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ng the Role of Measuring the Perineal Length as a Predictor of Progress of Labor and Obstetrical Trauma
1
作者 Tarek A. Farghaly Omar M. Shaaban +4 位作者 Ahmed F. Amen Hossam T. Salem Ihab Elnashar Ahmad A. Abdelaleem Esraa Badran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7年第4期464-472,共9页
Objective: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perineal length on the duration of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the mode of delivery, the need for episiotom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perineal and vaginal tears needing repair. Partici... Objective: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perineal length on the duration of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the mode of delivery, the need for episiotom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perineal and vaginal tears needing repair. Participants and Methods: It is a p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 done on 483 parturient women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Personal, medical and obstetric data together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perineal length were recorded in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We followed up the progress of labor until delivery.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consider possible risk factors of episiotomy or tears needed repair. Results: The mean duration of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among women with a perineum of ≥4 cm length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a perineal length of Conclusion: Longer perineum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Obstetricians should expect the need of episiotomy when confronted with circumcised primigravida with long perineum. However, if the perineum is short they should not be deceived, short perineum is more probably to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NEAL LENGTH second stage of labor OBSTETRIC TRAUMA
下载PDF
以第二产程中经会阴超声所测进展角预测分娩方式:Meta分析
2
作者 刘森 陈震宇 邢艳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2-757,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观察以经会阴超声于第二产程所测进展角(AOP)预测分娩方式的价值。方法检索数据库中2018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收录的有关第二产程超声测量AOP以预测分娩方式的中英文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 目的采用meta分析观察以经会阴超声于第二产程所测进展角(AOP)预测分娩方式的价值。方法检索数据库中2018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收录的有关第二产程超声测量AOP以预测分娩方式的中英文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评估以经会阴超声于第二产程所测AOP预测分娩方式的价值;以诊断试验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结果最终纳入11篇研究、2315名产妇。meta分析显示,在第二产程中以经会阴超声所测AOP预测分娩方式的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度(Spe)、合并阳性似然比(+LR)、合并阴性似然比(-LR)及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0.80[95%CI(0.76,0.83)]、0.83[95%CI(0.78,0.88)]、4.8[95%CI(3.5,6.6)]、0.24[95%CI(0.20,0.29)]及20[95%CI(13,30)];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结论在第二产程中以经会阴超声所测AOP预测分娩方式的效能较好,可作为能否自然分娩成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 第二 接生 产科 超声检查 荟萃分析
下载PDF
第二产程高半卧位体位分娩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何丽蓉 徐萌艳 蔡锋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高半卧位体位在硬膜外镇痛分娩初产妇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1日至7月30日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120例孕妇随机性的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第二产程采用仰卧位...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高半卧位体位在硬膜外镇痛分娩初产妇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1日至7月30日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120例孕妇随机性的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第二产程采用仰卧位体位用力,研究组在第二产程采用仰卧位体位用力30分钟,未见胎头拨露时改为高半卧位体位用力。比较不同分娩体位对硬膜外镇痛分娩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长、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会阴损伤情况、分娩用力经验感受及分娩控制感的影响,比较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宫口开全至胎头拨露时长、宫口开全至胎头着冠时长、第二产程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会阴切开率和会阴Ⅱ级裂伤率低于对照组;产时+产后2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娩体验感及分娩控制感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分钟Agpar评分与5分钟Agpar评分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下高半卧位体位的应用可以促进阴道自然分娩,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会阴损伤情况,减少产后出血量,有较正向的分娩用力经验感受,可以增加分娩控制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体位 分娩 第二产程 分娩控制感
下载PDF
新产程模式下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陆巍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新产程模式下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行无痛分娩的320例单胎足月妊娠并成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二产程时长分成A组150例(<2 h),B组... 目的分析新产程模式下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行无痛分娩的320例单胎足月妊娠并成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二产程时长分成A组150例(<2 h),B组140例(2~3 h),C组30例(>3 h)。比较三组的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结果A组产妇产钳助产、会阴侧切、产后出血、发热和尿潴留发生情况低于其他两组,且B组低于C组(P<0.05)。A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入住率、窒息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且B组低于C组(P<0.05)。结论新产程模式下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将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长控制在2 h内,可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程模式 分娩镇痛 初产妇 第二产程时长 母婴结局
下载PDF
总产程超过24小时产妇的高危因素及母婴结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奕含 王激雯 +6 位作者 孙悦 冯闰润 韩玉斐 宋珍珍 孙莹 戴辉华 陈醒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459-4463,共5页
背景规范的产程管理对保障母婴安全非常重要。随着新产程模式的发布,现已不再强调滞产的概念,在新产程模式下,要求尽量减少产程干预,因此总产程>24 h的产妇数量较前增多。目的分析总产程>24 h产妇的高危因素及母婴结局,探讨在新... 背景规范的产程管理对保障母婴安全非常重要。随着新产程模式的发布,现已不再强调滞产的概念,在新产程模式下,要求尽量减少产程干预,因此总产程>24 h的产妇数量较前增多。目的分析总产程>24 h产妇的高危因素及母婴结局,探讨在新产程模式下的产程管理。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选择总产程延长的单胎、头位初产妇40例为观察组(总产程>24 h),同期住院分娩的产程正常的单胎、头位初产妇95例为对照组(总产程≤24 h),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BMI、分娩孕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新生儿体质量、产程情况、镇痛分娩率、分娩干预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妇总产程>24 h的高危因素。比较两组母婴结局情况:是否有产时发热、羊水污染、会阴侧切、阴道助产、宫颈裂伤、产后出血、人工剥离胎盘等,是否有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是否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结果两组产妇年龄、BMI、分娩孕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长均长于对照组,分娩镇痛率及分娩干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镇痛及分娩干预均不是导致总产程>24 h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人工剥离胎盘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发热、羊水污染、会阴侧切、阴道助产、宫颈裂伤及胎儿窘迫、新生儿转NICU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结论由于产程的延长,总产程>24 h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分娩镇痛率及分娩干预率显著提高。总产程>24 h不会导致产妇产后出血、人工剥离胎盘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升高,但会增加产妇产时发热、羊水污染、会阴侧切、阴道助产、宫颈裂伤及胎儿窘迫、新生儿转NICU的发生率。妇产科医生应重视总产程延长导致的母婴不良结局,个体化管理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产程 妊娠结局 胎儿窘迫 产程管理 分娩镇痛 分娩干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持续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在第二产程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冲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在产妇第二产程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助产术,观察组采用持续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 目的探讨持续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在产妇第二产程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助产术,观察组采用持续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会阴情况、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会阴感染、会阴水肿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中操作技术、服务态度、舒适程度、健康指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能够缩短产妇总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会阴损伤,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促进产妇满意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 持续椎管内分娩镇痛 无保护会阴技术产程时间 分娩结局 满意度
下载PDF
全产程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新型卧位分娩助产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观察
7
作者 董志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4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全产程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新型卧位分娩助产对初产妇分娩结局(总产程时间、胎儿/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初产妇的生命体征、分娩创伤发生率、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产科接受全... 目的:观察全产程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新型卧位分娩助产对初产妇分娩结局(总产程时间、胎儿/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初产妇的生命体征、分娩创伤发生率、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产科接受全产程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根据第二产程体位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全产程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自由体位,观察组30例采用全产程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新型卧位分娩,统计两组初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分娩创伤发生情况、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及胎儿/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在分娩前、分娩结束后测定产妇生命体征,并对比以上指标数值差异。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总产程时间、胎儿/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娩结束后产妇的生命体征、分娩创伤发生率、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全产程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新型卧位分娩助产,总产程时间、胎儿/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娩创伤发生率、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以及产妇的生命体征优于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分娩助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全产程分娩镇痛 第二产程新型卧位分娩助产 分娩结局
下载PDF
低浓度与超低浓度罗哌卡因间断硬膜外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科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鲁恒 黄绍强 +2 位作者 胡建英 金亮 徐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比较在程序化间断硬膜外给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复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模式下,低浓度和超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科结局的影响... 目的比较在程序化间断硬膜外给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复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模式下,低浓度和超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选76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L组(38例):使用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UL组(38例):使用0.06%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再配对选择76例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C组。两镇痛组产妇宫口开至2~3 cm行硬膜外置管,镇痛平面控制在T8以下,VAS评分控制在4分以下。镇痛开始30 min后连接脉冲式镇痛泵,设置为每隔1 h注射药液8 mL,PCEA6 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各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效果等。结果 UL组第二产程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L组第二产程比C组明显延长(P<0.05)。两镇痛组间疼痛评分及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UL组局麻药用量少于L组(P<0.05)。3组产妇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与0.1%罗哌卡因相比,在PIEB+PCEA模式下,0.06%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依然能提供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对产科结局的干扰更小,临床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间断硬膜外给药 罗哌卡因 第二产程
下载PDF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王娴 徐世琴 +1 位作者 冯善武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6-858,共3页
目的观察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49例,当镇痛效果确切,进入第二产程后分别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镇痛组,R组,n=287)或生理盐水(暂停镇痛组,N组,n=162)。胎儿娩出后,... 目的观察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49例,当镇痛效果确切,进入第二产程后分别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镇痛组,R组,n=287)或生理盐水(暂停镇痛组,N组,n=162)。胎儿娩出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镇痛满意度、会阴部修复时VAS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产妇第二产程镇痛满意度(91±6)分,明显高于N组(84±7)分(P<0.05),而R组会阴部修复时VAS评分为(0.7±0.6)分,明显低于N组(1.2±0.8)分(P<0.05)。结论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而且第二产程及会阴部修复时镇痛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 第二产程 分娩方式 镇痛满意度
下载PDF
第二产程延迟屏气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李一美 邵慧静 +1 位作者 方晓红 谢爱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 :评价第二产程延迟屏气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采取延迟屏气的方法,对照组按常规在宫口开全时即指导产妇屏气。结果 :实验组... 目的 :评价第二产程延迟屏气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采取延迟屏气的方法,对照组按常规在宫口开全时即指导产妇屏气。结果 :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长,用力屏气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会阴裂伤及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产后30min和产后2h的疲劳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延迟屏气可有效缩短用力屏气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对母婴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并可减轻产后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初产妇 产程 ?第二 延迟屏气 分娩
下载PDF
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莉 吕艳 +1 位作者 翟翔隽 崔洪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年龄23~36岁,身高155~172 cm,体质量61~95 kg,孕38~41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镇痛组(A组,n=100)、全产程硬膜外阻滞... 目的:探讨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年龄23~36岁,身高155~172 cm,体质量61~95 kg,孕38~41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镇痛组(A组,n=100)、全产程硬膜外阻滞镇痛组(B组,n=100)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阻滞全产程镇痛组(C组,n=100)。记录各组产妇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并于临产后(T_0)、宫口开全时(T_1)取静脉血测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浓度。结果:B、C 2组产妇潜伏期(宫口≤3 cm)各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 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催产素使用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_0时比较,3组产妇T_1时血β-EP、NE、E和血糖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产妇T1时β-EP浓度较A、B 2组升高,B、C 2组NE、E和血糖浓度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在保证产妇镇痛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催产素使用率且不影响产程及围生儿结局,对母婴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经皮神经电刺激 针刺穴位 产程
下载PDF
椎管内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胎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马四光 王建波(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分娩镇痛已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健康事业之一,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公认的成熟、有效技术。随着近年来我国分娩镇痛的大范围开展,椎管内分娩镇痛相关问题也引起广泛争议,如硬膜外镇痛相关的发热问题,椎管内分娩镇痛对第二... 分娩镇痛已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健康事业之一,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公认的成熟、有效技术。随着近年来我国分娩镇痛的大范围开展,椎管内分娩镇痛相关问题也引起广泛争议,如硬膜外镇痛相关的发热问题,椎管内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剖宫产率及器械助产的影响,是否存在对母亲和围生儿的潜在不良影响等。截至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有效的椎管内分娩镇痛与第二产程延长相关,从而增加新生儿并发症的相对风险以及器械助产率。多项研究支持硬膜外分娩镇痛与产妇临床发热有关。但椎管内分娩镇痛可能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因此,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将继续对妇女儿童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麻醉 产科 麻醉和镇痛 麻醉 脊椎 产程 第二
下载PDF
间苯三酚在分娩第一产程不同时期给药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5
13
作者 毛雪梅 刘照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6-808,共3页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分娩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应用对产程和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待产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宫颈痉挛水肿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分别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照组在活跃期给予间苯三...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分娩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应用对产程和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待产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宫颈痉挛水肿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分别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照组在活跃期给予间苯三酚80mg静脉注射。观察并比较2组产程进展时间、宫口扩张平均速度、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潜伏期(4.03±0.40)h,活跃期(5.14±0.76)h,宫口扩张平均速度(2.71±1.52)cm/h;对照组分别为(5.26±0.51)h、(7.16±0.87)h和(1.82±1.02)cm/h,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210.16±14.07)mL,新生儿评分(9.90±0.35)分;对照组产后出血(204.37±13.23)mL,新生儿评分(9.77±0.33)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潜伏期和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对于加速宫颈扩张、缩短产程优于只活跃期应用该药,并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分娩过程 产程 第一 产程 第二 分娩 产后出血 婴儿 新生 子宫颈
下载PDF
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尚丽莉 王林贵 林文欣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6期106-106,119,共2页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大连市妇产医院2012年8月~2013年2月施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200例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组,未施行分娩镇痛的50例产妇为对照组,于宫口开达3cm时使用罗派卡...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大连市妇产医院2012年8月~2013年2月施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200例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组,未施行分娩镇痛的50例产妇为对照组,于宫口开达3cm时使用罗派卡因进行连续的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在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为23.50%,二产程停滞发生率为17.50%,对照组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为10.00%,二产程停滞发生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为10.50%,产钳助产率为20.0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10.00%,产钳助产率为8.00%,两组间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产钳助产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与第二产程延长、二产程停滞及产钳助产有关,但是与剖宫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第二产程 产钳助产 剖宫产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位对总产程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文珠 李晓泓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18,共2页
本文通过针刺不同穴位,对四组共101例孕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耳神门组和三阴交组都具有缩短产程的作用,与阳陵泉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耳神门组的作用最强,从临床观察看,其镇静止痛作用也较好。而阳陵泉穴即使... 本文通过针刺不同穴位,对四组共101例孕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耳神门组和三阴交组都具有缩短产程的作用,与阳陵泉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耳神门组的作用最强,从临床观察看,其镇静止痛作用也较好。而阳陵泉穴即使配上合谷穴,对产程也没有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第二产程 针灸效应 止痛 耳神门 三阴交
下载PDF
水针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蔚 陈维萍 王笑芳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51-252,共2页
①目的 探讨水针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应用无菌注射用水 ,对临产后以腰骶部疼痛为主的 70例产妇行腰部相应位置皮内注射 (水针组 ) ,并以 4 0例同等条件不行水针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观察水针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 ①目的 探讨水针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应用无菌注射用水 ,对临产后以腰骶部疼痛为主的 70例产妇行腰部相应位置皮内注射 (水针组 ) ,并以 4 0例同等条件不行水针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观察水针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③结果 水针分娩镇痛的总有效率达 10 0 % ,显效率达 82 .9% ,平均镇痛时间为 (3.0± 0 .2 )h ;水针组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t=2 .884 ,P <0 .0 1) ,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 (t=13.16 8,P <0 .0 1) ,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④结论 水针镇痛是一种对母婴无副作用的安全、简便、有效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针 镇痛 产科 产程
下载PDF
实施改良新产程对降低产时剖宫产率及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汪云 岳永飞 何秀玉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33-635,641,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新产程对降低产时剖宫产率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利用苏州市围生保健登记的信息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A组)和2016年1—6月(B组)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分娩的孕妇信息,比较开展新产程前后的产时剖宫产率... 目的:探讨实施新产程对降低产时剖宫产率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利用苏州市围生保健登记的信息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A组)和2016年1—6月(B组)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分娩的孕妇信息,比较开展新产程前后的产时剖宫产率和母儿结局。结果:A组总产程时间较B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70±210.39)min vs.(496.42±254.21)min,P=0.941];A组第二产程超过2 h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vs.3.84%,P<0.001);A组缩宫素使用率、人工破膜率、会阴侧切率及阴道产钳助产率均高于B组(均P<0.001);A组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率高于B组(6.56%vs.3.41%,P<0.001);剖宫产的原因中,A组因胎儿窘迫剖宫产率较B组高(2.37%vs.1.20%,P<0.001);A组的头盆不称剖宫产率较B组高(4.05%vs.1.98%,P<0.001);A组巨大儿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4%vs.6.76%,P=0.004);A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率高于A组(9.13%vs.2.65%,P<0.001)。结论:实施新产程可以明显降低阴道试产时中转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间可能延长,加强产时胎心监护并不增加母儿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标准 分娩 分娩过程 产程 第二 剖宫产术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第二产程质量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文霞 潘继红 +1 位作者 傅静 黄燕娜 《现代医院》 2004年第8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加强第二产程的质量管理 ,以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从 2 0 0 3年 1月开始成立第二产程的质量管理小组 (即QC小组 ) ,运用PDCA管理方法[1] ,找出第二产程延长及引致第二产程质量下降的原因 ,进... 目的 探讨加强第二产程的质量管理 ,以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从 2 0 0 3年 1月开始成立第二产程的质量管理小组 (即QC小组 ) ,运用PDCA管理方法[1] ,找出第二产程延长及引致第二产程质量下降的原因 ,进行总结 ,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并付诸实施。结果 经过半年的努力 ,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各项相关的产科质量也得到提高。结论 运用PDCA的管理方法 ,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地进行分析、总结 ,并不断地制定对策加以纠正 ,同时加强科间协作 ,使产科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小组 PDCA管理 妇产科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第二产程用力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慧静 李一美 林晓秋 《健康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376-378,382,共4页
目的探讨指导硬膜外镇痛初产妇采取不同时机用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规范对硬膜外镇痛产妇第二产程的科学管理。方法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立即用力组(immediate pushing,IP组)和延迟用力组(delayed pushing,DP组);IP... 目的探讨指导硬膜外镇痛初产妇采取不同时机用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规范对硬膜外镇痛产妇第二产程的科学管理。方法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立即用力组(immediate pushing,IP组)和延迟用力组(delayed pushing,DP组);IP组产妇在宫口开全后按常规立即指导用力,DP组产妇在宫口开全1小时后开始指导用力,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 IP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和产后满意度均低于DP组,但IP组产钳助娩率、第二产程时间、用力屏气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疲乏程度、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D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剖宫产率、第一产程时间、会阴损伤率、胎心减速比例、胎儿出生1min时Apgar评分>7的比例、脐动脉血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初产妇采取延迟用力可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增加阴道分娩率,减轻产妇的疲乏程度和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增加产后满意度,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第二产程 延迟用力 母婴结局
下载PDF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临床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英 冯敬华 潘培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0期3109-3112,共4页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自然分娩的1 228例初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接生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8例和对照组770例。观察组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自然分娩的1 228例初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接生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8例和对照组770例。观察组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产妇会阴损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会阴伤口感染率及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4 h会阴疼痛评分,产后下床活动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出生体质量和肩难产情况,产妇住院时间及对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伤口感染率、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4 h会阴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产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会阴Ⅲ度裂伤,观察组产妇会阴Ⅱ度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会阴Ⅰ度裂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产后24 h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和出生时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对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评价优于对照组产妇对传统保护会阴接生法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能减轻产妇会阴损伤,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产后舒适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无明显不良分娩结局,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生 产科 产程 第二 分娩 创伤和损伤 会阴 自然分娩 会阴无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