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
1
作者 邓美玲 王宁 +3 位作者 李新琦 陈容涛 刘岩 徐耀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62,共14页
通过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样品的热解、TOC、饱和烃GC/MS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其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1)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总体为好—... 通过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样品的热解、TOC、饱和烃GC/MS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其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1)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总体为好—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整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2)通过Pr/nC_(17)-Ph/nC_(18)图版、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C_(24)TeT/C_(26)TT)、C_(27)/C_(29)规则甾烷、奥利烷指数等参数判断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的混源输入;(3)综合CIA,Sr/Ba,Pr/Ph,V/(V+Ni),U/Th值和伽马蜡烷指数等分析了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环境,认为沙三段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水体为淡水—微咸水,陆源输入较多,具有较高的初始生产力,沉积时期整体表现为贫氧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沙三下段—沙三上段沉积环境整体变化不大,古气候和古水体盐度基本保持不变,但陆源输入及水体氧化条件随沉积进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成熟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陆源 沙三段 古近系 莱州湾凹陷 渤海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有效性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培春 崔云江 +2 位作者 马超 齐奕 冯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5,共10页
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复杂多变、储层非均质性强,同时海上油田受限于作业方式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壁心和岩心录井资料十分有限,需要依靠测井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但由于该类储层特别复杂,基于已有测井评价方法难以判... 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复杂多变、储层非均质性强,同时海上油田受限于作业方式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壁心和岩心录井资料十分有限,需要依靠测井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但由于该类储层特别复杂,基于已有测井评价方法难以判别储层的有效性。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区壁心、岩心酸化实验分析,找出影响混积岩储层的主要矿物,然后建立常规测井资料与关键矿物含量的关系模型,进而基于矿物模型对储层孔隙度进行计算,最后实现这类储层有效性的评价。研究区壁心、岩心酸化实验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含量对混积岩储层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然后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常规测井资料与碳酸盐岩含量的预测模型;进而利用矿物预测模型对储层孔隙度进行了计算;最后,综合储层物性及岩石碳酸盐岩含量,将研究区沙三下段储层分为4类。经地层测试验证,该方法对储层有效性的划分评价具有较高可靠性,对今后类似储层的测井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沙三下段 混积岩 储层有效性 测井评价 矿物模型 储层分类 碳酸盐岩
下载PDF
断陷湖盆水道型湖底扇沉积储层预测——以莱州湾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3
作者 王志萍 官大勇 +2 位作者 郑敬贵 付鑫 王启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87,共9页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段发育大型水道型湖底扇岩性圈闭,成藏背景较好,勘探潜力较大,但湖底扇沉积特征不明确,储层分布难以精细刻画,制约了勘探的进程。因此,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不同重力流水道类型地震相分析...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段发育大型水道型湖底扇岩性圈闭,成藏背景较好,勘探潜力较大,但湖底扇沉积特征不明确,储层分布难以精细刻画,制约了勘探的进程。因此,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不同重力流水道类型地震相分析为基础优选敏感属性,平面剖面结合精细刻画湖底扇的展布,最终确立有利储层发育区的技术思路,以期为研究区湖底扇型岩性油气藏勘探部署提供有利的支持。分析认为,湖底扇水道具有中−弱振幅、杂乱反射特征,与湖相泥岩的平行连续、强振幅反射具有明显差异,以此为基础优选分频倾角相干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地震结构属性及神经网络波形分类技术对湖底扇边界以及内幕水道进行刻画。其中,限制水道复合体及叠置水道复合体砂岩厚度大,两类水道发育区域是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发育区。限制水道复合体分布在F1断裂坡折带下,水道厚度及宽度较大;叠置水道复合体分布在F2断裂坡折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型湖底扇 沉积储层预测 断陷湖盆 沙三中亚段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垦利A油田沙三段物源转换与沉积充填响应
4
作者 岳红林 张岚 +1 位作者 崔龙涛 李卓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29-34,共6页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垦利A油田沙三段重矿物、地震前积反射特征、地层厚度综合分析,认为从沙三中亚段到沙三上亚段,垦利A油田的物源供给方式、沉积充填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来自西南部垦东凸起,凹陷内部发育...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垦利A油田沙三段重矿物、地震前积反射特征、地层厚度综合分析,认为从沙三中亚段到沙三上亚段,垦利A油田的物源供给方式、沉积充填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来自西南部垦东凸起,凹陷内部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自垦东凸起逐步进积至莱北低凸起;沙三中亚段沉积晚期,辫状河三角洲覆盖莱北低凸起;沙三上亚段沉积之前,莱北低凸起被抬升至湖平面以上,研究区物源也由沙三中亚段的垦东凸起单物源转换为垦东凸起和莱北低凸起的双物源,凹陷内部发育两支辫状河三角洲,一支为西南部垦东凸起辫状河三角洲,一支为莱北低凸起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在研究区南部交汇。沙三中亚段到沙三上亚段的物源转换,导致沙三中亚段与沙三上亚段在沉积模式与储层发育样式存在一定变化,为后续油田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沙三中亚段 沙三上亚段 物源转换 沉积充填
下载PDF
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渤海南部莱州湾凹陷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53
5
作者 辛云路 任建业 李建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8,共7页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中央凸起带、北部洼陷带和南部洼陷带,西部和南部斜坡带存在明显沟谷。受构造-古地貌控制,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受东部断坡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受西部和南部缓坡及沟谷控制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特别是受西部缓坡控制在北部洼陷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貌 沉积体系 古近系 沙三段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新生代盆地演化 被引量:42
6
作者 黄雷 王应斌 +1 位作者 武强 王强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7-876,共10页
利用莱州湾凹陷及其围区现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通过地层展布特点分析、构造恢复、单井埋藏史-沉降史分析等手段,对凹陷的新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地层与构造的研究分析发现,新生代存在两期构造应力场变革对莱州湾凹陷的... 利用莱州湾凹陷及其围区现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通过地层展布特点分析、构造恢复、单井埋藏史-沉降史分析等手段,对凹陷的新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地层与构造的研究分析发现,新生代存在两期构造应力场变革对莱州湾凹陷的形成演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沙三期前后应力场转换(40Ma左右)与古近纪、新近纪之间的应力场转换(20Ma左右),其中前者与郯庐断裂由左旋转为右旋这一事件相耦合,而可能与之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对于盆地性质的分析认为,莱州湾凹陷并非典型的右旋走滑拉分盆地,而是受走滑作用影响的以伸展作用主控的裂谷盆地,其中沙三期之前可能为左旋走滑影响下的断陷盆地,而之后则为右旋走滑作用改造下的断陷-坳陷盆地。综合分析后,最终将凹陷在新生代的演化分为断陷期(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断拗期(沙二-沙一期—东营期)、坳陷期(东一期—馆陶期)、新构造活动影响期(明化镇期至今)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应力场转换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和风 周心怀 彭文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1,35,共6页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的新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温压场、应力场、流体势分析,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莱州湾凹陷明下至沙四段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他源常压开放3类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动力特征...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的新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温压场、应力场、流体势分析,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莱州湾凹陷明下至沙四段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他源常压开放3类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动力特征决定了莱州湾凹陷油气以断层运移、垂向运聚为主.北部陡坡带和中央构造带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下阶段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次之为东部走滑带他源常压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成藏动力学 地温-地压系统 应力场 流体势
下载PDF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盐构造成因探讨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和风 彭文绪 周心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2-358,共7页
通过分析莱州湾凹陷盐构造特征,盐构造形成动力条件,探讨莱州湾凹陷盐构造成因,讨论了走滑背景下盐岩活动特点。分析表明,莱州湾凹陷盐层构造发育刺穿性盐株和枕状底辟,欠压实、超压破裂、潜伏走滑断层和楔形体的重力扩张促使了莱州湾... 通过分析莱州湾凹陷盐构造特征,盐构造形成动力条件,探讨莱州湾凹陷盐构造成因,讨论了走滑背景下盐岩活动特点。分析表明,莱州湾凹陷盐层构造发育刺穿性盐株和枕状底辟,欠压实、超压破裂、潜伏走滑断层和楔形体的重力扩张促使了莱州湾凹陷盐岩早期流动;渐新世右行走滑阶段,走滑压扭作用下形成刺穿盐株;盐构造活动可分为沙三末期-沙一段沉积期盐流动阶段、中晚渐新世东营沉积时期盐刺穿阶段、中新世-第四纪盐构造再次活化三个阶段。走滑断裂作用下盐岩以流动为主,发育典型的刺穿型盐底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莱州湾凹陷 盐构造 郯庐走滑断裂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幕式油气成藏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景耀 郭永华 +2 位作者 郭铁恩 隋桂梅 运倩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该区早期形成的油藏最终能否保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古近纪晚期济阳坳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莱州湾凹陷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上升盘东营组顶部沉积盖层遭受剥蚀,使早期运聚形成的油藏中的部分原油被生物降解,新近纪充注的油气因上覆地层加厚而得以成藏。从而可以预测,该凹陷周缘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下降盘和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层序地层学 幕式油气成藏 构造活动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构造活动对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景耀 刘松 +3 位作者 王世民 郭铁恩 郭永华 隋桂梅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5期299-303,共5页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构造活动、生储盖组合及所发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喜山运动和郯庐断裂活动。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引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得莱州湾凹陷及其周围凸起东营组顶部泥质盖层遭受剥...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构造活动、生储盖组合及所发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喜山运动和郯庐断裂活动。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引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得莱州湾凹陷及其周围凸起东营组顶部泥质盖层遭受剥蚀,早期形成的古近系下组合油藏中的烃类因埋深变浅或有效封盖层变薄而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郯庐断裂活动对区内构造形成、沉积发育、上组合油气成藏起到了重要作用,走滑断层不利于油气运移,地层与断层的产状配置关系控制了新近系上组合油气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构造活动 喜山运动 郯庐断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根照 李建平 +1 位作者 向淑敏 金会苓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8,共8页
岩石薄片、粘土矿物、储层物性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储层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B期,而现存的有效孔隙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混合成岩孔隙,孔隙类型以扩大粒... 岩石薄片、粘土矿物、储层物性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储层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B期,而现存的有效孔隙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混合成岩孔隙,孔隙类型以扩大粒间孔隙为主,被溶蚀的组分主要是长石颗粒和粒间碳酸盐胶结物。埋藏深度大于2.2 km的SQs4L,SQs4u和SQs3m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所占比例较高,次生孔隙成为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这一认识指明了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深部砂岩储层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古近系 砂岩储层 砂岩岩类学 次生孔隙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二段沉积体系
12
作者 宋修艳 薛金宝 +1 位作者 张仕博 薛冰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0期228-230,共3页
运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基础上,查明了渤海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二段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二段为东断西超的断陷湖盆,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辫... 运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基础上,查明了渤海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二段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二段为东断西超的断陷湖盆,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在莱州湾凹陷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均有发育,具备形成优质油气储层的基础条件,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东营组二段 断陷湖盆 沉积体系 油气储层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断裂控藏机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爽 叶加仁 刘文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莱州湾凹陷是受郯庐断裂多期活动控制形成的富油气凹陷。断裂演化对凹陷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凹陷断陷期的快速沉降导致了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段和沙三中段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断裂沟通深部热源上涌,较高的地温梯... 莱州湾凹陷是受郯庐断裂多期活动控制形成的富油气凹陷。断裂演化对凹陷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凹陷断陷期的快速沉降导致了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段和沙三中段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断裂沟通深部热源上涌,较高的地温梯度加快了烃源岩的成熟演化;断裂成为油气纵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控制了油气的纵向排放;后期强烈的断裂活动对早期油气藏具一定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郯庐断裂 优质烃源岩 控藏机理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垦利10-4油田成藏模式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波 杨海风 +3 位作者 周平 余箐 梁浩然 刘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3-531,共9页
在莱州湾凹陷垦利10-4油田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以地球化学测试、生物标志化合物、镜下薄片观察及钻井、录井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研究垦利10-4油田油气来源、储集性能、储盖组合、圈闭特征、输导运聚等成藏条件,结合烃类包裹... 在莱州湾凹陷垦利10-4油田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以地球化学测试、生物标志化合物、镜下薄片观察及钻井、录井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研究垦利10-4油田油气来源、储集性能、储盖组合、圈闭特征、输导运聚等成藏条件,结合烃类包裹体测定和盆地模拟方法厘定油气成藏期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垦利10-4油田主力产层沙三段由邻近北洼的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共同供烃,具有近源捕集成藏的条件;储层主要为高孔高渗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沙三段砂岩与上覆沙一、沙二段泥岩沉积段构成了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且与圈闭形成期及断层活动时间匹配良好。垦利10-4油田为晚期成藏,主成藏期约2.6 Ma B.P.至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断裂、不整合面在空间上的叠置为油气输导及聚集提供了条件。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捕集,短距离运移,晚期快速充注,深层原位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垦利10-4油田 混合供烃 储盖组合 近源捕集 晚期成藏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北洼沙三段砂岩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彤 朱筱敏 +1 位作者 刘宇 郭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535,共10页
碳酸盐胶结特征不仅反映了成岩环境,而且可表明成岩阶段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莱州湾凹陷北洼古近系沙三段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环境、物质来源、沉淀温度以及其对储层物性的... 碳酸盐胶结特征不仅反映了成岩环境,而且可表明成岩阶段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莱州湾凹陷北洼古近系沙三段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环境、物质来源、沉淀温度以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发育两期碳酸盐胶结物,分别为形成于埋藏早期的菱铁矿和隐晶方解石,以及成岩作用中后期形成的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其中方解石是最主要的胶结物类型。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埋藏作用中后期的高盐度流体环境,与有机质脱羧作用相关,有机碳是最主要的碳来源,Ca^(2+)是长石的溶蚀和粘土矿物转化的产物。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在油气充注的同时或之后形成。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的碳酸盐胶结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岩石骨架颗粒固结和抗压实能力,同时也是后期有机酸溶蚀的主要对象,对储层物性起到促进作用;溶蚀作用之后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占据粒间孔隙和部分溶蚀孔隙,对储层物性起到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碳、氧同位素 胶结物形成机理 古近系 沙三段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强制湖退及沉积响应:以莱州湾凹陷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祎 朱筱敏 +2 位作者 王彤 郭诚 谢爽慧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7-468,共12页
强制湖退体系域(FSST)是由相对湖平面下降驱动、发育于相同层序高位体系域之上及新层序低位体系域之下、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期形成的、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一种退覆地层,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无关。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 强制湖退体系域(FSST)是由相对湖平面下降驱动、发育于相同层序高位体系域之上及新层序低位体系域之下、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期形成的、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一种退覆地层,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无关。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发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一套强制湖退体系域地层,垂向上可划分为3期,自下而上命名为P1、P2和P3,P1向湖盆中央终止于FSST底界面,P3顶部为显著不整合的层序界面。顺物源方向地震响应特征为缺失顶积层的低角度斜交前积反射,该反射自西向东推进到湖盆中央;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可见下切谷地震响应。测井响应GR曲线呈漏斗状的复合体,表明沉积响应为上粗下细的反旋回。岩心及测井相分析结果表明,该FSST为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伴生滑塌湖底扇沉积体。综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认为该套沉积体系是气候相对干旱和绝对湖平面下降的共同产物。莱州湾凹陷沙三段FSST的发现对其沉积解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对研究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对研究陆相断陷湖盆FSST的形成与发现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强制湖退体系域 沉积体系 沙河街组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Paleogeomorphology of Mixed Rock Deposition in KL16 Oilfield
17
作者 Peng Liu Shaopeng Wang +2 位作者 Cheng Guo Li’an Zhang Hebing Tang 《Open Journal of Energy Efficiency》 2022年第3期142-157,共16页
KL16 (Kenli 16) oilfield is located in Bohai Sea, close to Laizhou Bay depression, with favorabl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The lower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lower sub member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 KL16 (Kenli 16) oilfield is located in Bohai Sea, close to Laizhou Bay depression, with favorabl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The lower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lower sub member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has shallow burial, complex structural sedimentary evolution, diverse reservoir lithology types, and unclear reservoir distribution laws, which restrict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Comprehensive use of core, seismic, logging and analytical laboratory data,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recovery and stratigraphic recovery, the micro paleogeomorphology of the lower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sedimentary period is finely restored, and the sedimentary system and sedimentary model in the study area are defined. The study shows that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lower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four geomorphic units were developed in the study area: uplift, slope, platform and depression;Under the control of paleogeomorphology, three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re developed: Braided River Delta is developed in the west, shore shallow lake mixed beach bar is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and fan delta is developed in the sou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geology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coupl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onstraint of sedimentary facies belt is optimized for reservoir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geomorphology Mixed Rock Reservoir laizhouwan sag Reservoir Prediction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走滑拉分凹陷的构造研究及其石油勘探意义 被引量:102
18
作者 蔡东升 罗毓晖 姚长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5,共7页
首次明确提出莱州湾凹陷为走滑拉分成因。估算郯-庐断裂营(口)-潍(坊)段新生代在莱州湾地区的右旋走滑量约为40km。利用平衡剖面计算其拉分伸展量达5~7km,伸展率达20%左右。根据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及沉降史分析结果指... 首次明确提出莱州湾凹陷为走滑拉分成因。估算郯-庐断裂营(口)-潍(坊)段新生代在莱州湾地区的右旋走滑量约为40km。利用平衡剖面计算其拉分伸展量达5~7km,伸展率达20%左右。根据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及沉降史分析结果指出:莱州湾凹陷经历了始新世的强断陷初始沉降阶段,渐新世的弱断陷、强坳陷-热沉降作用为主的断坳阶段和晚第三纪以来的区域热沉降背景上新的断裂作用(构造事件)叠加活化阶段,与一般的裂陷盆地有显著不同。探讨了其陆壳拉分伸展变形模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并指出其东、西两侧的走滑构造带与凹陷中央构造带是该凹陷最有前景的油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拉分盆地 郯-庐断裂营潍段 莱州湾凹陷 构造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波 胡志伟 +1 位作者 李果营 杨海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9,共8页
根据钻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利用斜坡坡度值动态演化和地震反射结构等分析方法,对渤海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进行了分析。受区域伸展-走滑复合应力驱动及重力不均衡沉降影响,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古近纪经历... 根据钻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利用斜坡坡度值动态演化和地震反射结构等分析方法,对渤海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进行了分析。受区域伸展-走滑复合应力驱动及重力不均衡沉降影响,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古近纪经历了4期构造抬升而形成现今高角度翘倾型斜坡,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分段和南北分带的特征。南部斜坡带不同位置发育的圈闭类型不同,多期构造抬升控制了断裂发育和砂体展布,断裂、骨架砂体和构造不整合面形成了复式油气输导网络。南部斜坡带具有内外分带、差异富集的油气成藏特征,其中斜坡内带为断裂垂向输导近源充注的自生自储型成藏模式,斜坡外带为不整合面+砂体横向运移、断裂调节分配的远源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斜坡外带断裂发育,油气运移通畅,油藏埋深更浅,成藏层系更加丰富,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倾型斜坡带 结构特征 构造演化特征 油气成藏规律 南部斜坡带 莱州湾凹陷 渤海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垦利10-1亿吨级油田发现的意义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波 牛成民 +2 位作者 孙和风 王亮 王改卫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8-153,共6页
垦利10-1油田是2008年在莱州湾凹陷北部陡坡带发现的亿吨级油田,其主要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沙三段(构造油藏)和新近系明下段(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油藏具有埋藏浅、储量大且丰度高、原油物性好、测试产能高等特征。该油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 垦利10-1油田是2008年在莱州湾凹陷北部陡坡带发现的亿吨级油田,其主要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沙三段(构造油藏)和新近系明下段(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油藏具有埋藏浅、储量大且丰度高、原油物性好、测试产能高等特征。该油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莱州湾凹陷是一个小而肥的富烃凹陷,拓展了渤南地区浅层新近系明下段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领域,扩大了莱州湾凹陷油气勘探范围,再次证实了凹陷中继承性陡坡带具有形成大型复式油气藏的优势条件,对于推动莱州湾凹陷及我国海上其他类似低勘探程度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垦利10-1油田 油藏特征 勘探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