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water Intrusion in the Longkou-Laizhou Area, Shandong
1
作者 Xue Yuqun, Xie Chunhong, Wu Jichun, Nanjing University Liu Peimin, Wang Jianji, Jiang Qingbo Office of Water Resources of Longkou City Shi Hongwen and Ning Pihai Office of Water Resources of Laizhou City Liu Linq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The extensive intrusion (covering an area of 83.7-238.3 km;and accounting for 18.6-31.5%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plain), the presence of a transitional zone 1.5-6.0 km in width, and the interconnection in distribut... The extensive intrusion (covering an area of 83.7-238.3 km;and accounting for 18.6-31.5%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plain), the presence of a transitional zone 1.5-6.0 km in width, and the interconnection in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seawater intrusion district and the region lower than the sea level caused by the strong drop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ar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water intrusion in the study area. Cation exchang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groundwater in the seawater intrusion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ater intrusion fresh water-saline water interface transitional zone cation exchange the area with negative groundwater level Longkou-laizhou area of Shandong
下载PDF
SALINE WATER INTRUSION 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LAIZHOU AREA 被引量:3
2
作者 邱汉学 刘东雁 +1 位作者 刘贯群 宁丕海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2-349,共8页
The current saliniz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Laizhou area is controlled by three main factors:surge of the sea and inland residual seaweter seepage, original saline water deposited in marine sediment and excessive e... The current saliniz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Laizhou area is controlled by three main factors:surge of the sea and inland residual seaweter seepage, original saline water deposited in marine sediment and excessive extraction of the coastal area groundwater. The saliniation of groundwater have obviously affected the local economy and human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NE WATER INTRUSION GROUNDWATER salinatiun laizhou area
下载PDF
Ground water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eawater intruded area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coast of Laizhou Bay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Zu-lu, JIANG Lu-guang, YANG Li-yuan, QI Yong-hua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3期350-355,共6页
Eastern and southern coastal zones of Laizhou Bay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eawater intruded areas in the world, with two intrusion sources of contemporary seawater and paleobrin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plicate... Eastern and southern coastal zones of Laizhou Bay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eawater intruded areas in the world, with two intrusion sources of contemporary seawater and paleobrin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plicated hydrochemical changing process and the mechanism of fresh groundwater being polluted by saltwater, we conducted long-term observation and hydrochemical analysis at four observing sections of typical salt-fresh water transitional zone.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seawater and brine intrusion processes have different hydrochemical features, and that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actions between water and aquifer produc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tr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ater intrusion eastern and southern coastal areas of laizhou Bay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下载PDF
渤海海域KL16构造混积岩储层特征及酸化改造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立安 赵汉卿 吴穹螈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针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16构造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复杂岩性混积岩开发难题,综合运用测井、录井、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结合恒速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矿分析和DST测试资料,开展混积岩储层特征研究,并优选8块岩心开展酸化改... 针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16构造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复杂岩性混积岩开发难题,综合运用测井、录井、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结合恒速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矿分析和DST测试资料,开展混积岩储层特征研究,并优选8块岩心开展酸化改造实验。结果表明:沙三下段储层以薄互层为主,单层厚度为0.8~5.0 m,岩性极为复杂,主要为砂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白云岩、灰质砂岩、凝灰质砂岩。酸化后长石类和碳酸盐岩类矿物发生溶蚀,凝灰质砂岩和混积岩孔隙度均有改善,且混积岩储层改造效果最为明显,渗透率提高(46.0~77.5)×10^(−3)μm^(2);砂岩储层渗透率变化不大,渗透率升高34.1×10^(−3)μm^(2);凝灰质砂岩储层发生速敏反应,渗透率反而降低9.1×10^(−3)μm^(2)。该研究成果为指导KL16构造增产措施方案优选、产能评价和产量预测提供可靠基础依据,同时也对渤海湾盆地其他相似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和开发生产实践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酸化改造 储层特征 莱州湾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及其综合防治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政 冯志泽 +2 位作者 何钧 肖兰喜 秦梅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本文在分析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发生的背景、条件、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措施。向莱州湾地区调黄河水是防治海水入侵的关键;建设防潮堤、防潮闸可以防止... 本文在分析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发生的背景、条件、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措施。向莱州湾地区调黄河水是防治海水入侵的关键;建设防潮堤、防潮闸可以防止海水地表入侵;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是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基本保证。文中还提出了综合防治海水入侵的其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减灾措施 莱州湾地区 自然灾害
下载PDF
新生代郯庐断裂活动在莱州湾地区的响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国强 吕修祥 +3 位作者 周心怀 余一欣 田亚 蒋子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7-413,共7页
运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南部海域郯庐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在研究区内活动演化史及其对该区域内沉积和圈闭的影响。郯庐断裂在研究区渤海南部海域内表现出了明显的花状构造和地层拖曳现象,东支断裂... 运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南部海域郯庐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在研究区内活动演化史及其对该区域内沉积和圈闭的影响。郯庐断裂在研究区渤海南部海域内表现出了明显的花状构造和地层拖曳现象,东支断裂南部的盐构造南北向展布也证实了郯庐断裂新生代以来确实发生过走滑活动;郯庐断裂的活动演化对莱州湾凹陷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渐新世的走滑活动导致了莱州湾凹陷沉积中心向凹陷东北方向发生了偏移,并在深浅层形成了以断背斜、半背斜和断块为主的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活动响应 郯庐断裂 莱州湾地区 渤海海域
下载PDF
莱州湾海区沉积物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元芹 李萍 +4 位作者 刘乐军 杜军 高伟 刘杰 高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0-549,共10页
根据莱州湾沉积物的实验室分析资料,从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特征对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其次为淤泥、黏土、粉土,另含有极少量的粉砂,整体呈现为含水量低、天然密度大、孔隙比... 根据莱州湾沉积物的实验室分析资料,从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特征对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其次为淤泥、黏土、粉土,另含有极少量的粉砂,整体呈现为含水量低、天然密度大、孔隙比小、可塑性低、压缩性低、剪切强度高、贯入阻力大。从海底地形、物质来源、水动力特征、物质组成等方面对沉积物的工程特性进行了成因分析。莱州湾地势平坦,水体与外海交换能力差,沉积物的分布受地形和水动力特征的影响显著,淤泥主要出现于黄河入海口南北侧海域,黏土、粉土主要出现于莱州浅滩附近海域,粉砂分布于刁龙咀北部近岸海域,其他区域以淤泥质黏土分布为主。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携带的黄土高原物质,碳酸盐含量高,黏粒和亲水性黏土矿物含量较低,沉积物主要以胶结物和粉粒级碎屑的形式存在,导致湾内沉积物含水量低、天然密度大、塑性低、强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海区 沉积物 工程性质 成因分析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现状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苏乔 于洪军 +2 位作者 徐兴永 姚菁 易亮 《海岸工程》 2009年第1期9-14,共6页
根据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水质特点,将海水入侵等级划分为4级。同时,选取Cl-,矿化度,SO42-,rHCO3-/rCl-,K-等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并分别确定了这5项指标的等级划分范围。然后,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对研究区内海水入侵现状做... 根据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水质特点,将海水入侵等级划分为4级。同时,选取Cl-,矿化度,SO42-,rHCO3-/rCl-,K-等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并分别确定了这5项指标的等级划分范围。然后,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对研究区内海水入侵现状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综合评价 模糊数学 莱州湾南岸
下载PDF
莱州湾沿岸平原海水入侵灾害的发展进程 被引量:40
9
作者 庄振业 刘冬雁 +5 位作者 杨鸣 李洪江 邱汉学 宁丕海 宋维华 徐至进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141-147,共7页
莱州湾东、南沿岸平原的海(咸)水入侵是人为过量采取地下水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灾害。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的地下水位负值区、淡水资源超采量和海(咸)水入侵面积等三标志划分灾害进程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恶化阶段和缓解阶... 莱州湾东、南沿岸平原的海(咸)水入侵是人为过量采取地下水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灾害。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的地下水位负值区、淡水资源超采量和海(咸)水入侵面积等三标志划分灾害进程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恶化阶段和缓解阶段。给出了灾害发展模式。以此解释新区灾害,针对灾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适时而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平原 地下水位负值区 海水入侵 水资源
下载PDF
莱州湾扇贝养殖区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俊丽 李希磊 +1 位作者 于潇 崔龙波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9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海域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6年4—11月对莱州湾8个扇贝养殖区的调查资料,对其水环境因子以及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可能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活性磷对浮游... 为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海域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6年4—11月对莱州湾8个扇贝养殖区的调查资料,对其水环境因子以及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可能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活性磷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更加显著,绝大部分养殖区活性磷浓度达不到浮游植物最适浓度需求,无机氮在6—11月个别养殖区达不到浮游植物最适浓度需求.相关分析表明,春季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温,夏季是水温、p H值、硝酸盐和活性磷,秋季是水温以及大部分营养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养殖区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人工鱼礁投放对莱州金城海域沉积环境地球化学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艳 过锋 +4 位作者 王军 陈聚法 李娇 袁伟 谢寒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4,共6页
2009年7月和2010~2011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共9个航次对莱州金城人工鱼礁区域和对照区域的沉积环境进行调查,并对投礁前后沉积物粒径、总氮(TN)、总磷(TP)、有机碳(TOC)和硫化物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礁后沉积... 2009年7月和2010~2011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共9个航次对莱州金城人工鱼礁区域和对照区域的沉积环境进行调查,并对投礁前后沉积物粒径、总氮(TN)、总磷(TP)、有机碳(TOC)和硫化物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礁后沉积物类型没有发生改变,但沉积物粒径有所增加。2009年7月,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均值分别为(0.156±0.084)mm和(O.157±0.076)mm,投礁后的2010年7月,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均值分别为(0.160±0.079)mm和(0.162±0.092mm),且礁区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要高于对照区。2009~2011年7月,沉积物中其他指标变化趋势为:投礁区TN、TOc和硫化物平均含量均表现为逐年降低,TP为先升高后降低;对照区TN和TOC平均含量为先降低后升高,而TP和硫化物平均含量变化表现为逐年升高。2010年和2011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为:礁区除TP平均含量为2011年高于2010年外,其余3项指标均为2010年高于2011年,而对照区除TOC平均含量2010年高于2011年外,其余3种指标均为2011年高于2010年;TP和硫化物平均含量为礁区高于对照区,而TN和TOC则为对照区高于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沉积物 变化特征 莱州金城海域
下载PDF
海岸缓冲区规划管理与立法初探——以莱州湾东岸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国云 孙祝友 刘俊菊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7年第3期80-85,共6页
海岸带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基本特征,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海岸带地质灾害。海岸及近海区域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减轻海岸带灾害损失和保护海岸带环境的重点应在此设立海岸缓冲区。本文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 海岸带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基本特征,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海岸带地质灾害。海岸及近海区域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减轻海岸带灾害损失和保护海岸带环境的重点应在此设立海岸缓冲区。本文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相关的地质灾害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海岸缓冲区规划的地质地貌标志、咸-淡水过渡带标志。对缓冲区规划原则、动态管理及海岸带立法做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东岸 缓冲区 规划 立法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表层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质空间分布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文全 于洪军 徐兴永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以整个莱州湾南岸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莱州湾南岸盐渍化土壤中盐分与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耕地土壤有机质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符合正态分布,全盐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 以整个莱州湾南岸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莱州湾南岸盐渍化土壤中盐分与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耕地土壤有机质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符合正态分布,全盐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有机质和全盐含量在东西方向具有2阶趋势效应,南北方向上有机质具有1阶趋势效应,而全盐含量具有2阶趋势效应;二者在空间分布上符合球状模型,有机质表现为南高北低,全盐含量则为北高南低;从相关性来看,二者具有显著负相关,说明盐分含量的增加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研究结果为莱州湾南岸地区土地利用和盐渍化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有机质 盐分 空间变异
下载PDF
2016年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俊丽 李希磊 +1 位作者 于潇 崔龙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6,共10页
为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路结构变化特征,于2016年4—11月对其8个扇贝养殖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逐月调查,并采用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方法对浮游植物多样性进... 为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路结构变化特征,于2016年4—11月对其8个扇贝养殖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逐月调查,并采用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方法对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5门96种(属),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最多,有63种,其次为甲藻门(Pyrr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分别有14、9种,金藻门(Chrysophyta)和隐藻门(Cryptophyta)最少,各5种。5门浮游植物均存在优势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且在个别月份形成绝对优势。浮游植物密度在0.51×10^4~112.04×10^4 cell/L之间,在6、9月出现高峰值;多样性指数在1.06~3.92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26~0.96之间,物种丰富度指数在2.09~4.89之间。调查结果表明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种类较多,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较复杂,生态环境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扇贝养殖区 浮游植物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莱州湾及东营近岸海域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污染状况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慧慧 徐英江 +4 位作者 邓旭修 张华威 孙岩 田秀慧 宫向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25-1332,共8页
2011年5月采集莱州湾及东营近岸海域鱼、贝、甲壳(蟹、虾)、头足四类235个生物体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及多氯联苯(PCBs)含量,对其残留水平、分布、组成特征及污染源进行分析,对污染现状及人体健康风险... 2011年5月采集莱州湾及东营近岸海域鱼、贝、甲壳(蟹、虾)、头足四类235个生物体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及多氯联苯(PCBs)含量,对其残留水平、分布、组成特征及污染源进行分析,对污染现状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生物体中HCHs含量(湿重)N.D.—5.73 g/kg;DDTs含量(湿重)0.122—304 g/kg;PCBs含量(湿重)N.D.—6.51 g/kg。根据各同分异构体百分比组成分析,莱州湾及东营近岸海域近期无新的大面积HCHs、DDTs污染输入。与同类研究相比,莱州湾及东营近岸海域生物体PCB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HCHs和DDTs含量处于中间水平。通过污染指数分析得出:所有生物体HCHs、PCBs均未受到污染;55%生物体DDTs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研究海域生物体HCHs、DDTs、PCBs含量低于各国食品安全限量;以美国环保局推荐方法评价本海域生物体HCHs、PCBs食用致癌风险为可接受风险,但是DDTs含量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及东营近岸海域 生物体 有机氯 多氯联苯 污染现状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莱州湾沿岸的地貌类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美 孟庆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3期63-67,共5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室内卫片、地形图分析,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对莱州湾沿岸地貌类型作了系统分类.
关键词 地貌类型 海水入侵 陆地地貌类型 海岸地貌类型
下载PDF
莱州湾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东奎 赵静 +2 位作者 张秀梅 张沛东 李文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9-381,共13页
2010?2011年对莱州湾莱州海域和招远海域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水平和垂直拖网调查,以期为研究人工鱼礁对产卵鱼类的诱集效果以及对鱼卵和仔稚鱼的庇护效应等提供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 2010?2011年对莱州湾莱州海域和招远海域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水平和垂直拖网调查,以期为研究人工鱼礁对产卵鱼类的诱集效果以及对鱼卵和仔稚鱼的庇护效应等提供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调查海域共采集鱼卵16 088粒、仔稚鱼2 487尾,隶属于7目14科19属19种,其中,鱼卵样品以鲱形目(Clupeiformes)最多,鲻形目(Mugiliformes)次之,而仔稚鱼样品以鲻形目最多,颌针鱼目(Beloniformes)次之;2011年共采集鱼卵9 948粒、仔稚鱼1 778尾,隶属于4目14科21属21种,其中,鱼卵和仔稚鱼样品均以鲈形目(Perciformes)最多,鲱形目次之。2年间莱州和招远调查海域鱼卵样品的唯一优势种均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仔稚鱼样品均以油(Sphyraena pinguis)优势度最高,但两海域均不存在仔稚鱼优势种。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稳定性以夏季最高,春季次之,人工鱼礁区的鱼类浮游生物量多于非礁区。综合分析认为,人工鱼礁区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相对较高,但多为低级小型鱼种,人工鱼礁对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效果需进行长期的监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人工鱼礁区 鱼卵 仔稚鱼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资源养护 资源修复
下载PDF
金成矿系统分析与找矿方法选择——以山东莱州市北部隐伏区找金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建平 翟裕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4-389,共6页
通过对胶西北金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 ,与山东省莱州市北部隐伏区成矿地质条件对比 ,建立了该隐伏区金矿的可能产出模式 ,提出了在该区找矿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并对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用的各种物探、化探以及遥感等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讨... 通过对胶西北金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 ,与山东省莱州市北部隐伏区成矿地质条件对比 ,建立了该隐伏区金矿的可能产出模式 ,提出了在该区找矿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并对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用的各种物探、化探以及遥感等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建议成矿理论分析要与找矿实践相结合 ,并以实际找矿工作为例 ,对两者如何结合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分析 找矿 隐伏区 金矿床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重盐渍化区不同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全 卢芳 +4 位作者 于洪军 王传珺 徐兴永 付腾飞 陈广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96,共11页
针对莱州湾南岸重盐渍化土地复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土壤盐碱、瘠薄等障碍问题,选择重盐渍化区的典型地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不同土壤盐分离子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关关系,并绘制各盐分离子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不... 针对莱州湾南岸重盐渍化土地复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土壤盐碱、瘠薄等障碍问题,选择重盐渍化区的典型地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不同土壤盐分离子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关关系,并绘制各盐分离子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不同深度的土壤盐分离子质量浓度变幅差异较大,最大达到124.34mg·L(-1);各土壤盐分离子质量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异系数为10%~100%,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盐分离子间的相关关系复杂;聚类分析将各盐分离子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TS,σ,TDS,SO_4^(2-),Mg^(2+),K^+,Na^+,Cl^-和Ca^(2+),第二类包括SAR和Cl^-/SO_4^(2-)比值,第三类主要是NO_3^-。各盐分离子的块基比均小于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表明盐分离子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空间自相关距离为87.88~215.57m,均大于取样间距40m。克里格(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土壤含盐量从东北部往西南部逐渐增加,东南部土壤含盐量最高;研究区土壤碱化程度较低,盐渍化类型主要为硫酸盐型。该研究为莱州湾南岸重盐渍化区盐渍土的分区、改良、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废弃盐田 土壤盐分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土壤剖面盐分离子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文全 于洪军 徐兴永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3-1222,共10页
莱州湾南岸地区受海水入侵影响盐渍化问题严重,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区域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莱州湾南岸地区土壤剖面盐分离子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全盐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 莱州湾南岸地区受海水入侵影响盐渍化问题严重,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区域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莱州湾南岸地区土壤剖面盐分离子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全盐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底聚趋势;各层土壤盐分离子均表现中等和强烈的变异性;土壤盐分主要以NaCl和Na2SO4的形式存在;偏相关分析说明不同盐分离子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聚类分析表明盐分离子主要分为三大类:K+、Mg2 、Ca2 和SO42-为第一类,Na 单独组成第二类,Cl-则为第三类;除全盐含量在30~60cm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外,其他各层土壤盐分属性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型、氯化物—硫酸盐型和硫酸盐—氯化物型为主,盐渍化程度以轻度盐渍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土壤剖面 盐分离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