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detic constraints on contemporary three-dimens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in the Laji Shan—Jishi Shan tectonic belt 被引量:1
1
作者 Wenquan Zhuang Duxin Cui +2 位作者 Ming Hao Shangwu Song Zhangjun L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EI CSCD 2023年第6期589-596,共8页
The Laji Shan—Jishi Shan tectonic belt(LJTB),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NETP),is a tectonic window to reveal regional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NETP.However,its kinematics in t... The Laji Shan—Jishi Shan tectonic belt(LJTB),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NETP),is a tectonic window to reveal regional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NETP.However,its kinematics in the Holocene remains controversial.We obtain the latest and dense horizontal velocity field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our newly constructed and existing GNSS stations.Combined with fault kinematics from geologic observations,we analyze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LJTB.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Laji Shan fault(LJF)is inactive,and the northwest-oriented Jishi Shan fault(JSF)exhibits a significant dextral and thrust slip.(2)The transpression along the arc-shaped LJTB accommodates de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dextral Riyue Shan fault and the sinistral west Qinling fault.(3)With the continuous pushing of the Indian plate,internal strain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continuously transferred in the northeast via the LJTB as they are gradually dissipated near the LJTB and translated into significant crustal uplift in thes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ji Shan-Jishi Shan tectonic belt Three-dimens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Fault slip rate GNSS Velocity field
下载PDF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jishan Orogenic Belt of the South Qilian Mountains and Its Geotectonic Attribute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巍然 邓清禄 吴秀玲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0-117,共8页
The Lajishan orogenic belt is one of the E-W-trending Caledonian orogenicbelts within the Qinling-Qilian orogenic system. It was formed upon the Jiningian basement byintensive taphrogenesis. Its major characteristics ... The Lajishan orogenic belt is one of the E-W-trending Caledonian orogenicbelts within the Qinling-Qilian orogenic system. It was formed upon the Jiningian basement byintensive taphrogenesis. Its major characteristics comprise the prominent faulting along the northand south boundaries, the highly complicated petrological and petro-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volcanic rock se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type of ophiolite suite. In terms of tectonicanalysis and the sequential analysis of tectonic settings of magmatic rocks, it is suggested thatthe Lajishan orogenic belt has undergone a complete 'opening-closing' cycle, which can be furtherdivided into 3 second-order 'opening-closing' cycles. The composi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opening-closing' movement show that Laji Mountain is a typical fault orogenic belt. The faultorogenic bel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ypes of intracontinental orogens. It is of critical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agnostic criteriaof this kind of orogenic belts, and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ir formation and build models of their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Qilian Mountains laji Mountain orogenic belt 'opening-and-closing' tectonic analysis tectonic setting geotectonic attribute
下载PDF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PHIOLITE SUITE IN LAJI SHAN, SOUTHERN QILIAN MOUNTAINS, QINGHAI PROVINCE,CHINA
3
作者 Yang Weiran,Deng Qinglu,Wu Xiul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30-131,共2页
Laji Sha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Qinghai Province,sandwiched between Xining and Hualong Basins.It is about 250km long and 10~20km wide from Riyueshan in the west to Minheguanting in the east.Laji Shan belo... Laji Sha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Qinghai Province,sandwiched between Xining and Hualong Basins.It is about 250km long and 10~20km wide from Riyueshan in the west to Minheguanting in the east.Laji Shan belongs to the Caledonian orogenic belt.Its basement consists of the rocks of Palaeo\|Protero zoic Hualong Group (Pt 1 hl ) and Neo\|Proterozoic Huangzhong Group (Pt\-3 h ).There are ptygmatic folds,closely linear type folds,strongly structural d ifferentiation and schistosity developed,suggesting that the basement underwent deep seated ductile deformation.The main part of Laji Shan is composed of Early\|Palaeozoic marine facies volcanic rocks and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and suffered green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brittle\|ductile deformation.Others are composed of Ea rly\|Palaeozoic basic and ultrabasic rocks,intermediate\|acidic intruded rocks a nd dike rocks.Devonian molasse formation in Laji Shan is in uncomfortable contac t with underlying strata.Jurassic and Cretaceous systems are intermont basin dep osits,corresponding to a co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HIOLITE SUIT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ILIAN MOUNTAINS laji Sha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isotropy in and around Laji Sha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4
作者 周勇 王二七 +1 位作者 李齐 万景(禾木)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S1期233-242,共10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of Laji Sh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Cenozoic sediment is a suite of mudstone and sandstone, which underwent weak deformation and no metamorphism.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of Laji Sh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Cenozoic sediment is a suite of mudstone and sandstone, which underwent weak deformation and no metamorphism. Most of the magnetic ellipsoids are oblate with K_max trending NW-SE, and the minimum axes K_min show a large deviation from the poles of bedding planes with an NE preferred direction. Taken together, they reflect that the magnetic fabric is mainly of tectonic origin. In the study area, the NE-SW orientation of K_min represents the recent principal compression direction. This point is substantiated by the structures in sites where magnetic fabric data are also available. The stress field provide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sustained uplift of Laji Sh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in the late Tertiary-Quaternary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magnetic FABRIC STRESS laji Shan uplift.
原文传递
拉脊山造山带断裂作用特征及与火山岩、蛇绿岩套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巍然 邓清禄 吴秀玲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1,共7页
拉脊山造山带是在晋宁期基底上 ,由于断裂作用而形成的。拉脊山南北各有一条边界断裂 ,两断裂在早古生代由张性转化为压性具有重大意义 ,它们直接控制了火山岩和蛇绿岩套的时空分布 ,并影响火山岩和蛇绿岩套具有的一系列特征。按照“开... 拉脊山造山带是在晋宁期基底上 ,由于断裂作用而形成的。拉脊山南北各有一条边界断裂 ,两断裂在早古生代由张性转化为压性具有重大意义 ,它们直接控制了火山岩和蛇绿岩套的时空分布 ,并影响火山岩和蛇绿岩套具有的一系列特征。按照“开”“合”观点对火山岩的岩石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时序分析 ,证实了拉脊山造山带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开”“合”旋回 ,还可进一步划分为 3个次级“开”“合”旋回。拉脊山的蛇绿岩套仅限于∈ 3地层中 ,并有本身的一些特征 ,是一种新类型的蛇绿岩套 ,代表了小洋盆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造山带 断裂作用 火山岩 蛇绿岩套
下载PDF
青海拉鸡山早古生代“开”、“合”演化的地球化学证据及成矿 被引量:7
6
作者 邓清禄 杨巍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22,共8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拉鸡山下古生界为典型的火山—复理石活动类型建造,并赋含有丰富的矿产。本文基于地质、地球化学的方法,对拉鸡山早古生代火山盆地的“开”、“合”历史及“开”、“合”与铜、金等多金属矿产形成作用的关系进行了探...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拉鸡山下古生界为典型的火山—复理石活动类型建造,并赋含有丰富的矿产。本文基于地质、地球化学的方法,对拉鸡山早古生代火山盆地的“开”、“合”历史及“开”、“合”与铜、金等多金属矿产形成作用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认识到拉鸡山早古生代经历了3个旋回的“开”、“合”;拉鸡山铜、金等多金属矿源层形成于“开”的阶段,而“合”的作用最终促使矿物质活化、迁移和富集。“开”、“合”与成矿关系的认识,无疑会增加在成矿规律方面的知识,也有益于指导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早古生代 成矿作用 多金属矿床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开合构造的地球化学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邓清禄 杨巍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开”“合”是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在构造带的开合演化过程中,有相应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响应。拉脊山及东秦岭早古生代开合旋回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从开到合,稀土元素含量、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等由... “开”“合”是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在构造带的开合演化过程中,有相应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响应。拉脊山及东秦岭早古生代开合旋回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从开到合,稀土元素含量、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等由低到高演化,而碱度则由高向低演化;由地球化学反映的一些岩浆作用属性、地壳构造属性也有相应的演化规律。作为地质作用过程的一部分,内生成矿作用过程与构造的开合有着密切的联系。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地球构造动力之间的耦合作用是认识构造开合地球化学响应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合 地球化学 成矿 拉脊山 东秦岭 崇安-石城构造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拉脊山南坡黄土剖面的土壤发育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琳 李福春 +3 位作者 吴枫 罗旭鹏 孙千里 金章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3-738,共6页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拉脊山南坡一黄土剖面(P-22)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古土壤层和现代土壤层的发育特征,讨论了其环境指示意义以及作为土壤母质的黄土的可能来源。初步结果显示:(1)与黄土高原、青海湖周边以及附近盆地的黄土相比,拉脊山南...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拉脊山南坡一黄土剖面(P-22)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古土壤层和现代土壤层的发育特征,讨论了其环境指示意义以及作为土壤母质的黄土的可能来源。初步结果显示:(1)与黄土高原、青海湖周边以及附近盆地的黄土相比,拉脊山南坡的黄土具有粘粒含量偏高、CaCO3含量偏低的特点。(2)P-22剖面古土壤层的母质为粘黄土,现代土壤层的母质为黄土,说明拉脊山(南坡)在古壤层形成时期位于黄土堆积消减带上,而现代土壤层形成时期位于黄土堆积带上。(3)P-22剖面的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高岭石+蛭石,不同于黄土高原黄土的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组合,说明形成拉脊山(南坡)黄土的气候条件比黄土高原更加冷干。(4)综合分析风化淋溶指数(ba值)、Rb/Sr比、CaCO3含量、伊利石/高岭石比值和伊利石结晶度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P-22剖面从下至上(由老到新)化学风化强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即拉脊山地区的气候条件有逐渐向温暖和湿润方向演化的倾向。(5)土壤发育指数(SI)显示,尽管拉脊山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冷干为主,但在黄土母质基础上仍然可以发育土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高原地区不同气候背景下土壤的发生过程及其形成速率,促进该地区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发育特征 黄土 母质来源 拉脊山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拉脊山东段地区Au、Cu地球化学组合异常识别与提取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晓佳 陈鑫 +5 位作者 郑有业 高顺宝 欧阳嵩 张永超 郑磊 黄建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59-467,共9页
为削弱拉脊山东段地区化探数据(典型的成分数据)存在的闭合效应,进一步分析该区地球化学元素空间组合分布规律,使用等距对数比变换(ilr)"打开"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采用稳健主成分分析(RPCA)构建组合模型,用于识别组合地... 为削弱拉脊山东段地区化探数据(典型的成分数据)存在的闭合效应,进一步分析该区地球化学元素空间组合分布规律,使用等距对数比变换(ilr)"打开"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采用稳健主成分分析(RPCA)构建组合模型,用于识别组合地球化学异常;通过S-A分形滤波技术强化弱异常并分离异常与背景,圈定地球化学致矿异常,进一步指导矿产勘查。研究结果表明:得到两组与矿化相关的元素组合,第一组为Au-As,与研究区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砷)矿(金源东沟等)相关;第二组为Cu-Ni,与区域内铜镍硫化物矿床(拉水峡等)相关。S-A滤波技术可以进一步分解组合异常,强化弱小异常,同时能够缩小强背景下的异常面积,结合研究区地质概况和分解后的异常图可以进一步指导该地区构造蚀变岩型Au(As)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距主成分分析 稳健主成分分析 多重分形滤波 组合异常提取 拉脊山东段
下载PDF
青海拉脊山造山带早古生代火山岩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邱家骧 曾广策 +1 位作者 王思源 朱云海 《西北地质科学》 1995年第1期69-83,共15页
作者对青海拉脊山造山带早古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简介,对火山岩的系列、类型、名称、组合进行了确定,对火山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开合作用的距离、时间、速度进行了估算,对蛇绿岩套特点与古地幔事件进行... 作者对青海拉脊山造山带早古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简介,对火山岩的系列、类型、名称、组合进行了确定,对火山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开合作用的距离、时间、速度进行了估算,对蛇绿岩套特点与古地幔事件进行了讨论,对火山岩岩浆的来源及演化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拉脊山 造山带 早古生代 火山岩
下载PDF
西宁至成都铁路拉脊山越岭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选线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季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5,共5页
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拉脊山越岭段位于祁连地槽褶皱系东南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详细分析拉脊山越岭段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及深孔钻探等方法,鉴别中-新生代不同胶结、结构特征砂岩水稳性的差异,提出越岭段的地质选线原则:(1... 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拉脊山越岭段位于祁连地槽褶皱系东南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详细分析拉脊山越岭段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及深孔钻探等方法,鉴别中-新生代不同胶结、结构特征砂岩水稳性的差异,提出越岭段的地质选线原则:(1)隧道应尽量避开饱水弱胶结厚层状砂岩,尽量走行于泥岩中;(2)线路宜短距离、大角度且以简单工程类型通过活动断裂带;(3)线路应绕避巨型、大型滑坡及错落;(4)隧道应尽量避免走行于向斜核部等储水构造部位;(5)线路应避开小煤窑采空区范围。并研究比较中、东、西方案,得出东方案地质条件较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拉脊山 越岭隧道 工程地质问题 地质选线 线路方案
下载PDF
中国古代蜡祭的民俗心理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维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93,共8页
中国古代的蜡祭仪式与西方民俗观念中的杀死谷神的仪式是相通的 ,蜡祭的目的是“息老物” ,其实就是杀死衰老的谷神。蜡祭中的禽兽形象就是谷物之神的象征 ,腊八粥具有着西方的圣餐意味。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最重大的祭祀就是... 中国古代的蜡祭仪式与西方民俗观念中的杀死谷神的仪式是相通的 ,蜡祭的目的是“息老物” ,其实就是杀死衰老的谷神。蜡祭中的禽兽形象就是谷物之神的象征 ,腊八粥具有着西方的圣餐意味。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最重大的祭祀就是蜡祭和神稷 ,春社是庆祝植物神的再生仪式 ,蜡祭是庆祝衰老的植物神死亡的仪式。社分春秋两祭 ,而秋社和年就是从蜡祭分化嬗变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老物" 植物神 死亡 再生 蜡祭 中国 古代 民俗心理
下载PDF
拉脊山早古生代火山岩盆地开合演化岩石地球化学标志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清录 周雁 杨巍然 《西北地质科学》 1995年第1期84-91,共8页
作者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包括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了拉脊山早古生代火山岩盆地演化经历了开→合、开→O1合、O2开、O3合3个开合阶段,并以慢速开裂(0.5cm/a)和快速闭合(8cm/a)为持... 作者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包括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了拉脊山早古生代火山岩盆地演化经历了开→合、开→O1合、O2开、O3合3个开合阶段,并以慢速开裂(0.5cm/a)和快速闭合(8cm/a)为持征,最大开裂规模为200km,认为拉脊山早古生代只发育为小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 早古生代 岩石地球化学 小洋盆 火山岩
下载PDF
派生构词音义的历时分析——以邋遢、落魄、垃圾及其同源词族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8,共8页
通过对同族联绵词词形、语音及其语义演变轨迹的历史考察,说明派生构词的内在联系。从汉语史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口语词"邋遢"、书面语"落魄"和来自方言并进入普通话的"垃圾"几个词语的意义用法及联系加... 通过对同族联绵词词形、语音及其语义演变轨迹的历史考察,说明派生构词的内在联系。从汉语史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口语词"邋遢"、书面语"落魄"和来自方言并进入普通话的"垃圾"几个词语的意义用法及联系加以分析,并探讨了与其音同或声近义通的一系列联绵词"拉沓、拉答、辣阘、剌塌、拉杂、落拓、乐托、落托、落脱、落魄、落泊、落薄、落度、洛度、鹿独、落莫、落寞"等等之间的音义关系。考察认为,这些不同书写形式之间只有从语音上才能发现其内在联系,字异音近义通,意义上存在历史关联,音义互为表里。这是派生构词中不容忽视的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词族 邋遢 落魄 垃圾 音义关系
下载PDF
从“年”“岁”“祀”看先秦时期如何过年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彦民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76-85,共10页
古代的年节礼俗,多与庆祝农业收获有关。甲骨文“年”除了表示本义的年成收获和表示引申义的年岁时间外,还没有形成后世所谓年节意义上的“过年”概念。甲骨卜辞中常见“求年”“受年”及“受黍年”“受稷年”等辞例占卜,正是用“年”... 古代的年节礼俗,多与庆祝农业收获有关。甲骨文“年”除了表示本义的年成收获和表示引申义的年岁时间外,还没有形成后世所谓年节意义上的“过年”概念。甲骨卜辞中常见“求年”“受年”及“受黍年”“受稷年”等辞例占卜,正是用“年”字的本义,即卜问农作物庄稼的收获年成。“祀”既表示祭祀,也表示周祭祖先神灵一遍所用的时间。“年”“岁”“祀”在商代晚期都可以表示年岁的意思。先秦时期的“改岁”就是过年。年终岁尾的祭祀,主要是蜡祭和腊祭,蜡祭是为了农业丰收而祭祀农业百神(诸虫),腊祭是用狩猎所获野生动物腊肉祭祀祖先神。到了秦汉时期,腊祭几乎完全取代了蜡祭,成为过年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本来只与祭先祖的腊祭有关的腊日,到了汉时已与祭百神的蜡祭含混为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蜡祭 腊祭
下载PDF
青海天重峡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杰 杨鸿鹏 +2 位作者 田永革 邱炜 王国良 《矿产勘查》 2017年第5期826-831,共6页
在详细分析拉脊山地区天重峡金矿床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赋矿玄武岩进行了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低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Eu具弱负异常特征,微量元素中Ba、Sr、Th、Ta、Ti相对贫化,Rb、K、Ce、Hf则相对富集。硫化物... 在详细分析拉脊山地区天重峡金矿床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赋矿玄武岩进行了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低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Eu具弱负异常特征,微量元素中Ba、Sr、Th、Ta、Ti相对贫化,Rb、K、Ce、Hf则相对富集。硫化物δ34S变化范围为4.49‰~5.8‰,均值为5.14‰,显示深源硫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天重峡金矿床为与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天重峡金矿 拉脊山 青海
下载PDF
青海拉脊山东段峡门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17
作者 曹锦山 王伟 +2 位作者 李五福 张新远 缑明亮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6期716-728,共13页
在拉脊山东段青海省民和县峡门镇以南地区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主要由蛇绿岩岩块、外来岩块、火山岩岩块以及变沉积岩岩块组成.基性火山熔岩和辉绿岩具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 在拉脊山东段青海省民和县峡门镇以南地区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主要由蛇绿岩岩块、外来岩块、火山岩岩块以及变沉积岩岩块组成.基性火山熔岩和辉绿岩具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P、Ti、Nb相对亏损,总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及区域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峡门蛇绿岩属与俯冲有关的SSZ型蛇绿岩,很可能是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弧后小洋盆,属于弧后盆地扩张型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 蛇绿混杂岩 岩石地球化学 SSZ型蛇绿岩 构造环境 青海省
下载PDF
青海省拉脊山东段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玉洁 申勇胜 任继学 《黄金科学技术》 2008年第5期23-26,共4页
拉脊山金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近年来,在其东段开展了金矿找矿工作并取得较大进展,说明拉脊山东段具有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在总结近年来金矿找矿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本区的金矿找矿前景并指明今后的找矿方向,对本区进一步的... 拉脊山金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近年来,在其东段开展了金矿找矿工作并取得较大进展,说明拉脊山东段具有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在总结近年来金矿找矿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本区的金矿找矿前景并指明今后的找矿方向,对本区进一步的勘探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东段 金矿成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下载PDF
青海拉脊山地区新发现矿化点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阎浩 刘方芳 +1 位作者 江伟华 卿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87-293,共7页
通过对青海拉脊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摸清了该区域地层特征及含矿性情况,以及在本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新发现的矿(化)点9处,主要有成矿潜力点5处,即上龙湾北石墨矿点、来路村北铁矿化点、俄加萤石矿点、松巴铜矿点、上... 通过对青海拉脊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摸清了该区域地层特征及含矿性情况,以及在本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新发现的矿(化)点9处,主要有成矿潜力点5处,即上龙湾北石墨矿点、来路村北铁矿化点、俄加萤石矿点、松巴铜矿点、上峡铁矿点、红嘴滩泥炭矿点。结合拉脊山一带的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了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对该区域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 区域调查 地层特征 成矿条件 找矿前景
下载PDF
青海拉脊山晚寒武世六道沟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阎浩 江伟华 +1 位作者 刘方芳 卿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72-278,共7页
通过对青海拉脊山晚寒武世六道沟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判定青海拉脊山晚寒武世六道沟组火山岩的主要存类型,并阐述了六道沟组火山岩属于初始扩张的小洋盆环境,具有多岛洋的构造格局。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判别,推测拉脊山结... 通过对青海拉脊山晚寒武世六道沟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判定青海拉脊山晚寒武世六道沟组火山岩的主要存类型,并阐述了六道沟组火山岩属于初始扩张的小洋盆环境,具有多岛洋的构造格局。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判别,推测拉脊山结合带内的中晚寒武世可能具有蛇绿混杂岩的特征,并划分了主要地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拉脊山 六道沟组 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