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赖声川戏剧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明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10,共8页
赖声川戏剧凭借其多年累积的丰富创作经验与良好的市场口碑,在大陆话剧逐步市场化、两岸文化交流融合以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多种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了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同时,大陆对其戏剧的接受仍存在分歧和争议,表现为:大...
赖声川戏剧凭借其多年累积的丰富创作经验与良好的市场口碑,在大陆话剧逐步市场化、两岸文化交流融合以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多种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了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同时,大陆对其戏剧的接受仍存在分歧和争议,表现为:大众媒体过高的赞誉与误导,学界的质疑和保留,赖声川戏剧对大陆观众"期待视野"的适应与调整等。它们共同揭示了赖声川戏剧作为两岸戏剧文化碰撞融合之典型个案的另类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声川戏剧
中国大陆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赖声川戏剧中的台湾外省人形象及身份认同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明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4期87-94,共8页
赖声川在有关台湾外省人形象的剧作中,呈现了外省人第二代在身份认同上的心路历程。这些外省人形象,折射出他们从最初承继父辈的大中华观念,至意识到这种观念的现实障碍,再从两代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出发,重新思考、调整对自身处境的认知,...
赖声川在有关台湾外省人形象的剧作中,呈现了外省人第二代在身份认同上的心路历程。这些外省人形象,折射出他们从最初承继父辈的大中华观念,至意识到这种观念的现实障碍,再从两代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出发,重新思考、调整对自身处境的认知,理性地容纳对台湾的在地情怀和对大陆的民族血缘、中华文化的精神传承。对此客观、准确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对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侧面之理解,为理解和把握两岸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声川
台湾
外省人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岸关系视角下的赖声川戏剧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明华
《艺术探索》
2018年第3期109-115,共7页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通过对两岸历史、社会题材的关注和呈现而流露出典型的两岸情结。一方面,剧作中所讲述和记录的两岸小人物充满情感的生命故事,有效填补了两岸彼此陌生而空缺的历史集体记忆,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自赖声川...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通过对两岸历史、社会题材的关注和呈现而流露出典型的两岸情结。一方面,剧作中所讲述和记录的两岸小人物充满情感的生命故事,有效填补了两岸彼此陌生而空缺的历史集体记忆,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自赖声川戏剧的创作、展演重心从台湾转移到大陆以来,其不仅找到了新的角色定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与突破,也表明了两岸关系不可逆阻的融合发展趋势。以上两点共同构建了两岸关系视角下赖声川戏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赖声川戏剧
集体记忆
融合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赖声川《如梦之梦》的剧场性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胡明华
《艺术探索》
2016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赖声川的八小时史诗剧作《如梦之梦》是一部典型的充满剧场性特征的作品。首先,八小时与环形舞台的时空设置赋予该剧独特的观演形式;其次,远距离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与表演融为一体并灵活转换的手法制造了间离性效果,凸显了戏剧的表演本...
赖声川的八小时史诗剧作《如梦之梦》是一部典型的充满剧场性特征的作品。首先,八小时与环形舞台的时空设置赋予该剧独特的观演形式;其次,远距离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与表演融为一体并灵活转换的手法制造了间离性效果,凸显了戏剧的表演本质;再者,对于佛教仪式行为的剧场性处理为观众制造了神圣的现场参与感。以上三个方面既有效充分地表达了剧作的内容主旨,又体现了赖声川对观演融合、与观众深层次沟通生命体验的剧场性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声川
《如梦之梦》
剧场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经如是》:对现代人集体性苦难的生命关怀
5
作者
胡明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2期47-54,共8页
赖声川编导的《曾经如是》堪称一部极具启示性和劝谕性意味的长篇寓言剧作。该剧以人类重大灾难性事件为创作题材,从生命关怀的角度,讲述了一群藏族牧民经历重重灾难的故事。剧中的雪莲、大强和彩云等人在贪欲和幻梦的执念驱动下不断重...
赖声川编导的《曾经如是》堪称一部极具启示性和劝谕性意味的长篇寓言剧作。该剧以人类重大灾难性事件为创作题材,从生命关怀的角度,讲述了一群藏族牧民经历重重灾难的故事。剧中的雪莲、大强和彩云等人在贪欲和幻梦的执念驱动下不断重复愚行并经受苦难的集体生命之旅,正是人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难以摆脱苦难的缩影。而剧中多吉追寻净土的情节设置寓含人类追求解脱的不懈努力和可能性。人们只有像多吉一样秉持慈悲心和出离心,才能进入充满和谐的净土,实现集体性解脱。这也是该剧对每个现代人以及人类所寄予的冷峻警示和生命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声川
《曾经如是》
苦难
净土
生命关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众化艺术时期的戏剧杰作——《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解读
6
作者
陈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
赖声川编导的戏剧《暗恋桃花源》是一部吸取了中外戏剧精华而又充分理解观众心理需求的艺术创作。其线索安排、主题揭示以及表现方式,有创新的一面,对经典文化、艺术有一定传承,它通过四条线索,四种风格,演绎出四种不同的人生,潜藏着编...
赖声川编导的戏剧《暗恋桃花源》是一部吸取了中外戏剧精华而又充分理解观众心理需求的艺术创作。其线索安排、主题揭示以及表现方式,有创新的一面,对经典文化、艺术有一定传承,它通过四条线索,四种风格,演绎出四种不同的人生,潜藏着编导的人生幽默与人生思考,是大众化艺术时期的戏剧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
大众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哈罗德·品特与赖声川的《新加坡即兴》
7
作者
胡明华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7-60,共4页
在当前的赖声川戏剧研究中,虽然《新加坡即兴》属于被遗忘和疏忽的剧作之一,但是它却以独特简约的戏剧情境和神秘模糊的叙事风格,折射出赖声川戏剧创作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及其对于哈罗德·品特静态戏剧艺术风格的借鉴与创造。本文通...
在当前的赖声川戏剧研究中,虽然《新加坡即兴》属于被遗忘和疏忽的剧作之一,但是它却以独特简约的戏剧情境和神秘模糊的叙事风格,折射出赖声川戏剧创作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及其对于哈罗德·品特静态戏剧艺术风格的借鉴与创造。本文通过对品特戏剧与赖声川《新加坡即兴》的比较分析,不仅可以在赖声川的剧作中领略到品特戏剧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也有助于拓展赖声川戏剧研究的范围与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声川
品特
《新加坡即兴》
静态戏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互文性:赖声川剧场的文本策略与机制
8
作者
李时学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赖声川剧场最突出的特征,在创作手法上体现为"集体即兴创作",在剧场文本上表现为"剪辑拼贴"。从前人研究的终结处出发,以赖声川及其"表坊"最著名的剧作《暗恋桃花源》为例,引入西方后现代主义极具影响力...
赖声川剧场最突出的特征,在创作手法上体现为"集体即兴创作",在剧场文本上表现为"剪辑拼贴"。从前人研究的终结处出发,以赖声川及其"表坊"最著名的剧作《暗恋桃花源》为例,引入西方后现代主义极具影响力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对赖声川剧场的文本建构策略及其赋予剧场以强大生命力的"神秘"机制进行具体的考察,企望通过文本细读与理论互证,得出一些对解读赖声川剧场魅力可能有实际帮助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赖声川
文本策略
剪辑拼贴
《暗恋桃花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现
9
作者
徐利兰
王威
《商洛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5-51,共7页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编导赖声川的经典代表作,同时也是当代话剧中经久不衰的传奇作品。作者将两部内容和风格截然不同的悲喜剧别出心裁地展现在同一个舞台上,内涵丰富,结构新颖,布局精巧。这部话剧高度还原剧本,展现了话剧剧本原有的...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编导赖声川的经典代表作,同时也是当代话剧中经久不衰的传奇作品。作者将两部内容和风格截然不同的悲喜剧别出心裁地展现在同一个舞台上,内涵丰富,结构新颖,布局精巧。这部话剧高度还原剧本,展现了话剧剧本原有的艺术风格。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间离因素的嵌入、留白手法的贯穿、三线并进的叙事等艺术表现手法的娴熟应用,更在于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民族艺术的丰富有独特探索,对其艺术表现的探讨对当代话剧创作手法和舞台展示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间离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的破坏与统一
被引量:
1
10
作者
田娇
李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6-80,共5页
解构是《暗恋桃花源》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而复调结构则是这出戏能够成为有机整体的最基本框架。从《暗恋桃花源》运用的解构手法出发,试图尽可能全面地分离出剧作的各个层次,还原全剧隐含的复调结构,从而探究出导演与主创人员对戏剧,...
解构是《暗恋桃花源》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而复调结构则是这出戏能够成为有机整体的最基本框架。从《暗恋桃花源》运用的解构手法出发,试图尽可能全面地分离出剧作的各个层次,还原全剧隐含的复调结构,从而探究出导演与主创人员对戏剧,以及对人生、爱情等哲理的深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
解构
复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暗恋桃花源》中拼贴思维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罗琪翔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3-48,共6页
“拼贴”是一种将不同性质的元素重新拼接组合的思维方式.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性话剧作品《暗恋桃花源》在三个方面典型地体现了“拼贴”思维及其审美效果:喜剧与悲剧的拼贴,表现“在混乱中找到和谐”的主题;时间与空间的拼贴,创新台...
“拼贴”是一种将不同性质的元素重新拼接组合的思维方式.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性话剧作品《暗恋桃花源》在三个方面典型地体现了“拼贴”思维及其审美效果:喜剧与悲剧的拼贴,表现“在混乱中找到和谐”的主题;时间与空间的拼贴,创新台湾现代戏剧的表现形式;书面语与口头语的拼贴,调和“大众文化”和“精致文化”的艺术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拼贴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暗恋桃花源》中的干扰元素
12
作者
吴雪丽
《龙岩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9-93,共5页
干扰作为《暗恋桃花源》中的重要元素,发挥着既关键又复杂的作用。对演员来讲,干扰迫使其表演停顿,在表演状态与现实状态中不停地进入与抽离;观众的情绪也因此被打断,悲情与喜感都不能平顺的延续,而是交替叠加往复回环;同时,由干扰联结...
干扰作为《暗恋桃花源》中的重要元素,发挥着既关键又复杂的作用。对演员来讲,干扰迫使其表演停顿,在表演状态与现实状态中不停地进入与抽离;观众的情绪也因此被打断,悲情与喜感都不能平顺的延续,而是交替叠加往复回环;同时,由干扰联结两出本不相关的戏剧,使其"复杂相干",造成独特的"拼贴"式戏剧结构。种种干扰是戏剧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为《暗恋桃花源》带来强烈的形式感,同时注入形式以内蕴与灵魂。在创作之初,干扰模式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台湾当时混乱的环境,然而戏剧不断重新排演到今天,这种干扰更加揭示了生存的普遍困境,具有更多形而上学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干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贝克特与赖声川的戏剧创作
13
作者
胡明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50,共11页
贝克特的戏剧作品是赖声川戏剧创作的重要资源之一。在研究和导演贝克特戏剧的基础上,赖声川借鉴了其中分裂破碎的现代人物形象设计来传达现代人普遍的内在自我分裂的痛苦体验,并且赋予了更具体、更积极的生命关怀内涵。同时,赖声川还...
贝克特的戏剧作品是赖声川戏剧创作的重要资源之一。在研究和导演贝克特戏剧的基础上,赖声川借鉴了其中分裂破碎的现代人物形象设计来传达现代人普遍的内在自我分裂的痛苦体验,并且赋予了更具体、更积极的生命关怀内涵。同时,赖声川还借鉴了贝克特剧中"等待"与"回忆"的静态戏剧动作设置,来表达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并且植入了新的内涵:现代人有能力不依靠外在力量的拯救,积极主动地唤醒以自身的文化传统、集体记忆为代表的内在力量来超越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
赖声川
戏剧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赖声川戏剧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明华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1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台湾现代戏剧中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建构研究"(17BB030)
文摘
赖声川戏剧凭借其多年累积的丰富创作经验与良好的市场口碑,在大陆话剧逐步市场化、两岸文化交流融合以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多种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了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同时,大陆对其戏剧的接受仍存在分歧和争议,表现为:大众媒体过高的赞誉与误导,学界的质疑和保留,赖声川戏剧对大陆观众"期待视野"的适应与调整等。它们共同揭示了赖声川戏剧作为两岸戏剧文化碰撞融合之典型个案的另类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赖声川戏剧
中国大陆
传播
接受
Keywords
lai shengchuan
China's Mainland
dissemination
acceptance
分类号
I23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赖声川戏剧中的台湾外省人形象及身份认同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明华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4期87-94,共8页
基金
曲阜师范大学校级项目"赖声川戏剧艺术论"(XJ201034)
文摘
赖声川在有关台湾外省人形象的剧作中,呈现了外省人第二代在身份认同上的心路历程。这些外省人形象,折射出他们从最初承继父辈的大中华观念,至意识到这种观念的现实障碍,再从两代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出发,重新思考、调整对自身处境的认知,理性地容纳对台湾的在地情怀和对大陆的民族血缘、中华文化的精神传承。对此客观、准确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对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侧面之理解,为理解和把握两岸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赖声川
台湾
外省人
身份认同
Keywords
lai shengchuan
, Taiwan, mainlanders, identity
分类号
I207.3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岸关系视角下的赖声川戏剧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明华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探索》
2018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基金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台湾现代戏剧中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建构研究"(17BB030)
文摘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通过对两岸历史、社会题材的关注和呈现而流露出典型的两岸情结。一方面,剧作中所讲述和记录的两岸小人物充满情感的生命故事,有效填补了两岸彼此陌生而空缺的历史集体记忆,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自赖声川戏剧的创作、展演重心从台湾转移到大陆以来,其不仅找到了新的角色定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与突破,也表明了两岸关系不可逆阻的融合发展趋势。以上两点共同构建了两岸关系视角下赖声川戏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两岸关系
赖声川戏剧
集体记忆
融合发展
Keywords
Cross-strait Relations
lai shengchuan
Drama
Collective Memory
Fusion Development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赖声川《如梦之梦》的剧场性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胡明华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探索》
2016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基金
2014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赖声川戏剧艺术研究"(2014347)
文摘
赖声川的八小时史诗剧作《如梦之梦》是一部典型的充满剧场性特征的作品。首先,八小时与环形舞台的时空设置赋予该剧独特的观演形式;其次,远距离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与表演融为一体并灵活转换的手法制造了间离性效果,凸显了戏剧的表演本质;再者,对于佛教仪式行为的剧场性处理为观众制造了神圣的现场参与感。以上三个方面既有效充分地表达了剧作的内容主旨,又体现了赖声川对观演融合、与观众深层次沟通生命体验的剧场性追求。
关键词
赖声川
《如梦之梦》
剧场性
Keywords
lai shengchuan
A Dream Like A Dream
Theatricality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经如是》:对现代人集体性苦难的生命关怀
5
作者
胡明华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2期47-5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台湾现代戏剧中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BB030)。
文摘
赖声川编导的《曾经如是》堪称一部极具启示性和劝谕性意味的长篇寓言剧作。该剧以人类重大灾难性事件为创作题材,从生命关怀的角度,讲述了一群藏族牧民经历重重灾难的故事。剧中的雪莲、大强和彩云等人在贪欲和幻梦的执念驱动下不断重复愚行并经受苦难的集体生命之旅,正是人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难以摆脱苦难的缩影。而剧中多吉追寻净土的情节设置寓含人类追求解脱的不懈努力和可能性。人们只有像多吉一样秉持慈悲心和出离心,才能进入充满和谐的净土,实现集体性解脱。这也是该剧对每个现代人以及人类所寄予的冷峻警示和生命关怀。
关键词
赖声川
《曾经如是》
苦难
净土
生命关怀
Keywords
lai shengchuan
Ago
suffering
pure land
life concern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众化艺术时期的戏剧杰作——《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解读
6
作者
陈茜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
文摘
赖声川编导的戏剧《暗恋桃花源》是一部吸取了中外戏剧精华而又充分理解观众心理需求的艺术创作。其线索安排、主题揭示以及表现方式,有创新的一面,对经典文化、艺术有一定传承,它通过四条线索,四种风格,演绎出四种不同的人生,潜藏着编导的人生幽默与人生思考,是大众化艺术时期的戏剧杰作。
关键词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
大众化
Keywords
lai shengchuan
Hidden Love on the Peach Blossom Land
popularization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哈罗德·品特与赖声川的《新加坡即兴》
7
作者
胡明华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7-60,共4页
基金
2014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赖声川戏剧艺术研究"(201434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在当前的赖声川戏剧研究中,虽然《新加坡即兴》属于被遗忘和疏忽的剧作之一,但是它却以独特简约的戏剧情境和神秘模糊的叙事风格,折射出赖声川戏剧创作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及其对于哈罗德·品特静态戏剧艺术风格的借鉴与创造。本文通过对品特戏剧与赖声川《新加坡即兴》的比较分析,不仅可以在赖声川的剧作中领略到品特戏剧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也有助于拓展赖声川戏剧研究的范围与视角。
关键词
赖声川
品特
《新加坡即兴》
静态戏剧
Keywords
lai shengchuan
Pinter
Singapore Impromptu
static drama
分类号
J827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文性:赖声川剧场的文本策略与机制
8
作者
李时学
机构
集美大学文学院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B075)
文摘
赖声川剧场最突出的特征,在创作手法上体现为"集体即兴创作",在剧场文本上表现为"剪辑拼贴"。从前人研究的终结处出发,以赖声川及其"表坊"最著名的剧作《暗恋桃花源》为例,引入西方后现代主义极具影响力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对赖声川剧场的文本建构策略及其赋予剧场以强大生命力的"神秘"机制进行具体的考察,企望通过文本细读与理论互证,得出一些对解读赖声川剧场魅力可能有实际帮助的见解。
关键词
互文性
赖声川
文本策略
剪辑拼贴
《暗恋桃花源》
Keywords
intertextuality
lai shengchuan
textual policy
patchwork
"The Peach Blossom Land"
分类号
I053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现
9
作者
徐利兰
王威
机构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商洛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5-51,共7页
文摘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编导赖声川的经典代表作,同时也是当代话剧中经久不衰的传奇作品。作者将两部内容和风格截然不同的悲喜剧别出心裁地展现在同一个舞台上,内涵丰富,结构新颖,布局精巧。这部话剧高度还原剧本,展现了话剧剧本原有的艺术风格。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间离因素的嵌入、留白手法的贯穿、三线并进的叙事等艺术表现手法的娴熟应用,更在于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民族艺术的丰富有独特探索,对其艺术表现的探讨对当代话剧创作手法和舞台展示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间离效果
Keywords
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
lai shengchuan
alienation effec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的破坏与统一
被引量:
1
10
作者
田娇
李江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6-80,共5页
文摘
解构是《暗恋桃花源》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而复调结构则是这出戏能够成为有机整体的最基本框架。从《暗恋桃花源》运用的解构手法出发,试图尽可能全面地分离出剧作的各个层次,还原全剧隐含的复调结构,从而探究出导演与主创人员对戏剧,以及对人生、爱情等哲理的深沉思考。
关键词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
解构
复调
Keywords
lai shengchuan
The Peach Blossom Land
deconstruct
polyphonic structure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暗恋桃花源》中拼贴思维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罗琪翔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3-48,共6页
文摘
“拼贴”是一种将不同性质的元素重新拼接组合的思维方式.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性话剧作品《暗恋桃花源》在三个方面典型地体现了“拼贴”思维及其审美效果:喜剧与悲剧的拼贴,表现“在混乱中找到和谐”的主题;时间与空间的拼贴,创新台湾现代戏剧的表现形式;书面语与口头语的拼贴,调和“大众文化”和“精致文化”的艺术品味.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拼贴思维
Keywords
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
lai shengchuan
collage think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暗恋桃花源》中的干扰元素
12
作者
吴雪丽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龙岩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9-93,共5页
文摘
干扰作为《暗恋桃花源》中的重要元素,发挥着既关键又复杂的作用。对演员来讲,干扰迫使其表演停顿,在表演状态与现实状态中不停地进入与抽离;观众的情绪也因此被打断,悲情与喜感都不能平顺的延续,而是交替叠加往复回环;同时,由干扰联结两出本不相关的戏剧,使其"复杂相干",造成独特的"拼贴"式戏剧结构。种种干扰是戏剧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为《暗恋桃花源》带来强烈的形式感,同时注入形式以内蕴与灵魂。在创作之初,干扰模式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台湾当时混乱的环境,然而戏剧不断重新排演到今天,这种干扰更加揭示了生存的普遍困境,具有更多形而上学的意味。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干扰
Keywords
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
lai shengchuan
disturbance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贝克特与赖声川的戏剧创作
13
作者
胡明华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50,共11页
文摘
贝克特的戏剧作品是赖声川戏剧创作的重要资源之一。在研究和导演贝克特戏剧的基础上,赖声川借鉴了其中分裂破碎的现代人物形象设计来传达现代人普遍的内在自我分裂的痛苦体验,并且赋予了更具体、更积极的生命关怀内涵。同时,赖声川还借鉴了贝克特剧中"等待"与"回忆"的静态戏剧动作设置,来表达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并且植入了新的内涵:现代人有能力不依靠外在力量的拯救,积极主动地唤醒以自身的文化传统、集体记忆为代表的内在力量来超越困境。
关键词
贝克特
赖声川
戏剧
Keywords
Samuel Beckett
lai shengchuan
drama
分类号
I565.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赖声川戏剧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
胡明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赖声川戏剧中的台湾外省人形象及身份认同
胡明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两岸关系视角下的赖声川戏剧
胡明华
《艺术探索》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赖声川《如梦之梦》的剧场性特征
胡明华
《艺术探索》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曾经如是》:对现代人集体性苦难的生命关怀
胡明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大众化艺术时期的戏剧杰作——《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解读
陈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哈罗德·品特与赖声川的《新加坡即兴》
胡明华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互文性:赖声川剧场的文本策略与机制
李时学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现
徐利兰
王威
《商洛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的破坏与统一
田娇
李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暗恋桃花源》中拼贴思维研究
罗琪翔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谈《暗恋桃花源》中的干扰元素
吴雪丽
《龙岩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贝克特与赖声川的戏剧创作
胡明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