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目的研究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21.67%,低于对照组的43.33%(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有积极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影响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头位初产妇产程的相关因素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5月在我院阴道分娩成功的足月头位初产妇294例,根据是否实施镇痛分娩分为镇痛组(209例)及非镇痛组(85例)。镇痛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后,给予...目的分析影响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头位初产妇产程的相关因素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5月在我院阴道分娩成功的足月头位初产妇294例,根据是否实施镇痛分娩分为镇痛组(209例)及非镇痛组(85例)。镇痛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后,给予0.1%罗哌卡因加2μg舒芬太尼共50 mL持续镇痛,非镇痛组非药物干预待产。记录2组产妇特征(年龄、教育程度、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胎方位)、分娩结局、疼痛评分、产程时间。结果2组产后出血率、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非镇痛组(60.30%vs.89.41%),镇痛组产妇在宫口开全时及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非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方位下2组产程时间比较,胎方位均为枕前位时,镇痛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较非镇痛组延长(7.8 h vs.6.57 h,1.14 h vs.0.8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方位均为非枕前位时,2组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结局,减少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感受,延长枕前位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头位、足月孕妇的临床资料,自然分娩总例数3154例,其中使用分娩镇痛197例,随机选取其中150例无痛分娩的孕妇作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头位、足月孕妇的临床资料,自然分娩总例数3154例,其中使用分娩镇痛197例,随机选取其中150例无痛分娩的孕妇作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分娩同等条件未使用无痛分娩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在分娩时疼痛程度、分娩时间、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及剖宫产率。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91),在第一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上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产后2 h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85、0.770、0.541);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通过分娩镇痛能明显地减轻产妇在分娩时所产生的疼痛感,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健康无不良影响,分娩镇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21.67%,低于对照组的43.33%(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有积极影响。
文摘目的分析影响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头位初产妇产程的相关因素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5月在我院阴道分娩成功的足月头位初产妇294例,根据是否实施镇痛分娩分为镇痛组(209例)及非镇痛组(85例)。镇痛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后,给予0.1%罗哌卡因加2μg舒芬太尼共50 mL持续镇痛,非镇痛组非药物干预待产。记录2组产妇特征(年龄、教育程度、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胎方位)、分娩结局、疼痛评分、产程时间。结果2组产后出血率、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非镇痛组(60.30%vs.89.41%),镇痛组产妇在宫口开全时及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非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方位下2组产程时间比较,胎方位均为枕前位时,镇痛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较非镇痛组延长(7.8 h vs.6.57 h,1.14 h vs.0.8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方位均为非枕前位时,2组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结局,减少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感受,延长枕前位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
文摘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头位、足月孕妇的临床资料,自然分娩总例数3154例,其中使用分娩镇痛197例,随机选取其中150例无痛分娩的孕妇作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分娩同等条件未使用无痛分娩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在分娩时疼痛程度、分娩时间、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及剖宫产率。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91),在第一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上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产后2 h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85、0.770、0.541);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通过分娩镇痛能明显地减轻产妇在分娩时所产生的疼痛感,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健康无不良影响,分娩镇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