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residual chlorine on the mortality, grazing and respiration of Labidocera euchaeta (Copepoda)
1
作者 MA Zengling LIN Hongping +1 位作者 GU Xiaolian XU Zhaol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6-102,共7页
In this study,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sidual chlorine on mortality,grazing and respiration of Labidocera euchaeta in laboratory.The grazing rate was evaluated by subtraction method of food concentrat... In this study,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sidual chlorine on mortality,grazing and respiration of Labidocera euchaeta in laboratory.The grazing rate was evaluated by subtraction method of food concentration and respiration rate was measured using oxygen electrode.It was found that the lethal effect of residual chlorine on L.euchaeta increased with enhanced concentration and prolonged duration.The medium lethal concentration (LC 50 ) of chlorine for L.euchaeta in 24 h was about 0.58 mg/L and the safe concentration was about 0.21 mg/L.However,the grazing and respiration of L.euchaeta decreased by 32.6% and 18.9% when exposed to 0.2 mg/L residual chlorine for 4 h.It indicated that th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zooplankton could be suppressed by the residual chlorine less than the safety concentration.Therefore,both survival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sms living in the thermal (nuclear) power plant discharging wat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carrying out the ecological risks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epod GRAZING labidocera euchaeta residual chlorine RESPIRATION ZOOPLANKT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rate of 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 in Xiamen Harbor
2
作者 Lin Senjie and Li Song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39-447,共9页
-The development rate of 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 in the Xiamen Harbor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times of egg and larval stages ( D )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 -The development rate of 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 in the Xiamen Harbor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times of egg and larval stages ( D )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 T ), following the Belehradek function, D = α( T -7. 5)-1.0634. The development time from egg to larval stages and adult, as well as generation time can be predicted from the equation for egg development ( α=411/24) by appropriately multipling the constant (α) with a proportion. The development was not isochronal over the whole larval period. Durations of naupliar stages were short and quasi-isochronal, which favored their non-feeding development. In contrast, durations of copepodid stages (C) were long. CV had the longest duration followed by CI, both of which are considered as the critical stages in the larval development. The acclimation effect of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rate was also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 LAB Development rate of 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 in Xiamen Harbor RATE
下载PDF
不同升温速率对桡足类高起始致死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江志兵 曾江宁 +6 位作者 陈全震 廖一波 高爱根 徐晓群 寿鹿 刘晶晶 黄逸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探明升温速率对桡足类热忍受能力的影响,并找出一个相对合适的升温速率作为其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UILT)试验中的标准升温速率,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 为探明升温速率对桡足类热忍受能力的影响,并找出一个相对合适的升温速率作为其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UILT)试验中的标准升温速率,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4种桡足类在1℃·h-1、0.1℃·min-1、1℃·min-1和突然暴露等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UILT。结果表明,同一种桡足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忍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种桡足类的UILT均在升温速率为0.1℃·min-1时最大,高于或低于该升温速率,其UILT都降低。因此,建议桡足类UILT实验的标准升温速率为0.1℃·min-1。在0.1℃·min-1的标准升温速率下,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真刺唇角水蚤、背针胸刺水蚤、精致真刺水蚤、中华哲水蚤,其24h-UILT分别为31.0℃、29.6℃、29.1℃和27.7℃,48h-UILT分别为30.1℃、29.5℃、28.6℃和27.3℃,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间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起始致死温度(UILT) 升温速率 桡足类 热忍受能力 温排水
下载PDF
渤海真刺唇角水蚤摄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纪明 李红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99-303,共5页
1992年 8月至 1 993年 5~ 6月在渤海调查过程中取得了大量海洋浮游生物样品 ,从中获得 80 0个消化道内含有食物的真刺唇角水蚤标本 ,经分析得出 :真刺唇角水蚤营小型浮游生物食性 ,主要摄食小型桡足类 (占其食物组成的 76.4% ) ,其中... 1992年 8月至 1 993年 5~ 6月在渤海调查过程中取得了大量海洋浮游生物样品 ,从中获得 80 0个消化道内含有食物的真刺唇角水蚤标本 ,经分析得出 :真刺唇角水蚤营小型浮游生物食性 ,主要摄食小型桡足类 (占其食物组成的 76.4% ) ,其中小拟哲水蚤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 ( 74.7% ) .此外 ,它也摄食少量硅藻类 ( 2 3.0 % )、甲藻类 ( 1 .1 % )、金藻类 ( <0 .1 % )和纤毛虫类 ( 1 .5% ) ;其食物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类群更替率各季平均达 30 .7% ,其种类更替率达 40 .3% ,并显示出硅藻类自春至冬逐渐增高而桡足类逐渐降低的规律性 .其摄食强度以春季为最高 ,秋季居第二位 ,夏季居第三位 ,冬季最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蚤 渤海 真刺唇角水蚤 摄食
下载PDF
厦门海域真刺唇角水蚤mtCOI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位迪 林元烧 +1 位作者 曹文清 方旅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6-230,共5页
采用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厦门海域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Giesbrecht)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mitochondrial COI,mtCOI)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3个雌性个体的mtCOI基因片段序列,序列的长度为709 bp,其A,T,C,... 采用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厦门海域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Giesbrecht)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mitochondrial COI,mtCOI)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3个雌性个体的mtCOI基因片段序列,序列的长度为709 bp,其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23%、37%、15%和25%.三条核苷酸序列经比较后,得到其遗传相似性(i-dentity)为99.29%,共有15个差异位点,核苷酸差异均为颠换(transversion)类型.比较了厦门海域真刺唇角水蚤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角水蚤科(Pontellidae)6个种的mt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索引号AY145428、AY145429、AB206443、AB206444、AB206445、AB206446),其同源性为87.34%.文中讨论了上述7种桡足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刺唇角水蚤 线粒体 COI 核苷酸序列 厦门海域
下载PDF
真刺唇角水蚤食性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亚辉 李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真刺唇角水蚤(Labidooera enchaeta Giesbrecht)的食性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它对不同浮游植物种类的摄食率不同。在动物和植物混合食物(Artemia 无节幼虫和 Proroentrum micans)中,真刺唇角水蚤存在食性转变,这对它在自然海区中的... 真刺唇角水蚤(Labidooera enchaeta Giesbrecht)的食性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它对不同浮游植物种类的摄食率不同。在动物和植物混合食物(Artemia 无节幼虫和 Proroentrum micans)中,真刺唇角水蚤存在食性转变,这对它在自然海区中的生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刺唇角水蚤 食性转变 摄食率
下载PDF
厦门港海区真刺唇角水蚤不同季节种群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桂忠 李少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57-662,共6页
于1989年10月—1990年1月在厦门港海区采集真刺唇角水蚤,对其不同季节种群4种酶的6个酶区,即: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醛氧化酶(AOX_1,AOX_2)和酯酶(EST_1,EST_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是单态的,而其... 于1989年10月—1990年1月在厦门港海区采集真刺唇角水蚤,对其不同季节种群4种酶的6个酶区,即: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醛氧化酶(AOX_1,AOX_2)和酯酶(EST_1,EST_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是单态的,而其余的两种酶是多态的。除了EST_2之外,冬春种群与夏秋种群在其余5个酶区的等位基因频率非常相似;EST_2在有的个体不出现酶带,冬春种群的表达频率高于夏秋种群。温度对EST有明显的影响,在55℃中EST_1和EST_2全部失活;在45℃以下各温度组中EST_1的表达频率全部为1,但在EST_2则有所变化,变化规律与自然种群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刺唇角水蚤 同功酶 种群 水蚤
下载PDF
两种桡足类短期热冲击的高起始致死温度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江宁 江志兵 +7 位作者 陈全震 廖一波 高爱根 徐晓群 寿鹿 刘晶晶 赵永强 郑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2-537,共6页
于2007年4月研究了亚热带海域近海种桡足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在不同驯化温度下热冲击15、30、45 min后的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24-... 于2007年4月研究了亚热带海域近海种桡足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 Giesbrecht)在不同驯化温度下热冲击15、30、45 min后的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24-h UILT50)。结果表明:(1)在相同驯化温度下,两种桡足类短期热冲击24-h UILT50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在相同暴露时间下,两种桡足类短期热冲击24-h UILT50随驯化温度的上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这种升高的趋势会随驯化温度的上升而变缓,且趋于一固定值后不再上升;(3)中华哲水蚤在暴露时间为15、30、45 min的24 h最高起始致死温度(ultimate upper incipient lethaltemperature,24-h UUILT50)分别为31.7、31.0、30.3℃,真刺唇角水蚤在暴露15、30、45 min时的24-h UUILT50分别为36.5、36.0、35.4℃;(4)在相同驯化温度和暴露时间条件下,真刺唇角水蚤对短期热冲击的耐受性显著强于中华哲水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真刺唇角水蚤 短期热冲击 高起始致死温度 升温 滨海电厂
下载PDF
真刺唇角水蚤摄食率的季节变化
9
作者 高亚辉 李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研究了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成体在5个实验温度下(10℃,15℃,20℃,25℃和 30℃)个体摄食率(I)和相对摄食率(R)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雌、雄两性成体I的年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4.8~30.2和2.9一13.9μgC/cop·d... 研究了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成体在5个实验温度下(10℃,15℃,20℃,25℃和 30℃)个体摄食率(I)和相对摄食率(R)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雌、雄两性成体I的年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4.8~30.2和2.9一13.9μgC/cop·d;R 则分别为6.87~40.17和 3.02~33.33%DW/d。I和 R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而且都同时受到海区水温、实验温度(t,℃)和体重(DW,μg)的交互影响。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成体的摄食模型为I=0.540 t+0.070 DW-8.506(r=0.690,n=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刺唇角水蚤 摄食率 季节 厦门港
下载PDF
真刺唇角水蚤产卵率的饵料效应和自然种群繁殖特征
10
作者 林森杰 李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03-207,共5页
在1986年4月至1987年8月间研究了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Labidcceracuchaeta Giesbrecht)的生殖率。结果表明,恒温(20℃)时,相对产卵率(Fe,%C■/d)与饵料密度(P,μgC/ml)成正相关,Fe=0.1732(P-0.0179)/P,总产卵效率(以C计)约为62%,与饵... 在1986年4月至1987年8月间研究了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Labidcceracuchaeta Giesbrecht)的生殖率。结果表明,恒温(20℃)时,相对产卵率(Fe,%C■/d)与饵料密度(P,μgC/ml)成正相关,Fe=0.1732(P-0.0179)/P,总产卵效率(以C计)约为62%,与饵料密度和摄食率无关,产卵雌体百分数终年处于较高水平,平均69%,且与现场产卵率一样呈季节变化,真刺唇均水蚤在厦门港终年持续繁殖,夏季当繁殖盛季,冬季为淡季,根据种群平均产卵率高峰数■断一年有10个■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刺唇角 水蚤 产卵率 饵料 繁殖
下载PDF
乐清湾海域真刺唇角水蚤在盐度梯度下的生态阈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轶 杨旖祎 叶属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398,共6页
基于2016年5月乐清湾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真刺唇角水蚤( Labidocera euchaeta )的优势度及其与海水盐度( S )的相关性,并利用高斯模型研究了在盐度梯度下真刺唇角水蚤丰度的生态阈值(Ecological Threshold, ET)。结果表明... 基于2016年5月乐清湾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真刺唇角水蚤( Labidocera euchaeta )的优势度及其与海水盐度( S )的相关性,并利用高斯模型研究了在盐度梯度下真刺唇角水蚤丰度的生态阈值(Ecological Threshold, ET)。结果表明:真刺唇角水蚤是乐清湾海域春季浮游动物优势种之一,优势度为0.061;其丰度与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01),盐度是影响真刺唇角水蚤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最适盐度值为21.36,最适盐度生态阈值区间为[20.17,22.55],真刺唇角水蚤在盐度梯度下的生态阈值区间为[18.99,23.73]。此外,还探讨了盐度对真刺唇角水蚤生长的影响,以及此生态阈值研究在乐清湾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真刺唇角水蚤 盐度 高斯模型 生态阈值 乐清湾
下载PDF
真刺唇角水蚤3种干燥法的处理效果比较
12
作者 俞佳锋 王凯 +1 位作者 薛俊增 吴惠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28,34,共4页
对于单一小型的浮游动物个体而言,无法采用经典的方法测定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同步辐射法测定微型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是近年探索的先进手段,微型动物干燥处理则是应用这一方法的前提。应用真空冷冻干燥法、酒精脱水干燥法... 对于单一小型的浮游动物个体而言,无法采用经典的方法测定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同步辐射法测定微型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是近年探索的先进手段,微型动物干燥处理则是应用这一方法的前提。应用真空冷冻干燥法、酒精脱水干燥法和风干法进行真刺唇角水蚤的干燥处理对比,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之后的真刺唇角水蚤在维持体长稳定和保持形态结构方面均优于酒精脱水干燥法和风干法,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同步辐射法测定生物体内重金属元素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刺唇角水蚤 同步辐射 真空冷冻干燥 酒精脱水干燥 风干
下载PDF
常见桡足类对赤潮生物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摄食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雯雯 向舒 沈盎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718,共12页
为了研究常见桡足类的摄食作用对赤潮生消的影响,采用饵料浓度差减法初步研究了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漳州湾附近海域桡足类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双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bipinnata)对... 为了研究常见桡足类的摄食作用对赤潮生消的影响,采用饵料浓度差减法初步研究了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漳州湾附近海域桡足类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双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bipinnata)对赤潮生物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摄食效应,探讨了桡足类的摄食作用对赤潮生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中华哲水蚤、精致真刺水蚤和双刺唇角水蚤对中肋骨条藻的摄食率分别为6890、2087、30112个·d^(-1),对东海原甲藻的摄食率分别为1914、2342、742个·d^(-1)。在较低的藻类浓度下,中华哲水蚤、精致真刺水蚤的摄食作用能有效控制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而在较高浓度下,精致真刺水蚤的摄食作用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双刺唇角水蚤的摄食作用对高浓度下的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抑制效果也不明显。总体而言,在低浓度藻类环境下,常见桡足类的摄食能有效控制目标藻种的生长,而在高浓度藻类环境下,其摄食作用对目标藻种生长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为了解桡足类对赤潮藻类的摄食效应以及其摄食效应对赤潮的生消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后期赤潮生物防治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精致真刺水蚤 双刺唇角水蚤 摄食率 赤潮生物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水蚤的分布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兆礼 高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6-1201,共6页
基于1959和2002年在长江口28°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8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水蚤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 基于1959和2002年在长江口28°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8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水蚤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水蚤平均丰度在夏秋季较低、冬春季较高,冬季真刺唇角水蚤的出现率最高,春、夏季具明显的集群性;盐度是影响真刺唇角水蚤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该种分布的最适温度约16℃,最适盐度在12~20,属暖温性咸淡水种;与1959年相比,2002年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水蚤丰度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可作为长江口海洋变暖的一个重要指示种.春季真刺唇角水蚤的高丰度值出现在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域,这对于维持该水域渔场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其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真刺唇角水蚤 全球变暖 长江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