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regularity of the Neogene shallow water delta in the Laibei area, Bohai Bay Bas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Jian-Ping Li Hao Liu +1 位作者 Cheng-Min Niu Rui-Bo Guo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2014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unique vertical depositional sequences and well logging response,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a shallow water delta wa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Neogene of the ...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unique vertical depositional sequences and well logging response,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a shallow water delta wa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Neogene of the Laibei area, Bohai Bay Basin of northern China. Based on seismic minimum amplitude slices, well logging data, test analytical data and so forth,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hallow water delta of the Neogene Lower Member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ird-order sequence base level controls sandbody types. During a period of low base level, a distribu- tary channel sandbody of shallow water deltaic plain was developed. With base level rising, the sandbody type gradually changed into a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body and a sheet sand can be found as well. The fourth-order sequence base level controls mediumshort term evolution of the sandbody. Within a sequence, due to the rising and falling of base level, the sandbody assemblages are identified as an upward-coarsening type, an upwardfining and a compound type respectively. Regionally, from the Laibei Low Uplift to the Huang- hekou Sag, the shallow water delta evoluted from a dendritic shape, to a cuspate shape and finally to a sheet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water delta EVOLUTION Lower Member of the Minghuazhen Formation NEOGENE laibei area Huanghekou Sag Bohai Bay Basin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下段低弯度曲流河沉积特征
2
作者 李超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明下段V油组是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的重要含油层位,V油组顶部发育低弯度曲流河沉积。应用地震、岩心和钻测井资料,对V油组L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精细刻画,L砂体沉积主体为低弯度曲流河,低弯度曲流河可进一步细分为河道、天然... 明下段V油组是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的重要含油层位,V油组顶部发育低弯度曲流河沉积。应用地震、岩心和钻测井资料,对V油组L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精细刻画,L砂体沉积主体为低弯度曲流河,低弯度曲流河可进一步细分为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等多种沉积环境,主河道正韵律特征明显,发育稳定,次级河道发育局限,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中-细砂岩,胶结疏松,孔喉发育,粒度统计结果表明,主要发育P-Q-R段;L砂体河道长度约为10.15 km,河谷长度为8.37 km,弯曲指数为1.21,整体表现为低弯度曲流河,河道宽深比为52.64~67.70。L砂体沉积时期构造相对平缓,基准面进一步降低,沉积物供给速率较低,是低弯度曲流河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该认识为莱北低凸起的岩性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莱北低凸起 明下段 低弯度曲流河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渤海垦利6-1新近系大型岩性油藏勘探发现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海风 牛成民 +4 位作者 柳永军 高雁飞 张中巧 谢祥 王利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2,共9页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构造背景和成藏模式认识不清是制约该区油气发现的关键因素。2019年以来,通过勘探思路转变,加强区内断裂构造、有利目标层系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认为中生界顶部不整合面“汇聚脊”的发育部位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区带...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构造背景和成藏模式认识不清是制约该区油气发现的关键因素。2019年以来,通过勘探思路转变,加强区内断裂构造、有利目标层系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认为中生界顶部不整合面“汇聚脊”的发育部位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区带,微古地貌控制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下段有利岩性圈闭的发育位置,油气主要富集在明化镇组下段Ⅴ油组顶部,并建立了基于岩性约束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砂体定量刻画与流体识别技术。在新认识与新技术的指导下,成功转变勘探方向,揭示了新近系岩性油藏叠置连片成藏的新模式,使得莱北低凸起历经40余年勘探终获首个商业发现。垦利6-1油田为一整装的新近系优质大型岩性油藏,明化镇组下段Ⅴ油组顶部大型叠合连片砂体为其主力油层,油藏埋深主要为1200~1550m,且油层厚度一般大于8m;含油储层孔隙度为14.9%~39.8%,平均孔隙度为31.2%;渗透率分布于7.9~19721.3mD,平均渗透率为2205.52mD;钻杆测试结果显示,主力油层最高日产可超过18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北低凸起 岩性油气藏 勘探历程 思路转变 勘探技术
下载PDF
莱北低凸起构造成因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孝辕 黄江波 +3 位作者 杨海风 邓辉 李果营 郭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莱北低凸起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控制围区油气成藏和古近系砂体展布。结合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层厚度等,研究莱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在走滑构造作用下解析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古沟谷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 莱北低凸起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控制围区油气成藏和古近系砂体展布。结合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层厚度等,研究莱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在走滑构造作用下解析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古沟谷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生代早期伸展作用控制莱北低凸起的初始隆升,始新世时期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强度加剧,剪切应力引起凸起发生扭动旋转,诱导先存边界断层发生共轭走滑;旋转运动使莱北低凸起北西侧和南东侧远离主走滑断层,造成局部伸展沉降,北东侧和南西侧发生挤压汇聚,产生垂向或水平方向调节构造,形成莱北低凸起现今的构造格局。莱北低凸起北西侧的快速沉降,引起郯庐断裂中支走滑断裂形成的古沟谷也逐渐向沉积坡折带转化,扩大东营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规模。该研究结果为莱北低凸起寻找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北低凸起 构造演化 共轭走滑断层 块体旋转 沉积坡折带
下载PDF
渤海海域莱北低凸起新近系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温宏雷 杨海风 +3 位作者 杨波 王利良 涂翔 李志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莱北低凸起位于渤海海域的南部,受两大富烃凹陷夹持,构造演化复杂,断块圈闭破碎,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长期没有商业发现。通过对莱北低凸起各个构造20余口钻井实钻数据及各项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莱北低凸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合近期的勘... 莱北低凸起位于渤海海域的南部,受两大富烃凹陷夹持,构造演化复杂,断块圈闭破碎,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长期没有商业发现。通过对莱北低凸起各个构造20余口钻井实钻数据及各项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莱北低凸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合近期的勘探发现,进一步总结莱北低凸起新近系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汇聚类型决定油气在凸起上的富集区带,莱北低凸起的东西段分别发育"断层汇聚型"富集带和"构造脊汇聚型"富集带;油源断裂活动性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效率,当已钻井所在圈闭运移断层的断距大于80 m时,浅层普遍获得较好的油气发现;断砂配置关系制约油气向储层充注的效率,当断砂接触面积大于10×10^(3)m^(2)时,新近系圈闭普遍能有较好的油气丰度及烃柱高度。运用建立的成藏模式对莱北低凸起新近系未钻岩性圈闭进行了综合分析,筛选出23个有利目标砂体,在后续的钻探中获得成功,证实了该成藏模式的有效性,并在莱北低凸起获得重大突破,找到了第一个亿吨级商业性油田——垦利6-1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聚类型 断裂活动性 断砂配置关系 岩性油藏 莱北低凸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海域莱北低凸起隐性“逆冲物源”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晓光 黄晓波 +2 位作者 马正武 刘军钊 李晓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29,46,共5页
为阐明渤海海域莱北低凸起能否提供物源的问题,根据钻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最新三维连片地震资料,运用构造活动分析和剥蚀沉积响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莱北低凸起发育隐性“逆冲物源”的认识。隐性“逆冲物源”发育区具有四方面特征... 为阐明渤海海域莱北低凸起能否提供物源的问题,根据钻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最新三维连片地震资料,运用构造活动分析和剥蚀沉积响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莱北低凸起发育隐性“逆冲物源”的认识。隐性“逆冲物源”发育区具有四方面特征:母岩地层地震相变化存在突变,基岩岩心发育剪切裂缝和微型逆断层,逆冲物源演化形成时期与区域构造活动期匹配,源区裙边带沉积响应特征与逆冲母岩性质匹配。明晰了研究区的隐性“逆冲物源”为优质型隐性“逆冲物源”。研究认为莱北低凸起可以提供物源,明确其裙边带发育近源富砂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逆冲物源 构造演化 剥蚀沉积响应 地震相 富砂储层 莱北低凸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莱北低凸起物源供给能力及沉积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岳红林 马韶光 +2 位作者 崔龙涛 李扬 曹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11-14,19,共5页
以莱州湾凹陷KL10-1油田为例,通过恢复残余古地貌对莱北低凸起进行准平原化分析,按照剥蚀程度高低将准平原化地貌依次划分为平顶山、圆顶山和尖顶山;通过精确的点分析与定性的平面相分析,恢复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莱北低凸起的剥蚀情况,... 以莱州湾凹陷KL10-1油田为例,通过恢复残余古地貌对莱北低凸起进行准平原化分析,按照剥蚀程度高低将准平原化地貌依次划分为平顶山、圆顶山和尖顶山;通过精确的点分析与定性的平面相分析,恢复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莱北低凸起的剥蚀情况,同时进行古沟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三类物源通道体系,莱北低凸起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物源供给能力较低,为KL10-1区域提供碎屑沉积物较少;沙三上亚段沉积微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河口坝不发育,砂体厚度薄,平面分布局限,整体表现为窄河道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北低凸起 物源供给 准平原化 剥蚀厚度 沉积特征
下载PDF
走滑—伸展应力区高速异常带特征、成因及定量刻画——以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下段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希家 张中巧 +1 位作者 谢祥 龚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4-440,I0008,共8页
伸展应力和走滑剪切应力共同控制莱北低凸起的形成和演化,在钻探过程中发现该区横向速度变化较大,严重影响了钻前深度预测和后续滚动勘探。为此,利用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和地震速度资料研究了莱北低凸起走滑—伸展应力区的高速异常... 伸展应力和走滑剪切应力共同控制莱北低凸起的形成和演化,在钻探过程中发现该区横向速度变化较大,严重影响了钻前深度预测和后续滚动勘探。为此,利用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和地震速度资料研究了莱北低凸起走滑—伸展应力区的高速异常现象。基于区域应力场机制及压实量分析,讨论了构造对地层速度的横向控制作用,探索了高速异常的成因,利用“去除正常压实作用”的方法定量刻画了高速异常带。结果表明:(1)在走滑—伸展应力区,受次级挤压分量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影响,雁列式T破裂带内部地层除了存在垂向正常压实作用之外,还存在水平构造压实作用——莱北低凸起浅层NE向高速异常带的成因;(2)高速异常带沿着雁列式T破裂展布,其分布范围受断裂活动范围控制,高速异常量与断层的活动强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高速异常带的发育规律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异常 水平构造压实作用 走滑—伸展应力区 雁列式T破裂 莱北低凸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