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ghts Basis and System Building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for Employers in New Business Forms
1
作者 李满奎 李富成 NI Weisi(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6期985-1011,共27页
Employees in new business forms face higher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s and the plight of“falling in the gap in the protection network”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The existing three type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 Employees in new business forms face higher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s and the plight of“falling in the gap in the protection network”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The existing three type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models are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and reform of traditional occupational injury insurance.The readjustment path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surance is the most desirable among them.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for employees in new forms of business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with the right to equality,social insurance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s the direct basis.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ppropriate“decoupling”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and labor relations,and rely on the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of the digital ag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that is both mandatory and flexible.For the specific system building,in the dimension of mandate,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enefits payment should be realized while expanding the statutory coverage 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while in the dimension of flexibility,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loyees.Correspond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adjusted in terms of management model,work-related injury identification,and treatment calculation and pa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loyers in new business forms occupational injury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rights protection
下载PDF
国内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脉络与热点追踪--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爱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7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系统梳理其研究脉络,得出了如下结论和研究展望:近十年来,国内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究逐步深入,但文献总量较少,核心作者群相对分散,业内学术影响力不高,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型雇佣关系认定和劳动权益保障两个方面,并致力于在工会职能创新、立法创新、社会保险政策实践创新3个方面作出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平台从业者 劳动关系 劳动权益
下载PDF
不完全劳动关系法律属性及制度构建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聂婴智 罗玉杭 张义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梳理学界及相关政策文件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解释,将劳动从属性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征以及外包用工模式相结合,总结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新就业形态下特有的具备弱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新型用工关系。当前,... 梳理学界及相关政策文件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解释,将劳动从属性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征以及外包用工模式相结合,总结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新就业形态下特有的具备弱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新型用工关系。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及地位不清晰;二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制度构建方案不明确。参考“类雇员”制度及多要素权衡规则,在劳动三分体系基础之上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将不完全劳动关系纳入未来《劳动法典》中专门规制;二是引入考察要素制定不完全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三是将不完全劳动关系劳动者权利划分为基础权利和特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劳动关系 劳动从属性 新就业形态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强 闫慧颖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新业态从业者不同于传统劳动者,其在所处行业、组织方式、用工方式、计酬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独特性的同时,该类人员劳动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现状也对传统劳动关系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保护现状进行... 新业态从业者不同于传统劳动者,其在所处行业、组织方式、用工方式、计酬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独特性的同时,该类人员劳动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现状也对传统劳动关系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保护现状进行研究,从现行保险制度、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诉讼与仲裁的衔接、劳动者维权力量等方面分析保障不足的内在原因,进而从加强保险制度的建设、更新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增强维权力量、协同治理等方面提出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以规范新型用工关系,促进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者 劳动权益 劳动关系 用工模式 保险制度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就业规模测度研究——基于某市住户端调查及平台端大数据的综合分析
5
作者 张成刚 王含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8,共14页
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其就业规模和占就业人口比例一直未得到系统回答,导致相关政策出台缺乏依据。本研究构建了依托住户端调查数据和平台端大数据两个数据维度的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就业规模测度方法。在此基础... 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其就业规模和占就业人口比例一直未得到系统回答,导致相关政策出台缺乏依据。本研究构建了依托住户端调查数据和平台端大数据两个数据维度的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就业规模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以W市劳动力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数据,对该市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比例和就业规模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在未修正前,2023年上半年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规模达61.42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比例为4.97%;使用职业伤害保障等数据修正后,该市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规模为100.38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比例为8.13%。2019—2023年上半年,W市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比例不断波动。2020年初,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新就业形态就业比例出现快速下降。2023年开始,新就业形态就业比例又重新开始上升。具体类别中,用车服务、物流服务、生活服务、网络直播、中介服务等新就业形态就业比例上升;而金融服务,商品交易,承接生产订单,知识、技能、娱乐、广告等线上服务新就业形态类别比例下降。本研究构建的依托住户端调查数据和平台端大数据相结合的测度方法避免了新就业形态就业规模的低估和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劳动力调查制度 就业规模
下载PDF
保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培凯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保就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就业形势做出的重要应对战略决策,它反映了当前就业环境的独特性、严峻性、复杂性。深刻认识、理解保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挑战、机遇,并构建高适应性应对策略,对于有效开展大学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 保就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就业形势做出的重要应对战略决策,它反映了当前就业环境的独特性、严峻性、复杂性。深刻认识、理解保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挑战、机遇,并构建高适应性应对策略,对于有效开展大学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就业 充分就业 自由职业 新就业形态
下载PDF
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兼论“不完全劳动关系”
7
作者 娄宇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9,共18页
从属性是解读劳动关系的一把钥匙,在各类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中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可。从历史的角度考证,源于启蒙时代个人主义思潮的从属性催生了劳动法,使之从行会规则中独立出来,进入国家干预的领域,同时赋予了劳动法“人法”的属性,从而... 从属性是解读劳动关系的一把钥匙,在各类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中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可。从历史的角度考证,源于启蒙时代个人主义思潮的从属性催生了劳动法,使之从行会规则中独立出来,进入国家干预的领域,同时赋予了劳动法“人法”的属性,从而脱离民法交换给付的维度,形成了一个以关注主体特征和组织特征为视角的全新的法律领域;从现实的角度观察,我国劳动法学界在全面接受了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之后,正在有意识地构建中国自主的劳动法知识体系。在法律规范的层面上,我国目前虽然没有明确从属性的类型、权重和要素等相关内容,但是在法律实践的层面上,已经确定了“从属性+要素”的劳动关系认定思路,并开始反哺劳动法教义学体系的构建。“不完全劳动关系”系我国为应对平台用工进行的一项政策性司法创设,劳动关系从属性提供了充分且必要的理论支撑。从逻辑上推理,不完全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民事劳务关系遵循一致的从属性考量标准,因此能够构成一类独立的法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从属性 劳动法 不完全劳动关系 新就业形态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的影响
8
作者 张顺 吕风光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6,共13页
企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微观形态,对劳动力市场将产生深刻影响。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探讨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就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劳动力需求弹性衡量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 企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微观形态,对劳动力市场将产生深刻影响。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探讨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就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劳动力需求弹性衡量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对就业风险的影响,发现企业数字化能够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风险,总体上具有积极的就业效应。从作用机制来看,企业数字化通过生产力机制与资源机制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产生影响,前者表现为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后者表现为融资效应,其中替代效应深化就业风险,而规模效应与融资效应缓解就业风险。实证结果表明,生产力机制的规模效应与资源机制的融资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这两个效应均显著存在。在数字经济所催生的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借助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发展,进而改善经营状况,对化解劳动者就业风险,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 就业风险 劳动力需求弹性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稳就业政策
下载PDF
劳动法适用新就业形态多阶证成之反思
9
作者 闫冬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4,共14页
多阶递进式的三段论证成是解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的主要方式:首先需要结合新就业形态在从属性方面的特征论证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如果存在劳动关系,随后论证劳动法具体制度整体适用于新就业形态;最后再论证劳动法具体制度适用于... 多阶递进式的三段论证成是解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的主要方式:首先需要结合新就业形态在从属性方面的特征论证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如果存在劳动关系,随后论证劳动法具体制度整体适用于新就业形态;最后再论证劳动法具体制度适用于新就业形态的具体场景。然而,在看似严密的论证逻辑中,多阶论证逐步打磨掉了具体新就业形态与具体劳动法制度各自的特征性棱角,凭借对抽象概念进行比对得出理论上的适用关系,却无法提升二者之间适用的耦合度。为了更恰当地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应减少劳动保护规则适用的论证层次,将劳动法具体制度的法益特点与新就业形态在具体场景下的从属性特征进行直接呼应,通过单阶证成解决具体制度对具体场景的适用妥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 新就业形态 三段论 多阶论证
下载PDF
论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覆盖的价值意蕴
10
作者 张传能 李冬梅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71-79,108,111,112,共12页
当前,以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为主要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覆盖,将这一群体组织起来,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深刻认识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覆盖的价值意蕴,应从... 当前,以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为主要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覆盖,将这一群体组织起来,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深刻认识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覆盖的价值意蕴,应从因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内在需要、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等视角来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群体 党组织 党组织建设
下载PDF
TPB框架下新业态青年网约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微观实证
11
作者 严妮 任立 +1 位作者 向运华 叶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参保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的认知因素对新业态青年网约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部分青年网约工参保行为具有被动性,负向的参保态度及三个维度共变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参保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的认知因素对新业态青年网约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部分青年网约工参保行为具有被动性,负向的参保态度及三个维度共变的影响关系对养老保险政策稳定性带来了威胁;在主观规范中,示范性规范对网约工参保意愿带来的外部压力较大;在知觉行为控制中,从业者比较看重参保缴费时长的可接受度、手续的便捷度、费用可承担性和信息可获得性;网约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意愿对其是否参保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在意愿之外,个体和就业因素对从业者的参保险种选择产生了不同影响。应从完善制度要素、加强政策宣传、优化信息传输渠道、构建信息舆情治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青年网约工的认知并引导其有序参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基本养老保险 青年网约工 计划行为理论 SEM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东农村劳动力参与新就业形态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
12
作者 刘辛夷 李建春 +1 位作者 刘春朝 苑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质量仍面临诸多“短板”,如职业保障不足、就业脆弱性突出、社会认同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在乡村振兴中吸纳就业的作用,需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加快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政校企社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共同体,创新农村劳动力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方式和内容,开展数字化职业培训精准帮扶行动,营造更加优良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职业环境等,促进新形态就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就业形态 农村劳动力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我国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现实困境、深层原因与未来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开娟 何劲松 +3 位作者 曾鑫峰 王函明 刘金荣 冯姝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体育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强大潜力。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面临诸多困境: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数量相对较少;体育服务业就业潜力尚未释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体育产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不足;新就业形态、新职业... 体育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强大潜力。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面临诸多困境: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数量相对较少;体育服务业就业潜力尚未释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体育产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不足;新就业形态、新职业的就业拉动效应不明显。形成以上困境的深层原因: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创造能力相对较弱;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加剧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新就业形态和新职业匡扶措施不足;相关政策与服务未能充分衔接劳动力就业。为进一步激发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效能,未来应增强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内生发展动力,强化体育产业相关人力资本投资,关注新就业形态、新职业,并健全体育产业相关就业配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就业 劳动力 结构性矛盾 新职业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市场新形态及其规范发展研究
14
作者 杨希 李波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6,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新就业与新关系,其发展对劳动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到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形成就业市场新形态。研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就业市场新形态——规范发展路径”这一逻辑思路,探析未来就业市场规范发展的可行... 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新就业与新关系,其发展对劳动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到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形成就业市场新形态。研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就业市场新形态——规范发展路径”这一逻辑思路,探析未来就业市场规范发展的可行路径。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进步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就业极化,并且呈现出就业技术极化、就业收入极化、就业产业极化、就业空间极化等特征。人工智能时代新增大量非标准就业,平台经济引致了新就业形态,对相关社会管理制度提出新的挑战。由此提出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放大就业创造效应、优化就业服务提升劳动者与就业市场适配度、发挥制度调控作用引导人工智能行业规范发展等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极化 偏向型技术进步 新就业形态 规范发展
下载PDF
新业态劳动权利与企业用工权动态平衡的法治实践研究
15
作者 赵金英 贾娜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及人力资本的不断社会化,新业态中企业用工权与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必然产生新的变化。分析两种权利的变化及冲突、探究矛盾的调和策略、补充新业态劳动用工制度、提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迫在眉睫。同... 随着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及人力资本的不断社会化,新业态中企业用工权与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必然产生新的变化。分析两种权利的变化及冲突、探究矛盾的调和策略、补充新业态劳动用工制度、提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迫在眉睫。同时,公共社会保障也应从覆盖“全体国民”到覆盖“全部工作任务”,加快基于自然人的工作交易平台的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的平衡,让企业和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劳动权益 用工自主权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发展与转型——以外卖骑手为例
16
作者 王春璇 王星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数字经济塑造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经成长为我国劳动群体的重要力量,其劳动过程与职业发展方向持续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和形塑。选取外卖骑手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代表,研究发现:外卖骑手具有高职业流动性,长在线工作时长,以及薪资水... 数字经济塑造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经成长为我国劳动群体的重要力量,其劳动过程与职业发展方向持续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和形塑。选取外卖骑手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代表,研究发现:外卖骑手具有高职业流动性,长在线工作时长,以及薪资水平明显分化的就业特征,其职业技能涉及社会适应性技能、行业通适性技能和岗位专用性技能三大层次。外卖骑手有在网约配送行业内部实现等级提升、通过职务晋升和内部转岗实现工作转型以及转业至其他工作领域的三条职业发展路径,但是在路径搭建的过程中均面临着现实困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长久的职业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外卖骑手 职业发展
下载PDF
个人养老金制度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意义、局限及其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扬 《金融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平台企业的崛起,新就业形态成为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抓手。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安排,个人养老金制度不但契合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主要特征,也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筑养...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平台企业的崛起,新就业形态成为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抓手。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安排,个人养老金制度不但契合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主要特征,也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筑养老财富储备提供了额外的选项。但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从调整税收优惠模式;提供便捷式投资管理模式;打通三支柱个人账户,允许多支柱相互转换;推动缴费额度灵活化设计,适度提供参保补贴等方面逐步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养老金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养老保险 平台企业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视域下劳务端就业现状调查
18
作者 牛莹芳 朱玉玺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9-65,共7页
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基于认知理论,通过访谈、问卷分析等方式随机抽样调研深圳和东莞一线灵活用工劳务端的认知、就业意愿和就业现状。研究选取了... 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基于认知理论,通过访谈、问卷分析等方式随机抽样调研深圳和东莞一线灵活用工劳务端的认知、就业意愿和就业现状。研究选取了年龄作为解释变量,阐释年龄影响灵活就业的态度;根据有灵活就业经历参与者的反馈分析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就业期待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就业者对于灵活就业工作形式的优点、挑战、信息和资源渠道的了解程度等。通过对劳务端就业现状的调查,提出劳务端输出企业和个人未来发展建议,为新就业形态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劳务端的就业期待和就业权益保障提供参考,为企业输出劳务端、个人充分释放潜能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劳务端 灵活就业 就业认知 就业意愿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下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9
作者 张定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55,共4页
当前我国饲料产业正处在行业转型关键阶段,高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受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高位运行影响,毕业生面临的传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已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主动选择。新就业形态下,高校必须瞄准饲料产业的市... 当前我国饲料产业正处在行业转型关键阶段,高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受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高位运行影响,毕业生面临的传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已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主动选择。新就业形态下,高校必须瞄准饲料产业的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既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又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难题。本文探讨了在新就业形态下,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梳理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动物营养与饲料 就业创业 对策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建研究——基于13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20
作者 刘叶 李猛 王腾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构建有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人社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的13个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取职业类型、法律依据、维权方式和调解结果四个维度的特征信息... 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构建有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人社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的13个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取职业类型、法律依据、维权方式和调解结果四个维度的特征信息,发现调解制度建设需求聚焦于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和加班薪酬三个层面。基于此,建议完善法律政策以明确劳动关系认定标准,落实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兼顾理论和实践的复合思路助力加班事实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劳动争议 调解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