏红明 李清泉 +1 位作者 袁媛 李崇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42-2557,共16页
本文分析了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与海温变化的关系,发现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WNPAC/WNPC)是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存在的重要大气环流异常现象,与东亚—西北太平洋低纬度至高纬度的经向PJ波列及欧亚中高... 本文分析了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与海温变化的关系,发现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WNPAC/WNPC)是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存在的重要大气环流异常现象,与东亚—西北太平洋低纬度至高纬度的经向PJ波列及欧亚中高纬度东西纬向波列的变化有关,通过与中高纬度环流变化的联系,对东亚及欧亚中高纬度气候有重要影响.夏季WNPAC/WNPC与热带海温变化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显著的WNPAC一般出现在El Nio衰减年夏季,与前期El Nio成熟年冬季的赤道东太平洋暖海温异常和El Nio衰减年春夏季印度洋海盆尺度的暖海温异常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了WNPAC在El Nio事件影响夏季气候中的重要桥梁作用;而夏季显著的WNPC与前期和同期热带海温变化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主要与夏季热带印度洋和赤道中东太平洋之间东暖西冷的热力差异异常引起的孟加拉湾—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有关.进一步分析WNPAC/WNPC与海温变化关系不对称的可能原因,发现El Nio和La Nia衰减年夏季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温变化所引起的印—太之间海温(热力)差异的一致性特征可能是导致WNPAC/WNPC与海温变化关系不对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大气异常反气旋(WNPAC) 气旋(WNPC) 印度洋海盆模(IOBM) ELNINO lanina事件 WALKER环流 印—太海温热力差异
下载PDF
2011年冬季长江流域气温持续偏低的可能成因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广芬 周月华 +1 位作者 高正旭 杜良敏 《暴雨灾害》 201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利用长江流域50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北极海冰资料,分析了2011年冬季长江流域气温持续偏低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强及稳定维持,是长江流域冬季气温持续... 利用长江流域50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北极海冰资料,分析了2011年冬季长江流域气温持续偏低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强及稳定维持,是长江流域冬季气温持续偏低的主要影响系统,其持续天数和强度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大值。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乌山阻高和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偏强和持续天数偏多易发生在La Nina年,500 hPa环流特征类似于La Nina年冬季平均环流条件;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小使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得到加强和乌山阻高持续。La Nina事件和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小是长江流域冬季气温持续偏低的重要外强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低温 西伯利亚高压 阻塞高压 lanina 北极海冰
下载PDF
4月台风“利奥”和“浣熊”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山 吴乃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6,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2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比较分析了近6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的两个4月台风9902(LEO,利奥)和0801(NEOGURI,浣熊)的生成发展背景、路径变化和风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4月台风"利...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2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比较分析了近6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的两个4月台风9902(LEO,利奥)和0801(NEOGURI,浣熊)的生成发展背景、路径变化和风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4月台风"利奥"和"浣熊"均是在La Ni?a事件下发生,在此背景下南海地区偏强的对流活动、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高层辐散条件有利于4月台风的形成;"利奥"由季风低压发展而成,"浣熊"由东风波演变而成;(2)"利奥"路径多变与大陆冷高压强盛和副热带高压偏弱多变有关;"浣熊"移动则受偏强且稳定的副高环流影响,路径以稳定西北行为主;(3)"利奥"和"浣熊"登陆时强度和地形条件相似,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降水量级差异主要受水汽输送和动力抬升大小及持续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月台风 形成机理 lanina事件 移动路径 台风降水
下载PDF
山东冬季冷暖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迟竹萍 孟祥新 高理 《海洋预报》 2015年第3期29-35,共7页
利用1951—2013年山东122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山东冬季气温演变特征以及异常冷暖年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山东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冬季变暖的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突变年为1986年;冬季异常冷暖年,乌拉... 利用1951—2013年山东122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山东冬季气温演变特征以及异常冷暖年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山东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冬季变暖的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突变年为1986年;冬季异常冷暖年,乌拉尔山高压脊存在明显差异;在500 h Pa高度距平场上欧亚大陆呈反位相分布,异常冷年极强负距平中心位于贝加尔湖附近,山东处于负距平区底部;异常暖年,正距平中心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山东处于正距平中。另据分析,冬季拉尼娜事件发生,和山东冬季气温偏冷有较好的关联性;并发现冬季气温与前期7月Nino3区海温正相关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背景 年代际变化 气温异常 lanina
下载PDF
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主振荡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段安民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1-69,共9页
用主振荡型分析方法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传播型和驻波型的几种典型模态,指出ElNino/LaNina现象与这几种典型模态的组合有关,最显著的两个典型模态周期分别为准4a和准2a,周期相近的振荡还具有... 用主振荡型分析方法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传播型和驻波型的几种典型模态,指出ElNino/LaNina现象与这几种典型模态的组合有关,最显著的两个典型模态周期分别为准4a和准2a,周期相近的振荡还具有不同的空间型态,热带印度洋与太平洋4个Nino海区SSTA呈同位相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大洋中部,且峰值时间稍滞后于太平洋,大西洋情况类似,但SSTA强度较弱,峰值时间滞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指出不应仅以某单一模态解释、模拟或预测ElNino/LaNina现象的时空演变,而应强调多模态相互作用,叠加、‘锁相’是造成事件循环的重要原因。ElNino/LaNina现象除以振荡传播为主要特征外,局地振荡也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振荡型 ElNino/lanina 海表温度异常
下载PDF
强La Nia背景下的东亚夏季风异常与1989年和1999年中国夏季降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3-431,共9页
选取两个强La Nina年(1989年和1999年),对比分析了强La v背景下的东亚夏季风异常和中国夏季降水分布。结果表明,受南极海冰分布异常的影响,这两年6-7月间南极涛动呈现不同的位相,进而改变了南方涛动的位相。1989年,南极涛动为正时,南... 选取两个强La Nina年(1989年和1999年),对比分析了强La v背景下的东亚夏季风异常和中国夏季降水分布。结果表明,受南极海冰分布异常的影响,这两年6-7月间南极涛动呈现不同的位相,进而改变了南方涛动的位相。1989年,南极涛动为正时,南方涛动为正,马斯克林高压(简称马高)偏强,澳大利亚高压(简称澳高)偏弱。与1989年相反,1999年南极涛动和南方涛动均为负位相,马高偏弱,澳高偏强,这与一般La Nina年的情况正好相反。与马高和澳高强度变化相对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989年偏西、1999年偏东,并影响到6-7月间中国降水的分布。8月副高北抬后,南半球环流变化的影响减弱,东亚夏季风环流主要受热带环流和中高纬度环流的影响。1989年8月,受中高纬度冷平流的影响,副高偏弱,长江流域降水偏多。1999年8月,由于热带西风异常偏强,副高偏强,长江以南降水偏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两个相似的强La Nina事件影响下,由于其他因子对La Nina信号的调制作用,中国夏季降水仍呈现不同的分布,1989年为中间型,而1999年为南方型,这与一般La Nina年雨带偏北正好相反。最后,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季度预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ina 南极涛动 中高纬度环流 东亚夏季风 中国夏季降水
下载PDF
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轼鹏 张永刚 丁兵强 《海洋预报》 2010年第4期25-32,共8页
本文综述了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简称TC)的气候特征,并从赤道太平洋海温、西南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冬春积雪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气候平均值,2008年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发生期偏早... 本文综述了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简称TC)的气候特征,并从赤道太平洋海温、西南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冬春积雪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气候平均值,2008年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发生期偏早,总体个数偏少,登陆比例偏大。影响上述TC活动特征的重要原因是年初La Nina现象的影响使得年初的大气环流有利因素居多,而以后西北太平洋TC源地附近海表面温度偏低,西南季风偏弱,热带辐合带不活跃,副高偏西、偏南等因素使TC在往年多发期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lanina现象 西南季风 副热带高压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温度纬向对流距平分析及其与ElNio/LaNia的关系
12
作者 蔡怡 余宙文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用最近 20 年赤道太平洋温度、流场资料,诊断了绝热不可压缩热平衡方程中纬向对流项,并且利用 EOF 分析方法,讨论了纬向对流距平变化及其与 El Nino/La Nina 的关系。分析发现:赤道太平洋温度纬向对流距平 EOF 分析第一模态反映了... 本文用最近 20 年赤道太平洋温度、流场资料,诊断了绝热不可压缩热平衡方程中纬向对流项,并且利用 EOF 分析方法,讨论了纬向对流距平变化及其与 El Nino/La Nina 的关系。分析发现:赤道太平洋温度纬向对流距平 EOF 分析第一模态反映了在经向的振荡,第二模态反映了在纬向的振动,它们都与 El Nino/LaNina 有密切的联系。这两个模态占了总量的 70%左右。纬向温度对流距平在 3°S^3°N、3°S 以南和 3°N 以北分为正负相间的三个不同的区域,当 3°S 以南和 3°N 以北的区域温度纬向对流正/负距平沿着斜温层向西太平洋移动时,赤道区域的温度纬向对流负/正距平则穿越斜温层向东太平洋移动,形成以赤道为对称的南北两个回路。对应赤道,在 3°S 以南和 3°N 以北区域的纬向温度对流距平并不是对称的,它们在位相、中心强度和中心强度位置上都是不同的,其中 3°N 以北与赤道区域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路,而赤道以南的回路就不是那么明显。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温度的纬向对流有很大的贡献。在 El Nino 发生前一年,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主要暖的对流发生在赤道和其以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向温度对流距平 海温 流场 EOF分析 E1Nino/lanina
下载PDF
沿22°~18°N航线上CO_2对ENSO和La Nina的响应的季节变化
13
作者 马黎明 乔然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共11页
根据1986年11月~1997年间月期间在114°~130°E,沿22°~18°N航线各航次所测量的大气和表层汽水中的CO2分压和总CO2浓度的变化,分析海气分压差(△PCO2)和溶解的总CO2浓度(TCO2)在不同季节对海气异常事件的响... 根据1986年11月~1997年间月期间在114°~130°E,沿22°~18°N航线各航次所测量的大气和表层汽水中的CO2分压和总CO2浓度的变化,分析海气分压差(△PCO2)和溶解的总CO2浓度(TCO2)在不同季节对海气异常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无论春、夏、秋、冬,在ENSO暴发期和成熟期TCO2为高值,△PCO2为正值;在LaNina时TCO2为低值,△PCO2为负值;在ENSO暴发前、后,海-气C02分压呈近平衡状态;PCO2(air)和PCO2(sw)在各季节对ENSO的响应一致。在ENSO成熟期为高值,在ENSO暴发前和暴发期为低值;海气分压差与PCO2(SW)一致变化,在ENSO期间达最大值。海气CO2输送通量(Flux)以秋季ENSO期间达最大,而在LaNina时减小,在ENSO暴发前和结束后成为相反向,即从大气到海洋的CO2弱输送。本文根据1986年~93年七个航次的平均值讨论了各季节TCO2的距平对ENSO和LaNina的响应特征及最显著变化区段,并依此推断出:1995年10月,显示1991~95年ENSO结束,1996年5月出现ENSO暴发前的信号,在1997年7月是夏季ENSO暴发期特征,在1997年12月呈现强烈的ENSO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ENSO lanina 二氧化碳 航线
下载PDF
2000年我国汛期旱涝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永光 《辽宁气象》 2001年第3期14-16,38,共4页
回顾 2 0 0 0年我国汛期 (6~ 8月 )的气候特征 ,从LaNina事件、东亚阻高、西太平洋副高、太阳活动、东亚季风、赤道辐合带、青藏高原积雪等因子 ,初步分析了我国 2 0 0
关键词 中国 汛期 旱涝成因分析 lanina事件 东亚环流 太阳活动 东亚季风 青藏高原积雪
下载PDF
中国近海鲐鱼资源时空分布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爱 余为 +2 位作者 陈新军 钱卫国 李曰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52,共11页
海洋净初级生产力影响了浮游动植物的空间分布和丰度,因此决定了海洋渔业的潜在产量。本文根据2006-2015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近海鲐鱼捕捞数据和海洋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 海洋净初级生产力影响了浮游动植物的空间分布和丰度,因此决定了海洋渔业的潜在产量。本文根据2006-2015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近海鲐鱼捕捞数据和海洋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以经度和纬度重心表征空间分布,分析研究了鲐鱼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鲐鱼产量、CPUE、经度和纬度重心呈现明显的月份和年际变化,7-9月渔场内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模式不同。频率分布结果表明7-9月鲐鱼对应的适宜净初级生产力浓度范围分别为300~500mg/(m2·d)(以碳计,下同),300~400mg/(m2·d),300~400mg/(m2·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鲐鱼资源丰度与适宜净初级生产力海域范围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且鲐鱼纬度重心与适宜净初级生产力海域平均纬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渔场内的净初级生产力大小和分布模式显著影响鲐鱼的资源丰度和渔场重心位置。在鲐鱼主要分布海域25°~30°N,120°~130°E范围内,鲐鱼资源丰度与净初级生产力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不同气候条件下鲐鱼渔场净初级生产力大小变化不同,2007年和2010年强拉尼娜年份以及2009年中强厄尔尼诺年份鲐鱼渔场范围海洋净初级生产力降低,但适宜的海洋净初级生产力范围增大,导致鲐鱼资源丰度上升;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年份鲐鱼渔场范围内海洋净初级生产力上升,但适宜的海洋净初级生产力范围显著减小,因此鲐鱼资源丰度相对降低。研究表明,中国近海鲐鱼资源时空分布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净初级生产力 资源丰度 空间分布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中国近海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原雪灾的致灾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殿发 张祥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0-84,共5页
北方草原雪灾是天灾 ,更是一种人祸。受拉尼娜事件影响的异常气候固然是致灾的客观原因 ,但是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 ,如超载放牧、耕地过垦、滥挖草药、滥用水资源等社会经济压力 ,超过了草原生态阈限 ,使脆弱的草原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 北方草原雪灾是天灾 ,更是一种人祸。受拉尼娜事件影响的异常气候固然是致灾的客观原因 ,但是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 ,如超载放牧、耕地过垦、滥挖草药、滥用水资源等社会经济压力 ,超过了草原生态阈限 ,使脆弱的草原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粗放经营 ,草原基础设施落后 ,也使草原生态系统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 ;草原公有、牲畜私有之间的所有制相位差是激发牧民掠夺式利用草原资源的最根本原因。为了追求私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放牧者往往置公共草原的承载能力于不顾 ,严重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也许正是“公共物品悲剧”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雪灾 拉尼娜事件 草原退化 生态平衡 承载能力 中国北方 致灾机制
下载PDF
2008年初广东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初探 被引量:73
17
作者 吴乃庚 林良勋 +1 位作者 李天然 陈炳洪 《广东气象》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海温监测资料等,初步分析2008年初我国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的结果表明,此次罕见天气过程是在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发生的,与...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海温监测资料等,初步分析2008年初我国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的结果表明,此次罕见天气过程是在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发生的,与欧亚地区持续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在"北脊南槽"和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的形势下,北方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东北侧南下,同时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源源不断的水汽往北到东北方向输送,冷暖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频繁交汇,使对流层中低层形成逆温层和局地经向环流产生异常,造成了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大气环流异常 冷暖气流 局地经向环流 “拉尼娜”事件 罕见低温雨雪冰冻 广东
下载PDF
东南太平洋秘鲁海域光合有效辐射对茎柔鱼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为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105,共9页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对海洋鱼类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产生潜在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1-12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捕捞数据和光合有效辐射卫星遥感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对海洋鱼类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产生潜在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1-12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捕捞数据和光合有效辐射卫星遥感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以CPUE的纬度重心表征渔场空间分布,评估了东南太平洋秘鲁海域光合有效辐射对茎柔鱼资源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茎柔鱼渔场的产量、捕捞努力量、CPUE和PAR呈现明显的月间变化,其中CPUE和PAR月间变化规律表现为1-6月降低,7-12月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法表明,CPUE与PAR呈正相关关系,7月和8月相关性显著,而其余月份相关性不显著。依据频率分布法估算了各月适宜和最适PAR范围,各月最适PAR范围占渔场总面积比例与CP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推测茎柔鱼资源丰度可能由各月适宜PAR面积大小决定;同时,最适PAR纬度与CPUE纬度重心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茎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受最适PAR纬度的显著影响。此外,拉尼娜年份茎柔鱼适宜PAR面积要显著高于厄尔尼诺年份。研究表明,茎柔鱼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受光合有效辐射的显著影响,其调控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光合有效辐射 资源丰度 空间分布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 东南太平洋
下载PDF
我国500年来大旱大涝与日食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佩章 林振山 赵文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连续四次极地日食或连续三次极地日食加中纬日食形成厄尔尼诺 ,而两次低纬日食或一次赤道日食即可形成拉尼娜 ,以此从日食资料和旱涝资料找出了 50 0年来我国的大旱大涝多发生在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的规律 .并用贝纳德对流花样和大气运... 连续四次极地日食或连续三次极地日食加中纬日食形成厄尔尼诺 ,而两次低纬日食或一次赤道日食即可形成拉尼娜 ,以此从日食资料和旱涝资料找出了 50 0年来我国的大旱大涝多发生在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的规律 .并用贝纳德对流花样和大气运动的不连续性说明它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厄尔尼诺 贝纳德对流 旱灾 涝灾
下载PDF
外来语新词集锦
20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9年第8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外来语 洋面温度 计算机犯罪 欧洲单一货币 拉尼娜 异常降低 俄罗斯 lanina 生物工程 因特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