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yosin heavy chain composition of muscles on meat quality in Laiwu pigs and Duroc 被引量:29
1
作者 HU HongMei, WANG JiYing, ZHU RongSheng, GUO JianFeng & WU Ying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2期127-132,共6页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high meat quality in Laiwu pigs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myosin heavy chains (MyHC) composition and meat quality, meat qual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nd mRNA expressio...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high meat quality in Laiwu pigs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myosin heavy chains (MyHC) composition and meat quality, meat qual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nd mRNA expression of MyHC I, IIa, IIx, IIb was quantifi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 in longissimus muscle (LM) and semimembranous muscle of Laiwu pigs and Duroc.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Duroc, mRNA expression of MyHC IIa, IIx in LM and semimembranous muscle of Laiwu pig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RNA expression of MyHC IIb was dramatically decreased.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MyHC I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breed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RNA expression of MyHC I, IIa, IIx in LM and meat color, pH value, marbling,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was positive, but shear value of LM was negative. The relation between MyHC IIb mRNA expression and marbling,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was dramatically negative, whereas shear value was strikingly positive, as well as fiber diameter, but without reach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e composition of MyHC I, IIa, IIx, IIb affected meat quality, furthermore, expression of MyHC I, IIa, IIx, IIb mRNA prominently influenced meat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edible quality of muscle, suggesting that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MyHC I, IIa, IIx, IIb can exactly and impersonally estimate meat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wu pigS MYOSIN HEAVY CHAIN real-time PCR MEAT quality
原文传递
莱芜猪和杜长大猪盲肠和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和功能分析
2
作者 李超 赵雪艳 +6 位作者 王永军 王彦平 任一帆 李菁璇 王怀中 王继英 宋勤叶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33-5045,共13页
旨在研究莱芜猪盲肠和结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功能以及与杜长大猪的区别,为从肠道菌群层面深入理解莱芜猪高脂肪沉积、耐粗饲和抗逆等特性奠定基础。以12头莱芜猪和6头杜长大猪为试验动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盲肠和结肠微... 旨在研究莱芜猪盲肠和结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功能以及与杜长大猪的区别,为从肠道菌群层面深入理解莱芜猪高脂肪沉积、耐粗饲和抗逆等特性奠定基础。以12头莱芜猪和6头杜长大猪为试验动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盲肠和结肠微生物菌群16S rRNA V3-V4区序列,分析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预测生物功能,通过对莱芜猪和杜长大猪菌群丰度比较分析、LEfSe物种差异判别分析、微生物菌属与背膘厚和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鉴定影响莱芜猪品种特性的微生物菌属。结果发现:1)莱芜猪的背膘厚和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与杜长大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莱芜猪具有与杜长大猪不同的盲肠和结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莱芜猪盲肠微生物菌群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杜长大猪(P<0.05),盲肠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杜长大猪(69.16%vs.89.59%,P<0.05)。3)盲肠和结肠中一些微生物菌属的丰度与背膘厚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与这些表型指标相关的盲肠微生物菌属比结肠更多,相关系数也更高,表明盲肠微生物菌群对猪的表型起到了更大的作用。4)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和大肠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活泼瘤胃球菌([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与脂肪沉积、耐粗饲和抗逆性强等有关,可能是影响莱芜猪特性的微生物菌属。本研究阐述了莱芜猪和杜长大猪盲肠和结肠微生物菌群特征,加深了肠道菌群对莱芜猪品种特性影响机理的了解,为地方猪肠道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菌群 盲肠 结肠
下载PDF
屠宰体重对莱芜黑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建凤 孙延晓 魏述东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5期7-10,共4页
选择87~128 kg体重阶段的莱芜黑猪20头屠宰(10头去势公猪,10头母猪),研究不同屠宰体重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平均背膘厚和脂肪率都以121~128 kg阶段最高,分别比87~103 kg、104~112 kg阶段提高24.03%(p<0.01)、8.86%(p&... 选择87~128 kg体重阶段的莱芜黑猪20头屠宰(10头去势公猪,10头母猪),研究不同屠宰体重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平均背膘厚和脂肪率都以121~128 kg阶段最高,分别比87~103 kg、104~112 kg阶段提高24.03%(p<0.01)、8.86%(p>0.05)、14.42%(P<0.05)、1.45%(P>0.05);眼肌面积以121~128 kg阶段最高,比104~112 kg阶段提高15.05%(P<0.05);瘦肉率、剪切力都以87~103 kg阶段最高,分别比104~112 kg、121~128 kg阶段提高8.96%(P<0.05)、10.83%(P<0.05)、9.72%(P>0.05)、47.07%(P<0.05);丙氨酸和酪氨酸都以87~103 kg体重阶段最高,分别比121-128 kg阶段提高26.73%(P<0.05)、19.18%(P<0.05);缬氨酸和苯丙氨酸也都以87~103 kg体重阶段最高,分别比104~112 kg、121-128 kg阶段提高16.28%(P<0.01)、17.65%(P<0.01)、19.32%(P<0.01)、16.67%(P<0.01)。其它指标不同屠宰体重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黑猪 屠宰体重 胴体性能 肉质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莱芜猪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海玲 曾勇庆 +5 位作者 魏述东 武英 曹洪防 刘婵娟 王刚 包新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0-1154,共5页
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共72头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 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共72头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P〈0.01);ICDH活性在60-70kg时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MDH活性规律不明显;脂肪分解酶激素敏感脂酶(HSL)的活性先降后升,70~80kg时活性最高。(2)背膘中合成酶MDH活性显著高于ICDH活性(P〈0.01);MDH和ICDH活性都是先降后升,但总体升降幅度不大;HSL活性40~50kg基本稳定,而后逐步增强。(3)肝脏组织中合成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MDH活性(P〈0.01);ICDH、MDH活性逐渐升高,至60kg以后其活性趋于稳定,脂肪分解酶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不明显。(4)肌肉组织中的MDH、HSL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肝脏组织中的MDH、ICDH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CDH还与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背膘组织中的MDH、HSL与背膘厚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提示:肌内脂肪的沉积与背膘脂肪的沉积既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肝脏),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选择肌肉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在不显著影响皮下脂肪沉积量的前提下可望提高肌内脂肪的沉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脂肪代谢酶活性 肌内脂肪 背膘厚 发育规律
下载PDF
莱芜猪PID1基因的功能分析及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钱源 曾勇庆 +4 位作者 崔景香 陈其美 宋一萍 杜金芳 陈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1-628,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莱芜猪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莱芜猪为试验对象,分析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利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莱芜猪10个不同组织(心脏、背最长肌、脾脏、肝脏、肺脏、小肠、大肠、脑、脂肪、脊髓... 为进一步了解莱芜猪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莱芜猪为试验对象,分析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利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莱芜猪10个不同组织(心脏、背最长肌、脾脏、肝脏、肺脏、小肠、大肠、脑、脂肪、脊髓)的表达谱信息。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ID1基因编码含217个氨基酸的蛋白,其定位在细胞质,无跨膜结构,为非分泌蛋白,具有亲水性,分子量为54ku,等电点为5.11,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很大的比例,PID1的C端有一PTB(磷酸酪氨酸作用位点)结构域,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丰度表现为:心脏>脑>肝脏>脂肪>背最长肌>肺脏>脊髓>大肠>脾脏,而在小肠中未见明显表达。结果提示:PID1可能与胰岛素信号途径有关,并可能调控GLUT4基因的表达,呈现多组织表达特征,提示其调节目的基因转录具有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PID1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谱
下载PDF
莱芜猪肌肉胶原蛋白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曾勇庆 王根林 +5 位作者 魏述东 王林云 王刚 包新见 曹洪防 石景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肉质特性的构成实质和调控机制,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30~90kg体重莱芜猪和40~100kg体重鲁莱黑猪共84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每组6头),研究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和性质(交联度)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 【目的】探讨肉质特性的构成实质和调控机制,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30~90kg体重莱芜猪和40~100kg体重鲁莱黑猪共84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每组6头),研究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和性质(交联度)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莱芜猪肌肉总胶原蛋白含量(TC)、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IC)和胶原蛋白的溶解度(CS)以及肉质特性的大理石纹(MS)和剪切值(SF)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鲁莱黑猪肌肉中TC、IC、CS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SC)以及肉质特性的MS、熟肉率(CP)和拿破率(NY)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研究的两个品种猪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发育性变化基本一致,随体重的增长,肌肉中TC和IC逐渐增加,而SC和CS的总体趋势逐渐下降;肌肉MS、持水性能(WBC)是逐渐增大,肌肉嫩度则逐渐下降。与鲁莱黑猪相比,莱芜猪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较多且其溶解度也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肌肉MS、WBC和较低的SF。【结论】胶原结缔组织能够在肌肉、肌束乃至每根肌纤维表面以原纤维网的形式形成膜鞘结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及其溶解度的下降,能够改善肌肉的持水性能,但同时也降低肌肉的嫩度(P<0.01)。肌肉大理石纹含量的增加则能够在不影响肌肉嫩度(P>0.05)的情况下显著改善肌肉的持水性能(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胶原蛋白 肉质特性 发育性变化 莱芜猪
下载PDF
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关联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呼红梅 王继英 +3 位作者 郭建凤 张印 沈彦锋 武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8,共5页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mRNA表达丰度,并测定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比杜洛克猪高36.16%。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显著,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饱和脂肪酸、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莱芜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与脂肪酸总量相关不显著,但是杜洛克猪则与此相反。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相关显著,该基因可作为莱芜猪肌内脂肪选育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荧光定量RT-PCR H-FABP基因mRNA表达量 肌内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含不同比例莱芜猪血缘杂交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曾勇庆 王根林 +4 位作者 魏述东 王林云 杨海玲 曹洪防 徐云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莱芜猪、3/4莱芜猪、1/2莱芜猪、1/4莱芜猪和大约克夏猪(共60头)为研究对象,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kg屠宰,研究比较了不同比例莱芜猪血缘对肥育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血缘结构的试验猪间在胴体重、胴体长、后腿比... 以莱芜猪、3/4莱芜猪、1/2莱芜猪、1/4莱芜猪和大约克夏猪(共60头)为研究对象,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kg屠宰,研究比较了不同比例莱芜猪血缘对肥育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血缘结构的试验猪间在胴体重、胴体长、后腿比例和背膘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方面则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是随莱芜猪血缘含量的减少,其胴体长、后腿比例、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逐渐增高,而其背膘厚逐渐降低。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血缘结构的试验猪间肌肉的大理石纹、肉色、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肌肉失水率、滴水损失及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同样体重下,莱芜猪及其杂交猪与大约克夏猪相比,其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和较丰富的肌内脂肪。研究结果提示:为兼顾产肉性能与肉质特性而进行的优质肉猪生产,莱芜猪有其独特的利用价值,其适宜的血缘比例应控制在1/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杂交 胴体品质 肉质特性
下载PDF
日粮纤维水平对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诚 蔺海朝 +3 位作者 王彦平 张印 王怀中 武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9,共7页
为了测定日粮不同纤维水平和品种对猪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4月龄猪,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试验。4种试验日粮按等能等氮设计,日粮Ⅰ、Ⅱ、Ⅲ、Ⅳ粗纤维水平分别为3%、6%、9%和12%(干物质基础),4个品种分别为莱... 为了测定日粮不同纤维水平和品种对猪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4月龄猪,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试验。4种试验日粮按等能等氮设计,日粮Ⅰ、Ⅱ、Ⅲ、Ⅳ粗纤维水平分别为3%、6%、9%和12%(干物质基础),4个品种分别为莱芜猪(100%)、大莱猪(50%)、大大莱猪(25%)、大约克猪(0%)。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纤维在较低的范围内(3%~6%)粗蛋白质(CP)消化率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赖氨酸、蛋氨酸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CP在粗纤维含量6%时,消化率最高达到86.90%。不同品种猪对干物质、Ca、P的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但莱芜猪和大约克猪对干物质、CP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莱芜猪对NDF的消化率为51.44%,大约克猪为43.51%,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随猪血统中莱芜猪血比例的降低而显著降低,NDF在小肠中已得到有效的分解,本试验结果证实莱芜黑猪具有耐粗饲的特性。不同品种猪对必需氨基酸(EAA)的表观消化率除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外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日粮纤维水平 表观消化率 必需氨基酸(EAA) 中性洗涤纤维(NDF)
下载PDF
莱芜猪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海玲 曾勇庆 +2 位作者 魏述东 武英 刘婵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以40 ̄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为试验对象(n=6),研究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大,莱芜猪肌肉总脂含量显著(P<0.01)增加;饱和脂肪酸(SFA)总量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不饱和脂肪... 以40 ̄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为试验对象(n=6),研究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大,莱芜猪肌肉总脂含量显著(P<0.01)增加;饱和脂肪酸(SFA)总量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不饱和脂肪酸(UFA)总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UFA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及亚油酸的比例显著(P<0.01)下降,油酸比例显著(P<0.01)增加;②总体上,莱芜猪肌肉中的S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总脂、棕榈酸、棕榈烯酸的比例显著高于新莱芜猪,而PUFA总量、硬脂酸、亚油酸、花生烯酸的比例显著(P<0.01)低于新莱芜猪。各体重阶段2个品种间的脂肪酸组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③莱芜猪肌肉中的PUFA总量与总脂、水分、失水率、大理石纹评分相关显著;总脂与水分、大理石纹相关极显著(P<0.01);SFA、UFA总量与大理石纹呈显著(P<0.05)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肌肉 脂肪酸组成 肉质特性 发育规律 莱芜猪
下载PDF
莱芜黑猪FSHβ亚基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柳淑芳 闫艳春 杜立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3-408,共6页
PCR扩增分析中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莱芜黑猪和产仔数与其差异较大的大约克夏 ,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大莱猪在卵泡刺激素 (FSH) β亚基基因结构区的多态性。通过测序发现莱芜黑猪在该区存在插入突变 ,插入片段长度为 2 75bp ,位于已发表的... PCR扩增分析中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莱芜黑猪和产仔数与其差异较大的大约克夏 ,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大莱猪在卵泡刺激素 (FSH) β亚基基因结构区的多态性。通过测序发现莱芜黑猪在该区存在插入突变 ,插入片段长度为 2 75bp ,位于已发表的猪FSHβ亚基基因全序列的 +80 9与 +810碱基之间 ,插入片段中存在一个RNA聚合酶Ⅲ启动子及AluI内切酶识别位点 ,末端有 17个腺苷酸的poly(A) ,所以该片段可能为Alu成分。对FSHβ亚基基因插入片段进行BamHI多态性分析 ,发现本研究所检测样品中不存在BamHI多态性。把FSHβ亚基基因作为控制猪产仔数主效基因的候选基因与产仔数进行连锁分析 ,证明FSHβ基因座位在莱芜猪种中与控制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优势基因AA纯合子比BB纯合子母猪平均每胎多产仔 1.2头。因莱芜猪与太湖猪插入序列的主要差异是末端的poly(A)长短不同 ,故推测该插入片段末端的poly(A)结构亦可能影响猪的产仔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黑猪 FSHΒ亚基基因 多态性分析 繁殖率
下载PDF
莱芜猪肉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呼红梅 朱荣生 +3 位作者 王继英 王怀中 张印 武英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2期6-9,共4页
为研究莱芜猪的优良肉质特性,本试验以生长速度快、肉质欠佳的杜洛克和大约克做对照,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杜洛克和大约克,而莱芜猪肌纤维直径和系... 为研究莱芜猪的优良肉质特性,本试验以生长速度快、肉质欠佳的杜洛克和大约克做对照,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杜洛克和大约克,而莱芜猪肌纤维直径和系水率则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肌内脂肪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莱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郭建凤 武英 +2 位作者 魏述东 曹洪防 王继英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之间,肌肉pH值稳定在6.19-6.52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在2.50-4.38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4.51%-19.92%之间;当70kg体重屠宰时,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3.47%,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3.38,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11.54%。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莱芜猪以体重70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屠宰体重 胴体性能 肉质性状
下载PDF
莱芜猪DGAT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源 姜运良 +2 位作者 武英 魏述东 杨晓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催化酰基化的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合成甘油三脂的关键限速酶。莱芜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能与DGAT1基因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对莱芜猪DGAT1的外显子6-8共476 bp的序列...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催化酰基化的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合成甘油三脂的关键限速酶。莱芜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能与DGAT1基因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对莱芜猪DGAT1的外显子6-8共476 bp的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GenBank登录号:DQ289596)和多态性分析,分别在外显子6的第27 bp位点和外显子8的第56 bp位点检测到单核苷酸多态(SNP),均属于沉默突变。克隆了莱芜猪5′调控区737 bp的序列,在-241 bp(相对于起始密码子ATG)发现单个碱基的插入,该多态性位点与莱芜猪脂肪沉积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基因(DGAT1) 多态性
下载PDF
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和肌内脂肪含量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朱荣生 呼红梅 +1 位作者 韩红 王怀中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6期63-65,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肌苷酸 肌内脂肪
下载PDF
野莱F1代猪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和肌内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宪龙 王元虎 +4 位作者 李少青 武道留 尹逊河 祝仁铸 王崇莆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长白山野猪与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莱F1代猪)和长×大白猪(各18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放牧的方式,利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玉米、豆粕、麦麸组成的日粮,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 kg左右时,按照标... 以长白山野猪与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莱F1代猪)和长×大白猪(各18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放牧的方式,利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玉米、豆粕、麦麸组成的日粮,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 kg左右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屠宰,对试验猪的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野莱F1代猪的宰前体重、胴体重、胴体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小于长×大白猪,而背膘厚和后腿比例则显著大于长×大白猪(P<0.05);野莱F1代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滴水损失、熟肉率和剪切值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好于长×大白猪(P<0.01);F1代猪肉的水分、干物质、肌内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长×大白猪;F1代猪肉的饱和脂肪酸极显著低于长×大白猪(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却极显著高于长×大白猪(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2.20。结果提示:野莱F1代猪肉的肉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比长×大白猪好,适合作为生产安全优质绿色猪肉的原料猪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莱芜猪 胴体品质 肉质性状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莱芜黑猪高繁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产仔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继英 武英 +4 位作者 张大龙 王怀中 郭建凤 张印 王诚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分析了莱芜黑猪FSHβ、ESR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FSHβ亚基基因,AA基因型占绝对优势,且产仔数最高,但各基因型间的产仔数差异不显著。对于ESR基因,AA基因型占绝对优势,由于在被检测的样本中未检测出BB... 分析了莱芜黑猪FSHβ、ESR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FSHβ亚基基因,AA基因型占绝对优势,且产仔数最高,但各基因型间的产仔数差异不显著。对于ESR基因,AA基因型占绝对优势,由于在被检测的样本中未检测出BB基因型,因此难以计算基因型的产仔数差异。对于PRLR基因,BB基因型频率占绝对优势,但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的初产仔数多1.94头,达到显著水平(P<0.05)。FSHβ亚基基因和PRLR基因合并统计对产仔数的影响表明:AAAA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在育种实践中,选择AAAA合并基因型可进一步提高莱芜黑猪的繁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黑猪 FSHΒ ESR PRLR 多态性 产仔数
下载PDF
仔猪断奶应激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光辉 姜建阳 +2 位作者 张华杰 耿梅 宋春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7,51,共5页
为了研究仔猪断奶应激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同1日龄来自同一窝的杜长大仔猪和莱芜猪仔猪各10头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8日龄断奶,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组,根据断奶时间分为5个阶段,断奶前1周(21d)、断奶当天(28d)、断奶后1d(29d)、... 为了研究仔猪断奶应激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同1日龄来自同一窝的杜长大仔猪和莱芜猪仔猪各10头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8日龄断奶,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组,根据断奶时间分为5个阶段,断奶前1周(21d)、断奶当天(28d)、断奶后1d(29d)、断奶后1周(35d)及断奶后2周(42d),每个处理组每个阶段随机选取2头仔猪屠宰取样,测定空肠肠道微生物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莱芜猪的微生物丰度都比杜长大要高,断奶后1d两品种仔猪的肠道微生物丰度最高,分别是24和18,香农-维纳指数也最高,分别是2.94和2.78。荧光定量PCR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相对含量,在断奶后1周莱芜猪的双歧杆菌是杜长大仔猪的6.4倍(P<0.01),莱芜猪比杜长大的大肠杆菌在各个时期都相对较低,杜长大断奶后1周空肠大肠杆菌比莱芜猪高87%(P<0.05)。结论:莱芜猪比杜长大仔猪空肠肠道微生物更加丰富,有益微生物菌群含量多,仔猪断奶后肠道微生物能够很快的建立起新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断奶应激 杜长大仔猪 莱芜猪
下载PDF
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诱导分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艳霞 曾勇庆 +5 位作者 崔志峰 杨伦 陈伟 陈其美 石元 祝洪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46-1352,共7页
为了建立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索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采集1日龄莱芜猪仔猪颈、背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与胰蛋白酶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以及前体脂... 为了建立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索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采集1日龄莱芜猪仔猪颈、背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与胰蛋白酶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以及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PPARγ的表达。结果表明,分离的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约8h后开始贴壁,贴壁的细胞呈短梭形或不规则的三角形,第3天多数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诱导培养结果显示,少量细胞在第2天开始出现脂滴,大多数细胞在第3天出现脂滴,第7~8天小脂滴逐渐融合成大脂滴,在第12天左右融合成大脂滴,油红O染色呈橘红色。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诱导后的48h表达量最高,随后其表达丰度逐渐下降。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体系和体外诱导分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和猪体脂肪的沉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前体脂肪细胞 细胞培养 诱导分化
下载PDF
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组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呼红梅 朱荣生 +2 位作者 张印 王怀中 武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754-3759,共6页
【目的】比较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的组成差异,探讨莱芜猪肉质优良的机理。【方法】选择体重100kg的莱芜猪10头和杜洛克猪7头,测定肉质性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背最长肌4种MyHC亚型... 【目的】比较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的组成差异,探讨莱芜猪肉质优良的机理。【方法】选择体重100kg的莱芜猪10头和杜洛克猪7头,测定肉质性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背最长肌4种MyHC亚型mRNA的表达量,分析品种间差异。【结果】莱芜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肌肉失水率、剪切值和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莱芜猪背最长肌MyHCⅡa、Ⅱx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MyHCⅡb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杜洛克猪,而MyHCⅠ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型肌纤维比例高于杜洛克猪,酵解型肌纤维比例低于杜洛克猪。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利用脂肪转化为能量的能力较高,即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代谢功能高于杜洛克猪,这可能与其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质细嫩多汁相关,这一结果可为通过肌纤维类型的选育提高肉品质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肌球蛋白重链(MyHC) 实时RT-PCR 肉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